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31)
- 2023(7502)
- 2022(6169)
- 2021(5711)
- 2020(4508)
- 2019(9874)
- 2018(9779)
- 2017(19309)
- 2016(10126)
- 2015(11628)
- 2014(11473)
- 2013(11441)
- 2012(10625)
- 2011(9618)
- 2010(9634)
- 2009(8978)
- 2008(8708)
- 2007(7959)
- 2006(7249)
- 2005(6528)
- 学科
- 济(44168)
- 经济(44128)
- 业(32414)
- 管理(30195)
- 企(23041)
- 企业(23041)
- 方法(20036)
- 数学(18401)
- 数学方法(18279)
- 农(15887)
- 中国(14938)
- 财(13290)
- 技术(13176)
- 农业(11150)
- 业经(9950)
- 制(9601)
- 贸(9591)
- 贸易(9585)
- 易(9424)
- 收入(9149)
- 银(8317)
- 银行(8293)
- 行(8017)
- 技术管理(7227)
- 学(7180)
- 环境(7152)
- 融(6854)
- 金融(6853)
- 地方(6692)
- 体(6254)
- 机构
- 学院(157463)
- 大学(156133)
- 济(69970)
- 经济(68678)
- 管理(59546)
- 研究(52662)
- 理学(51327)
- 理学院(50797)
- 管理学(50158)
- 管理学院(49866)
- 中国(39559)
- 财(32817)
- 京(32740)
- 科学(30661)
- 所(26395)
- 财经(26210)
- 农(26183)
- 经(23890)
- 研究所(23836)
- 业大(23368)
- 中心(23274)
- 江(22935)
- 经济学(22341)
- 北京(20842)
- 农业(20643)
- 经济学院(20551)
- 范(20168)
- 师范(19977)
- 财经大学(19491)
- 院(18818)
- 基金
- 项目(102310)
- 科学(80959)
- 研究(76893)
- 基金(74213)
- 家(64761)
- 国家(64219)
- 科学基金(54307)
- 社会(50447)
- 社会科(48053)
- 社会科学(48040)
- 省(39914)
- 基金项目(39250)
- 教育(35439)
- 划(33754)
- 自然(32617)
- 自然科(31849)
- 自然科学(31843)
- 自然科学基金(31295)
- 编号(31202)
- 资助(29320)
- 成果(24975)
- 部(23425)
- 重点(23202)
- 发(23135)
- 创(22277)
- 国家社会(21675)
- 课题(21541)
- 创新(20938)
- 教育部(20145)
- 制(20085)
共检索到2317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丁建勋 沈羽 张鑫
理论分析表明,由于不同技术进步路径所导致的相异技术进步类型会形成差异性要素收入分配效应,因而当一国的技术进步路径从以技术引进为主转为以自主研发为主时,所产生的异质型技术进步将导致劳动收入份额呈现出先降后升的“U”型变动轨迹。我国1998—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以技术引进为主、自主研发为辅的技术进步路径形成了以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为主、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为辅的技术结构,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随着技术引进速率减缓,我国技术进步路径逐渐转向以自主创新为主,技术进步类型从资本体现式为主逐渐转向以非体现式为主且呈非资本偏向性,因而引发劳动收入份额止降转升。基于我国技术进步路径转换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分析,提出我国应继续加大自主研发力度以及发挥政府在自主研发中作用的政策建议,以有利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林辉 袁礼
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现有文献多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转型经济体产业结构变化视角考察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然而,若将其用于解释同一时期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趋稳环境中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问题,解释力和普适性则明显不足。基于此,本文从技术进步方向入手,构建两部门模型演绎有偏型技术进步对要素收入分配的双重效应:一是产业内技术进步偏向性会非对称地影响要素边际产出,改变要素收入分配格局;二是产业间技术进步方向变化,会诱致要素跨部门流动和重新配置,推动产业结构变迁,进而形成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再结合供给面标准化系统法和我国三次产业数据,测算有偏型技术进步及其对要素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劳动收入份额变化分解的产业效应和结构效应中,有偏型技术进步均发挥重要作用,多数时期约1/3—1/2的劳动收入份额变化可以归结于有偏型技术进步作用的结果;并且,有偏型技术进步的作用表现出阶段性特征,在1996—2002年期间,有偏型技术进步通过结构效应改变劳动收入份额,而其他时期则主要通过产业效应发挥作用。
关键词:
有偏型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 劳动收入份额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佳莹 张辉
要素收入分配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如何优化资本和劳动要素分配结构,是发挥初次分配基础性作用和缩小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课题,但现有研究较少关注旅游业等新型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与要素收入分配结构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中国31个省份1998—2020年的面板数据,深入探究旅游业发展对要素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业发展能显著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并降低资本收入份额,有利于优化要素收入分配结构。地区异质性分析表明,旅游业发展对优化要素收入分配结构的正向作用在西部地区表现更为显著;时间异质性分析表明,其正向影响在2008年后开始凸显;分位数异质性分析表明,其正向影响在劳动收入份额较高的分位处更为突出。本文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征和旅游收入效应视角,证明旅游业发展能优化要素收入分配结构,不仅有助于丰富和拓展要素禀赋等相关理论在旅游业等新型服务业中的应用范畴,也能为发挥旅游收入效应在优化要素收入分配结构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中的积极作用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姚毓春 袁礼 王林辉
探寻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对于解决中国要素收入分配结构失衡问题尤为关键,本文先从行业结构视角剖析工业部门要素收入份额变化,再利用CES生产函数下的三方程标准化系统法,估计1985—2011年工业部门要素替代弹性,测算技术进步偏向性及其对要素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工业部门要素收入份额的变化路径由技术进步偏向性所主导,行业结构的作用有限;整体而言,工业部门技术进步朝偏向于资本的方向发展,引致资本收入份额的上升和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且表现出阶段性特征,其中1985—1996年工业和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明显偏向于劳动,带动劳动收入份额分别提升0.0504和0.0570,1997—2011年工业和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罗瑾琏
优惠政策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进步罗瑾琏高新技术产业,通常是指使传统工业产品更新换代,具有一定的高新技术含量,上升为高新技术产品,不断将生产过程最终产品建立在高新技术基础上的产业。对高新技术企业实行优惠政策是保证高新技术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之一。19...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顾严
一是资源配置由"单向流动"转变为"双向互动"。引导资源要素从乡→城、中西部→东部的单向流动为主向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双向互动转变。从缩小地区差距的角度,应有序推进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劳动力需求是产业发展的派生需求,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人口一定要随产业的转移而流动。资金、技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甘宜沅 余淑均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是稀缺的经济资源 ,应遵循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 ,允许、鼓励和保护“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为了大力提倡和鼓励企业家进行创新 ,应确认“经营要素参与分配”的合理性并确保其合法地位 ,这是建立、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按劳分配”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具体转化形式 ,“经营要素参与分配”是“按劳分配”的具体实现形式之一。“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完全符合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承认“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合理性并不等于认同萨伊的“三要素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晓斌
本文通过构建面板回归模型,考察技术进步与流通结构变迁对要素收入分配的具体影响路径与效应。研究发现,技术进步、流通结构变迁均可以直接影响要素收入分配格局,其中前者的作用更为显著;技术进步也可通过先影响流通结构变迁,再引发要素收入分配格局改变;在要素收入分配格局变化过程中,技术进步效应的贡献率逐步提高,而流通结构变迁效应的贡献率虽然较高,却呈现下降趋势。因此,需从选择适宜性技术进步、推动流通产业结构变迁等方面出发,优化要素分配格局。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莉 李捷瑜 徐现祥
全球范围内初次收入分配中资本所占份额呈现增长趋势的事实在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偏向型技术进步成为一个重要的解释视角。本文构建了要素收入份额的决定方程,证实了偏向型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并从国际贸易的角度寻找其变化的原因。然后利用1980—2007年的跨国经济发展数据,探索国际贸易、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发展中国家要素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发现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从而导致要素收入向资本倾斜;进一步的,引入现有文献中用于解释收入份额变化的外商直接投资、劳资谈判能力等因素,发现我们的结论依然是稳健的。本文的研究充实了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偏向和要素收入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中国的技术进步来源和方向。
关键词:
国际贸易 技术进步偏向 要素收入分配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振华 孙闻娅 白冰
数字金融通过改变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的配置,对技术进步偏向产生影响,并最终作用于收入分配格局。本文基于中国地级市层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数字金融的发展对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为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提供了新的解释,并从规模性收入分配和功能性收入分配两个维度分析其收入分配效应。研究发现:样本期内中国技术进步呈现资本偏向的特征,数字金融增强了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数字金融覆盖宽度、使用深度以及数字化程度均对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覆盖宽度的边际效应最大。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对规模性收入分配和功能性收入分配有异质性影响:数字金融对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增强效应是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重要原因;数字金融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作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姜付秀 张继东 樊晓松
近两年来,我国政策制定层面和实务界普遍认为,公司整体上市有利于改善投资者利益保护。本文从公司上市模式这一视角,在界定投资者利益保护这一指标内涵的基础上,利用2003-2005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对整体上市是否改善了投资者利益保护这一问题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公司集团整体上市较分拆上市等其他模式在投资者利益保护的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尽管集团整体上市的公司在投资者利益保护的某些方面较非整体上市的公司做得好一些,但是在更多的方面,集团整体上市较非整体上市的公司做的更差。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当前被政策当局和业界普遍看好的集团整体上市,并不一定能显著改善我国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利益保护...
关键词:
公司集团 整体上市 投资者利益保护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薛营 王林辉
随着劳动收入份额在世界范围的降低,以及对"Kaldor事实"的质疑,大量文献开始关注引起要素收入份额变动的原因,而技术进步方向为探究要素收入份额变动的诱发因素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本文首先利用基于收入法构成的统计数据考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要素收入份额的变动趋势,再构建技术进步偏向性指数分析其对要素收入份额的作用机制,最后基于结构分解方法考察技术进步方向是如何引起要素收入份额变动的。结果表明:尽管劳动收入总量有所增加,但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演变趋势仍是下降的;而技术进步则表现出在整体上偏向于资本要素,同时随着替代弹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薛营 王林辉
随着劳动收入份额在世界范围的降低,以及对"Kaldor事实"的质疑,大量文献开始关注引起要素收入份额变动的原因,而技术进步方向为探究要素收入份额变动的诱发因素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本文首先利用基于收入法构成的统计数据考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要素收入份额的变动趋势,再构建技术进步偏向性指数分析其对要素收入份额的作用机制,最后基于结构分解方法考察技术进步方向是如何引起要素收入份额变动的。结果表明:尽管劳动收入总量有所增加,但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演变趋势仍是下降的;而技术进步则表现出在整体上偏向于资本要素,同时随着替代弹性值的增加,技术进步偏向性对资本与劳动要素相对收入份额的正向作用越大,说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是受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特征影响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夏兴园 樊刚
近年来我国收入差距的扩大成为不容置疑的经济现实。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有两类,其一是客观因素、积极因素;其二是不合理因素。因此,我们的对策主要是针对后者进行改革,而对前者应持允许或鼓励态度。
关键词:
收入分配 收入差距 基尼系数 垄断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丁建勋 张鑫 沈羽
本文探讨了技术进步路径转换导致居民消费率呈现U型变动的规律,并基于对我国的经验观察以及运用1998—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以技术引进为主的外源式路径,技术引进获得的属于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且为吸收引进技术而进行的研发所带来的非体现式技术进步往往偏向资本,这造成了我国居民消费率下降;当转向以自主创新为主的内源式路径,技术进步类型从资本体现式为主逐渐转向以非体现式为主且呈非资本偏向性,这导致了我国居民消费率止降转升。因此,为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率,应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以及协调各方力量联合研发,加快自主创新进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