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68)
- 2023(17779)
- 2022(15073)
- 2021(13617)
- 2020(11417)
- 2019(26001)
- 2018(25642)
- 2017(49006)
- 2016(26491)
- 2015(30250)
- 2014(30145)
- 2013(30093)
- 2012(28792)
- 2011(26572)
- 2010(27094)
- 2009(25505)
- 2008(25153)
- 2007(22859)
- 2006(20937)
- 2005(19666)
- 学科
- 济(131940)
- 经济(131787)
- 管理(79176)
- 业(75018)
- 企(59446)
- 企业(59446)
- 方法(50673)
- 数学(43880)
- 数学方法(43539)
- 中国(36991)
- 农(33887)
- 财(30908)
- 地方(30331)
- 业经(27819)
- 制(26901)
- 学(26484)
- 贸(25204)
- 贸易(25186)
- 易(24420)
- 农业(22926)
- 银(21384)
- 银行(21323)
- 融(21151)
- 金融(21148)
- 技术(20808)
- 行(20633)
- 环境(19097)
- 体(18608)
- 理论(17882)
- 地方经济(17366)
- 机构
- 大学(404736)
- 学院(401895)
- 济(177738)
- 经济(174181)
- 研究(147469)
- 管理(146913)
- 理学(124425)
- 理学院(122964)
- 管理学(121033)
- 管理学院(120289)
- 中国(112649)
- 科学(87284)
- 京(87266)
- 财(84899)
- 所(76422)
- 农(71782)
- 研究所(68421)
- 财经(65598)
- 中心(65392)
- 江(63646)
- 经(59429)
- 业大(58800)
- 经济学(56609)
- 北京(56046)
- 农业(56031)
- 院(52684)
- 范(52504)
- 师范(51895)
- 经济学院(50767)
- 州(49706)
- 基金
- 项目(254850)
- 科学(200427)
- 基金(185509)
- 研究(184884)
- 家(163052)
- 国家(161690)
- 科学基金(136665)
- 社会(119944)
- 社会科(113827)
- 社会科学(113803)
- 省(98814)
- 基金项目(96381)
- 自然(86186)
- 教育(84966)
- 自然科(84107)
- 自然科学(84084)
- 划(83754)
- 自然科学基金(82644)
- 资助(77037)
- 编号(72245)
- 成果(60837)
- 发(59287)
- 重点(58383)
- 部(57581)
- 创(53005)
- 课题(52191)
- 国家社会(50719)
- 创新(49854)
- 教育部(49318)
- 制(49073)
- 期刊
- 济(209424)
- 经济(209424)
- 研究(130395)
- 中国(89359)
- 农(66357)
- 学报(65761)
- 财(64477)
- 科学(59722)
- 管理(58599)
- 大学(49983)
- 学学(46977)
- 农业(44608)
- 教育(44128)
- 融(43256)
- 金融(43256)
- 技术(36032)
- 财经(34768)
- 经济研究(34458)
- 业经(31612)
- 经(30038)
- 问题(27851)
- 贸(24355)
- 业(23785)
- 技术经济(22055)
- 国际(21095)
- 世界(20062)
- 统计(19118)
- 理论(18632)
- 版(18362)
- 科技(18149)
共检索到639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卫民 张益丰
按照管理、资本和劳动要素的产出弹性关系新的理论假说,利用我国9个发达地区2000-2006年的面板数据对要素产出弹性理论假说进行检验。其结果表明,由于我国在技术进步中一直主要依靠技术引进,缺乏自主创新,从而使技术进步表现为资本增加型,理论假说前提的偏离导致实证分析结果和理论分析结果不一致。这说明,在不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可以选择的技术进步方式不同,要素投入的组合方式也不同。当前我国应该改变资本投入过快增长的现状,强调管理要素和高素质劳动力投入,通过不断促进技术进步,提高要素的使用效率,实现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卫民 张益丰
按照管理、资本和劳动要素的产出弹性关系的新理论假说,利用我国9个发达地区2000—2006年的面板数据对要素产出弹性理论假说的检验,其结果表明,由于我国在技术进步中一直主要依靠技术引进和缺乏自主创新,从而使技术进步表现为资本增加型,理论假说前提的偏离导致实证分析结果和理论分析结果不一致。结论表明,在不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可以选择的技术进步方式不同,要素投入的组合方式也不同。当前我国应该改变资本投入过快增长的现状,强调管理要素和高素质劳动力投入,通过不断促进技术进步,提高要素的使用效率,实现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关键词:
要素产出弹性 技术进步 管理要素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卫民
本研究提出了一个生产要素产出弹性关系假说,即在技术中性条件下,管理要素的产出弹性与劳动要素的产出弹性成正比,与资本要素的产出弹性成反比。通过构建自变量包括资本、劳动和管理要素的简单宏观生产模型,理论上证明了上述假说,经验上利用1970-2006年美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和OECD七国面板数据也较好验证了假说。这种理论假说的分析和研究结果为我国继续回到经济快速增长的轨道而进行的政策选择空间提供了一个方向性指导。
关键词:
要素产出弹性 广义技术进步 技术中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白秀广 李纪生 郑少锋
文章采用随机前沿超越对数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九大苹果主产省区2000~2009年的技术进步、要素弹性与苹果生产率,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非中性的,存在衰退的趋势,且农家肥是技术节约型的;在五种投入的产出弹性中,劳动力弹性贡献最大,灌溉的弹性与施肥量有很大的关系,施肥量越大,灌溉的产出弹性越大;黄土高原区苹果生产的技术效率波动较大,环渤海区则较稳定;受教育程度、人均纯收入、农村投资比例均对苹果生产的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影响。
关键词:
偏技术进步 要素弹性 苹果生产效率 实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红霞 王丹阳 马廷玉
文章利用C-D生产函数,对2000—2013年山东省17地市三次产业的要素产出弹性进行了测算,并结合要素投入构成分析了山东省经济增长的结构动因与存在问题。研究发现:劳动、资本、技术研发三要素对山东省经济增长都产生了正向积极影响,但产出弹性数值和变化趋势相差较大,其中,资本产出弹性最高且表现平稳,劳动产出弹性明显低于资本产出弹性且表现出逐年下降的变化趋势,技术研发产出弹性最低,总体上,2000—2013年山东省经济增长除依赖劳动力增加与技术研发投入外,更大程度上主要依赖于资本投资的拉动。
关键词:
要素投入结构 产出弹性 经济增长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田萍 王德辉
投入要素替代弹性因涉及到经济增长状态、经济体向稳定状态的收敛速度和单位资本产出水平等重要的宏观经济问题而备受关注。本文利用等产量线上投入要素数量和价格相对变化比的等价变换提出了替代弹性的回归方程计量估计法,其可以避免现有主流估计方法因为前提条件的限制等原因而具有丧失一般性及重复利用信息的问题。但难点转移到了不同时期等产量线上投入要素数据的获取方面。在中性技术进步、充分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下本文证明了,利用现有样本信息得到的资本劳动数量比恰等于对应时间点上,和期初同等生产能力、等产量线上所需投入要素数量比。最后,利用1990-2015年数据,对我国资本-劳动投入要素替代弹性进行了平均和变结构估计与检验,得到样本期内我国平均要素替代弹性小于1,但1998年前后资本-劳动替代弹性明显不同,当前阶段(1999年以来)不能拒绝“要素替代弹性为1”的原假设等结论。研究表明我国经济体的生产能力正处于灵活且稳定的发展阶段。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辛永容 陈圻 肖俊哲
技术进步对推动中国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技术进步贡献率则是对这种作用的有效衡量。测算技术进步贡献率首先需要确定要素产出弹性,针对当前要素产出弹性和技术进步贡献率估计存在的分歧问题,利用参数方法,借助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在对C-D生产函数进行扩展的基础上,改进了要素产出弹性的估计方法,提出利用灰色理论和非参数局部线性估计相结合对要素产出弹性进行动态估计的方法,并用该方法估算了1986年~2006年中国制造业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测算中国制造业分时期的技术进步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小于50%,经济增长主要还是靠增加要素投入驱动,属于粗放型增...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新安 李慧
制造业碳减排事关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利用我国2009—2018年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在测算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指数和碳排放基础上,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和GMM动态面板模型对FDI引入、技术进步偏向与碳排放间的内在影响机理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FDI通过技术溢出、技术进步偏向等影响制造业的碳排放;FDI引入对我国制造业碳排放的整体影响为负相关关系,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相较制造业整体,其FDI引入和技术进步偏向的交互项与碳排放显著正相关,表明FDI通过要素积累效应使技术进步方向偏向资本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对碳排放的促进作用更大,而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二者的交互项系数并不显著;与常规认识不同的另一发现是,在样本期间,研发投入对制造业整体、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均表现出与碳排放正相关,且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研发增加反而促进碳排放量更多。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应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冬梅 孙阳阳
数字经济已成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城市数据,构造了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并结合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地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主要通过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管理效率等途径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非国有企业、创新型企业以及处于数字化关注程度高的地区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更强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不仅为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许平祥
人口论、人力资本积累论、技术扩散放缓论、全球贸易摩擦论、金融危机持久伤害论以及统计幻象提供了“全要素生产率之谜”部分解释。然而,“全要素生产率之谜”的剖析不能忽视经济金融化转型的典型事实,实体经济金融化导致金融资本对实体资本的“挤出”而产生负面冲击,引发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停滞。这种“挤出”存在资本运动、产业结构和企业金融化的三层次作用机制,表现为金融资本趋强而产业资本趋弱、核心经济由实体部门向虚拟部门的转变、“收入差距”扩大伴随的有效需求不足和企业主营业务的“金融化”行为。进一步利用跨国投入产出数据对此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经济金融化是“全要素生产率之谜”的重要原因。鉴于此,我国高质量发展要关注全要素生产率中的金融化因素,需要深化金融制度改革,坚持制造业是实体经济核心的地位,促使金融业回归资金融通服务中介的本质,提升金融服务新兴经济的能力。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晨沛
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15年林业投入产出数据,在考虑省域空间联系因素的情况下,建立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林业要素产出弹性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中国31个省份的林业产出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与传统的估计方法相比,空间计量模型能够揭示中国省域林业产出的空间相关性,能更准确地测度林业生产要素的产出弹性;在考虑省域空间联系因素之后发现,劳动力投入对林业产出的弹性为0.404,资本投入对林业产出的弹性为0.682,说明资本投入对林业产出的贡献大于林业劳动力投入的贡献。最终提出制定区域林业生产激励政策、建立区域统筹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晨沛
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15年林业投入产出数据,在考虑省域空间联系因素的情况下,建立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林业要素产出弹性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中国31个省份的林业产出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与传统的估计方法相比,空间计量模型能够揭示中国省域林业产出的空间相关性,能更准确地测度林业生产要素的产出弹性;在考虑省域空间联系因素之后发现,劳动力投入对林业产出的弹性为0.404,资本投入对林业产出的弹性为0.682,说明资本投入对林业产出的贡献大于林业劳动力投入的贡献。最终提出制定区域林业生产激励政策、建立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林业生产合作机制等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许水平 邓文涛 赵一澍
当前,有关"波特假说"的实证研究未能形成一致结论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环境规制的内生性会干扰回归结果的稳健性。在引入工具变量克服环境规制内生性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面板模型来验证"弱"波特假说和"强"波特假说以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和全要素生产率都具有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呈现出先抑制后促进再抑制的倒"N"型关系,从而验证了"弱"和"强"波特假说的存在。但是,研究结论并未显示出"弱"和"强"波特假说之间具有显著的因果关系。因此,政府要制定适宜的环境规制措施,根据地区和产业具体情况采取差异化环境规制措施;培育技术创新人才,加强专利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合理有序引进外资和引导外资...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童辉杰 杜田丽 齐珊珊 陈艳 王中会
本研究旨在探索中国人的自我,并试图提出自我弹性理论假说。研究1使用自我弹性、自我监控、自我关注及成人心理弹性问卷调查了273名成人被试,分析了自我弹性问卷的效度及影响因素;研究2运用自我弹性问卷筛选出不同自我弹性水平的被试,进行挫折情境下认知判断任务实验,验证自我弹性在挫折情境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验证了自我弹性理论构建的合理性,自我弹性问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自我关注对自我弹性具有显著的预测效应,自我弹性对心理弹性具有显著的预测效应;在挫折情境模拟实验中,高自我弹性个体的认知判断成绩显著好于低自我弹性的个体。
关键词:
自我弹性 自我关注 自我监控 挫折情境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钟世川
本文在CES生产函数下,从理论上讨论了要素替代弹性、技术进步偏向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采用Kmenta近似估计方法,估算1979-2011年中国工业各行业的替代弹性;并根据Acemoglu对技术进步偏向定义,测算1979-2011年各行业技术进步偏向情况。实证结果表明,大多数行业的要素替代弹性大于0小于1,且资本技术进步增长率小于劳动技术进步增长率;我国行业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技术进步大致是资本偏向性的。同时,1987-2011年间要素替代弹性变大和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对行业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人均资本对行业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替代弹性 经济增长 技术进步偏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技术进步、能源效率及反弹效应——基于索洛中性技术进步的再检验
有偏技术进步、替代弹性与粮食生产要素组合变动
技术进步促进了农业能源碳减排吗?——基于回弹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的检验
中间品进口与企业技术进步:影响机制及其检验
进出口偏向型技术进步的效应及路径选择:理论模型与经验检验
中国工业结构变化与技术进步率增长研究——对中国1985-2009年工业“结构红利假说”的检验
技术进步、技能需求与就业结构——基于制造业微观数据的技能偏态假说检验
中国苹果生产技术效率与要素产出弹性分析——以陕西、山西、甘肃10个苹果重点县苹果种植户为例
基于技术进步的中国能源消费反弹效应——使用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财政自主权、财政支出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来自230个地级市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