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57)
2023(17632)
2022(14896)
2021(13859)
2020(11530)
2019(26224)
2018(25785)
2017(49075)
2016(26491)
2015(29725)
2014(29437)
2013(29515)
2012(27233)
2011(24842)
2010(24591)
2009(22675)
2008(21967)
2007(19144)
2006(16983)
2005(15168)
作者
(80011)
(66718)
(66165)
(63100)
(42456)
(31939)
(29892)
(26350)
(25389)
(23516)
(22978)
(22344)
(21292)
(21156)
(20692)
(20486)
(19909)
(19603)
(19096)
(18999)
(16748)
(16480)
(16098)
(15120)
(15027)
(14763)
(14659)
(14389)
(13454)
(13085)
学科
(125042)
经济(124926)
管理(75327)
(71470)
(57126)
企业(57126)
方法(51234)
数学(45046)
数学方法(44663)
中国(32077)
(30380)
地方(26659)
(26592)
(25552)
业经(24887)
(22449)
贸易(22438)
(21797)
农业(21073)
技术(19880)
(19444)
环境(18760)
(17475)
(16575)
银行(16504)
(16471)
金融(16469)
理论(16315)
地方经济(16152)
(15836)
机构
大学(391132)
学院(387742)
(167490)
经济(164350)
管理(150136)
研究(140541)
理学(130466)
理学院(128956)
管理学(126875)
管理学院(126189)
中国(103128)
科学(87420)
(83703)
(72017)
(71022)
(68461)
研究所(66205)
中心(61332)
业大(60896)
财经(57934)
(54574)
农业(53992)
北京(53130)
(52908)
经济学(51889)
(50425)
(49895)
师范(49319)
经济学院(46664)
(43864)
基金
项目(268350)
科学(210258)
基金(196186)
研究(190634)
(174200)
国家(172829)
科学基金(146354)
社会(122898)
社会科(116636)
社会科学(116603)
基金项目(103784)
(102552)
自然(95378)
自然科(93121)
自然科学(93094)
自然科学基金(91457)
(87511)
教育(85936)
资助(80707)
编号(74585)
重点(60832)
(59554)
成果(59534)
(58405)
(55732)
创新(52218)
国家社会(51805)
课题(51735)
科研(51233)
教育部(50507)
期刊
(182245)
经济(182245)
研究(116112)
中国(70987)
学报(67462)
(61520)
科学(61172)
管理(54671)
(51534)
大学(49883)
学学(47475)
农业(42656)
教育(36379)
技术(33146)
经济研究(31019)
(31004)
金融(31004)
财经(28989)
业经(27112)
(25000)
问题(23830)
(22524)
技术经济(20871)
科技(20035)
(19783)
世界(18414)
(18036)
国际(17537)
资源(17421)
图书(17405)
共检索到5672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岳平  钟世川  
文章利用C-D生产函数构建了技术选择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利用1978年~2013年间31个省份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前东中西部地区的技术选择指数收敛值各异;2011年后东中西部地区的技术选择指数波动幅度较大;技术选择指数在各省份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人均产出和滞后一期的人均产出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东中西地区的技术选择指数存在差异,并且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对自身经济增长依赖较为明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晖  金凤君  
回顾了技术要素集聚的基本理论,对技术要素集聚的形成动因与形成条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技术要素集聚的相关理论,包括增长极理论、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以及集群理论等。文章的最后针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差异与技术要素聚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人们了解技术要素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可对解决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卫东   冯雨佳   陈镜宇  
共享型经济的发展对落后地区经济增长和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2013~2022年长江经济带的110个城市为研究样本,将数字经济纳入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框架,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城市的经济增长总体上呈明显的收敛态势,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收敛,且这一结论在替换空间权重矩阵及解释变量后依然成立;(2)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存在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且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收敛的促进作用也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3)从空间维度来看,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收敛的促进作用在长江经济带上游城市影响最大,中游城市次之,下游城市最小;(4)从时间维度来看,2013~2022年期间长江经济带的收敛速度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且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缓冲期,2016年以后其促进作用才显现出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冉茂盛  陈夏  
本文基于技术效率的视角对能源利用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研究,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的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地区技术效率水平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契合,但从技术效率的变化来看,中西部地区的增速明显高于东部地区,各地区技术效率呈显著的收敛趋势。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煤炭消费比重、能源消费强度、人力资本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丁焕峰  邱梦圆  
选择正确的技术领域并实现专业化是各地区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的重要课题。为考察技术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利用专利数据,构建两种不同领域的技术专业化指标,设计包含交互项的空间计量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不同类型的技术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和溢出效应,为区域技术创新重点领域的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技术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会受技术创新能力高低的影响,在一定的创新能力条件下,专业化于自身优势产业所对应的技术领域对经济的正向作用会被削弱,而专业化于具有高技术机会的技术领域对经济的正向作用会被更有效地发挥,因此不同的创新发展阶段应选择不同的技术专业化模式。此外,高机会技术领域的专业化具有正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高萍  孙群力  
本文采用中国28个省市区1978-2006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表示工业化水平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空间结构的变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东北地区的影响显著负。就业结构的变化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东部、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对东北地区的影响显著负。空间结构变化对全国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魏后凯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这种二元结构的形成与外商投资分布的不平衡密切相关。本文利用 1 985— 1 999年时间序列和横断面数据 ,对外商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在这期间 ,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落后地区之间GDP增长率的差异 ,大约有 90 %是由外商投资引起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田云华  王凌峰  张建武  
文章利用我国1993~2015年省级实际利用外资水平与利用外资形式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发现我国利用外资总体上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其中,以国有企业为合作主体的中外合资企业(EJVs)最大程度地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增长;外商独资企业(WFFEs)同样发挥了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中外合作企业(CJVs)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扩展研究显示:我国沿海地区的中外合资企业显著带动了内陆地区的经济增长,中外合作企业对内陆经济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外商独资企业则表现出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此外,文章发现,由于我国很大一部分的外资企业是出口导向型企业,在进一步区分不同外贸发展方式后,加工贸易出口整体上带动了区域经济增长;金融危机后,沿海加工贸易抑制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但是对较远的内陆地区仍发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米娟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区域经济差异日益突出。此项研究通过对地区经济差异的统计描述,并运用经济计量模型,在传统的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的基础上,增加了技术要素和制度要素两个变量来考察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得出了结论和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兆良  田淑英  
关键自然资本提供人类健康与福利功能,关键自然资本能否通过影响人力资本积累与外溢,从而产生区域经济增长效应,仍是有待进一步检验的理论问题。文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对各类关键自然资本能否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关键自然资本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产生经济增长效应主要是通过人力资本积累与外溢得以实现。研究结论对应的政策含义为,一要加大对关键自然资本投资,扩大其外部性实施范围;二是不断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以促进关键自然资本要素功能的发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兆良  田淑英  
关键自然资本提供人类健康与福利功能,关键自然资本能否通过影响人力资本积累与外溢,从而产生区域经济增长效应,仍是有待进一步检验的理论问题。文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对各类关键自然资本能否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关键自然资本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产生经济增长效应主要是通过人力资本积累与外溢得以实现。研究结论对应的政策含义为,一要加大对关键自然资本投资,扩大其外部性实施范围;二是不断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以促进关键自然资本要素功能的发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春应  
文章从科技金融资源、科技金融经费和科技金融产出三个维度构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中国2012—2017年30个省级层面的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科技金融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将总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显示:中国科技金融呈现出"东强西弱";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存在空间正相关性,科技金融能显著促进邻近地区的科技金融发展;科技金融对经济增长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不仅能显著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而且对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也有提升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春应  
文章从科技金融资源、科技金融经费和科技金融产出三个维度构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中国2012—2017年30个省级层面的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科技金融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将总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显示:中国科技金融呈现出"东强西弱";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存在空间正相关性,科技金融能显著促进邻近地区的科技金融发展;科技金融对经济增长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不仅能显著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而且对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也有提升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凌云  洪怡恬  
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金融、文化等产业的聚集能够带动地区经济增长。然而,对于物流产业聚集能否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学者们的观点并不一致。本文基于京津冀的面板数据,定量研究地区物流产业聚集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地区物流产业聚集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但相关系数较低。物流产业聚集水平越高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就越大。反之,物流产业聚集水平越低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越低;内陆城市的物流产业聚集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明显弱于沿海城市物流产业聚集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吴鹏  
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市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随机效应模型,就劳动力流动对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并得出相关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