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87)
- 2023(8640)
- 2022(7099)
- 2021(6324)
- 2020(5365)
- 2019(11689)
- 2018(11302)
- 2017(22259)
- 2016(11953)
- 2015(12897)
- 2014(12524)
- 2013(12430)
- 2012(11447)
- 2011(10310)
- 2010(10086)
- 2009(9153)
- 2008(8816)
- 2007(7790)
- 2006(6561)
- 2005(5701)
- 学科
- 济(56309)
- 经济(56255)
- 业(40914)
- 管理(38421)
- 企(32811)
- 企业(32811)
- 方法(31179)
- 数学(28817)
- 数学方法(28696)
- 技术(14804)
- 财(14728)
- 农(14162)
- 中国(14080)
- 贸(11485)
- 贸易(11484)
- 易(11188)
- 业经(11018)
- 农业(10198)
- 学(9733)
- 务(9657)
- 财务(9648)
- 财务管理(9634)
- 企业财务(9332)
- 技术管理(9143)
- 制(8950)
- 产业(8822)
- 地方(8788)
- 融(7740)
- 金融(7740)
- 环境(7589)
- 机构
- 大学(178685)
- 学院(177741)
- 济(79403)
- 经济(78282)
- 管理(71726)
- 理学(64270)
- 理学院(63635)
- 管理学(62752)
- 管理学院(62442)
- 研究(57689)
- 中国(41397)
- 科学(35987)
- 京(35560)
- 农(35013)
- 财(33269)
- 业大(31023)
- 所(28940)
- 财经(28361)
- 农业(28126)
- 研究所(26815)
- 中心(26344)
- 经(26207)
- 经济学(26114)
- 江(24388)
- 经济学院(24129)
- 财经大学(21481)
- 北京(21466)
- 商学(20677)
- 院(20559)
- 经济管理(20542)
- 基金
- 项目(130519)
- 科学(104373)
- 基金(98988)
- 家(88789)
- 研究(88245)
- 国家(88104)
- 科学基金(76016)
- 社会(60638)
- 社会科(57992)
- 社会科学(57978)
- 基金项目(53246)
- 自然(50629)
- 省(50248)
- 自然科(49593)
- 自然科学(49579)
- 自然科学基金(48796)
- 划(42686)
- 教育(40814)
- 资助(39909)
- 编号(31744)
- 部(29907)
- 重点(29626)
- 创(28585)
- 发(27412)
- 创新(26771)
- 国家社会(26637)
- 教育部(25804)
- 科研(25662)
- 计划(25038)
- 人文(24839)
共检索到2374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利 曹惠
技术进步作为重要的生产力,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基本表现为两种趋势:技能化和高新产业化。从技术进步影响就业结构的例证分析来看,技术进步主要从产业结构方面对就业结构产生影响,由于第二产业的特殊情况,使其就业结构指数的变化与该产业生产率的关系并不明显。而第一及第三产业的就业结构指数的变化与各自产业生产率有着密切的关系。技术进步使就业结构趋于技能化和高新产业化。因此,必须加强对技能劳动力的培养,以满足企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减缓结构性失业。同时,在重视基础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就业结构 技能劳动力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利 潘志远
在考察地区就业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回归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技术进步对地区就业结构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技术进步对各地区就业产生负向影响,同时对不同地区就业的影响存在差别:技术进步对东部地区第一、三产业就业有负向影响;对中部地区第二产业就业有负向影响;对西部地区的第二、三产业就业有负向影响。为优化地区就业结构,应在加快技术进步的同时,选择适合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先进技术。
关键词:
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 地区就业结构 劳动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玉海 张默涵
本文首先对贸易技术含量如何通过偏向型技术进步影响就业技能结构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模型分析,然后基于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的行业面板数据并采用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检验了商品贸易技术含量升级对中国制造业就业技能结构变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出口技术含量升级和进口技术含量提高对中国制造业就业技能结构优化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且进口技术含量和外商直接投资还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出口技术含量对就业技能结构的正向效应,但是贸易技术含量升级对就业技能结构变迁的影响效应存在一定的行业异质性。本文为理解中国制造业就业结构变迁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对于经济新常态下如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玉海 张默涵
本文首先对贸易技术含量如何通过偏向型技术进步影响就业技能结构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模型分析,然后基于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的行业面板数据并采用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检验了商品贸易技术含量升级对中国制造业就业技能结构变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出口技术含量升级和进口技术含量提高对中国制造业就业技能结构优化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且进口技术含量和外商直接投资还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出口技术含量对就业技能结构的正向效应,但是贸易技术含量升级对就业技能结构变迁的影响效应存在一定的行业异质性。本文为理解中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毕先萍 赵坚毅
在概述国内外学术界主要观点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回归、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从总体层面实证考察了技术进步与我国就业总量及结构的长期、动态关系。研究显示:就长期而言,技术进步的飞速发展态势对就业量的变动没有明确的影响,却显著影响着我国就业结构的变迁。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就业量 就业结构 影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春燕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分析了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技术进步通过影响资本存量的增加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来对就业产生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在长期和短期之中有不同的表现,在短期之中技术的进步会减少就业,但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各个方面的调整,在长期之中又会促进就业的增长,技术进步通过提高资本存量促进了就业的增长,而在我们所考虑的影响就业增长的因素中,技术进步在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却没有相应地促进就业,这就要求我国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就业的作用。
关键词:
技术进步 资本积累 产业结构 就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永鹏 苟靠敏 王波
文章模拟了三次产业以及第二产业内部各产业的生产函数,从而得出各个产业的技术进步率;并且利用技术进步的产业结构弹性分析了技术进步对重庆市产业结构的影响。发现技术进步对重庆市第一产业结构影响最大,第三产业次之,对第二产业影响最小;第二产业内部,技术进步对建筑业和电力燃料等产业影响较大,对制造业影响不大。
关键词:
生产函数 技术进步率 产业结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君 张于喆 张义博 洪群联
技术进步对就业既有负向的破坏效应,也有正向的创造效应。近年来,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进步迅猛发展,既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也引发了对"机器替代人"的恐慌。目前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进步对就业的破坏效应有限,但长期就业效应不容乐观。因此,要立足长远发展和宏观格局,未雨绸缪、积极应对,"以创造平抑破坏",注重培育人工智能、机器人制造等新兴产业和业态,制定差异化的就业促进和社会保障政策,实现新兴产业发展和就业增长的双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机器人 就业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君 张于喆 张义博 洪群联
技术进步对就业既有负向的破坏效应,也有正向的创造效应。近年来,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进步迅猛发展,既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也引发了对"机器替代人"的恐慌。目前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进步对就业的破坏效应有限,但长期就业效应不容乐观。因此,要立足长远发展和宏观格局,未雨绸缪、积极应对,"以创造平抑破坏",注重培育人工智能、机器人制造等新兴产业和业态,制定差异化的就业促进和社会保障政策,实现新兴产业发展和就业增长的双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机器人 就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莉
技术进步无疑会对就业结构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如何协调技术进步和物流行业的劳动力充分就业,是当前物流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为此,本文以我国物流业2009-2020年49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研究了技术进步对物流业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异质性效应。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物流产业的劳动力就业是非对称性和结构性的影响。在物流劳动供需市场,低技能劳动力需求减少、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正逐步增长。例如,技术进步对物流业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和从事非生产人员的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均呈上升趋势。此外,物流公司规模的扩大将显著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但同时也减少了低技能劳动力比例。最后,物流业从业人员薪资的增加对高技能劳动的需求效应显著高于低技能劳动力。为此,提出完善物流人才培养机制和建立"政产学研"协同机制等政策建议,以期促进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恺钧 潘娟 王舒
笔者基于1996年~2011年度我国东部地区1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模型探讨了东部地区各省市金融发展、技术进步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发展规模对第一、第二产业就业起着抑制作用,对第三产业就业起着促进作用,而金融效率对我国三次产业的就业均起着正向促进效应。技术进步对第一产业就业呈现负向作用,对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具有正向解释力,并且金融发展、技术进步对于各省市之间就业结构影响存在差异。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技术进步 就业结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姚先国,周礼,来君
文章在对技术进步的技能偏态性理论回顾与总结的基础上,利用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用成本函数和生产函数形式的计量模型,对中国企业技术进步的技能偏态性进行了计量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技能偏态性的特点,导致了企业对高技能劳动力需求的增加,以及高技能劳动力所占的就业比重和收入比重的增加。同时,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劳动力市场中“技工荒”与“民工荒”并存的现象。
关键词:
技术进步 技能需求 就业结构 技能偏态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崔友平 金玉国 王晓
文章首先基于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实证测算了1995~2013年间中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及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指数。其次,通过实证分析讨论全要素生产率以及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指数对我国区域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TFP)和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均显著为负,但是技术效率对于就业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实际工资水平的上升对就业具有负效应,而产出水平的增加有利于就业人口的增加。因此,文章建议,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应以产业结构升级为基础,以技术进步为动力,提高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出的效率,从供需两个角度为就业量的增加创造机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马涛
本文试图从主流经济学研究中存在有"描述性"和"分析性"两种不同范式的角度,对弗里德曼在《实证经济学方法论》中提出的"经济学假设与现实的非相关性"命题进行评析。本文认为,事隔半个世纪,重新检讨这一论战,辨析论战中提出的问题,对更好地理解现代经济学的方法论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书祥 曾国彪
技术进步对就业具有双重影响,一定时期内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并不明确。本文将TFP分解为纯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的提高,运用1978—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别分析了纯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的提高对我国就业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纯技术进步对就业具有比较显著的负效应,当期技术效率的改善对就业没有显著影响,而滞后期技术效率的改善却对就业量的增加具有负效应;经济的高速增长对我国就业总量的增加具有明显的正效应。因此,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对我国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失业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进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