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44)
2023(7980)
2022(6622)
2021(6153)
2020(5139)
2019(11791)
2018(11610)
2017(22351)
2016(11470)
2015(13026)
2014(12855)
2013(12401)
2012(10780)
2011(9573)
2010(9714)
2009(8833)
2008(8403)
2007(7189)
2006(5984)
2005(5124)
作者
(31901)
(26832)
(26725)
(25424)
(16966)
(12676)
(11937)
(10461)
(10008)
(9448)
(9097)
(9047)
(8481)
(8437)
(8218)
(8128)
(8114)
(7875)
(7663)
(7546)
(6607)
(6483)
(6431)
(6108)
(6058)
(5942)
(5860)
(5694)
(5373)
(5245)
学科
(49931)
经济(49889)
管理(37490)
(37143)
(31607)
企业(31607)
方法(26875)
数学(24239)
数学方法(23703)
技术(14760)
中国(12123)
(12070)
(10985)
业经(10553)
(9167)
贸易(9160)
理论(9155)
(8947)
技术管理(8349)
农业(8320)
(8223)
地方(7430)
环境(7358)
(7161)
(6967)
财务(6929)
(6923)
财务管理(6920)
企业财务(6517)
(6465)
机构
学院(164484)
大学(162327)
(69136)
管理(68078)
经济(67868)
理学(60173)
理学院(59634)
管理学(58274)
管理学院(57984)
研究(49455)
中国(36462)
(32616)
科学(30114)
(29223)
财经(24423)
业大(24118)
中心(23613)
(23552)
(23404)
(22715)
(22460)
经济学(21970)
研究所(21612)
经济学院(20079)
北京(19963)
(19916)
师范(19715)
技术(18791)
财经大学(18581)
农业(18420)
基金
项目(118223)
科学(95319)
基金(87382)
研究(85889)
(76311)
国家(75740)
科学基金(66779)
社会(56205)
社会科(53654)
社会科学(53641)
(46855)
基金项目(45639)
自然(43572)
自然科(42746)
自然科学(42742)
自然科学基金(41966)
教育(41041)
(39145)
资助(36045)
编号(33829)
重点(26820)
(26525)
(26264)
成果(25316)
(24952)
创新(24724)
国家社会(23976)
课题(23310)
教育部(23160)
人文(22748)
期刊
(66733)
经济(66733)
研究(43926)
中国(29623)
管理(25596)
学报(22961)
科学(22758)
(22054)
(20393)
技术(19454)
教育(18904)
大学(18172)
学学(17207)
农业(14473)
经济研究(12003)
(11698)
金融(11698)
财经(11625)
业经(11429)
统计(10808)
技术经济(10736)
(10362)
(10108)
科技(9408)
决策(8806)
问题(8402)
(8337)
商业(7850)
(7276)
论坛(7276)
共检索到2252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韩颖  石建华  翟洁丽  
运用门槛回归和潜在产出法分别改进了基于能源增强型技术进步和广义技术进步的回弹效应测算模型。基于改进前后的模型并利用1997—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中国的回弹效应。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考虑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非线性关系以及技术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测算得出的回弹效应更精确;由能源增强型技术进步诱发的回弹效应呈上升趋势,广义技术进步诱发的回弹效应表现出剧烈波动的特征。认为政府应逐步建立回弹效应监控体系以有效控制回弹效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冯烽  叶阿忠  
针对现有文献测算回弹效应普遍忽略技术溢出效应的缺憾,文章构建了三要素经济增长的空间误差模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回弹效应的估算方法,并利用1995-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技术溢出视角下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的回弹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所导致的能源回弹效应显著存在,中、西部的平均回弹效应明显高于东部,全国的平均回弹效应呈现上升趋势。因此,政府在制定能源政策时需要注意降低单位GDP能耗可能出现的回弹效应,把提高能源效率与自主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政府宏观调控等手段结合起来以实现既定的节能目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江山  张旭昆  
从能源效率弹性定义出发,将能源效率和劳动供给引入内生增长模型,构建了中国长期能源回弹效应的宏观模型,利用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了全国以及28个省份1987~2012年的能源回弹效应。结果表明:(1)中国宏观经济的能源回弹效应均值为85.89%,东、中、西部分别为87.24%、88.66%和82.35%,能源效率提高引致的节能效果绝大部分并未实现,且历年回弹效应的变化并没有出现稳定的规律;(2)各省能源回弹效应总体表现为部分回弹,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趋势存在一定差异性。本文的结论和政策含义为制定合理的长期能源政策组合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强  魏巍  徐康宁  
我国能源消费面临着满足经济增长和降低能耗的双重压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迫在眉睫。那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节约能源消费量吗?文章基于我国1992-2011年数据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回弹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所导致的能源效率提高能节约能源消费量,但能源消费的回弹效应显著存在,我国能源消费的回弹效应介于9%-75%之间。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能源效率的回弹效应进行扩展,提出能源效率的回弹效应包括技术进步的回弹效应和结构调整的回弹效应两部分,理由是:根据现有能源效率分解方面的经验研究,能源效率提高可以分解为两种效应,一是技术进步效应;二是结构调整效应。因此,能源效率的回弹效应也可以分解为两种效应...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高辉  冯梦黎  甘雨婕  
能源回弹效应系数反映因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而产生新的能源需求的大小。基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环境负荷分解模型,运用IPAT方程,把能源消费的变化量分解成由经济增长引起的能源消费增加量与由单位GDP能源消费降低引起的能源节约量,利用中国2001—2011年宏观时间序列数据,测算出能源回弹效应系数。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样本区间中,11个年度均属于逆反回弹效应,且能源回弹效应系数与能源消费回弹量呈同势变化。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洪  姜娇阳  王宇飞  
能源回弹效应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效改善对降低能源消费的有效程度。我国经济总体的能源回弹效应并不高,能效改善能够有效节约能源消费量。能源回弹效应具有行业异质性,细分行业的技术进步回弹效应的最大值为39.82%、最小值为1.64%;细分行业的结构调整回弹效应的最大值为38.68%、最小值为4.14%。能源回弹效应具有阶段性特征,2012~2017年发生能源回弹效应的行业数量明显低于2002~2007年和2007~2012年。因此,我国应着力提高水的生产与供应业等行业的科技创新水平,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高能源回弹行业的准入标准,淘汰科技水平落后的企业。顺应行业结构演进的客观规律,积极培育低耗能高附加值的绿色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董梅  徐璋勇  
基于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和LMDI分解法,量化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作用,进而构建回弹效应测算的改进模型,实证测算1995—2012年西部地区能源消费回弹效应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西部地区能源回弹效应总体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其中,广义技术进步计算的回弹效应为37%,狭义技术进步计算的回弹效应为52%,技术效率改进和产业结构调整计算的回弹效应缺乏规律。西部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省份能源回弹效应呈现增加趋势。西部地区制定能源政策的重心应向提高技术效率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倾斜。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阳攀登  屈亚平  李敏  
基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环境负荷分解模型,对浙江省1990年以来技术进步对GDP增长的贡献、能源消费回弹效应及能源回弹量进行实证分析。其中,对技术进步的测定采用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和农村居民纯收入作为劳动因素,以期更合理地体现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同时对多元回归模型的多重共线性进行滞后差分变换,以期得到更为精确的实证数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阳  柯佑鹏  何安琪  
以新古典生产函数为基础,基于索罗余值思想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WLS)测算技术进步贡献率,量化技术进步对橡胶消费量的影响作用;测算了中国近25年橡胶消费量的回弹效应及技术进步引起的回弹量大小,评估国家政策的实施效果,为政策实施提供指导性意见。研究结果验证了中国橡胶制品业回弹效应的存在,1986~2010年平均回弹效应大小为38.26%,技术进步引起的回弹量整体上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同时,提出了基于中国特殊国情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志华  陈圻  
梳理了国内关于能耗回弹效应的相关研究,提出了考虑技术进步与结构变动的产业能耗回弹效应测度方法。基于我国1978~2010年的数据,在对各项参数进行合理估算的基础上,测算了考虑技术进步与结构变动条件下产业的能耗回弹效应。结果表明,就多数年份而言,我国的产业能耗回弹效应在100%~200%范围变动,且没有出现明显减缓的趋势。这样的结论为正确认识节能减排形势和制定考虑能耗回弹效应的能源政策提供了依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高明  余玲  吴雪萍  
基于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Malmquist指数分解法和两步GMM回归方法,从回弹效应视角分析技术进步影响能源消费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并将回弹效应分解为能源价格效应、城市化效应、能源结构效应和产权结构效应。研究发现,广义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狭义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呈现正U型关系。技术进步虽然会通过促进能源低碳化减少能源消费,但也会通过加速城市化扩张和加剧市场竞争增加能源需求,产生回弹效应。相比之下,能源价格由于受到政府宏观调控,对回弹效应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朝  周宵宵  张欢  朱于珂  
基于投入产出和再分配模型,本文对1997-2012年中国居民电力、汽油和天然气三种能源消费的间接回弹效应分别进行测算。结果表明:第一,研究时间区间内,居民三种能源消费的间接回弹值均在10%以内,其中居民电力消费的间接回弹值最大;第二,不同的分配情景下,居民能源消费间接回弹效应在能源类型和城乡间均存在差异。政府应重点关注居民电力消费,引导居民转变消费方式来降低回弹效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查冬兰  周德群  
一国在倡导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可能会导致能源效率回弹效应,即能源效率提高带来的能源节约会部分被新增加的能源需求抵消掉。本文通过构建能源效率影响下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模拟不同能源种类能源效率提高4%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煤炭、石油和电力在七部门的加权平均能源效率回弹效应分别为32.17%、33.06%和32.28%,说明能源效率回弹效应在我国显著存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宽  漆雁斌  
在能源增进型技术进步的假设前提下,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构建劳动和能源效率内生化的新古典C-D生产函数。结合时变参数模型和卡尔曼滤波迭代估计等方法对北京市1981—2014年的短期和长期能源回弹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北京市短期能源回弹效应均值为149.29%,整体上处于逆反效应;长期能源回弹效应均值为79.21%,存在较强的部分回弹效应。从长期来看,北京市以能效改进为核心的节能减排政策是可行的,但要注意短期内由于城市经济规模扩张带来的能源回弹效应。最后,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要素投入及要素价格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涵  申俊  成金华  
基于1993~2013年中国居民消费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居民能源需求的LA-AIDS计量回归模型与能源效率仿真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能源消费的回弹效应;根据SLutSky方程进一步分解出城镇与农村居民能源消费直接与间接回弹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居民能源消费存在明显的回弹效应,且城镇居民能源消费的回弹效应显著高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能源消费的回弹效应呈逐年下降趋势,农村居民能源消费的回弹效应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之后表现为"回火效应";居民能源消费回弹效应的直接效应高于间接效应,即替代效应高于收入效应,说明中国居民能源消费的回弹效应主要是由于能源效率提高后居民增加了对能源的直接消费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