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02)
2023(16099)
2022(13266)
2021(12367)
2020(10034)
2019(22151)
2018(21982)
2017(41376)
2016(21986)
2015(24319)
2014(23768)
2013(22980)
2012(20777)
2011(18189)
2010(18513)
2009(17549)
2008(17122)
2007(15533)
2006(13584)
2005(12269)
作者
(59768)
(50121)
(50019)
(47054)
(31901)
(23940)
(22546)
(19148)
(18758)
(17970)
(16967)
(16699)
(15788)
(15690)
(15244)
(15211)
(14926)
(14708)
(14511)
(14332)
(12231)
(12211)
(11970)
(11438)
(11294)
(11142)
(11072)
(10909)
(9829)
(9813)
学科
(90984)
(87247)
经济(87137)
(82938)
企业(82938)
管理(81122)
方法(33669)
业经(32096)
(30174)
(28068)
技术(24076)
数学(24001)
数学方法(23665)
中国(23374)
农业(21644)
(20886)
财务(20850)
财务管理(20827)
企业财务(19627)
理论(19041)
(18584)
地方(17529)
(17520)
(17345)
(17002)
贸易(16986)
(16499)
环境(16482)
(15994)
技术管理(14668)
机构
学院(307038)
大学(297517)
(123169)
管理(121468)
经济(120583)
理学(103538)
理学院(102473)
管理学(100902)
管理学院(100309)
研究(95850)
中国(77050)
(63142)
(57924)
科学(57552)
(48314)
(47795)
(46394)
中心(45576)
财经(45308)
业大(42775)
研究所(41588)
(40930)
北京(39230)
(39106)
(38802)
师范(38743)
农业(37236)
经济学(35943)
(35570)
技术(34551)
基金
项目(200950)
科学(160325)
研究(153611)
基金(144042)
(123568)
国家(122409)
科学基金(107426)
社会(98107)
社会科(92975)
社会科学(92954)
(81939)
基金项目(76487)
教育(69701)
自然(67257)
(66622)
自然科(65670)
自然科学(65658)
自然科学基金(64510)
编号(63587)
资助(56095)
成果(49773)
(47690)
(44967)
重点(44897)
创新(43548)
课题(43509)
(42824)
(41357)
国家社会(40197)
(39893)
期刊
(147346)
经济(147346)
研究(88629)
中国(63881)
管理(51512)
(48654)
(45820)
科学(40944)
学报(40537)
教育(36267)
技术(32210)
大学(32119)
农业(32011)
学学(30139)
(28296)
金融(28296)
业经(27796)
经济研究(22117)
财经(22020)
(19631)
(19322)
问题(18633)
技术经济(17884)
科技(16399)
(16011)
现代(15921)
财会(15161)
国际(14741)
商业(14621)
(14206)
共检索到4683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玥  王璐  王卓  邓倩玉  
高新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集成电路产业成为全球各国高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必争之地,积极推动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成为中国集成电路企业实现技术追赶乃至超越的重要方式。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分析中芯国际创新生态系统发展过程,探究技术追赶视角下中芯国际如何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升级路径。研究表明:(1)技术追赶驱动作用下,中芯国际创新生态系统经历了开拓布网期—扩展织网期—颠覆融网期3个演化阶段。(2)针对“卡脖子”技术突破和全球产业链位置攀升的战略需求与目标,构建基于关键性核心技术突破、嵌入性全球产业链重构、交互性价值网络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升级路径。(3)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不断升级的过程,其本质是紧抓技术、市场、制度机会窗口,不断积累技术创新能力、资源协调能力与价值创造能力,实现技术追赶乃至超越目标的过程。本研究为促进集成电路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与升级,以实现技术追赶和跨越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蒋石梅  张玉瑶  王自媛  闫娜  
以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相关理论为基础,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和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基于海尔的产品创新流程,探索了非技术要素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作用机理,识别出维持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运行的五大非技术要素——市场、战略、组织、制度和文化,提出了非技术创新要素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作用机理的理论模型,指出五大非技术要素只有相互协同、共同创新才能维持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行。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程婷华   江瑶   陈旭  
在制造业发展的攻坚阶段,如何快速推动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升级是产业整体亟需应对的一大关键难题。本文通过整合创新生态系统“主体、资源、环境”三个维度的六大机制,并结合问卷数据,采用fsQCA方法,探讨多重机制推动创新生态系统升级的复杂因果问题。结果发现:六大机制中不存在构成高/非高水平创新生态系统升级的必要条件;实现高水平创新生态系统升级存在3条等效路径,分别是互动贯穿的资源开放共享型、互动贯穿的创新主导型和互动贯穿的政策—市场双驱型;实现非高水平创新生态系统升级的组态路径仅有一条,且与高水平创新生态系统升级存在非对称关系。研究结论为多元主体制定创新战略以推动系统升级提供了理论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江瑶   程婷华   陈旭  
结合高端装备制造业特征属性,从“技术-组织-环境”维度提炼出前沿技术投入、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开放参与、产业协同攻关、创新政策导向、科技平台服务六大影响机制,并基于组态分析方法,探讨多重机制与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升级的复杂因果问题。结果表明:(1)六大机制中不存在构成高/非高水平系统升级的必要条件;(2)实现高水平创新生态系统升级存在3条等效路径,分别是创新政策引导下的前沿创新型、科技平台服务下的技术研发型、系统环境保障下的成果应用型;(3)实现非高水平创新生态系统升级的组态路径仅1条,且与高水平系统升级存在非对称关系。本文不仅为分析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升级提供思路借鉴,也为中国制定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辉  马宗国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经过十多年的演化和发展,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发展模式和升级路径。研究联合体的产业根植性特性,为研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升级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撑。本文以中关村、深圳、山东半岛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研究联合体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升级路径,揭示一般路径升级演化规律。本文研究发现和贡献为:(1)基于研究联合体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升级路径可从研究联合体创新物种、研究联合体创新群落、研究联合体创新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形成发展过程依次展开;(2)研究构建的一般升级路径模型包括研究联合体企业升级、产业发展、平台构建、人才支持、金融支持、政策支持六条升级路径,六条路径互动发展共同促进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不断升级。本文基于研究联合体视角揭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升级过程,对于当前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较高的参考价值。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发明,朱美娟  
关于创新生态系统参与主体风险冲突及治理的研究,目前只停留在风险产生原因及应对策略方面,主要侧重于静态视角,鲜有文献从创新生态系统演进过程动态视角,并结合创新生态系统驱动主体领导企业考察风险防范和治理问题,而后者对于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更为重要。构建了领导企业治理的创新生态系统由契约规则到关系规则演化路径分析框架,并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创新生态系统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从创新生态系统形成初期领导企业主导的契约治理到成熟阶段关系治理是一个连续不间断的演化过程,基于领导企业治理的创新生态系统演化路径,包含契约规则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郭燕青  刘丹  衣东丰  
中小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在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具有众多的相似性,近年来出现的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更加全面、系统地研究企业创新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应用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搭建中小企业创新生态系统逻辑结构,并以山东省为例,从系统要素和运行机制两方面分析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现状和困境,最后从增强创新能量的内部转化效果、明确创新生态位、与其他创新组织的互利共生以及优化外部创新环境这四个角度提出山东中小企业优化创新生态系统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谭劲松  宋娟  王可欣  赵晓阳  仲淑欣  
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是制约中国高质量发展难题,如何突破成为当前理论和实践亟需探索的问题。本文以中国高速列车牵引系统突破为案例对象,结合创新生态系统、耦合与关系多元性理论,探究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规律。研究表明,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包括四个主要环节,每个环节依赖的技术知识存在差异,因而核心企业需要针对不同环节的技术特征,与创新生态系统成员构建适配的多元耦合网络:与科研机构构建研发导向型紧密耦合网络以突破集成技术;与部件研制企业建立研发导向型松散耦合网络以支持其突破负责的子技术分支;采用研发导向型松散耦合网络,促进所有部件研制企业协同创新以实现子技术分支匹配兼容;与创新生态系统上下游成员构建商业化导向型紧密耦合网络,促进研发网络和商业化网络交互迭代,持续提高技术可靠性,最终成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此外,由于新旧技术范式和企业技术能力差异,“落后-追赶”与“创新引领”阶段,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所依赖的有效耦合模式不同,具体表现在耦合网络的结构和演进特征方面。本研究拓展并深化创新生态系统“瓶颈”与耦合模式研究,为核心企业与政府协调创新生态系统成员间耦合关系,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困境提供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冰  周大铭  
文章在归纳国内外关于核心企业理论与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理论的相关研究基础上,通过分析已有的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结构模型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核心企业视角的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结构模型。其中包括:核心企业、技术研发与产品应用、创新生境和创新平台四个部分,并结合生态学理论,深入探讨了各结构部分的内涵和其相互作用关系,阐明了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在结构上的相同和差异。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冯立杰  卢加瑞  王金凤  林国义  张珂  
作为创新生态系统的领导者,明晰核心企业在开放式创新视阈下的价值网络演进路径,对系统内各主体企业获取互补性资源,进而促进系统整体创新能力提升意义重大,但现有相关文献鲜见。基于扎根理论,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选取4家样本企业进行分析,聚焦知识、资源和技术等创新要素,探究核心企业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价值网络演进路径并构建相关模型。结果发现,创新生态系统核心企业在构建“线—面—体”价值网络过程中,一般采取资源简构、资源拼凑和资源整合等模式获取所需资源,并通过能力强化、能力重构和能力拓展等方式增强其巩固知识、资源及技术的能力。结论不仅丰富了特定背景下价值网络理论和开放式创新理论,而且可为创新生态系统核心企业通过优化创新路径实现高效创新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依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冯立杰  卢加瑞  王金凤  林国义  张珂  
作为创新生态系统的领导者,明晰核心企业在开放式创新视阈下的价值网络演进路径,对系统内各主体企业获取互补性资源,进而促进系统整体创新能力提升意义重大,但现有相关文献鲜见。基于扎根理论,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选取4家样本企业进行分析,聚焦知识、资源和技术等创新要素,探究核心企业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价值网络演进路径并构建相关模型。结果发现,创新生态系统核心企业在构建“线—面—体”价值网络过程中,一般采取资源简构、资源拼凑和资源整合等模式获取所需资源,并通过能力强化、能力重构和能力拓展等方式增强其巩固知识、资源及技术的能力。结论不仅丰富了特定背景下价值网络理论和开放式创新理论,而且可为创新生态系统核心企业通过优化创新路径实现高效创新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依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包宇航  于丽英  
分析创新生态系统的特性及其演化过程,认为在创新系统演化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资源整合机制、商业模式创新机制、技术创新机制、能力集成机制、耦合机制、竞合机制等六种机制是企业生存与进化的根基。深入探究在创新生态系统下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内在逻辑,资源整合机制和商业模式创新机制推动基础组织能力的提升,技术创新机制和能力集成机制推动协调控制能力的提升,耦合机制和竞合机制推动协同进化能力的提升。最后以阿里巴巴建立的创新生态系统作为实证分析,验证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内在逻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志强  雍兰利  
创新生态系统是创新研究的一次范式转变——关注功能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有机集成与企业动态的成长路径,新兴产业具有这种转变的典型适应性。依据这一新趋势,文章构建了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组织环境集成和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企业成长路径两个模型,依此对我国新兴产业企业成长路径做出设计。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范洁  
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的逐步兴起表明,创新范式已开始新一轮变革、转换与升级,从工程化、机械式的创新体系逐步转为生态化、有机式的创新生态系统。基于国际视角,主动培育与发展创新生态系统已陆续成为世界各国抢占科技制高点,进而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突破口。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与硅谷创新生态系统虽在重点发展领域、人才互动网络以及社会服务与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方面具有相似性,但两者在开放程度、创新程度、介入程度以及体系完善程度四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为促进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的转型升级,应在人才、知识、创新、产业、政策领域加强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范洁  
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的逐步兴起表明,创新范式已开始新一轮变革、转换与升级,从工程化、机械式的创新体系逐步转为生态化、有机式的创新生态系统。基于国际视角,主动培育与发展创新生态系统已陆续成为世界各国抢占科技制高点,进而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突破口。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与硅谷创新生态系统虽在重点发展领域、人才互动网络以及社会服务与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方面具有相似性,但两者在开放程度、创新程度、介入程度以及体系完善程度四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为促进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的转型升级,应在人才、知识、创新、产业、政策领域加强与硅谷创新生态系统的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