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90)
- 2023(19718)
- 2022(16727)
- 2021(15578)
- 2020(13014)
- 2019(29512)
- 2018(28783)
- 2017(54209)
- 2016(29375)
- 2015(32864)
- 2014(32434)
- 2013(31822)
- 2012(29008)
- 2011(26064)
- 2010(25442)
- 2009(23211)
- 2008(22380)
- 2007(19068)
- 2006(16294)
- 2005(13995)
- 学科
- 济(118002)
- 经济(117884)
- 管理(85754)
- 业(79621)
- 企(65188)
- 企业(65188)
- 方法(55425)
- 数学(48857)
- 数学方法(48273)
- 中国(32537)
- 农(31304)
- 财(28723)
- 学(26161)
- 业经(25321)
- 地方(23579)
- 贸(23295)
- 贸易(23282)
- 易(22688)
- 环境(21934)
- 技术(21579)
- 农业(21267)
- 制(19006)
- 务(18394)
- 财务(18317)
- 财务管理(18286)
- 和(18281)
- 理论(17975)
- 划(17482)
- 企业财务(17344)
- 银(16514)
- 机构
- 大学(416383)
- 学院(414278)
- 济(167343)
- 经济(164086)
- 管理(162850)
- 理学(142879)
- 研究(141978)
- 理学院(141283)
- 管理学(138705)
- 管理学院(137977)
- 中国(104037)
- 科学(90671)
- 京(88169)
- 农(72387)
- 财(71487)
- 所(71034)
- 业大(66416)
- 研究所(65846)
- 中心(63996)
- 财经(59279)
- 农业(57300)
- 江(56842)
- 北京(55118)
- 经(54372)
- 范(54046)
- 师范(53400)
- 院(52076)
- 经济学(51089)
- 经济学院(46355)
- 州(46168)
- 基金
- 项目(298235)
- 科学(234375)
- 基金(217965)
- 研究(211669)
- 家(193485)
- 国家(191960)
- 科学基金(163801)
- 社会(135007)
- 社会科(128062)
- 社会科学(128028)
- 基金项目(115347)
- 省(114963)
- 自然(108370)
- 自然科(105868)
- 自然科学(105837)
- 自然科学基金(103919)
- 划(98189)
- 教育(97189)
- 资助(89548)
- 编号(83773)
- 重点(67677)
- 成果(65722)
- 部(65675)
- 发(63818)
- 创(62220)
- 创新(58244)
- 科研(57704)
- 课题(57633)
- 国家社会(56713)
- 教育部(55819)
- 期刊
- 济(169912)
- 经济(169912)
- 研究(114535)
- 中国(73941)
- 学报(72586)
- 科学(64998)
- 农(64186)
- 管理(56918)
- 大学(54372)
- 财(52756)
- 学学(51583)
- 农业(45075)
- 教育(42921)
- 技术(36405)
- 融(29447)
- 金融(29447)
- 经济研究(28907)
- 财经(28044)
- 业经(27623)
- 业(24150)
- 经(24118)
- 问题(22199)
- 科技(21818)
- 版(20499)
- 技术经济(20228)
- 图书(19789)
- 资源(19707)
- 业大(18967)
- 贸(18321)
- 统计(18240)
共检索到5802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江三良 刘涵
用DEA分析方法与纵横拉开档次法测算1995-2014年各省技术进步指数和环境质量指数,并分析了全国和分区域技术进步指数和环境质量指数的变动趋势。在IPAT模型的基础上构建技术进步与环境质量的理论模型,分全国整体、分区域实证检验了技术进步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改善环境质量有正向促进作用,经济水平的发展和工业化趋势增加了环境污染,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降低环境污染。
关键词:
技术进步 环境质量 DEA 环境质量指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袁晓玲 李政大 刘伯龙
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环境污染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制约了社会的全面发展。科学评价我国环境质量的现状,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前提,对可持续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空气、水、废弃物、垃圾、噪声、土壤等6个方面构建包含11个指标的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采用基于整体差异驱动的"纵横向拉开档次"评价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全国30个省区2003~2010年的环境质量进行动态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从环境总量视角评价,西部最好;从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视角评价,东部最小;从人均污染物排放视角评价,西部最多。本文还借鉴经济学的收敛性检验方法,研究中国区域环境质量的内在演变规律...
关键词:
环境质量 综合评价 污染排放 收敛性检验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解春艳 丰景春 张可
首先,从环境监测动态化、政府环境监管信息化、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深度化及环保产业智能化4个维度分析了互联网技术对环境质量的作用机理。然后,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互联网技术进步与环境污染(废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空间关联性,并基于扩展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结合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互联网技术进步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技术进步与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互联网技术进步能显著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针对不同的污染物,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效果不同。最后,基于研
关键词:
互联网技术 环境质量 空间效应 经济增长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郝慧慧 姚洪心
本文采用我国1998~2013年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考察国际技术贸易和FDI技术转移渠道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并对比分析这些影响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渠道的跨国技术转移从总体上促进了我国环境质量的改善;FDI技术转移对环境产生了积极效应并具有滞后性。国际技术贸易对东部地区环境质量产生了积极且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FDI技术转移显著提升了东部和西部地区的环境规制水平,验证了"污染光环理论"的存在性,但并未对中部地区环境改善产生有效影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力 洪雪飞
本文基于空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探讨经济发展约束下能源强度和技术进步对大气环境的空间效应作用机理,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工具、经典最小二乘估计(OLS)、空间滞后模型(SLM)、空间误差模型(SEM)和空间杜宾——可拓展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Spatial Durbin-STIRPAT Models)探索能源碳排放与大气环境污染的空间格局和空间溢出效应。实证估计结果表明,能源碳排放与空气环境污染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效应;能源强度与技术进步对能源碳排放与大气环境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力 洪雪飞
本文基于空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探讨经济发展约束下能源强度和技术进步对大气环境的空间效应作用机理,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工具、经典最小二乘估计(OLS)、空间滞后模型(SLM)、空间误差模型(SEM)和空间杜宾——可拓展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Spatial Durbin-STIRPAT Models)探索能源碳排放与大气环境污染的空间格局和空间溢出效应。实证估计结果表明,能源碳排放与空气环境污染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效应;能源强度与技术进步对能源碳排放与大气环境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在此基础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茂军 许洁 杨雪春
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是目前学者们探讨的重要学术议题之一。其中较多的是对EKC曲线的验证,近几年部分学者从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产业自身特征、产业结构、技术进步、FDI效应等方面考察产业发展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然而以上研究议题中学者均没有讨论污染物的发生主体———各产业部门与排污的直接关系。故本文将从宏观尺度下的综合水平测度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关系、中观尺度下的产业属性特征与排污关系的研究视角转移至分析具体产业部门的污染物排放效应,同时将产业置于产业链的结构形式中,研究产业链上产业发展与污染物排放的关系。发现:第一,通过借助复杂网络思想的社区划分方法,将山东省39个产业部门分为3个...
关键词:
复杂网络 产业链 岭回归 山东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袁晓玲 邸勍 李朝鹏
提升环境质量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和必然要求。基于环境污染和环境吸收两个视角,在综合大气、土壤、水体三大环境要素测算环境污染指数和吸收指数的基础上,结合环境质量影响因素的地域差异性,采用SDM模型分析全国及各地区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和空间效应。研究表明:(1)环境质量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地域不平衡问题突出,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2)重工业比重偏高是造成环境质量低的最主要原因;(3)东部地区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逐渐趋于协调,但人口集聚给环境带来较大负面影响。中、西部地区"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的发展模式成为提升环境质量的掣肘。最后,针对不同地区发展特点提出"硬治理"与"软治理"融合的差异化环境治理路径。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田素华 熊琴
本文使用多个中国微观企业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法和多种异质性稳健估计方法,识别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污染排放的因果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会显著降低其化学需氧量(COD)的排放;并且,在降低COD排放强度的同时提高了总产出。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企业主要通过到环境规制更严格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逆向技术溢出,以及促进出口的集约边际和拓展边际来实现减排。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企业污染排放 双重差分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飞 孙文远 张松林
全球价值链嵌入(GVC)能够促进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但也造成污染转移,使发展中国家成为隐含能源净出口国。文章利用中国1995~2009年行业数据、GVC参与指数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实证研究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和技术进步作用对行业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污染排放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全球价值链嵌入小于门槛值时,技术进步会增加污染排放,当全球价值链嵌入超过门槛值时,技术进步会降低污染排放,其中,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门槛值显著高于服务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嵌入 技术进步 污染排放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飞 孙文远 张松林
全球价值链嵌入(GVC)能够促进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但也造成污染转移,使发展中国家成为隐含能源净出口国。文章利用中国19952009年行业数据、GVC参与指数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实证研究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和技术进步作用对行业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污染排放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全球价值链嵌入小于门槛值时,技术进步会增加污染排放,当全球价值链嵌入超过门槛值时,技术进步会降低污染排放,其中,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门槛值显著高于服务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嵌入 技术进步 污染排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武鹏程 张曙红
文章利用神经网络的性质,结合统计分析方法,构建环境污染与社会经济综合分析模型;以武汉市为例,通过神经网络贡献分析选择影响因素.分析武汉市环境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活动、工业结构重型化、城市化进程是导致污染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神经网络 环境污染 影响因子 数量分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逯进 王恩泽
新能源示范城市试点是促进中国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客观评估其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效果,对于这一试点政策的进一步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261个地级市2002—2016年的面板数据,应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法评估了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对效应的内在机制进行了解析。研究结论表明:第一,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会显著减少废水和废气的排放,进而有效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第二,新能源示范城市可以通过能源技术创新效应、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和财政资金扶持效应3条中介路径实现对环境污染的治理;第三,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治理效应存在异质性,主要体现为:一方面,经济增长水平较低的城市在进行示范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更大的污染治理效应;另一方面,示范城市的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其越能有效地抑制污染物的排放。本研究为中国进一步推进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战略、提高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质量、总结与推广新能源城市建设经验以及深入研发与推广新能源技术提供了依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解春艳 黄传峰 徐浩
低碳发展和绿色发展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将农业碳排放与农业面源污染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分别从省域与区域层面探讨中国农业技术效率的区域差异,并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近60%省域的农业技术效率未达到生产前沿;东部地区效率值最高,中部地区最低;东部沿海地区农业技术效率处于最优生产前沿面,长江中游地区处于较低水平;粮食主销区效率值最高,粮食主产区最低;农业技术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U型关系,互联网发展水平和农业财政支持对农业技术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种植结构存在负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