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02)
- 2023(16119)
- 2022(13424)
- 2021(12247)
- 2020(10294)
- 2019(22585)
- 2018(22131)
- 2017(42884)
- 2016(23318)
- 2015(25623)
- 2014(24682)
- 2013(24297)
- 2012(22422)
- 2011(19888)
- 2010(19893)
- 2009(18412)
- 2008(17836)
- 2007(16028)
- 2006(13966)
- 2005(12274)
- 学科
- 济(95895)
- 经济(95781)
- 业(72960)
- 管理(64006)
- 企(50912)
- 企业(50912)
- 农(47733)
- 方法(43128)
- 数学(38657)
- 数学方法(38349)
- 农业(31719)
- 财(26514)
- 中国(26046)
- 业经(24067)
- 学(19908)
- 技术(19594)
- 贸(18782)
- 贸易(18776)
- 制(18669)
- 易(18333)
- 地方(16772)
- 务(14902)
- 财务(14878)
- 银(14854)
- 财务管理(14841)
- 银行(14797)
- 融(14521)
- 金融(14520)
- 企业财务(14237)
- 行(14112)
- 机构
- 学院(328863)
- 大学(324071)
- 济(138371)
- 经济(135905)
- 管理(122969)
- 研究(112025)
- 理学(107914)
- 理学院(106781)
- 管理学(104894)
- 管理学院(104322)
- 中国(84339)
- 农(78845)
- 科学(70958)
- 京(65944)
- 农业(61622)
- 财(61087)
- 业大(58463)
- 所(57792)
- 研究所(52832)
- 中心(51964)
- 财经(49483)
- 江(48616)
- 经(45542)
- 经济学(43556)
- 范(40376)
- 北京(40177)
- 师范(39778)
- 经济学院(39758)
- 院(39617)
- 农业大学(38919)
- 基金
- 项目(229944)
- 科学(181219)
- 基金(169023)
- 研究(162530)
- 家(150773)
- 国家(149464)
- 科学基金(127023)
- 社会(106511)
- 社会科(100780)
- 社会科学(100753)
- 省(90551)
- 基金项目(89466)
- 自然(82916)
- 自然科(81124)
- 自然科学(81097)
- 自然科学基金(79708)
- 划(76006)
- 教育(74085)
- 资助(68407)
- 编号(63236)
- 重点(52009)
- 部(51309)
- 发(49938)
- 成果(49511)
- 创(49091)
- 创新(45861)
- 国家社会(45146)
- 科研(44768)
- 课题(43778)
- 教育部(43450)
- 期刊
- 济(149113)
- 经济(149113)
- 研究(90238)
- 农(78422)
- 中国(64735)
- 学报(60913)
- 科学(53684)
- 农业(53048)
- 大学(45903)
- 财(45599)
- 学学(44317)
- 管理(41820)
- 融(32569)
- 金融(32569)
- 教育(30144)
- 业经(29652)
- 技术(26839)
- 业(26195)
- 财经(24792)
- 经济研究(24543)
- 经(21314)
- 问题(20719)
- 版(18533)
- 业大(17200)
- 科技(16768)
- 技术经济(16630)
- 世界(16292)
- 农业大学(14856)
- 农村(14664)
- 村(14664)
共检索到4748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天成 孟繁邨 李世杰 高健
本文基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结合测度各省技术进步水平的宏观年鉴数据,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视角对农民工就业和收入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异质性农民工中的低技能农民工就业“降级”,中等技能农民工就业“极化”,而高技能农民工就业“升级”。(2)以全要素生产率为代表的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是异质性农民工就业岗位升级和技能溢价的主要影响因素。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了中等技能与高技能农民工的就业向上流动、技能溢价,尤其是对高技能农民工的影响效应更为明显。(3)按岗位分组后发现,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导致高端岗位内部对农民工技能溢价的提升大于中端岗位的影响,并且高技能农民工在高端岗位内的技能溢价最明显。
关键词:
技能偏向 技术进步 异质性 农民工 就业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邓睿
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从工资收入、劳动供给、岗位稳定性和福利待遇的多维就业质量视角系统评估了农民工社会资本的就业效应。研究发现,从工资收入维度来看,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工资收入具有显著的促增作用,但社会资本的工资回报率存在一定的马太效应。从劳动供给维度来看,社会资本虽无法直接降低农民工的劳动供给强度,却可能有助于其获得各项待遇相对较好的非超时劳动岗位。从岗位稳定性维度来看,社会资本并未提高农民工签订长期固定劳动合同的概率,但市场化程度的深化可能有助于纠正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劳动合同规范的负面影响。从福利待遇维度来看,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城镇养老保险参与行为并无显著作用,但有助于提高农民工参与城镇医疗保险的概率。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资本 多维就业质量 就业效应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杨园争
本文利用中国农村固定观察点1995—2013年的8省数据,测度了工资性收入的绝对收入流动性并将其完全分解,认为交换流动性是其主体,农民外出务工的收入差距主要来源于收入层级的不断变换,但由这种变换所带来的收入流动占比在不断缩小;同时通过对相对流动性各指标及层级间的对比分析可知,工资性收入的流动幅度较小,流动水平较低。对流动层级数的实证检验则显示,非农职业培训、土地转包出及较高的家庭平均健康水平等,都会显著提升工资性收入的层级上行能力。因此,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形成顺畅的土地流转机制和提高医卫体系的服务水平将是提高工资性收入流动性的重要着力点。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蓉 夏晓华 黄桂田
本文通过构建关联高技能劳动力集聚势能(APE)指标,从理论与实证上考察了由劳动力选择性集聚带来的学习交流效应对当地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高技能劳动力集聚带来的学习交流机会的增加能够通过促进企业的创新行为显著提升地区企业生产效率,其中由移民高技能劳动力集聚带来的贡献不断凸显。进一步的研究发现,APE对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较大的经济区域内均显著存在,移民高技能劳动力的流动与集聚削弱了区域间人才交流壁垒,促进了区域间交流合作与融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震
文章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为背景,在2012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基础上,比较了农民工和城镇职工在不同单位、行业的就业机会,并测算了农民工就业歧视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在不同类型单位、不同行业存在不同程度的就业歧视。从农民工就业歧视的部门分布来看,公有制部门农民工就业歧视较严重,私营企业和自由职业者不存在就业歧视。从农民工就业歧视的行业分布来看,政府机关、金融保险行业就业歧视较大;餐饮业就业歧视较小,制造业、建筑业、其他服务业、零售业不存在就业歧视。
关键词:
农民工 就业歧视 劳动力市场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小瑜 张锦华 沈亚芳
农民工高质量充分就业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利用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基于Rosen-Roback空间均衡模型,从城市规模视角论证了职业选址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用脚投票下的职业选址具有显著的高质量就业效应,表现在工资收入、劳动负担、职业层级与就业保障四个方面;职业选址通过知识溢出效应、劳动力池效应与社会网络效应,深化人力资本积累、提高人职匹配效率与拓展社会资本的广度与深度,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质量;职业选址的就业质量效应具有显著的群体异质性,且频繁的城市流动变换职业选址产生的中断效应不利于农民工高质量就业。因此,要加快中小城市发展、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构建统一劳动力大市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关注弱势农民工群体与优化劳动关系和劳动保护,保障就业与民生,助推农民工实现高质量就业。
关键词:
农民工 职业选址 城市规模 就业质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军 韩悦
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揭示了互联网使用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利用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运用Probit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使用互联网的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概率会提高7.9%,且该效应在东部地区、南方地区,对于男性、中青年劳动力、中高技能劳动力群体更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信息渠道和人力资本渠道是互联网使用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重要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相较于受雇型就业,互联网使用对自雇型就业的促进作用更大。使用互联网不仅具有工资溢价效应,而且提高了工作稳定性和社会保障水平,因此显著改善了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质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靳卫东 孙超 何丽
根据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经济促使大量农民工参加灵活就业,增加了农民工就业脆弱性,即工资收入水平下降和工作中断概率上升。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的就业创造和就业替代效应迫使很多农民工转行参加新型灵活就业,一方面导致农民工就业的“去技能化”,降低了其工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增大了农民工健康风险,提升了其工作中断概率。以上两方面因素均增加了农民工就业脆弱性。因此,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创新劳动就业政策以及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等,是保证农民工稳定获得较高收入进而改善其就业状况的关键。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民工 灵活就业 就业脆弱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靳卫东 孙超 何丽
根据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经济促使大量农民工参加灵活就业,增加了农民工就业脆弱性,即工资收入水平下降和工作中断概率上升。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的就业创造和就业替代效应迫使很多农民工转行参加新型灵活就业,一方面导致农民工就业的“去技能化”,降低了其工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增大了农民工健康风险,提升了其工作中断概率。以上两方面因素均增加了农民工就业脆弱性。因此,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创新劳动就业政策以及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等,是保证农民工稳定获得较高收入进而改善其就业状况的关键。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民工 灵活就业 就业脆弱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同龙 张俪娜 张林秀
本文基于一个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农村劳动力跟踪调查数据集,对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调整的实现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考察。通过分析农村劳动力在不同产业间和不同行业间的就业调整过程,本文研究表明,这一调整主要是通过新劳动力进入非农就业、原有劳动力退出非农就业,而不是劳动力在不同产业和行业间平滑的就业转换来实现的。进一步,本文实证分析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年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变量是影响就业转换的主要因素,其中,年龄和受教育年限分别呈稳健的U型和倒U型影响。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市场 就业调整 就业转换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周世军 刘丽萍 卞家涛
一直以来,职业培训被认为是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提高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基于皖籍农民工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农民工工资收入存在一定的代际、性别、区域、行业和教育差异;农民工的工资收入与其当前工作的从业时间有显著正相关,频繁变换工作岗位不利于农民工的专业人力资本积累和收入增长;教育依然是影响农民工工资收入的主要因素;作为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的直接方式和现实途径---职业培训对于收入提高的作用并不显著;农民工培训存在参与率偏低、简单同质和不可持续等问题。针对上述发现,论文在培训参与、人力资本专用性以及培训机制上提出了三点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罗润东
技术进步是增加还是减少就业,长期以来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它客观上受到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类型等因素的影响,又与人们考察的时期长短相关。早期的研究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讨,不乏一些有见地的结论。当代技术进步速度加快的事实,为进一步研究其就业效应提供了契机。本文对不同劳动力群体的需求模式与失业效应变化做了理论描述,形成了关于技术进步与劳动力就业的基本判断,由此说明技术进步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劳动力 就业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卢海阳 郑旭媛
本文基于2012年和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采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对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上劳企双方议价能力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分析议价能力对农民工工资的影响以及禀赋异质性特征下农民工议价能力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与用工企业雇主相比,农民工的议价能力明显较弱,在双方议价能力的共同作用下,农民工实际获得的工资比市场"公平"工资低24. 96%。对于处于工资分布底端的农民工,议价能力的弱势尤为突出。禀赋特征对农民工的议价能力有一定影响,随着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水平的提升,农民工议价能力有所提高,而其实际工资水平的下偏程度也随之降低;此外,迁移状态也是影响农民工议价能力的重要因素,相比于本地农民工,外出农民工的工资议价能力更强,他们的工资所受到的挤压程度更低。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宪 黄健柏
本文在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分析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联合对农民工就业有显著影响,农民工就业与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和行业分割负相关。进一步研究表明,不考虑地区分割变量情况下在农民工就业与其他三类分割变量之间建立的模型更为优化可靠。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分割 农民工 就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