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03)
2023(11270)
2022(9493)
2021(8905)
2020(7475)
2019(17179)
2018(16543)
2017(31061)
2016(16834)
2015(19096)
2014(18632)
2013(18731)
2012(17752)
2011(16245)
2010(16078)
2009(14737)
2008(14541)
2007(12428)
2006(10707)
2005(9856)
作者
(48851)
(40897)
(40566)
(38848)
(26332)
(19702)
(18546)
(15835)
(15522)
(14481)
(14158)
(13953)
(13059)
(12938)
(12937)
(12667)
(12049)
(11891)
(11827)
(11732)
(10243)
(9997)
(9989)
(9207)
(9190)
(9134)
(9048)
(8774)
(8256)
(8219)
学科
(76810)
经济(76732)
(47127)
管理(45449)
方法(38848)
(36243)
企业(36243)
数学(35749)
数学方法(35487)
中国(22678)
(19536)
(17703)
(16356)
贸易(16349)
技术(16245)
(16007)
(14132)
业经(13847)
农业(13478)
(13258)
(12978)
金融(12978)
(12185)
银行(12152)
(11734)
地方(11177)
环境(10493)
(10252)
财务(10235)
财务管理(10211)
机构
大学(249320)
学院(243098)
(114112)
经济(112349)
研究(92541)
管理(92019)
理学(80088)
理学院(79120)
管理学(77988)
管理学院(77497)
中国(70470)
科学(53221)
(52959)
(49418)
(46960)
(43697)
研究所(42970)
中心(41260)
财经(40188)
经济学(37531)
(37163)
业大(36172)
农业(34675)
经济学院(34033)
北京(33838)
(33591)
(32642)
(31818)
师范(31493)
财经大学(30398)
基金
项目(166533)
科学(133213)
基金(126301)
研究(119103)
(112197)
国家(111391)
科学基金(94478)
社会(80103)
社会科(76336)
社会科学(76317)
基金项目(65307)
(59955)
自然(59874)
自然科(58615)
自然科学(58602)
自然科学基金(57706)
教育(55252)
(52809)
资助(52582)
编号(43893)
(39908)
重点(38245)
成果(36162)
国家社会(35816)
(35492)
(35286)
教育部(34499)
创新(33233)
中国(32858)
人文(32238)
期刊
(113886)
经济(113886)
研究(75673)
中国(49696)
学报(40621)
科学(38435)
(38249)
(36411)
管理(33679)
大学(31164)
学学(29254)
农业(26979)
教育(25569)
(24103)
金融(24103)
技术(21572)
财经(20903)
经济研究(20641)
(18098)
(16798)
(16393)
世界(15399)
问题(15273)
国际(14847)
业经(14447)
技术经济(14056)
统计(12415)
科技(11682)
(11271)
(11163)
共检索到3664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邢红萍  卫平  
本文在全国七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实证方法,从企业所处产业、经济性质和规模三个方面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模式进行分析。文中揭示了: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创新方式,研发人员流动过快是企业研发团队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国有企业的研发强度最低、在基础研究上的投资力度最大;企业的规模越大,政府的创新资金支持力度越大、创新能力越强,但是研发强度越小。最后,关于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鼓励和引导,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林勇  张宗益  
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技术进步既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又是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力。本文运用1978~2006年省区面板数据,基于DEA方法测算我国的技术进步效率,并对我国经济转型中技术进步影响因素及其阶段性特征予以分析,结果凸显出以1996年为分界点的阶段性特征。数理模型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我国技术进步的发散趋势较为显著,中国经济亟待从技术模仿向技术创新转型,结论从理论上支持转型时期技术创新支持经济增长战略的制定。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含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姜美云  
在中国的解殖民过程中,翻译层面体现为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市场的大面积占有以及对弱势文化的改写、删减等特点。对这些特点进行总结,能够对现代翻译有所启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付保宗  
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发展推动了各国现代经济的加速增长,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特征。未来我国要避免工业在经济中的比重过快下降,突破"技术升级陷阱"是关键所在。一、工业比重随经济发展呈倒"U"型变化,经济高增长往往与工业高比重相伴而生一个经济体的工业比重随着经济水平提升总体呈现倒"U"型变化形态,也就是经历由低到高再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白秀广  李纪生  郑少锋  
文章采用随机前沿超越对数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九大苹果主产省区2000~2009年的技术进步、要素弹性与苹果生产率,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非中性的,存在衰退的趋势,且农家肥是技术节约型的;在五种投入的产出弹性中,劳动力弹性贡献最大,灌溉的弹性与施肥量有很大的关系,施肥量越大,灌溉的产出弹性越大;黄土高原区苹果生产的技术效率波动较大,环渤海区则较稳定;受教育程度、人均纯收入、农村投资比例均对苹果生产的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影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包焱  
本文以生产函数为蓝本,构建包含资本、劳动、技术要素的流通业增长的要素驱动模型,分析了不同要素对流通业增长的阶段性驱动特征及趋势,结果发现在不同的流通业发展阶段,不同阶段主导驱动要素也不同。但总体而言,我国流通业发展以资本、劳动双重要素驱动为主,而技术要素的驱动作用并不强。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周文泓  
[目的 /意义]对英国数字连续性项目的目标、背景与制度展开分析,旨在为中国的数字连续性行动提供借鉴。[方法 /过程]以从英国政府网站获取的政策与工具为分析对象,通过文本分析法梳理英国数字连续性项目的保障框架及其优势与不足。[结果 /结论]从英国数字连续性的保障框架来看,我国应从业务驱动、协同参与、风险管控创新、积极应用信息与通讯技术、立足本土制定全球化战略、构建体系化制度等方面开展数字连续性行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健  
本文试图从探讨科学技术进步的几个基本特征入手,提出我国农业科学技术进步的开发战略。科学技术进步作为一种社会实现应是全体人民的事业而不仅仅是科技工作者的业务;科技进步是一套有选择性的适用性体系而不是一组一通百通的方程;科技进步是一个不断进取求实的过程而不是天赐的离散的点。这些就是本文要提出的科技进步的三个基本特征:社会性、选择性和阶段性。农业科技的开发战略应从这些特征着手。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薛伟贤  孟娟  
1978年以来,中国的工业化加速发展,处于工业化成长阶段,期间受到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很大。今后5年内中国工业化仍处于加速发展阶段。2008年前后中国的工业化发展将出现拐点,工业化发展趋势将开始下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课题组  
本文在对江苏省和上海市的专题调查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两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做法,进而提出五点启示。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钟世川  
基于时变弹性生产函数,当规模报酬不变时,资本产出弹性等于资本收入份额,劳动产出弹性等于劳动收入份额,并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偏向型技术进步和中性技术进步,采用1978—2013年我国东、中、西部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79—2013年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在大部分年份呈下降趋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总体上还是以中性技术进步模式为主;1997年前各地区技术进步表现为劳动偏向型,而1997年后表现为资本偏向型;1997年后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对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兴凯  
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呈现出阶段性下降态势,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是TFP增长具有显著性差异的两个阶段,而最近几年则延续了下降的趋势。随着服务业资本深化过程的推进,服务业增长的要素推动作用相当明显,而TFP的增长贡献则逐渐降低。从区域方面来看,以东、中、西三大区域划分的TFP增长存在明显的差异。而在三大区域的阶段性分析中,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TFP增长的作用存在不同的特点。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凌翔  
本文通过国外几个典型城市产业发展的历程,结合理论分析,认为城市产业发展受其要素条件约束,表现出发展经过三个阶段的规律,即自然要素主导型阶段、资本要素主导型阶段和知识经济阶段。结合我国城市数量众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的特点,本文认为我国当前城市优化产业结构中应根据城市自身的要素条件状况有区别地进行,努力创造条件促进高层次要素的聚集,其中特别要注重技术和制度的自主创新环节。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瞿商  
中国经济转型具有显著的阶段性与阶段性目标。改革30多年来,中国经济转型经历了大约4个阶段及其目标转换,这就是1979—1984年经济转型的起步与完善计划体制的目标、1985—1992年经济转型的推进与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目标、1993—2003年经济转型的定向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和2003以来经济转型的定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通过阶段性目标的转换,中国实现了经济转型与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焦斌龙  赵卫军  
要素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准确把握我国文化产业的阶段性特征必须从要素支撑角度分析才更有说服力。在全面分析文化产业发展要素的基础上,运用拓展的索洛模型深入剖析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研究发现,我国文化产业正处于规模扩张的规模报酬递增阶段,集聚效应较为显著,资本密集型特征正日益凸显,但外部经济效应不明显,科技含量不高,创意和知识严重不足。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文化消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文化产业发展,我国文化产业更需要政府长期持续的推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