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03)
2023(13614)
2022(11884)
2021(11012)
2020(9344)
2019(21232)
2018(21178)
2017(40608)
2016(22179)
2015(24862)
2014(24669)
2013(24633)
2012(22651)
2011(20399)
2010(20188)
2009(18216)
2008(17686)
2007(15556)
2006(13437)
2005(11853)
作者
(67611)
(56033)
(55875)
(53006)
(35777)
(27116)
(25210)
(22087)
(21281)
(20042)
(19217)
(19085)
(18029)
(17882)
(17569)
(17453)
(16946)
(16766)
(16231)
(16052)
(14189)
(13788)
(13752)
(12840)
(12639)
(12616)
(12309)
(12294)
(11306)
(11227)
学科
(85332)
经济(85234)
管理(62845)
(61739)
(51687)
企业(51687)
方法(40597)
数学(34830)
数学方法(34381)
(23002)
(22217)
中国(21729)
(20875)
业经(18768)
技术(18746)
地方(16454)
(15194)
农业(15188)
贸易(15186)
理论(15173)
(15027)
(14737)
(13976)
(13444)
财务(13374)
财务管理(13349)
环境(12979)
(12761)
企业财务(12738)
银行(12694)
机构
大学(317197)
学院(314115)
管理(122291)
(119713)
经济(116999)
研究(112222)
理学(106289)
理学院(105024)
管理学(102921)
管理学院(102374)
中国(80475)
科学(74254)
(68903)
(58748)
(58702)
研究所(54168)
(52981)
业大(52483)
中心(49987)
农业(46638)
(45607)
北京(43448)
财经(42963)
(41898)
师范(41347)
(41197)
(39259)
(37031)
技术(36105)
经济学(34983)
基金
项目(223604)
科学(174509)
基金(162109)
研究(156661)
(145084)
国家(143968)
科学基金(121651)
社会(95956)
社会科(90855)
社会科学(90828)
(87462)
基金项目(86512)
自然(82999)
自然科(81082)
自然科学(81058)
自然科学基金(79622)
(75030)
教育(71541)
资助(67077)
编号(62263)
重点(51139)
成果(50060)
(48494)
(47439)
(46776)
科研(43810)
创新(43727)
课题(43529)
计划(43361)
大学(40616)
期刊
(127463)
经济(127463)
研究(90506)
中国(59577)
学报(58886)
科学(53117)
(51971)
管理(45069)
大学(43057)
学学(40706)
(38458)
农业(36538)
教育(35362)
技术(28240)
(23776)
金融(23776)
经济研究(20687)
财经(20402)
业经(19836)
(19553)
科技(17693)
(17380)
图书(16819)
问题(16155)
技术经济(16095)
业大(15791)
(15664)
理论(15053)
资源(14292)
林业(13915)
共检索到4537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必好  张郁  
技术创新效率、创造性破坏在渐进式和跨越式技术进步中产生差异性作用,技术进步具有随机变动特征,构建Bellman方程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和特征。研究认为,技术创新效率引导厂商充分利用既定创新资源,改善产出投入比例,使技术进步路径朝着厂商最优化效益目标逐渐收敛,总体是先易后难,拉动技术进步不显著。创造性破坏加快技术积累与进步,技术水平在较低阶段上快速提升,技术进步路径不是持续渐进升级的,跨越多个阶段推动技术进步,发生着较大幅度波动。两者共同作用使技术进步更加具有不确定性,呈现非线性趋势和异质性特征。本文在门限自回归和分位数自回归分析基础上,引入门限分位数自回归模型,开展实证分析并验证相关结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产业技术进步中的公共财政政策”课题组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使当今世界范围内的技术进步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总体趋势和产业特征。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政策 ,尤其是财政扶植政策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尹今格  雷钦礼  
全球开放环境下,一国经济发展中获取国际技术外溢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而由于行业发展差异,自主研发及各种技术溢出渠道的作用在各行业之间差别很大,因而需将多种国际技术溢出渠道纳入一个模型进行行业间异质性分析,以揭示我国全要素生产率背后的行业技术效率因素。利用我国2001-2010年33个工业数据估算进口、出口、FDI以及R&D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在此基础上使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进行了考虑行业异质的动态面板估计。结果表明,R&D、进口和出口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显著,而FDI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不显著。进一步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广亮  董会忠  吴宗杰  
技术进步是实现节能减排和低碳环保的重要推动力之一,研究不同技术对碳排放的影响有利于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作用。基于中国2005—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门槛模型,从经济发展和环境规制两个角度研究广义技术进步、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和能源技术进步对碳排放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异质性技术进步均对碳排放存在显著门槛效应。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广义技术进步和资本技术体现式进步对碳排放有显著抑制作用,能源技术进步对碳排放有显著促进作用;当环境规制值较高时,广义技术进步、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和能源技术进步均对碳排放有显著抑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胡佳  
优化创新环境是地方政府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财政体制是影响创新环境的关键因素。基于2007年-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财政分权与创新环境二者的关系,研究发现,一是财政收入分权和财政支出分权对创新环境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支出分权作用更明显。二是细分创新环境项目看,财政收入分权对劳动者素质、创业水平有正向影响,财政支出分权对劳动者素质、基础设施、市场环境以及创业水平有正向影响。三是财政分权对创新环境的影响将随分权水平的变化呈现非线性特征。为更好地通过优化创新环境支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央政府应该调整政绩考核体系引导地方政府行为,加快推进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尤其注重在财政支出上保持适度分权,在财政收入上保持较低程度分权。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朱芳芳  
关于创新技术进步要素偏向视角下的区域发展异质性,少有研究关注。本文运用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和2006-2014年广东省市际面板数据做实证分析,测算出各要素偏向指数,进而根据测算结果将广东省划分成三个区域并对各区就创新活动和经济发展两方面异质性作对比研究。研究发现:(1)广东省创新技术进步整体偏向资本,偏向指数大都介于0-0.5且呈"N"型;(2)全省"创新断层"明显,一区创新技术进步整体偏向创新型人力资本,偏向指数在0.5左右且呈"U"型;二区创新技术进步为希克斯中性;三区创新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偏向指数波动很大且呈"M"型。广东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把握创新技术进步要素偏向、构建适合各区创新和经济发展特质的创新体系至关重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翔  李小平  钟春平  
研究目标:实证考察中国工业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采用非径向、非导向的基于松弛的DEA方法,对考虑能源投入和环境污染的技术进步指数进行分解。研究发现:中国工业的技术进步类型以中性技术进步为主,偏向性技术进步对工业技术进步的贡献率较低但日益重要;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整体上呈现密集使用资本和能源的趋势;贸易开放水平的提高、研发强度的加大、企业规模的扩大、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国有经济比重的加大均能有效地促进偏向性技术进步。研究创新:改进了偏向性技术进步的测算方法。研究价值:基于科学的研究方法,探明影响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为中国经济绿色转型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赖普清  
本文从资金异质性的角度来分析负利率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一国金融市场中异质性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以及异质性资金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结构变化,是决定和影响市场利率的重要因素。以日本为例,发现低能力、低预期收益的资金供给随经济增长而不断扩大,信贷需求却因经济放缓、风险投资、直接融资等因素而缩减,导致利率不断下行并进而滑向负利率。我们认为,资金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将使负利率最终成为一种全球性趋势,政府和居民都应做好负利率时代到来的准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蕊  张宁静  
运用考虑区域技术异质性的Meta-Frontier DEA框架下的MML指数测度了2003—2014年30个省份的绿色技术进步,并将其分解为创新效应和技术领导效应,从两个层面上研究了环保投资对绿色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1)东部地区是我国绿色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西部地区与技术前沿的差距比中部地区小;(2)全国及三大地区绿色技术进步均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东部地区的绿色技术进步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3)环保投资对绿色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由东向西逐步增强;(4)环保投资对创新效应在不同地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柒江艺  许和连  
本文将受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约束的模仿效应参数及模仿成本引入Hausman的技术水平模型,通过建立1994—2009年SITC Rev.3的三位编码产品与中国国民经济中35个工业行业的对应关系,构建了行业出口技术水平测算指标,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与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对行业出口技术进步的影响及在不同行业间的差异性体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对出口技术提升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但并未对出口规模扩张做出显著直接贡献,而是通过影响出口技术间接作用于出口规模;不同行业的知识属性差异使知识产权保护的出口技术进步效应在研发强度大、技术水平高、外资渗透率高的行业中更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姜磊  季民河  
利用2008年我国省级相关数据,建立了基于加权最小二乘法的空间变系数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了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各省的技术进步明显促进了能源效率的提高;在改善能源效率方面,国内R&D投入的贡献比外商直接投资要大;与普通最小二乘估计模型相比,空间变系数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更好,且基于后者的参数异质性估计结果显示,不同省域的技术进步在促进能源效率改善方面存在空间差异性。最后提出建议:加大国内R&D投入、依赖自主创新更有利于能源效率的改善;各地区应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研政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晓珊  匡贺武  
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与监督机制可能发挥非线性的治理作用。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非线性治理效应,探讨企业异质性特征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发现:高管隐性薪酬和显性薪酬两种激励机制呈现显著的"倒U型"治理特征;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分别呈现显著的"U型"和"倒U型"治理特征;董事会规模和监事会规模两种机制的非线性效应并不明显,两者仅呈现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而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兼任则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企业异质性特征会显著影响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非线性治理效应。这些实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铭洪  张清源  梁若冰  
作为现阶段我国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高铁建设对住房价格存在着重要的影响。基于2005—2014年京沪高铁沿线13个主要城市站点周边2245个楼盘的面板数据,构建三重差分模型分析了高铁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1)高铁建设确实显著提高了沿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这种提升效应在一定距离区间内随着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弱,并且主要体现在高铁的建设期中;(2)高铁对城市房价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具体而言,高铁对房价高、人口规模大和经济总量高的城市的房价提振作用显著大于房价低、人口规模小和经济总量低的城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玲  
本文利用我国2013-2019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于异质性消费需求视角,构建一般线性面板数据模型、门槛效应模型与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异质性消费对数字经济的非线性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基础性与保障性消费支出对数字经济的发展具有显著线性促进作用;在家庭消费支出的约束条件下,基础性、发展性与保障性消费对数字经济的发展还表现出显著的三阶段非线性特征,随着消费支出水平的提升,基础性、发展性与保障性消费的影响作用均呈现出递增趋势;分位数回归估计结果进一步显示,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不同阶段时,基础性、发展性与保障性消费对数字经济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尤其是发展性与保障性消费的影响作用呈现出更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文章最后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基本服务保障体系,缓解居民基本消费支出的经济负担,优化市场服务供应体系,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消费需求,促进消费与数字产业的协同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晓珊  匡贺武  
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与监督机制可能发挥非线性的治理作用。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非线性治理效应,探讨企业异质性特征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发现:高管隐性薪酬和显性薪酬两种激励机制呈现显著的"倒U型"治理特征;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分别呈现显著的"U型"和"倒U型"治理特征;董事会规模和监事会规模两种机制的非线性效应并不明显,两者仅呈现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而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兼任则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企业异质性特征会显著影响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非线性治理效应。这些实证结果验证了企业治理机制的非线性作用机理,为企业完善内部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