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12)
- 2023(14513)
- 2022(12696)
- 2021(11786)
- 2020(10018)
- 2019(23105)
- 2018(22888)
- 2017(44698)
- 2016(24038)
- 2015(27053)
- 2014(26807)
- 2013(26286)
- 2012(24005)
- 2011(21300)
- 2010(20843)
- 2009(18740)
- 2008(17859)
- 2007(15362)
- 2006(13237)
- 2005(11192)
- 学科
- 济(96295)
- 经济(96191)
- 管理(70758)
- 业(68364)
- 企(57005)
- 企业(57005)
- 方法(48541)
- 数学(42763)
- 数学方法(42207)
- 农(25167)
- 财(24238)
- 中国(23392)
- 学(21501)
- 业经(20661)
- 技术(19365)
- 地方(18464)
- 农业(17456)
- 贸(16782)
- 贸易(16775)
- 易(16304)
- 理论(15922)
- 务(15642)
- 财务(15569)
- 财务管理(15536)
- 制(14945)
- 企业财务(14721)
- 和(14655)
- 环境(14530)
- 划(13112)
- 银(12339)
- 机构
- 大学(335975)
- 学院(334251)
- 管理(135220)
- 济(132620)
- 经济(129906)
- 理学(118594)
- 理学院(117352)
- 管理学(115100)
- 管理学院(114531)
- 研究(110001)
- 中国(79048)
- 京(70830)
- 科学(70523)
- 财(57781)
- 农(56649)
- 所(54732)
- 业大(53612)
- 研究所(50460)
- 中心(49993)
- 财经(47506)
- 江(46949)
- 农业(44720)
- 北京(43860)
- 经(43500)
- 范(42769)
- 师范(42244)
- 院(40635)
- 经济学(39905)
- 州(38076)
- 技术(37004)
- 基金
- 项目(240500)
- 科学(188924)
- 基金(175327)
- 研究(171964)
- 家(154343)
- 国家(153132)
- 科学基金(131552)
- 社会(107747)
- 社会科(102167)
- 社会科学(102138)
- 省(94060)
- 基金项目(93351)
- 自然(87934)
- 自然科(85922)
- 自然科学(85897)
- 自然科学基金(84353)
- 教育(79419)
- 划(79373)
- 资助(72755)
- 编号(69097)
- 成果(54027)
- 重点(54001)
- 部(52956)
- 发(50828)
- 创(50548)
- 创新(47225)
- 课题(47148)
- 科研(46705)
- 教育部(45239)
- 大学(44659)
- 期刊
- 济(135608)
- 经济(135608)
- 研究(93315)
- 中国(58756)
- 学报(56798)
- 科学(51737)
- 农(49941)
- 管理(48936)
- 财(43965)
- 大学(43039)
- 学学(40750)
- 教育(35408)
- 农业(35212)
- 技术(32248)
- 融(22889)
- 金融(22889)
- 财经(22603)
- 经济研究(22268)
- 业经(22049)
- 经(19334)
- 业(18145)
- 科技(17698)
- 技术经济(17649)
- 问题(17556)
- 图书(16984)
- 版(15859)
- 理论(15664)
- 业大(15065)
- 实践(14357)
- 践(14357)
共检索到4676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董林辉 段文斌
技术进步本身有着内在的逻辑,大范围的技术进步难以依靠由政府动员全社会力量集中攻关的“举国体制”来实现。技术进步源于劳动分工,分工具有自发演进的正反馈机制,其中交易效率决定分工演进的速度。技术进步能够导致报酬递增的结果,所以分工的演进才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邓丽姝
文章对分工、报酬递增和经济增长相关理论的演进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中,斯密理论是通过拓展新的分工实现内生和自我持续增长理论的基础;马克思关于分工形式的划分推进了对于报酬递增机制的认识;杨格开创了分工、报酬递增和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思路。内生增长理论以技术进步、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为核心,将分工和技术进步、知识积累紧密联系起来,以分工为重要分析框架论证报酬递增和长期经济增长的实现,吸收和发展了分工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和相关模型分别依循由古典经济学开创的两种分工观进行分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报酬递增 内生增长 迂回生产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阿林·杨格 贾根良
本文系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熊性美教授推荐,由他的博士生贾根良翻译并附有介绍文章,此文被认为是发展经济学的一篇代表作,对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的发展很有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安国 李强
研究过程中,作者在剖析传统区域增长理论局限性的基础上,简要介绍在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理论框架下对内生区域增长差异展开的最新研究,描述由微观层次的报酬递增、产业间的前后向联系与贸易成本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所内生的区域经济格局依倒"U"形演化的深层动力机制,指出新经济地理学在解释资本和劳动的同向流动以及"二元结构"成因方面的理论创新所具有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报酬递增 区域经济 路径依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裴瑱 陆剑
本文根据贸易分析是否采用内生增长框架,把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贸易理论的新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下,新国际贸易理论采用静态分析模型,致力于贸易模式、特别是行业内贸易模式的研究。在第二阶段,经济学家将规模报酬递增因素归结于技术知识生产所具有的外部性。在内生增长的动态分析框架下,由于讨论了技术知识的生产问题,新国际贸易理论在研究贸易与增长的关系和贸易模式的动态演进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全面分析了理论的演变,并对这些进展予以评价。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孟薇 凌耀初
将具有空间报酬递增属性的产业集群现象纳入复杂性分析框架之内,发现包含集群的产业经济系统的空间网络拓扑结构具有动态无标度特性,产业族群通过具有增长性与择优连接性的空间行为形成分工性产业集群,而产业生态系统的进化是有效资源丰富性逐渐得到提高以及由此引致的分工逐渐深化的功能有序结构的形成过程。在特化分工模式下,产业族群的组织设计遵循最大功率的理性路径择优原则、以地理集聚的空间组织行为达到提高有效资源利用率的效果。在产业经济系统从无序的热力学分支进入到有序分工的耗散结构分支以及产业族群空间择优的过程中,包含有历史的、制度的等偶然性因素的存在。报酬递增经济系统中的集散作用意味着主动权。掌握主动权的国家或...
关键词:
产业集聚 产业生态 报酬递增 无标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崔海洋 卓雯君 虞虎 刘青青 邓洪波
以贵州省的旅游业发展为例,运用DEA模型测算省域、市域两个层面的旅游效率,研判贵州省旅游经济的发展程度并提出相应对策。研究发现:(1)贵州省旅游效率在2012—2018年间持续增长,黔西南、毕节、铜仁等地区处于旅游效率规模报酬递增阶段,是影响贵州省旅游总体效率的关键地区。(2)贵州省内不同地区的旅游效率具有区域异质性,技术差距是区域分异的主要原因,贵阳、安顺、黔南等旅游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已步入技术创新阶段,推动原始技术研发和技术进步尤为重要。(3)“十四五”期间,贵州省旅游业发展应采用分类施策、区域协同的发展战略,一方面引导各地区根据自身短板进行自我优化,引导社会资金向规模报酬收益较高的地区投放;另一方面要建立全域旅游合作网络,强化对后发地区的带动作用,推动整体水平提升和区域协同发展。
关键词:
旅游效率 规模报酬 技术创新 贵州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崔海洋 卓雯君 虞虎 刘青青 邓洪波
以贵州省的旅游业发展为例,运用DEA模型测算省域、市域两个层面的旅游效率,研判贵州省旅游经济的发展程度并提出相应对策。研究发现:(1)贵州省旅游效率在2012—2018年间持续增长,黔西南、毕节、铜仁等地区处于旅游效率规模报酬递增阶段,是影响贵州省旅游总体效率的关键地区。(2)贵州省内不同地区的旅游效率具有区域异质性,技术差距是区域分异的主要原因,贵阳、安顺、黔南等旅游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已步入技术创新阶段,推动原始技术研发和技术进步尤为重要。(3)“十四五”期间,贵州省旅游业发展应采用分类施策、区域协同的发展战略,一方面引导各地区根据自身短板进行自我优化,引导社会资金向规模报酬收益较高的地区投放;另一方面要建立全域旅游合作网络,强化对后发地区的带动作用,推动整体水平提升和区域协同发展。
关键词:
旅游效率 规模报酬 技术创新 贵州省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龙 杨灿
在非常数规模报酬的超越对数联合成本函数的基础上,引入科技资本、教育水平和市场化率三个代表技术进步的指标变量,运用微观经济理论分析和统计指数技术方法,分离出规模报酬因素和纯技术进步因素,建立了产出数量指数与投入数量指数及技术进步指标指数之间的关系模型。利用我国20个行业的投入产出数据,实证证明了行业发展存在明显的规模报酬效应,并且在所选的技术进步三因素中,教育指标是主导因素,市场化率指标的影响较小,而科技资本指标对成本的节约是有负面影响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马淑琴 张友丰 陆立军
专业市场是地方性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攀升中的第三驱动力。从专业市场及其生产分工体系的报酬递增演进机制看,知识积累、专业化分工及协调成本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分工网络长期的最优增长。应从企业、市场、产业及政府层面,推动以专业市场为核心的集群式生产分工网络的知识共享、交流和创新,充分利用全球价值链嵌入过程中的跨网络学习效应,以获得创新性知识、先进技术及高端客户等稀缺要素。同时,通过规范化的制度安排和市场体制机制创新来实现协调成本的降低,是提高以专业市场为核心的生产分工网络在全球价值链中嵌入地位的重要因素。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冉文江 冯俊文
新经济的兴起大大动摇了报酬递减律的理由 ,出现了报酬递增的现象 ,这使得原有的经济学原理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文章运用复杂科学的有关原理解释报酬递增现象 ,对生产系统进行了经济熵和经济耗散结构分析 ,剖析了技术创新的两种模式 ,提供了报酬递增律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孤立系 平衡态 经济耗散结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陆立军 杨海军
基于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历史与现实观察的"专业市场消亡论",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市场二十多年快速发展的现实并不相符。本文采用一个拓展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分工模型,结合空间经济学的基础—乘数模型,分析了在规模报酬递增前提下,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市场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其提供了一条形成跨区域分工协作网络——"义乌商圈"的有效路径,并论述了在这一过程中多方均能获益的内在机理。与原有研究义乌市场和"义乌模式"的文献相比,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义乌市场置于跨区域分工协作网络的核心地位来加以研究。
关键词:
义乌商圈 市场拓展 区域分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伟 王修来 张丽丽
文章研究了科研组织在资源稀缺时所采取的合作与非合作两种策略下收益与费用(成本)的差异,结论显示:合作对于科研组织来说是个"优"策略,在合作策略下科研组织基于规模报酬递增,能获得不断增长的技术发展程度,合作费用也会随着合作程度的加深而减少,非合作策略下却无法获得这些优势。最后针对当前我国在推进科研资源整合、促进科研组织合作时存在的限制性障碍,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科研资源 整合 规模报酬递增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殷德生
在新古典主流经济学中,报酬递增和市场结构难题一直困扰着人们。一方面,报酬递增与竞争均衡不相容,另一方面在理论上又很难找到报酬递增与不完全竞争市场相容的分析方法。马歇尔通过外部经济概念简单地将报酬递增与竞争均衡结合起来,这种方法存在着理论局限性。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对报酬递增与市场结构难题的研究才重新活跃起来,突破首先在新贸易理论中开始;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一难题在新增长理论中获得了新的理论突破;20世纪90年代,这一难题在新兴古典贸易和增长理论中获得了新的解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