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39)
- 2023(13490)
- 2022(11283)
- 2021(10410)
- 2020(8864)
- 2019(20393)
- 2018(19707)
- 2017(36536)
- 2016(20026)
- 2015(22994)
- 2014(22691)
- 2013(22731)
- 2012(21347)
- 2011(19469)
- 2010(19278)
- 2009(18162)
- 2008(18098)
- 2007(15887)
- 2006(13607)
- 2005(12319)
- 学科
- 济(89634)
- 经济(89542)
- 业(57416)
- 管理(57224)
- 企(44979)
- 企业(44979)
- 方法(44612)
- 数学(40472)
- 数学方法(40223)
- 中国(26745)
- 农(23568)
- 财(22411)
- 贸(20460)
- 贸易(20455)
- 易(19970)
- 学(18177)
- 技术(17191)
- 业经(17056)
- 农业(16053)
- 制(15255)
- 地方(14262)
- 务(13682)
- 财务(13660)
- 财务管理(13629)
- 融(13520)
- 金融(13518)
- 银(13448)
- 银行(13389)
- 企业财务(12973)
- 环境(12926)
- 机构
- 大学(302583)
- 学院(298184)
- 济(132503)
- 经济(130270)
- 管理(113089)
- 研究(108611)
- 理学(98487)
- 理学院(97341)
- 管理学(95920)
- 管理学院(95368)
- 中国(81465)
- 科学(66649)
- 京(63821)
- 农(58485)
- 财(57130)
- 所(56353)
- 研究所(51774)
- 中心(49074)
- 业大(48522)
- 农业(46772)
- 财经(46767)
- 经(42924)
- 经济学(42437)
- 江(42181)
- 北京(40417)
- 经济学院(38672)
- 院(38153)
- 范(37132)
- 师范(36627)
- 财经大学(35012)
- 基金
- 项目(203958)
- 科学(160204)
- 基金(151375)
- 研究(141586)
- 家(135515)
- 国家(134459)
- 科学基金(113146)
- 社会(92969)
- 社会科(88354)
- 社会科学(88327)
- 基金项目(79909)
- 省(76847)
- 自然(74046)
- 自然科(72423)
- 自然科学(72396)
- 自然科学基金(71203)
- 划(66739)
- 教育(64829)
- 资助(62054)
- 编号(53526)
- 重点(46902)
- 部(46707)
- 发(43633)
- 创(42949)
- 成果(42710)
- 创新(40352)
- 国家社会(40188)
- 科研(40020)
- 教育部(39634)
- 计划(38803)
- 期刊
- 济(134702)
- 经济(134702)
- 研究(85591)
- 中国(56986)
- 学报(55065)
- 农(51227)
- 科学(48697)
- 财(43692)
- 大学(40295)
- 管理(38627)
- 学学(38242)
- 农业(34958)
- 教育(25991)
- 融(25975)
- 金融(25975)
- 技术(25328)
- 经济研究(23926)
- 财经(23919)
- 经(20603)
- 业(20419)
- 业经(19720)
- 贸(18568)
- 问题(18434)
- 技术经济(16761)
- 国际(16413)
- 世界(15837)
- 版(15226)
- 科技(14823)
- 统计(14478)
- 业大(13529)
共检索到4361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崔友平 金玉国 王晓
文章首先基于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实证测算了1995~2013年间中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及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指数。其次,通过实证分析讨论全要素生产率以及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指数对我国区域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TFP)和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均显著为负,但是技术效率对于就业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实际工资水平的上升对就业具有负效应,而产出水平的增加有利于就业人口的增加。因此,文章建议,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应以产业结构升级为基础,以技术进步为动力,提高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出的效率,从供需两个角度为就业量的增加创造机会。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春燕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分析了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技术进步通过影响资本存量的增加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来对就业产生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在长期和短期之中有不同的表现,在短期之中技术的进步会减少就业,但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各个方面的调整,在长期之中又会促进就业的增长,技术进步通过提高资本存量促进了就业的增长,而在我们所考虑的影响就业增长的因素中,技术进步在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却没有相应地促进就业,这就要求我国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就业的作用。
关键词:
技术进步 资本积累 产业结构 就业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段远鹏 钟世川
利用1978—2013年的数据测算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偏向,并基于新古典理论的分析框架,将就业增长分解为资本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性技术进步)和技术进步偏向三部分,分析表明:1979—1989年,我国技术进步的偏向不太明显,但在1990—2013年,我国技术进步明显偏向资本;资本投入对就业增长的贡献度远大于技术进步偏向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就业的贡献度;因此,资本深化、技术进步偏向资本是我国就业增长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为促进我国就业增长,应优先构建以促进就业增长为目标的宏观政策体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书祥 曾国彪
技术进步对就业具有双重影响,一定时期内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并不明确。本文将TFP分解为纯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的提高,运用1978—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别分析了纯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的提高对我国就业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纯技术进步对就业具有比较显著的负效应,当期技术效率的改善对就业没有显著影响,而滞后期技术效率的改善却对就业量的增加具有负效应;经济的高速增长对我国就业总量的增加具有明显的正效应。因此,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对我国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失业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进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马涛
本文试图从主流经济学研究中存在有"描述性"和"分析性"两种不同范式的角度,对弗里德曼在《实证经济学方法论》中提出的"经济学假设与现实的非相关性"命题进行评析。本文认为,事隔半个世纪,重新检讨这一论战,辨析论战中提出的问题,对更好地理解现代经济学的方法论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利 潘志远
在考察地区就业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回归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技术进步对地区就业结构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技术进步对各地区就业产生负向影响,同时对不同地区就业的影响存在差别:技术进步对东部地区第一、三产业就业有负向影响;对中部地区第二产业就业有负向影响;对西部地区的第二、三产业就业有负向影响。为优化地区就业结构,应在加快技术进步的同时,选择适合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先进技术。
关键词:
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 地区就业结构 劳动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余源源
利用中国1978~2005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就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短期技术进步对就业具有"收缩效应";在长期技术进步对就业具有"扩张效应"。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作用较小,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影响作用的程度逐渐减弱。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全要素生产率 就业 向量自回归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甘佺 鑫杨柳
本文运用我国30个省(区、市)2004~2012年的数据检验环境规制强度和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首先,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使用OLS进行初步回归,发现环境规制强度对就业有消极影响。其次,考虑到解释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利用各省(区、市)离北京的距离和虚拟变量少数民族地区来构造工具变量,使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邹艳芬
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和能源使用的巨大环境影响使能源消耗的生态占用问题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本文借助生态足迹分析法(EFA)的理念,计算了中国1980年-2007年的能源生态足迹,并利用非参数的DEA-Malmquist生产率方法将广义技术进步分解为科技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3个部分,然后采用时间序列法实证分析了这3个部分和能源专有技术进步对中国能源生态足迹的作用。结果表明,技术进步确实能够降低能源生态足迹,但各因素的相对作用和作用周期有一定的差异;比较而言,广义技术进步的作用要大于能源专有技术的作用;规模效率的滞后性最明显;技术效率的相对作用较大,科技进步的贡献相对低些,但随着时间推移,技...
关键词:
能源生态足迹 科技进步 曼奎斯特指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罗军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同时包含国际贸易、FDI和技术进步变量的劳动力就业模型,并利用中国制造业2003—2011年面板数据,既分析了我国制造业总体,也考察了以行业特点分组的子样本的劳动力就业受上述三项变量影响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国际贸易和国内技术进步会拉动我国就业,而FDI则会抑制我国就业。从基于行业特点分组的研究来看,国际贸易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拉动作用随着贸易开放度的提高而增加;FDI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抑制随着FDI进入程度的提高而逐步减小;技术进步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拉动作用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而增加。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何平 骞金昌
科技活动对就业增长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一方面,新技术的采用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使企业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另一方面,新技术可能是节约劳动的技术,它使企业雇用更少的劳动力,同时扩大产出。本文基于1998—2004年中国制造业大中型企业数据,首先分析科技活动对企业生存可能性的影响,进而分析科技活动对生存企业的就业增长率的影响。本文的结论是:科技活动对企业生存有正面影响,但对就业增长无效。
关键词:
技术进步 科技活动 就业增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戚淳 董瑾 彭红斌
文章提出以遗传算法(Generic Algorithm)作为分析经济数据的工具,这种分析工具通过一个精心设计的适应性方程来进行决定因素选择。Discriminant分析法将作为判断技术发展和就业之间关系的一种参数评定方法。通过对选取的18个自变量的运算分析,结果表明与人力资源投资相比较,与资本相关的投资对就业有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
技术发展 遗传算法 就业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晓宏 孙林岩 何哲
建立VAR模型,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在5个变量系统内分析了1981~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政府科研投入、外资投入、技术进步自身和产业结构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自身在短期内促进作用明显,但也存在阻碍作用;政府科研投入推动作用滞后期较大,但持续作用时间较长;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促进作用具有滞后性,持续力度作用不明显;此外,外资对我国技术进步作用不明显。实证研究还进一步发现当前推动我国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为技术进步自身和政府科研投入。
关键词: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影响因素 VAR模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斌 李晓欢 谢鹏
将影响我国技术进步的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通过对C-D函数进行改进,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协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影响技术进步的多变量计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内部因素对技术进步的作用要大于外部因素,其中,教育发展对于技术进步的弹性最大,而外商直接投资最小。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技术进步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影响因子 主成分分析 协整分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叶仁荪 王光栋 王雷
本文结合1990~200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DEA方法测算了各省历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用以度量广义技术进步,并对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以及不同技术进步路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虽然技术进步有助于三次产业间就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但实证结果显示现阶段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增长产生了不利影响;虽然这并不意味着政府促进技术进步的举措就不利于实现就业的增长,但通过促进教育和培训事业的发展、鼓励科技创新等手段,政府促进技术进步的政策取向可以在不同程度上促进就业的增长,可以抑制技术进步对就业增长的挤出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产权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基于中国30省份1995—2013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中国制造业地理集聚对技术进步影响的实证分析
绿色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经济运行中的技术进步与选择——基于中国技术发展路径与经济增长、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
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基于我国1995~2005年分省数据面板分析的实证研究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内技术进步影响研究——基于1985-2013年数据的实证检验
FDI与广东技术进步关系的实证分析
技术进步与就业波动变化的影响分析——基于可分劳动RBC模型的实证检验
上海市三次产业技术进步水平测算及对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1978-2011
我国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