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81)
2023(14578)
2022(12462)
2021(11379)
2020(9688)
2019(21776)
2018(21468)
2017(41475)
2016(22898)
2015(25529)
2014(25717)
2013(25187)
2012(23618)
2011(21459)
2010(21619)
2009(20282)
2008(20304)
2007(18517)
2006(16337)
2005(14699)
作者
(69263)
(58231)
(58116)
(55307)
(37001)
(27910)
(26469)
(22653)
(21832)
(20808)
(19878)
(19212)
(18832)
(18407)
(18313)
(18062)
(18011)
(17324)
(16943)
(16791)
(14797)
(14382)
(14210)
(13361)
(13124)
(13075)
(12938)
(12893)
(11743)
(11718)
学科
(90207)
经济(90079)
管理(73995)
(70505)
(57417)
企业(57417)
方法(40551)
数学(35822)
数学方法(35454)
(28487)
(27313)
中国(23641)
(22294)
业经(20449)
(19488)
贸易(19483)
(18982)
(18757)
技术(18702)
农业(17939)
(16981)
财务(16934)
财务管理(16892)
地方(16194)
企业财务(16016)
(15993)
银行(15932)
(15135)
(14723)
金融(14719)
机构
学院(336070)
大学(335149)
(140223)
经济(137321)
管理(127910)
研究(115267)
理学(110097)
理学院(108913)
管理学(107149)
管理学院(106524)
中国(86800)
科学(71418)
(69577)
(67216)
(64494)
(60016)
研究所(54384)
业大(53877)
中心(53070)
财经(52447)
(52100)
农业(51194)
(47427)
北京(43437)
经济学(42975)
(41336)
(41123)
师范(40781)
(40355)
经济学院(38950)
基金
项目(223166)
科学(174602)
基金(161980)
研究(158642)
(143342)
国家(142129)
科学基金(120244)
社会(101249)
社会科(96074)
社会科学(96043)
(87875)
基金项目(85684)
自然(78772)
自然科(76959)
自然科学(76932)
自然科学基金(75594)
(74452)
教育(72782)
资助(65873)
编号(63384)
成果(51443)
重点(50709)
(49760)
(47908)
(47180)
创新(44301)
课题(44120)
(43541)
科研(43196)
教育部(42160)
期刊
(155504)
经济(155504)
研究(96660)
中国(65559)
(58194)
学报(57653)
(53268)
科学(51212)
管理(46422)
大学(42648)
学学(40710)
农业(38681)
(32327)
金融(32327)
教育(31538)
技术(29412)
财经(26185)
业经(25552)
经济研究(25523)
(22423)
(20666)
问题(20198)
技术经济(17848)
(17217)
(17214)
科技(16715)
商业(15754)
理论(15652)
统计(14733)
业大(14544)
共检索到4989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庞敏  邱代坤  张志伟  
文章系统分析了技术进步影响能源消费的直接和间接机制。研究发现,虽然技术进步能够通过降低能源强度来减少能源的消费量,但同时也会通过能源价格、产业结构和产权结构来间接影响能源消费,从而产生能源消费的回弹效应。由于能源价格的政府管制、对国有企业的依赖程度和监管效果的差异,技术进步对于回弹效应的能源价格渠道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产权结构渠道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因此其主要是通过产业结构渠道对能源消费产生显著的回弹效应。单纯的技术进步不足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必须充分利用技术进步的间接机制来实现能源消费的显著降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庞敏  邱代坤  张志伟  
文章系统分析了技术进步影响能源消费的直接和间接机制。研究发现,虽然技术进步能够通过降低能源强度来减少能源的消费量,但同时也会通过能源价格、产业结构和产权结构来间接影响能源消费,从而产生能源消费的回弹效应。由于能源价格的政府管制、对国有企业的依赖程度和监管效果的差异,技术进步对于回弹效应的能源价格渠道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产权结构渠道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因此其主要是通过产业结构渠道对能源消费产生显著的回弹效应。单纯的技术进步不足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必须充分利用技术进步的间接机制来实现能源消费的显著降低。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阮文彪  
农业技术进步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农徽农业大学农经系阮文彪(一)80年代中期以来,农民技术进步的积极性明显低落,技术投入相对普遍降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率只有30%—40%,其中,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的成果推广率也只有60%左右,平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楠  贾丽静  张军桥  
由于"回弹效应"的存在,对技术进步是否必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存在争议。本文在DEA-Tobit两阶段分析框架下研究技术进步对地区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以中国29个省级行政单位为研究对象,采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法将技术进步分解为前沿型技术进步与追随型技术进步两类,通过构建面板数据的Tobit回归模型对技术进步在能源利用效率提升过程中的影响机制进行较为细致的研究,发现追随型技术进步对中国各地区能源利用效率施加了显著正向影响,而前沿型技术进步作用并不明显;影响中国地区能源利用效率的诸因素,其正向作用力度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递减的态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汤清  邓宝珠  
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方法,运用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对全域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估计,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局域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估计。结果表明:中国省域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全域层面的人力资本投入和外资技术溢出是促进能源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从局域层面看,东北经济区的人力资本投入和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效率提高的贡献较大,而广东等南部地区省份的外商投资带来的技术溢出对能源效率提高的贡献最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詹国华  陈治理  
文章利用2005~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在考虑空间效应的情况下,运用空间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国内R&D投入、人力资本和专利授权数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积极影响,而外商直接投资几乎无影响;省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影响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如何利用好外商直接投资、发挥东部地区溢出效应等是解决我国能源效率发展非平衡问题的关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邹艳芬  
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和能源使用的巨大环境影响使能源消耗的生态占用问题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本文借助生态足迹分析法(EFA)的理念,计算了中国1980年-2007年的能源生态足迹,并利用非参数的DEA-Malmquist生产率方法将广义技术进步分解为科技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3个部分,然后采用时间序列法实证分析了这3个部分和能源专有技术进步对中国能源生态足迹的作用。结果表明,技术进步确实能够降低能源生态足迹,但各因素的相对作用和作用周期有一定的差异;比较而言,广义技术进步的作用要大于能源专有技术的作用;规模效率的滞后性最明显;技术效率的相对作用较大,科技进步的贡献相对低些,但随着时间推移,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许质武  
推进技术进步与深化体制改革,是振兴我国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事。也是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两项重大任务。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强调:“要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由此可见,这两大任务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大中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据统计,目前全国有8000多个大中企业,尽管它们在数量上只占全国工业企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包涵龄  
一、关于企业技术进步机制的思考企业的技术进步通常指在资源总量供给不变情况下创造出更多的净产值。人们常用生产函数法来评价一个企业的技术进步。当资源分类仅限于资金和劳动力两大类时,此法的基本算式为: H=AK~αL~β这里A称为技术进步因子,H为企业的净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詹新宇  王贤彬  
文章通过方差分解和Panel Data固定效应估计发现,技术进步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并且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基于引入控制变量的实证研究表明教育投入、研发能力、经济开放度、市场化程度是技术进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机制;同时,也应减少地方政府干预,打破地区条块分割。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涛  
我国企业技术进步的资金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李涛、企业技术进步资金制约的环境因素(一)财政补贴额度有限且难以落实近几年,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的财政政策,增加对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的财政拨款和财政补贴,这对企业的技术进步起到了较好...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仓定帮  魏晓平  曹明  
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投入,但是化石能源的过度消费会造成严重的污染。为了缓解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的问题,我国新能源替代步伐逐渐加快。本文基于新能源替代与能源技术进步视角对化石能源消费进行了多因素分析。首先,基于总产出对化石能源与新能源弹性,计算了两类能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得到了两类能源的技术进步度量。然后,选取了1995-2016年间我国实际GDP、能源技术进步、新能源消费、环境规制、城镇化等变量作为影响化石能源消费的因素,时间序列回归结果显示新能源对化石能源消费还未形成有效的抑制作用,但是新能源与两类能源技术进步的交叉项对化石能源消费的控制作用显著。最后,基于各个解释变量的历史变化规律进行情景模拟,发现在经济转向高质量增长和能源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我国化石能源消费峰值将在短期中出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萍  李世文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我国不同经济体制背景下技术进步动力机制的制度绩效差异,明确提出,借助市场化的力量,并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政府为技术创新及其应用发挥催化剂作用的有益经验,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制度下技术进步动力机制、提高其制度绩效的题中要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红霞  赵黎明  曹惠  
科技体制改革是科技发展的动力。文章认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科技体制,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解放和发展科学技术生产力。而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同时,还应制定有利于就业的科技政策,完善科技投入机制,以扩大就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