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226)
- 2023(20580)
- 2022(17696)
- 2021(16290)
- 2020(14089)
- 2019(31977)
- 2018(31716)
- 2017(61279)
- 2016(33688)
- 2015(37817)
- 2014(37717)
- 2013(37414)
- 2012(34740)
- 2011(31578)
- 2010(31476)
- 2009(29203)
- 2008(28945)
- 2007(25996)
- 2006(22717)
- 2005(20173)
- 学科
- 济(137864)
- 经济(137708)
- 管理(96812)
- 业(93273)
- 企(76404)
- 企业(76404)
- 方法(64011)
- 数学(55893)
- 数学方法(55207)
- 农(37632)
- 中国(36018)
- 财(35512)
- 学(31972)
- 业经(30176)
- 地方(28111)
- 制(26321)
- 贸(26121)
- 贸易(26112)
- 易(25343)
- 农业(24983)
- 技术(23358)
- 务(22469)
- 财务(22384)
- 财务管理(22331)
- 理论(21617)
- 银(21217)
- 企业财务(21162)
- 银行(21119)
- 和(20831)
- 环境(20819)
- 机构
- 大学(493543)
- 学院(491917)
- 济(194553)
- 经济(190353)
- 管理(187932)
- 研究(168478)
- 理学(163066)
- 理学院(161146)
- 管理学(158053)
- 管理学院(157184)
- 中国(123493)
- 科学(109274)
- 京(105579)
- 农(91611)
- 财(88631)
- 所(87628)
- 业大(80331)
- 研究所(80220)
- 中心(76117)
- 农业(72805)
- 江(72402)
- 财经(71700)
- 北京(66417)
- 经(65084)
- 范(63808)
- 师范(62960)
- 院(61102)
- 经济学(59030)
- 州(58433)
- 技术(54127)
- 基金
- 项目(337033)
- 科学(262210)
- 基金(243088)
- 研究(236669)
- 家(216131)
- 国家(214401)
- 科学基金(181261)
- 社会(147301)
- 社会科(139558)
- 社会科学(139520)
- 省(132730)
- 基金项目(128647)
- 自然(121622)
- 自然科(118752)
- 自然科学(118715)
- 自然科学基金(116598)
- 划(112783)
- 教育(109275)
- 资助(101533)
- 编号(95021)
- 重点(76734)
- 成果(76292)
- 部(73496)
- 发(72318)
- 创(69451)
- 课题(66453)
- 科研(65569)
- 创新(64995)
- 计划(64289)
- 教育部(61736)
- 期刊
- 济(208129)
- 经济(208129)
- 研究(138284)
- 学报(89190)
- 中国(88619)
- 农(81983)
- 科学(77911)
- 管理(67182)
- 财(67076)
- 大学(65511)
- 学学(62208)
- 农业(56072)
- 教育(49861)
- 技术(43044)
- 融(40326)
- 金融(40326)
- 财经(34946)
- 业经(34632)
- 经济研究(33763)
- 经(29971)
- 业(29050)
- 问题(27840)
- 版(24891)
- 科技(24841)
- 技术经济(24607)
- 统计(23275)
- 图书(23196)
- 业大(23121)
- 理论(22574)
- 商业(22085)
共检索到7079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吕晓萌 张永亮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利用扩展的列昂惕夫逆矩阵计算全国、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技术进步对总产出增长的贡献率,并在此基础上计算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贡献率,解释了由技术进步给区域产业总产出带来变化的原因,以及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波及效应。结果表明:三个区域的三大产业的技术进步对总产出贡献率基本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第二产业技术进步对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最大,贡献率第二大的是第三产业;对于珠三角地区,技术进步对第三产业总产值提升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三大产业的技术进步效应主要来自其自身。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健 徐海成
基于1978~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协整分析、G ranger因果分析,并用脉冲响应函数对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不相协调;技术效率是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第二产业的调整影响比较大,但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力度比较小;技术进步是深化和优化产业结构根本途径,合理的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进一步提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长征 吉星
文章在测算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产业结构调整驱动因素的理论分析框架,从异质性视角分析技术进步率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技术进步率异质性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此外研发强度、国际贸易水平、市场化程度和居民收入水平也是驱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但这些因素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的影响存在差异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伟
通过构建中职教育变量对产业结构变量影响的实证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职教育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有较大的正向促进作用,中职教育发展规模强于财政预算内经费投入规模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此,必须重新认识中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其经费使用效率,在"求大"的同时更要"求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涓 廖进中
依据转移份额分析法,将产业结构分解为构成效应与竞争效用,并运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进口贸易对产业结构构成效应与竞争效用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进口贸易对产业结构构成与竞争效应都存在显著性的正向作用,即进口贸易的增加不仅有利于地区产业结构由不协调向协调、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也有利提高地区产业结构中优势产业的竞争力,保持产业发展中的竞争优势。另外,从地区间的比较分析发现,进口贸易对产业结构的构成与竞争效应影响效果都是由东向西逐渐递减的。
关键词:
进口贸易 产业结构 构成效应 竞争效应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辉 吴昊
在考虑环境污染的条件下,基于DEA模型对2005-2011年中国省际工业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并采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产业转移、技术水平对区域工业能源效率差异的影响。结果发现技术效率的差异是造成综合工业能源效率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地区工业能源效率存在趋同;在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对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高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不显著;除东部地区以外,外商直接投资与工业能源效率呈负相关关系;产业转移与技术水平的交互项对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最为明显。提高能源效率可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节能技术推广、引导外资投向节能技术研发等方式带动区域能源效率的提升以及缩小区域间能源效率的差距。
关键词:
工业能源效率 趋同 产业结构 技术进步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高远东 陈迅
采用1985~2006年中国各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协整理论和动态最小二乘法模型,研究了我国各区域(即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FDI对相应地区产业结构的长期影响和短期的修正机制,以及FDI对不同区域产业结构作用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我国各区域FDI对产业结构变动均具有长期的影响和显著的差异,呈现出由东部向西部影响逐渐增大的态势;而短期中,除东部地区之外,FDI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均不显著。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逯元堂 吴舜泽 马欣
"十一五"以来,围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本文基于环境视角,从环境基尼系数与效应分解两个方面,分析产业结构调整的环境成效。结果表明,尽管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环境成效并不显著,工业行业的排污不公平性依然较大,产业技术升级对污染减排的贡献远大手产业结构调整。"十二五"期间,应进一步完善推进结构调整的配套政策措施,着力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实现污染减排目标。
关键词:
环境 产业结构 实证分析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何雄浪 王诗语 杨春光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01—2018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普通面板回归模型、中介效应回归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实证研究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污染治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能够起到推动作用,而通过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来改善生态环境的中介作用并未显现。进一步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污染治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即技术进步对东部地区环境污染治理效果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效果则不明显;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影响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渠道;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在迈过门槛值后,其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更大。为此,提升环境污染治理效果,改善地区生态环境,应着力提升社会科技创新能力,加大西部地区科研投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使绿色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程中华 刘军 李廉水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对中国雾霾减排至关重要。基于2003-2016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对雾霾减排的影响效应。研究结论表明:从整体层面看,在产业结构调整的雾霾减排效应当中,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雾霾减排效应较强,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对雾霾减排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在技术进步的雾霾减排效应当中,技术效率改善的雾霾减排效应较强,而科技进步对雾霾减排的促进作用相对很弱。同时,这些雾霾减排效应还受到城市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阶段的约束。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雾霾减排更多地受益于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而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可以从技术效率改善中获得更强的雾霾减排效应。工业化初期阶段城市的雾霾减排更多地受益于技术效率改善,而工业化中期阶段城市和后期阶段城市可以分别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发展中获得更强的雾霾减排效应。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范爱军 李菲菲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和国际分工的日益加深,对外贸易对我国的产业结构的影响也更加突出。不同贸易模式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存在差异,一般贸易能够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而加工贸易则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文章分别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证。理论部分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两种贸易模式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不同影响。实证部分采用协整的分析方法证明了结论。最后针对上述研究做出总结性评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岳凯 李自磊 张云
本文针对财政支出结构对不同区域产业结构的动态影响,运用1996-2016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共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PVAR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投资性财政支出与服务性财政支出均促进了第一产业的发展;在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投资性财政支出对第二产业的促进作用强于服务性财政支出;在东部及中部地区,服务性财政支出对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大于投资性财政支出,但在西部地区,投资性财政支出对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则更强。据此,本文认为各区域应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以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胡荣涛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指特定区域的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度化方向不断发展演进的过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各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过程的一种规律性的表现,它贯穿经济发展的全部过程,但各国、各地区由于自身条件的差异,其优化升级的重点和步骤也必然会出现不一致。所以,各地区在选择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和突破口时,要认真分析各自的经济发展水平、现有产业结构状况以及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因素,决不能相互模仿、攀比。据此笔者认为,“十一五”时期,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是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欠发达的中西部则重点是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关键是要进行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胡春力 ,石何
一、研究产业结构的两个着眼点研究产业结构问题可以有两个着眼点:一个是各生产部门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一个是结构的质量,即由于社会生产的技术基础更新而引起产业结构发生质的变化。生产结构中的数量比例关系在社会生产的技术水平、技术结构没有突破性变化的情况下是相对稳定的,此时生产结构的平衡是以数量平衡为基础的。以此为着眼点来研究产业结构问题的目的,在于判断制约生产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部位所在,力求通过发展瓶颈部门来满足对短线产品的需求,从而达到均衡生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曾克强 罗能生
社会资本对经济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在测度社会资本和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测度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模型和经验实证分析了社会资本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的路径及其区域效应和结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符合市场比较优势的产业集聚、市场信息认知度的提升和交易成本的降低是社会资本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理论路径;社会资本对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呈现出了U型路径,其中社会网络起主要作用;社会资本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呈现出了倒U型路径,其中社会规范起主要作用。在不同经济区域,社会资本及其构成的影响路径存在一定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