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61)
- 2023(14485)
- 2022(12290)
- 2021(11820)
- 2020(9506)
- 2019(22206)
- 2018(21886)
- 2017(41722)
- 2016(22488)
- 2015(25504)
- 2014(25307)
- 2013(24942)
- 2012(22892)
- 2011(20756)
- 2010(20407)
- 2009(18685)
- 2008(18182)
- 2007(15655)
- 2006(13675)
- 2005(12239)
- 学科
- 济(94251)
- 经济(94146)
- 管理(64964)
- 业(62871)
- 企(52086)
- 企业(52086)
- 方法(43488)
- 数学(37372)
- 数学方法(37005)
- 中国(26988)
- 农(25072)
- 财(21549)
- 业经(20923)
- 学(19625)
- 贸(18860)
- 贸易(18850)
- 技术(18525)
- 易(18415)
- 农业(17016)
- 地方(16577)
- 制(16161)
- 理论(16024)
- 和(15066)
- 环境(14696)
- 银(13995)
- 银行(13959)
- 融(13564)
- 金融(13562)
- 行(13402)
- 务(13232)
- 机构
- 大学(325454)
- 学院(321947)
- 济(135483)
- 经济(132853)
- 管理(128988)
- 理学(112343)
- 理学院(111146)
- 研究(111046)
- 管理学(109481)
- 管理学院(108904)
- 中国(82516)
- 京(69858)
- 科学(66787)
- 财(59017)
- 所(54871)
- 研究所(50354)
- 中心(48773)
- 财经(48320)
- 农(47493)
- 业大(45823)
- 北京(44840)
- 经(44266)
- 江(43633)
- 范(42897)
- 师范(42568)
- 经济学(41710)
- 院(40194)
- 经济学院(37621)
- 农业(37123)
- 财经大学(36259)
- 基金
- 项目(222480)
- 科学(175957)
- 研究(166403)
- 基金(162634)
- 家(141360)
- 国家(140201)
- 科学基金(120287)
- 社会(105930)
- 社会科(100418)
- 社会科学(100393)
- 基金项目(85833)
- 省(83817)
- 自然(76208)
- 教育(76032)
- 自然科(74411)
- 自然科学(74394)
- 自然科学基金(73083)
- 划(71446)
- 编号(67229)
- 资助(66892)
- 成果(54987)
- 部(50525)
- 重点(49842)
- 发(47828)
- 创(46854)
- 课题(46418)
- 国家社会(44203)
- 教育部(43771)
- 创新(43646)
- 人文(42197)
- 期刊
- 济(143861)
- 经济(143861)
- 研究(97734)
- 中国(58407)
- 学报(48428)
- 管理(46691)
- 科学(46640)
- 农(43657)
- 财(42410)
- 教育(37791)
- 大学(37208)
- 学学(34831)
- 农业(31331)
- 技术(29276)
- 融(25109)
- 金融(25109)
- 经济研究(23873)
- 财经(23697)
- 业经(21816)
- 经(20353)
- 问题(18857)
- 技术经济(16904)
- 图书(16640)
- 业(16570)
- 科技(16278)
- 贸(16070)
- 理论(15441)
- 世界(15168)
- 现代(14377)
- 实践(13816)
共检索到4638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丁树桁
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的理论模型,表明一国的技术进步路径是基于“技术产出弹性”与“新技术价格”的权衡;然后通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术进步路径的实践,对该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就我国如何更快实现技术进步路径从技术引进为主向自主研发为主的转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技术进步 技术引进 自主研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群慧
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源于发挥了劳动力和资源环境的低成本优势。由此导致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不高,大部分产品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偏高,科技贡献率较低。不仅如此,由于长期对增长速度的过度崇拜和投资驱动的过度依赖,形成了不利创新驱动的制度性藩篱。在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以后,中国正面临着投资报酬递减、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等一系列制约经济增长的问题,这就迫切需要我们转变传统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走上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道路。
关键词:
创新驱动战略 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彭伟辉
本文从技术进步路径"要素禀赋说"与"技术赶超说"争论出发,基于当前我国技术进步典型事实,构建包含技术模仿、自主创新两种技术演化路径和技术"模仿陷阱"、技术进步路径"转型陷阱"、"自主创新"三种稳态的技术进步模型,探索技术进步路径由模仿向自主创新转换的理论机制。发现:发展中国家采用技术模仿实现产业升级时,在没有国家干预情况下,很难跳出技术"模仿陷阱";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健全市场制度、促进资本积累、加强产权保护、加大研发补贴等政策推动国家技术进步路径由技术模仿向自主创新转变,但这个转变要跨过技术进步路径"转型陷阱"才能成功;我国应该采取偏离比较优势的产业升级战略,积极采用功能性与选择性产业政策相结合的国家干预措施,抓住技术变革机会,选取新兴产业作为"技术赶超"的重点方向。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余泳泽 刘大勇
将中国产业划分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现两者的技术进步路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采用中国工业行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数据对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采取模仿性创新的外源式技术进步路径对于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采取自主创新的内源式技术进步路径对于新兴产业的技术进步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对于传统产业升级,应采用技术引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模仿性创新再到自主创新的"渐进性"技术进步路径;而对于新兴产业发展,应采用自主创新的"一步到位"式技术进步路径。
关键词:
传统产业 新兴产业 产业结构 技术进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蔡继明 曹越洋 刘乐易
本文基于比较利益率均等原则,构建了一个兼顾效率与平等的国际贸易模型,用以研究进出口偏向型技术进步的效应与选择,并利用1996—2019年的中国分省数据,通过随机前沿法测算了偏向型技术进步指数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近24年来,中国选择的是偏向出口导向的技术进步路径,这与进口替代产业的相对研发创新效率偏低等因素显著相关。本文认为,近年来中国在给定的发展阶段与客观环境条件下选择了最优技术进步路径,其背后的发展理论是静态与动态相结合(交替)的比较优势原理。当今的中国面临与历史经验不同的全新挑战,需要将发展重心适时地向进口替代做出调整,而不应继续依靠与加强出口导向。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韩松 习媛杰 赵进钢
本文将Samuelson (2004)的贸易模型推广到技术进步内生化,研究了在两国相对劳动力禀赋不同时后发国家技术进步路径的选择问题。主要贡献有:(1)导出了均衡状态下两国的最优产出、消费及最大效用的一般表达式;(2)导出了后发国家的技术引进成本和自主研发能力与两国均衡效用和最优技术进步路径之间的两个因果关系;(3)得出了后发国家技术进步的成本在不同参数区间时最优的技术进步路径,并尝试讨论了本文结论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适用性。
关键词:
技术引进 自主研发 一般均衡模型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余泳泽
我国技术进步路径及方式选择问题一直存在着较大争议。在理论上,存在着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要素禀赋说"与竞争优势理论的"技术赶超说"的争议;在实践上,存在着模仿性创新与自主创新如何选择的争议。考虑到我国要素禀赋非均衡分布以及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并存的现状,各地区与各种类型产业技术进步路径及方式不可能采取"一刀切"的战略。未来研究应当充分将技术演进的动态性和技术进步路径及方式演进的动态性相结合,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不应只停留在静态比较的范式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振兵 邵帅 杨莉莉
选择适宜的技术进步路径是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本文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了中国工业部门的要素产出弹性、环境全要素生产效率增长率、要素替代弹性与生产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程度,并进一步揭示出当前工业生产活动中的要素关系与技术进步路径。研究发现:投资导致的资本存量增加伴随着能源短缺与环境恶化,劳动投入增加可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中国目前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资本、环境、能源、劳动,是造成产能过剩、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并存的根源。研究显示,将技术进步方向的路径优化为劳动、资本、能源、环境,是同时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对策,同时也是中国实现绿色工业变革的最终方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闵锐 谢雨濛 黄炜虹 吴清华
文章以代表性粮食品种稻谷为研究对象,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与中国23个稻谷主产省份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判断中国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偏向及其增长路径选择。研究结果表明:稻谷生产主要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较为稳定,观察期内劳动力、农业机械与化肥产出弹性均值分别为0.066、0.050和0.005,其他要素整体趋势波动较大,均值为-0.459。各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强度均存在较大差异,农业机械、劳动力投入和其他要素间替代关系显著较强,化肥与劳动力之间替代关系较弱。不同功能区稻谷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始终高于土地生产率,数值差异明显。因此,中国稻谷生产已从土地生产率导向路径转向劳动生产率导向路径,应根据生产要素禀赋优势,因地制宜、因行施策选择适合的粮食生产技术方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宋林 郭玉晶
本文在技术学习曲线理论的基础上,从自主研发与技术外取两个视角,研究了1990-2014年自主研发、技术模仿、技术溢出与逆向技术溢出对技术进步的路径选择。结果表明:(1)自主研发对技术进步的直接影响效应最大,有效促进技术进步;技术模仿、技术溢出与逆向技术溢出的间接影响效应远大于直接影响效应,均需通过其他间接因素作用于技术进步。(2)技术模仿对技术进步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效应均为负,这说明中国可能正在接近技术学习曲线中的"临界点";逆向技术溢出对技术进步的直接与间接影响效应均为正,短期内能够促进技术进步。(3)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自主研发与技术进步存在单向因果关系,逆向技术溢出与技术进步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月玲 叶阿忠
本文从要素替代弹性视角实证分析1996~2010年间我国技术进步方向的变迁与要素价格扭曲引起的技术选择偏差。结果发现:(1)中国的技术进步表现出资本技能双重偏向性特征,资本偏向性程度的加深不仅加大了对技能劳动的替代,更加剧了在分配上对劳动的掠夺性;(2)技能和非技能劳动投入存在适度匹配。资本深化并不排斥非技能劳动,但随着非技能劳动投入持续负增长,技能和非技能劳动匹配失当,技术无效率持续陷生产于不经济区域内;(3)资本对技能和非技能劳动都富有替代弹性,尤其是资本对技能劳动替代严重,这是要素价格扭曲下的技术选择偏差和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导致的就业结构失衡的根本原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国华
发达国家的知识和技术进步速度越快,发展中国家越是能收到技术模仿的好处,从而带来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越是接近技术前沿的发达国家,创新型企业家的作用越大,离技术前沿越远的发展中国家,模仿型企业家的作用往往更明显。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家通过知识过滤、吸收、模仿、"干中学",不断积累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为自主创新积蓄力量,最终能实现模仿式创新和自主创新的良性互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曙光 徐余江
本文在工业史视角下,对新中国工业赶超历程和技术进步路径演化的三个阶段进行了系统回顾,并将中国工业赶超嵌入特定制度背景、经济体制与市场环境中,创新性提出"两类工业赶超"假说,深入阐释了"两类工业赶超"内涵与分析框架。基于这一假说,本文系统分析了从第一类工业赶超向第二类工业赶超过渡的动因、机制与历史经验,并结合中美贸易摩擦背景,提出了后发大国工业赶超和技术进步的新型举国体制与可行路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韩超 胡浩然
本文从节能减排与产业发展的困境出发,通过构建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分析环境规制与技术进步影响节能减排的内在机制并探究其融合路径。研究发现,技术进步能够促进整体行业的节能减排,环境规制与技术进步具有明显的交互作用。然而,这一影响机制存在行业异质性:重污染行业环境规制并没有显示积极的规制效果,其交互作用显著存在;轻污染行业则相反,环境规制得以有效发挥,但其交互作用并不存在。笔者建议应根据行业特征调整规制政策,从规制工具类型转变、独立规制环境等方面创造条件推动环境规制与技术进步共同发挥节能减排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研究:技术进步路径的视角
技术进步路径与中国经济增长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
制造业结构优化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基于动态面板的经验分析
欠发达经济制造业技术进步路径选择——基于诱导创新理论视角
从学习追赶到再造优势:制造业后发企业的技术进步路径——以企业为核心主体的理论框架与中国经验
差异还是趋同:经济高质量发展下区域技术进步路径选择——基于东中西部地区要素禀赋门槛的经验研究
经济运行中的技术进步与选择——基于中国技术发展路径与经济增长、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
美、日、以经验与中国建设现代农业的技术进步选择
中国民营企业技术进步的路径选择——基于民营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实证分析
极端气候冲击下中国粮食安全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基于动态CGE模型的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