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08)
- 2023(6166)
- 2022(5120)
- 2021(4679)
- 2020(3755)
- 2019(8154)
- 2018(8094)
- 2017(15022)
- 2016(7734)
- 2015(8412)
- 2014(7921)
- 2013(7489)
- 2012(6550)
- 2011(5858)
- 2010(5963)
- 2009(5734)
- 2008(5549)
- 2007(4927)
- 2006(4280)
- 2005(3916)
- 学科
- 济(31223)
- 经济(31193)
- 业(27772)
- 管理(27080)
- 企(24542)
- 企业(24542)
- 方法(13603)
- 技术(12162)
- 数学(10704)
- 数学方法(10572)
- 农(8800)
- 财(8408)
- 中国(8387)
- 业经(8139)
- 理论(8084)
- 学(6848)
- 技术管理(6836)
- 农业(6371)
- 务(5949)
- 财务(5931)
- 财务管理(5927)
- 贸(5904)
- 贸易(5901)
- 易(5730)
- 企业财务(5653)
- 制(5440)
- 融(5175)
- 金融(5174)
- 和(5015)
- 银(4977)
- 机构
- 学院(111577)
- 大学(109285)
- 济(46030)
- 经济(45109)
- 管理(43445)
- 理学(37677)
- 理学院(37358)
- 管理学(36736)
- 管理学院(36541)
- 研究(33814)
- 中国(25373)
- 京(22073)
- 财(20855)
- 科学(20035)
- 财经(16862)
- 所(16194)
- 江(15924)
- 中心(15302)
- 经(15295)
- 经济学(14785)
- 业大(14746)
- 研究所(14694)
- 农(14637)
- 范(14266)
- 师范(14135)
- 技术(13693)
- 北京(13527)
- 经济学院(13274)
- 州(13013)
- 财经大学(12523)
- 基金
- 项目(73655)
- 科学(58773)
- 研究(56470)
- 基金(53154)
- 家(45689)
- 国家(45317)
- 科学基金(39539)
- 社会(36734)
- 社会科(34812)
- 社会科学(34808)
- 省(29634)
- 基金项目(27625)
- 教育(26596)
- 划(24253)
- 自然(24109)
- 编号(23670)
- 自然科(23585)
- 自然科学(23581)
- 自然科学基金(23151)
- 资助(21011)
- 成果(18400)
- 创(17106)
- 重点(16741)
- 发(16131)
- 部(16052)
- 课题(16046)
- 创新(15876)
- 国家社会(15362)
- 项目编号(14858)
- 教育部(14262)
共检索到1598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幼民
资本理论的研究中产生了以古典学派和马克思为代表的、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剩余理论 ,以边际主义经济学家为代表的、以效用价值理论为基础的供求论或一般均衡理论 ,以及介于这两种学说之间又自成体系的斯拉法理论。这三种理论对资本的认识存在众多的区别 ,但有两个共同点 ,其一是存在着技术不变的前提 ,其二是未严格区分利润和利息 ,从而无法充分解释经济利润的存在。将技术进步条件引入资本理论之后可以发现 ,利润可以来源于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率决定了利润率 ,由此可以将资本的范围扩展到可以带来较高生产力和促进技术进步的核心资本 ,并可以发现在资本来源、资本价值决定等方面与传统的资本理论存在很多区别
关键词:
资本 利润 剩余价值 边际生产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新铭 罗润东
人力资本投资导致劳动力市场结构正向变动,引起收入差距缩小,然而收入差距的缩小却会降低人力资本投资动机。调整技术进步的类型可以调和这一矛盾,实证表明,我国农村非技能增强型技术进步快于技能增强型技术进步,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必然不利于人力资本投资。在收入差距不断缩小的情况下,保证收入长期稳定增长,需要不断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实现劳动力市场结构一元化。
关键词:
人力资本 收入差距 技术进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烨菁
本文首先回顾中国了开放条件下技术进步的历史进程,在阶段的划分和阐述上着眼于两个视角:一个是相关外资政策的意图及其实行手段;另一个则是以在华跨国企业为主体的技术转移的实际成果以及在这个进程中本土产业技术水平的发展。其次,在总结历史进程的基础上,论文结合我国在现阶段参与国际生产体系进程中的状况,就目前提升技术和创新能力发展面临的挑战加以分析,最后提出开放条件下推动多层次、多形式、自主创新战略的路径。
关键词:
对外开放 技术进步 跨国公司 创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郭剑雄 王学真
农业入世将使国内农业技术供给曲线显著右移,同时将极大地刺激农民对新技术的需求。但是,技术或知识的进步,包括技术从发达国家向我国转移,不是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自发进行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对技术进步和技术转移采取的反应。
关键词:
入世 农业 技术进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嘉 韦素琼 陈松林
闽台间独特的"渐进"开放,对两地农业发展影响深远,因而在开放条件下进行闽台农业技术进步研究,具有显著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对比1951—2015年闽台农业发展特征基础上,运用Malmquist指数测度两岸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建立VAR模型进一步研究对外开放、闽台渐进开放对闽台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这65年间,福建农业产值总量大于台湾,而台湾农业产值增速总体上高于福建,但两地农业增长率水平趋近,二者差距逐渐缩小;闽台农业存在一定竞合关系,即农业生产部门结构的差异性及其变动的互补性,以及农业生产效率的赶超与竞争;在农业TFP增长推动因素方面,开放因子对闽台农业生产效率均有显著冲击作用,且渐进开放3个时期间,其冲击效应存在类似"迭代作用"的发展趋势,闽台渐进开放持续影响两地农业技术进步,而闽台农业开放的效应仍在持续显现中。最后,讨论了主要结果所赋予的政策涵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成冀西
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在企业技术进步中的作用成冀西北京科技大学科研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建立和完善,企业必然要被推向市场参与竞争,这种环境使其对技术进步的要求大大增加,因为推进技术进步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而科技...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贺菊煌
本文探讨单一产出、多种投入情况下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率的测定问题。为避免价格扭曲对所论问题的干扰,本文的探讨只依赖于实物的投入产出关系,而不涉及价格。 本文的基本思想是: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含义不同,其测量结果一般也不相同。技术进步是单向的,即技术只会进步,不会退步,因而任何时期的技术进步率只能是非负值。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不是单向的,它可正可负。原因是它除了受技术因素的影响外,还受管理的好坏、生产者的积极性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苏基溶 廖进中
通过构建一个包含金融部门的内生增长模型,本文考察了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利用中国省际样本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市场化改革后,中国的金融发展通过提高研发产出效率和技术吸收能力促进了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的两种作用机制的比较研究发现,金融发展通过自主研发促进增长的作用并不明显,但通过提高本国技术吸收能力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较为显著。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外商直接投资比进口贸易有更强的技术外溢效应。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技术进步 内生经济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齐绍洲 王班班
本文将能源视为一种生产投入要素纳入要素替代的分析框架下进行研究,并细致刻画了开放条件下不同来源的技术进步及其要素使用情况。通过构建一个要素投入需求方程组模型,本文采用SUR回归估计了1998-2009年我国自发技术进步、R&D、技术购买、FDI和国际贸易的技术溢出对能源要素份额和能源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技术进步效应总体上导致能源强度上升,但R&D和FDI技术溢出均能促使能源强度的降低;不同来源的技术进步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要素替代作用有助于降低能源强度。
关键词:
技术进步 要素替代 能源强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瑾瑜
文章基于市场分割的视角系统分析了金融发展影响技术进步的路径和对策。研究发现,当市场分割程度较低时,金融发展能够通过配置效率的提高来显著提高技术进步,但是随着市场的饱和以及市场分割程度的加重,由于企业缺乏竞争的压力和政府目标的短视,使得金融资本不能够配置到技术研发部门,从而阻碍了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因此金融发展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开始发生结构性转变。
关键词:
市场分割 金融发展 技术进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简小鹰
传统农业技术概念在市场经济中的不适应状况,导致农业生产和经营环节的分离,制约着农业技术价值的实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农户需求为导向的农业技术体系应该包括处于不同层次并相互关联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营技术、农业组织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和农业创新技术。在农业技术进步由政府供给主导型向农户需求主导型转变的过程中,农业科技人员应成为农业技术市场运行的主体。
[期刊] 预测
[作者]
李丰 杜雪樵
本文是文献[1]工作的进一步深入,采用数理分析的方法,对文献[1]中给出的部分定性分析结论加以深化。本文的工作也支持了文献[2,3,4]的结论。 1 符号和定义定义i=(1,2,3,…,n表示不同的产业,我们定义:(Ⅰ)d为t年社会对第i产业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钟世川
在CES生产函数下讨论了技术进步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在要素市场完全竞争时,就业增长由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共同决定。在此基础上,利用1987—2014年中国制造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分析显示,中国制造业的要素替代弹性值介于0.40.6之间,即资本与劳动之间呈互补关系;经济发展水平显著地促进就业;资本投入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从而抑制就业;引入FDI和国际贸易后,资本投入抑制制造业就业增长更为明显,而FDI和国际贸易通过影响技术进步促进就业。进一步实证分析表明,资本投入抑制了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就业,但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封伟毅
技术进步影响因素既是政府和企业长期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学术领域长期争议的问题。若综合考虑技术进步的影响因素可以发现,在内部要素中研发投入、教育水平、产业结构以及技术引进对于技术进步的作用较大,产学研合作对技术进步的作用较小;在外部要素中,技术存量、外商直接投资对技术进步作用较小。这说明内部要素是推动技术进步的决定性因素,政府和企业应注重现有资源的优化配置,实施自主创新,使技术进步由对外依存转向内部推动。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朱翠华
新常态下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从微观到宏观改变整个经济社会系统,改变就业、增长、收入分配等的运行轨迹。梳理技术与就业关系的研究,在理论上可以深化对技术进步就业效应的认识,揭示二者之间的关系路径和结构效应,同时,也可以为"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无就业增长"、收入分配差距等问题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就业创造 全要素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