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00)
2023(17489)
2022(14958)
2021(14097)
2020(11690)
2019(26813)
2018(26821)
2017(51177)
2016(27426)
2015(30659)
2014(30334)
2013(29559)
2012(26720)
2011(23950)
2010(24258)
2009(22310)
2008(21393)
2007(18954)
2006(16563)
2005(14588)
作者
(76831)
(63574)
(63326)
(60242)
(40604)
(30488)
(28830)
(24687)
(24144)
(23011)
(21675)
(21315)
(20347)
(20068)
(19671)
(19462)
(19045)
(18668)
(18346)
(18107)
(15652)
(15630)
(15432)
(14616)
(14222)
(14115)
(14082)
(14074)
(12674)
(12385)
学科
(105796)
经济(105691)
管理(82866)
(80040)
(69242)
企业(69242)
方法(48932)
数学(41722)
数学方法(40915)
中国(28584)
(27736)
(25491)
业经(25137)
技术(24243)
(21982)
(21258)
理论(21192)
地方(20627)
(19234)
贸易(19217)
农业(18680)
(18601)
(18579)
银行(18555)
(17479)
(17316)
(16351)
财务(16254)
财务管理(16222)
(16097)
机构
学院(379637)
大学(379084)
管理(152258)
(146189)
经济(142804)
理学(131857)
理学院(130444)
管理学(127830)
管理学院(127132)
研究(121613)
中国(92188)
(80704)
科学(75290)
(66683)
(59478)
(56932)
(56058)
中心(55724)
业大(55398)
研究所(54060)
财经(53451)
(50893)
北京(50870)
师范(50428)
(48542)
(46002)
(44856)
农业(44377)
技术(43119)
经济学(42872)
基金
项目(259508)
科学(204523)
研究(192093)
基金(186491)
(161876)
国家(160523)
科学基金(138905)
社会(119229)
社会科(113037)
社会科学(113008)
(102826)
基金项目(98082)
自然(90600)
教育(90451)
自然科(88593)
自然科学(88573)
自然科学基金(86939)
(86203)
编号(79332)
资助(76905)
成果(64093)
重点(58033)
(57022)
(56395)
课题(55277)
(54894)
创新(52531)
项目编号(49347)
科研(49078)
大学(48906)
期刊
(159356)
经济(159356)
研究(110700)
中国(75712)
管理(60048)
学报(57082)
科学(53736)
(51466)
(50950)
教育(50838)
大学(44142)
学学(41094)
技术(38607)
农业(35685)
(33450)
金融(33450)
业经(27460)
经济研究(25596)
财经(25443)
(21779)
图书(21542)
科技(20436)
技术经济(19934)
问题(19818)
(19535)
理论(17792)
商业(17220)
(17177)
现代(17156)
统计(17100)
共检索到5578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姚明明  吴晓波  石涌江  戎珂  雷李楠  
随着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和跨产业价值网络的形成,中国后发企业迅速崛起,进入快速追赶阶段。追赶过程不仅具有中国情境的特殊性,而且在商业模式和新兴技术的共同作用下为后发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对6家中国后发企业的技术追赶进行了探索性案例研究,得出商业模式设计及其与技术创新战略的匹配对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的作用机制:(1)效率和新颖主题的商业模式设计能够通过发挥后发企业优势、克服后发企业劣势从而有助于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绩效的提升;(2)商业模式设计与技术创新战略的匹配对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绩效有显著影响,不同的匹配对绩效的影响结果不同。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睿君  陈菊红  吴迪  
运维服务已经成为制造企业为客户创造价值并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业务形式。从传统的"战略—组织结构"匹配视角很难解释由运维服务价值创造所引发的"服务悖论"现象。本文从"战略—交易结构"匹配视角研究了"运维服务业务层面的商业模式创新如何有效地匹配服务化战略"这一重要的问题。通过对3家实施服务化战略的中国制造企业进行探索性案例研究,根据制造企业嵌入客户运作流程的程度给出了我国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的3种主要类型,探讨了服务化战略及其与运维商业模式创新匹配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提出了9个关系命题,构建了服务化战略与运维商业模式创新影响企业绩效的理论框架。研究结果表明:(1)支持产品运维的服务化战略、支持客户运维的服务化战略、接管客户运维的服务化战略对企业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2)服务化战略与运维商业模式创新匹配对制造企业绩效呈现显著影响,二者的匹配与否分别对企业绩效产生增强型和削弱型两种交互作用。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从业务层面揭示了服务化战略与运维商业模式创新的匹配关系,对制造企业从业务层面规避"服务悖论"陷阱提供了新的洞见。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纪慧生  姚树香  
制造企业发展过程表明,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之间存在复杂的协同演化关系。结合多案例研究方法,分析制造企业演化过程中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匹配模式、协同演化关系。结果发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动态演化存在3种模式:简单线性模式、反馈控制模式、复杂系统模式。基于此,构建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协同演化模型,指出协同演化呈现"创新-调整-适应"等复杂的螺旋化发展过程,并提出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协同演化的3种机制:互动机制、学习机制、选择与反馈机制。突破了关于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简单的线性关系和静态视角,从动态视角分析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协同演化,补充和修正了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关系的认识,丰富了现有创新演化理论。研究结论对中国制造企业实施创新战略的启示在于:单一创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为制造企业带来盈利,但是其作用和持续性均有限,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有效协同是制造企业竞争力持续提升的关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丹  
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企业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属于复杂、开放的体系,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研究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匹配关系成为当前的热门课题。本文采用耗散结构理论,研究了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与商业模式创新体系的熵变规律,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匹配与协同演化熵变模型,分析了5种熵变情形下的企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演化关系,同时以华为公司为案例进行熵变分析。本文提出的企业创新匹配与协同演化熵变模型不仅可以明确描述企业创新体系的运行状况,也可以为企业管理与决策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崔楠  江彦若  
作为竞争优势的来源之一,商业模式设计对经营绩效而言变得越来越重要。文章通过区分驱动市场型和市场驱动型商业模式设计,探讨了商业模式设计与战略导向的匹配性对业务单位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驱动市场型商业模式设计与创业导向之间的匹配对业务单位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市场驱动型商业模式设计与顾客导向及竞争者导向之间的匹配对业务单位绩效产生积极影响。研究结论对企业的商业模式设计和创新活动提供了管理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解学梅  王宏伟  
以3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案例为样本,运用扎根理论的三阶段编码方法,从联盟合作机制视角,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影响机制模型,对联盟稳定性进行多案例探索性研究,得出以下命题:运行机制、控制机制、激励机制和整合机制共同构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长效合作机制,该四维机制作为联盟运行的机制保障,有助于提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政府政策能强化联盟合作机制对联盟稳定性的促进作用。结论可为战略联盟长效合作机制构建以及政府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昊  王国红  邢蕊  李娜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使中国企业对标业内领先企业进行快速追赶。如何结合企业自身特点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以提升追赶绩效,成为后发追赶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以"中国制造2025"重点布局的增材制造行业的4家典型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探索性纵向案例研究方法分析了其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匹配对能力追赶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后发追赶企业以创新与先动性为主导的创业导向和以风险承担性为主导的创业导向,分别与商业模式内容创新、结构创新、治理创新形成6种不同类型的匹配关系,且这6种匹配关系对后发追赶企业的能力追赶绩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研究在丰富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相关研究的同时,为中国企业的快速追赶与成长提供借鉴。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仝自强  李鹏翔  杨磊  王晟锴  
以2014—2019年沪深A股成长期上市公司作为后发企业代表,借助Word2Vec的文本分析方法,基于公司年度财务数据度量后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水平,实证研究后发企业追赶过程中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以及二者匹配性与企业绩效间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商业模式创新对后发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创新对后发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平衡性与后发企业绩效正相关;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组合性与后发企业绩效正相关。结果表明,对于后发企业而言,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为互补关系,而非互替关系,二者间的匹配性对后发企业绩效提升具有增强型交互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娟  邢建国  
新企业生存和成长与创业机会类型及开发方式密切相关,但对于如何进行创业机会开发以促进企业成长的研究甚少。通过对4家企业跨案例分析,探索商业模式设计与创业机会识别方式匹配如何影响新企业成长,研究发现:创业机会识别、商业模式设计能够通过发挥新企业优势、克服劣势提升创业绩效;商业模式设计与创业机会匹配对创业绩效有显著影响,不同匹配方式对绩效的影响不同;新颖型商业模式与发现型创业机会或创造型创业机会匹配均能产生较好的创业绩效;效率型商业模式与创造型创业机会匹配能产生较好的创业绩效,但其与发现型创业机会匹配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不确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勇星  杨晶照  屠文娟  
文章通过探讨各种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其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总体要求,从而构建了一个用以研究技术创新能力与技术创新模式匹配关系的九方格矩阵。分析九方格矩阵所得出的结论是:只有技术创新能力与技术创新模式具有协调型的匹配关系,才能实现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最佳定位;伴随着技术创新能力的逐渐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发展的一般规律就是:按照渐进的方式沿着从模仿创新到合作创新再到自主创新的轨迹进行演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丁浩  王炳成  曾丽君  
商业模式创新由商业模式创意与商业模式应用两个阶段构成,仅仅提出或发明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创意并不能称之为商业模式创新,只有完成了商业化过程(应用)的商业模式创意或发明,即产生了商业价值的新商业模式才能称为商业模式创新。因此,商业模式创意与商业模式应用两个阶段构成了商业模式创新图谱。而创新方法可分为分析性方法与解释性方法,二者需要不同的世界观,在某些方面甚至截然相反,如分析性方法的视角是自上而下的,而解释性方法的视角则是自下而上的;分析性方法强调逻辑,要求按流程规定完成任务,但解释性方法却强调即兴创作,强调灵光一现。因此,解释性方法与分析性方法构成了创新方法图谱上的两个类别。本文将商业模式创新图谱与...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德明  成春平  禹献云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一个知识联盟,通过整合各种优势知识资源,提升产业竞争力。在分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整合过程基础上,结合知识创新内容探讨联盟知识整合模式,即基于标准创新的知识整合模式与基于模块创新的知识整合模式,并引入定位理论深入分析联盟成员的知识整合。研究表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各成员准确定位有助于明确其技术创新方向,优化配置各种知识资源,促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念新  杜凌云  葛世伦  
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使得企业需要不断调整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业务的动态匹配。应用案例研究方法,分析3家企业信息技术匹配的动态调整模式和匹配程度变化,并通过内外部环境分析确定信息技术匹配动态调整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企业信息技术匹配动态调整存在理想轨迹、矛盾决策、过量改革及飘忽立场等4种基本模式;(2)动态调整后,企业信息技术匹配程度可能发生变化,这取决于调整前的信息技术匹配程度及其调整模式;(3)市场竞争激烈、国家政策支持、客户需求变化、企业认识变化、管理模式创新等因素影响企业选择信息技术匹配动态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魏炜  胡勇  朱武祥  
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交易结构的商业模式理论,选择5家变革性的高速成长企业以探索性的案例研究方法,探讨了商业模式创新及其与高速成长的关系。研究表明,高速成长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不同于采用传统战略企业、温和增长企业和非增长企业的独特的商业创新,是由5元素构成的循环往复体,包括:(1)商业模式理念(mental model);(2)观察;(3)商业模式设计;(4)商业模式创新实施:检验、修正、维持或增强、变革;(5)投资选择。研究还发现,高速成长企业进行了以价值创造STIEF模型为方向的交易结构创新,通过基于商业模式目的而非投资组合收益的长期投资,实现了大爆炸式颠覆创新的市场创建或非破坏性的市场创...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卢艳秋  肖艳红  叶英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