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42)
2023(13309)
2022(11443)
2021(10604)
2020(8971)
2019(20199)
2018(20160)
2017(38662)
2016(21285)
2015(23726)
2014(23555)
2013(23258)
2012(21184)
2011(18903)
2010(18527)
2009(16673)
2008(16018)
2007(13937)
2006(11959)
2005(10173)
作者
(63240)
(52372)
(52256)
(49375)
(33289)
(25246)
(23469)
(20855)
(19923)
(18445)
(17838)
(17683)
(16557)
(16413)
(16102)
(16076)
(15994)
(15756)
(14986)
(14850)
(13393)
(12757)
(12552)
(11883)
(11814)
(11633)
(11569)
(11444)
(10497)
(10476)
学科
(80761)
经济(80672)
管理(61448)
(60643)
(48862)
企业(48862)
方法(40223)
数学(35234)
数学方法(34906)
(22927)
中国(22655)
(19145)
(18657)
技术(18348)
业经(18004)
农业(16281)
(15747)
贸易(15741)
(15311)
地方(15281)
环境(13555)
(13306)
理论(13207)
(12631)
(12419)
财务(12352)
财务管理(12336)
(11946)
银行(11879)
企业财务(11668)
机构
大学(300189)
学院(298621)
管理(120838)
(116680)
经济(114285)
理学(106222)
理学院(105068)
管理学(103221)
管理学院(102711)
研究(99441)
中国(70982)
科学(65642)
(63809)
(55251)
业大(51427)
(50722)
(48729)
研究所(47005)
中心(44450)
农业(43963)
(41487)
财经(40647)
北京(39856)
(38223)
师范(37727)
(37232)
(35995)
经济学(34534)
(33681)
技术(33237)
基金
项目(216680)
科学(168949)
基金(157038)
研究(152283)
(139573)
国家(138437)
科学基金(117906)
社会(95412)
社会科(90456)
社会科学(90431)
(85093)
基金项目(84814)
自然(79363)
自然科(77514)
自然科学(77490)
自然科学基金(76114)
(72261)
教育(69453)
资助(63952)
编号(61017)
重点(48409)
成果(47038)
(46855)
(45817)
(45736)
创新(42734)
科研(42007)
课题(41534)
计划(41317)
教育部(39613)
期刊
(118595)
经济(118595)
研究(80974)
中国(54944)
学报(54849)
(48948)
科学(48341)
管理(41900)
大学(40254)
学学(38336)
(34843)
农业(34254)
教育(30809)
技术(26905)
(20750)
金融(20750)
业经(19929)
经济研究(19327)
财经(19058)
(17764)
科技(17604)
(16227)
技术经济(15772)
问题(15597)
业大(15141)
图书(14802)
(14761)
理论(14147)
资源(13572)
实践(13092)
共检索到4145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陆敏辉  石家莉  陈宇淳  
本文运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出我国能源行业1985年到2016年间的技术进步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探讨了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在样本时期内,技术进步在当年并不会对劳动力就业量产生影响,而是从第二年开始对就业量产生影响,具有时滞性、长期性和平稳性的特点;第二,技术进步在不同时期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不同,具有挤出效应和促进效应。从短期来看,挤出效应大于促进效应,从长期来看,能源行业的技术进步会稳定促进该行业劳动力就业量的增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滨  
文章利用能源行业1985-2016年的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能源工业技术进步率后,与该行业内的劳动力就业变化率构建VAR模型,并进行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对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样本时期内,技术进步在当年并不会对劳动力就业量产生影响,而是从第二年开始对就业量产生影响,其影响具有时滞性、长期性和平稳性的特点;技术进步在不同时期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不同;在短期,挤出效应可能大于促进效应,从长期来看,能源行业的技术进步会稳定促进该行业劳动力就业量的增加。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罗润东  
技术进步是增加还是减少就业,长期以来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它客观上受到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类型等因素的影响,又与人们考察的时期长短相关。早期的研究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讨,不乏一些有见地的结论。当代技术进步速度加快的事实,为进一步研究其就业效应提供了契机。本文对不同劳动力群体的需求模式与失业效应变化做了理论描述,形成了关于技术进步与劳动力就业的基本判断,由此说明技术进步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仁船,杨军昌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利  姜均武  
笔者利用我国1985年~2008年的数据,采用协整、误差修正模型、G 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我国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实证分析表明,技术进步对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技术进步对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因此,我国应加强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而且在技术引进过程中,注重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从模仿到创新,借此来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同时,应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加强人力资本的积累。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鑫  
构建一个动态一般均衡模型,讨论了城乡分离和城乡融合的条件下劳动力就业是如何受制于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的。研究发现:在城乡分离的状态下,若不存在技术进步,则农业就业比重不会持续下降,而是维持在一个稳定状态;当出现技术进步时,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将使经济进入一个高水平的动态过程;在城乡融合的状态下,若加速的资本积累未匹配正的就业增长率,则经济将被导入一个低水平的动态过程中。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罗军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同时包含国际贸易、FDI和技术进步变量的劳动力就业模型,并利用中国制造业2003—2011年面板数据,既分析了我国制造业总体,也考察了以行业特点分组的子样本的劳动力就业受上述三项变量影响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国际贸易和国内技术进步会拉动我国就业,而FDI则会抑制我国就业。从基于行业特点分组的研究来看,国际贸易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拉动作用随着贸易开放度的提高而增加;FDI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抑制随着FDI进入程度的提高而逐步减小;技术进步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拉动作用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而增加。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蕙馨  李春梅  
以劳动力需求与供给两方面的理论探讨为基础,结合对技术进步内生及教育质量外生的综合分析,得到中国信息产业技术进步为技能偏向型,即:信息产业技术进步会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减少对低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并增加两种技能类型劳动力的工资差距。由于教育质量的影响,高技能与低技能劳动力的就业量之比在长期内会达到动态的稳定均衡状态,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而致的工资差距不会一直增大。最后用中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信息产业的相关数据证实了理论分析的结论。以典型的技术密集型的信息产业为对象展开研究,重点考察教育质量的影响作用,这不仅补充了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就业双重影响效应的理论分析,更为中国技术进步与劳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钟世川  
笔者在CES生产函数下构建技术进步偏向、劳动力结构对工资差距影响的理论框架,利用1987年~2011年中国工业行业数据进行实证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技能劳动与非技能劳动之间是替代关系;在工业化进程中,大多数行业的技术进步大致偏向技能劳动力,其中,非金属制品业的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最明显。同时,劳动力结构变化和贸易自由化有利于缩小行业工资差距,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外商直接投资和资本深化均扩大了行业工资差距。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佟光霁  王卫  
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不但受制于产业技术进步,也会影响产业技术进步。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1978—2011年三次产业技术进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技术进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长期显著相关关系,而第二产业技术进步与农村劳动力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根据这一实证结论,提出保证农村劳动力在各产业之间顺利转移的对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洪银  
采用数理方法研究技术进步对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作用规律。研究认为,只有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企业在规模报酬递减阶段,采用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生产较高需求弹性的产品,技术进步的就业补偿效应才能得以发挥。研究还表明,长期内,技术进步能够扩张劳动需求;技术进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正向作用,而非农部门资本产出弹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负向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朱巧玲,李敏  
人工智能作为一次新的技术革命,必然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用及经济效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理论界就人工智能对劳动力替代范围进行了激烈讨论。基于技术演进视角,划分了六次技术革命,分析历次技术革命给劳动力及劳动力结构带来的影响,尤其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变革对劳动力结构产生的影响。同时,构建了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影响劳动力结构的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发展和技术水平提高会增加技能劳动与非技能劳动的相对供给,有助于劳动力整体质量提高和劳动力结构优化。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人工智能时代优化我国劳动力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建荣  程静  
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技术进步、劳动力投入和能源约束在内的经济最优增长模型,探讨技术进步、劳动力投入和能源约束对内生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率每提高一个单位,能源消耗增长率将会提高1-σ个单位;技术进步、劳动力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节能减排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并采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和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对2004—2012年各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丽丽  赵勇  
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文章对FDI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具体渠道(劳动力就业、国内资本形成、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无论在长期还是在短期内,FDI都通过促进劳动力就业和技术进步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同时,虽然FDI在短期内对国内投资存在着正向的"挤入"效应,但在长期内却"挤出"了国内投资。比较二者之间的产出弹性,发现FDI的产出弹性要小于国内投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董丹丹  张函  李凯杰  
就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最大的民生问题,也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将全球价值链地位、偏向型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就业纳入统一框架进行分析,揭示了偏向型技术进步在全球价值链地位影响就业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全球价值链地位对劳动力总就业规模、技能和非技能劳动力就业规模均有正向影响,且全球价值链对不同行业就业规模影响存在差异;偏向型技术进步在全球价值链地位影响就业规模中发挥了中介作用,是全球价值链地位影响就业规模的重要渠道。最后,从加快制造业调整升级、推动制造业参与更高层次的价值链分工和扩大高技术制造业规模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劳动力就业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