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23)
2023(8389)
2022(7009)
2021(6320)
2020(5231)
2019(11937)
2018(11780)
2017(22071)
2016(11954)
2015(13544)
2014(13533)
2013(13118)
2012(11973)
2011(10884)
2010(11230)
2009(10188)
2008(9780)
2007(8772)
2006(7769)
2005(6997)
作者
(37770)
(31077)
(31001)
(29514)
(20040)
(14884)
(13935)
(12148)
(11933)
(11084)
(10673)
(10645)
(10146)
(9961)
(9889)
(9719)
(9501)
(9115)
(9108)
(9053)
(7843)
(7769)
(7591)
(7299)
(7044)
(6981)
(6838)
(6808)
(6346)
(6222)
学科
(53960)
经济(53913)
管理(39879)
(34639)
(29158)
企业(29158)
方法(25960)
数学(23361)
数学方法(22839)
中国(15776)
技术(13993)
环境(12762)
(12205)
(11662)
地方(10675)
(10241)
业经(9963)
理论(9412)
(9284)
(8477)
贸易(8467)
(8222)
农业(7982)
技术管理(7638)
(7229)
(7131)
(7062)
城市(6978)
(6563)
财务(6523)
机构
大学(176517)
学院(176423)
(69704)
管理(68557)
经济(68035)
研究(61973)
理学(59370)
理学院(58718)
管理学(57288)
管理学院(57017)
中国(44753)
科学(41137)
(39401)
(31924)
(31619)
研究所(29278)
业大(29224)
(28426)
中心(27889)
(26924)
农业(25324)
北京(24590)
(23576)
财经(23068)
(22875)
师范(22545)
技术(21722)
(21303)
(21003)
经济学(20983)
基金
项目(124672)
科学(98331)
基金(90496)
研究(85308)
(81481)
国家(80938)
科学基金(69417)
社会(54089)
社会科(51531)
社会科学(51515)
(49391)
自然(47611)
基金项目(47353)
自然科(46535)
自然科学(46522)
自然科学基金(45616)
(42272)
教育(39699)
资助(38192)
编号(32865)
重点(28796)
(26927)
(26732)
(26309)
创新(24819)
成果(24765)
计划(24516)
科研(24058)
课题(23907)
国家社会(22727)
期刊
(72685)
经济(72685)
研究(49628)
中国(37644)
学报(29784)
科学(28872)
(26814)
管理(25946)
大学(22253)
(21326)
学学(21137)
教育(19741)
技术(19721)
农业(18723)
经济研究(12078)
(11171)
金融(11171)
财经(11019)
业经(10957)
(10937)
技术经济(10908)
统计(10796)
问题(10570)
科技(10272)
(10057)
(9558)
资源(8841)
决策(8767)
(8166)
现代(8150)
共检索到2579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董直庆  蔡啸  王林辉  
国内研究更多关注技术进步对环境质量的作用,却并未重视技术进步方向变化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本文构建两部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数理演绎技术进步方向和城市用地规模变化与环境质量的耦合过程,结合我国经济数据数值模拟不同技术进步方向对城市用地规模和环境质量的影响。模型结果发现,提升环境质量可以通过控制城市用地规模和清洁技术创新方式实现,当城市和农村的用地需求外生给定时,环境污染完全取决于清洁与非清洁技术的水平,当城市和农村的用地需求由技术进步内生决定时,清洁和非清洁技术都会对环境质量有直接作用,同时还会通过改变土地的使用类型和用地规模影响环境质量。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如果保持我国现阶段的技术进步方向不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林辉  王辉  董直庆  
现有文献关注政策规制的经济与环境绩效,却并未重视不同类型政策的技术偏向,以及技术偏态情境中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相容发展的政策条件。本文扩展Acemoglu等(2012)的环境技术进步方向模型,数理演绎不同性质政策的技术偏向,以及技术进步方向转变时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的动态演化过程,再结合我国经济数据进行政策效果评价。研究结果发现:(1)环境技术进步方向是技术研发效率和环境政策累积作用的结果,环境政策会通过影响不同类型技术创新激励的方式,改变环境技术进步方向。(2)异质性政策转变技术进步方向,影响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其作用存在不同的着力点和偏向性。其中,研发补贴政策的清洁技术偏向和产出激励效果明显,而规制类政策的环境质量效应优于研发补贴,但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表现出非线性U型特征。(3)单一政策干预往往难以破除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的两难困境,而政策组合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政策,特别是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实施研发补贴政策,以及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同时实行环境税与研发补贴,效果明显优于实施单一政策。但最优的政策组合并非固定不变,而往往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樊海潮  
本文假设存在两种技术:生产技术和污染减排技术,它们的研发分别影响要素生产率和单位产品的污染排放量。个体效用诱导了政府政策,相应的,政府政策又对两种技术进步产生了影响。在经济发展初期,人们只关心自身的基本物质需求。此时,政府不采取任何措施控制污染,劳动力被分配到生产与生产技术研发两个领域。结果,污染减排技术没有任何发展,而生产技术却不断进步。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心自身的生存环境,政府开始采取经济与法律措施推动减排技术的进步。劳动力被分配到生产、生产技术研发和污染减排技术研发三个领域。本文随后在模型的基础上解释了环境中的库兹涅茨曲线(EKC)。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解春艳  丰景春  张可  
首先,从环境监测动态化、政府环境监管信息化、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深度化及环保产业智能化4个维度分析了互联网技术对环境质量的作用机理。然后,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互联网技术进步与环境污染(废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空间关联性,并基于扩展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结合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互联网技术进步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技术进步与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互联网技术进步能显著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针对不同的污染物,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效果不同。最后,基于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姚娟  张卫东  
在考虑城市行政区划调整的基础上,采用"标准化系统法"对中国28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0-2016年期间的要素替代弹性和资本要素份额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测算出了各城市的技术进步方向指数。结果表明:中国大部分城市呈现出资本和劳动要素互补的关系及资本要素份额高于劳动要素份额的特征;中国城市技术进步方向呈现三阶段变化:稳定偏向于资本阶段—过渡阶段—较为稳定偏向于劳动阶段;东部和中部地区技术进步方向指数D> 0的城市占比变化波动最大,西部地区变化波动较为稳定;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技术进步方向指数的动态变化基本符合由偏向于资本转为偏向于劳动的趋势,其中以深圳市最为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灵辉  刘晓慧  陈银蓉  
文章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规模进行了异方差检验和回归模型分析,最后得到了2004~2006年3年的城市用地规模和城市人口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依据回归分析结果,结合现实实际,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可  徐唐奇  张安录  
城市用地扩张不仅影响经济增长数量,还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生态环境变化和规模经济等路径影响区域经济增长质量。城市用地扩张,促进市场范围扩大,有利于区域内与区域间开展分工合作,提升城市的集聚经济效益与规模经济水平;但若城市用地扩张使区域突破最优规模经济状态后,因管理与服务成本、交通成本和环境成本等快速增加,城市规模效率会下降,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负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中部和西部地区3个空间维度,城市用地扩张与规模效率间存在倒U型关系,而在东部地区此关系并不成立;在4个空间维度,城市用地扩张通过规模经济路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都为负,表明城市用地扩张已使各区域突破最优规模经济状态,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江三良  刘涵  
用DEA分析方法与纵横拉开档次法测算1995-2014年各省技术进步指数和环境质量指数,并分析了全国和分区域技术进步指数和环境质量指数的变动趋势。在IPAT模型的基础上构建技术进步与环境质量的理论模型,分全国整体、分区域实证检验了技术进步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改善环境质量有正向促进作用,经济水平的发展和工业化趋势增加了环境污染,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降低环境污染。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戴天仕  徐现祥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受到广泛关注,然而,技术进步方向却被忽略了。本文从Acemoglu(2002)的定义出发,推导出度量技术进步方向的方法,并据此考察了中国1978~2005年的技术进步方向。结果发现,样本期内中国的技术进步大体上是偏向资本的;而且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速度越来越快。这表明,中国的技术进步更有助于提高资本(相对于劳动)的边际产出,而且这个现象越来越严重。本文的发现有助于人们对中国劳动报酬份额下降的理解。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庆年  赵登辉  
本文在反思国内外对城市用地规模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数量分析研究了我国各等级城市用地规模的合理性 ,比较说明了具体城市现状用地规模的合理与否 ,最后指出我国在大力提高城市化水平的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问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新奇  薛春璐  王伟  杜娟  
快速城市化出现的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问题,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我国需要测算一个极限区间值进行自上而下的总量控制,以促进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的落实。但是如何测算这个极限规模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本文提出了一个常规方法组合和关键指标相结合的技术思路来尝试解决这个问题。研究首先对城市用地扩展规模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城市人口数量和GDP分别与建成区面积相关性,确定了城市人口数量对建成区面积影响更大;在此基础上,采用逻辑斯蒂模型,依据我国1950-2010年经济数据,对城市化水平进行预测;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依据1951-2010年全国人口数据对未来人口规模进行预测,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祝伟  王瑞梅  
厘清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对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实现碳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我国31个省份1995-2021年的面板数据测算出各省份历年的农业碳排放,进而分析技术进步与经营规模对农业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水平对碳排放总量和单位面积碳排放有正向影响,对单位产量碳排放有负向影响;合理施用化肥可以减少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灌溉条件的改善对碳排放总量有负向影响,对碳排放强度有正向影响;经营规模对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均具有负向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万广华  
利用矢量代数原理导出了测算技术进步的一种新方法。这一方法的最大优势是把规模经济的效应从技术进步中分离出来。文章后一部分采用澳大利亚的数据证实了所提方法论的可行性及可靠性,同时表明了Solow余值法带来的误差不可忽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姚西龙  于渤  
本文利用DEA的方法从全要素生产率中分解出规模效率、技术进步和纯技术效率三个指标,然后基于1998-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不同地区的工业规模效率及技术进步对CO2排放影响的程度及差异化的原因。研究结果显示:从总体来看,技术进步对单位GDP的CO2排放有抑制作用,而规模效率则与CO2排放呈正向关系,但各个地区的情况不同,东中部地区的技术进步对单位GDP的CO2排放起到了抑制作用,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则对单位GDP的CO2排放起到了促进作用;东中部地区的规模效率对单位GDP CO2排放的影响程度要远小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与我国区域间技术进步与规模效率所属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巫强  
本文试图解释工资增长趋势下中国上市公司的经营行为,在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分析框架下,利用2000年至2011年沪深上市公司的数据对相关命题进行了检验,发现在工资增长的趋势下,资本深化总体上呈加剧态势,工资增长越快、劳动分配率越高则资本深化越剧烈,国有企业以资本替代劳动的倾向表现得越来越强烈。就企业的雇佣规模而言,技术进步和工资增长对其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营业收入则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民企的雇佣规模调整对技术进步越来越敏感,国企的雇佣规模调整对工资增长越来越敏感。本研究的启示包括:首先,未来一段时间的就业压力仍可能较大,但其表现形式由以往的劳动力市场供给带来的压力逐渐转向为劳动力市场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