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38)
2023(13504)
2022(11383)
2021(10181)
2020(8700)
2019(19941)
2018(19505)
2017(37447)
2016(20528)
2015(23462)
2014(24205)
2013(24081)
2012(22852)
2011(20551)
2010(21239)
2009(20225)
2008(20552)
2007(19162)
2006(17173)
2005(15903)
作者
(63286)
(53449)
(52756)
(50713)
(34098)
(25499)
(24298)
(20699)
(19915)
(19404)
(18218)
(17811)
(17238)
(17212)
(16667)
(16282)
(15998)
(15759)
(15658)
(15316)
(13471)
(13289)
(12959)
(12125)
(11994)
(11956)
(11868)
(11868)
(10820)
(10736)
学科
(111073)
经济(110950)
(83432)
(80195)
企业(80195)
管理(77893)
方法(44766)
数学(35363)
数学方法(35019)
(30817)
业经(28570)
中国(23063)
(22671)
(22341)
财务(22304)
财务管理(22256)
地方(21887)
技术(21083)
企业财务(21061)
(19718)
(19701)
(18455)
理论(18426)
(17239)
贸易(17227)
(16698)
(15953)
农业(15552)
(15481)
(15113)
机构
学院(318633)
大学(315289)
(140920)
经济(138021)
管理(121751)
研究(106014)
理学(102828)
理学院(101726)
管理学(100145)
管理学院(99526)
中国(82651)
(66685)
(65081)
科学(63097)
(55229)
(52189)
财经(51167)
(49745)
研究所(49254)
中心(48673)
(45943)
经济学(44002)
业大(43926)
北京(42406)
(40784)
经济学院(39497)
农业(38881)
(38722)
师范(38329)
(37366)
基金
项目(193823)
科学(152019)
研究(142315)
基金(139501)
(120569)
国家(119465)
科学基金(102731)
社会(91035)
社会科(86225)
社会科学(86198)
(76920)
基金项目(73003)
教育(65237)
自然(65080)
自然科(63586)
自然科学(63566)
(63014)
自然科学基金(62471)
资助(57926)
编号(57648)
成果(46869)
重点(43475)
(42891)
(42340)
(41465)
课题(39718)
创新(38772)
国家社会(37600)
教育部(36887)
(36722)
期刊
(169408)
经济(169408)
研究(96764)
中国(64761)
(57283)
管理(51609)
学报(47124)
(44176)
科学(43893)
大学(35622)
学学(33714)
技术(33365)
教育(30995)
农业(29123)
(28471)
金融(28471)
财经(27498)
经济研究(26927)
业经(25474)
(23937)
问题(21294)
技术经济(21060)
(17938)
(17571)
统计(16785)
财会(16541)
(15430)
商业(15351)
现代(15194)
国际(15118)
共检索到4984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国灿  
研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加以定量分析,是探索如何最有效地利用技术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方法,无论对宏观经济决策和微观经济决策均有着重大意义。我们在研究促进国家、地区或企业等经济系统的经济增长时,要想通过技术的运用来处理好投入、产出与技术进步的比例关系,使经济增长速度快,质量好,效益高,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有效供给,必须对影响经济增长的诸要素进行定量分析,找出问题所在,采取必要的对策,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为了全面地分析、考察小型工业企业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首先假定技术进步是独立于资金和劳动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马立宏  张文杰  
企业的产出有两个指标:总产值与净产值。对物资流通企业而言,物资购进总值与供应总值的差额,即企业的总收入,相当于生产企业的净产值指标。所以本论文将选择铁路物资总公司物资供销企业每年的总收入作为净产值指标。 关于资本投入指标的确定,一直存在着两方面的分歧。一是是否加定额流动资金,二是用固定资产原值还是净值。 定额流动资金是资金投入量的一部分,但流动资金主要用于物资流通中的资金周转,并不直接贡献于价值增值。此外,流动资金是循环使用的,在一年内要经过多次周转。所以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惠珍  
一、科技进步与建筑企业进步方向科技进步包括范围较广,从工艺过程的变革、生产工具的改进,到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社会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的不断发展。它体现于新技术的研究、发明、开发、应用、扩散和革新等各方面。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进步就是在研究、开发及其应用的基础上系统地完善生产诸要素的过程,以提高再生产的社会效果。因为科学进步进步不仅能更新生产的物质基础,为社会积累物质财富,而且能不断提高人们的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水平,增强劳动者的创造能力和全面发展个性,完善个人与社会、自然和劳动集体组织之间的相互联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志彤,袁春生,胥雪花  
一、测定技术进步数学模型的选择与参数估计1.数学模型的选择自从美国经济学家索洛(Solow)于1957年采用著名的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测定美国非农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以来,世界各国许多学者都采用生产函数作...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金俊武  王景星  隽志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俊  贾世民  王金霞  李振藩  朱宗元  刘琦圣  
作者运用C-D生产函数模型测定了农业科技进步对乌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980-1992年为18.6%,而1987-1992年进展较大为21.51%;在科技进步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化肥,良种占47.6%;对200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预测期望值为36%-43%。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本文运用柯布———道格拉期生产函数分析了我国国有工业企业经济增长与生产要素的投入、综合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从而解释国有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在对我省国有工业企业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青  谢彦红  
本文是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技术进步诸多因素进行处理 ,对国民经济增长中生产技术、管理技术与服务技术等增长要素的贡献作了定量分析。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盘根  
本文试用以近十年来我市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为样本,利用生产函数,分析我市工业发展的趋势,并计算出技术进步因素在工业总产值增长中所占的比重,以及技术进步因素在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中所占的比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齐园  
根据对北京工业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现状的分析,表明二者在发展上具有相关性。基于改进的C-D生产函数的测算,结果显示了1996-2009年经济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的同步变化趋势,证明了这一强相关性。北京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为技术进步提供了资金、制度和机制保障,但逐渐放缓的增长速度也限制了技术进步的提高速度;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但贡献率在剔除波动较大的年份后波动在30%-40%之间。因此,加快建立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技术进步体系是提高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可行性措施。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丹鹤  唐诗磊  李杜  
利用中国1978~2007年的数据,运用增长核算方法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着重从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角度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要素投入增长;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小;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是2.57%,并在2000年以后增幅有所回落。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穆献中  
一、引言 目前,我国的石油工业企业由陆上油气勘探开发、海上石油勘探开发和石油化工三大部门组成,分属三大国家部级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他们同属于我国国民工业经济大系统中的三个子系统,本文的讨论仅局限于中国陆上的油气勘探开发工业企业(以下简称石油工业企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乌跃良  
本文通过定量分析得到建设国债单独影响经济增长的简明结果,其最终带动经济增长的百分点R可由公式R=(1/M1-1/2m)B来估算。计算结果表明影响巨大,进而证实国债发行量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有效手段;并从理论上证明了,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国债能够得到双倍收益”的论断;同时指出,近年来由于货币供应量M1的增速较快,收益已成迅速下降趋势,减少国债发行量势在必行。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红继  廖筠  
基于公共支出增长理论,具体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的总量、比重及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定量影响,揭示了各项公共支出比重的变化导致了公共支出产出弹性的变化,从而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小也发生变化。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真玲  王光辉  顾基发  
经济增长和社会代价之间的内涵关系可以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而建模进行实证分析。具体而言,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据,选取代表性的社会代价指标试图从更加全面的角度构建社会代价指数,利用状态空间方程和卡尔曼滤波从定量、动态的角度来研究经济增长与社会代价的关系,用经济增长对社会代价的弹性变化来揭示中国经济增长中社会代价的动态轨迹,探讨中国目前社会代价是否在一定合理的阈值范围之内。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经济增长对社会代价的弹性在0.45~0.48之间,也就是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社会代价增长0.45~0.48个百分点,虽然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收益大于社会代价,但是经济增长对社会代价的弹性呈现了递增趋势。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