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89)
2023(16773)
2022(14003)
2021(12668)
2020(10783)
2019(24512)
2018(24004)
2017(46311)
2016(25216)
2015(28316)
2014(28529)
2013(28742)
2012(27349)
2011(24673)
2010(25241)
2009(23920)
2008(24017)
2007(22239)
2006(20005)
2005(18343)
作者
(77928)
(65587)
(65397)
(62036)
(41871)
(31704)
(29443)
(25721)
(25008)
(23773)
(22606)
(21812)
(21377)
(21134)
(20886)
(20348)
(19632)
(19387)
(19183)
(19132)
(16665)
(16438)
(16287)
(15161)
(14921)
(14886)
(14827)
(14694)
(13589)
(13351)
学科
(119259)
经济(119128)
(98663)
管理(79807)
(79458)
企业(79458)
(49293)
方法(47687)
数学(38274)
数学方法(37972)
业经(34477)
中国(33011)
农业(32827)
(31831)
地方(27858)
技术(23443)
(23315)
(21926)
(21717)
贸易(21700)
(21163)
财务(21129)
财务管理(21088)
(21055)
企业财务(19942)
(19462)
(18247)
理论(18200)
(17702)
银行(17643)
机构
学院(380029)
大学(373505)
(163024)
经济(159775)
管理(144853)
研究(134593)
理学(123095)
理学院(121741)
管理学(119894)
管理学院(119195)
中国(103913)
(83916)
科学(82934)
(80461)
(72938)
(71456)
农业(65499)
研究所(64330)
业大(62646)
(62304)
中心(61667)
财经(56801)
(51325)
北京(50703)
经济学(49307)
(48421)
(47676)
师范(47115)
(47084)
(46040)
基金
项目(243607)
科学(190739)
研究(176303)
基金(174751)
(153914)
国家(152441)
科学基金(129120)
社会(112873)
社会科(106733)
社会科学(106704)
(98953)
基金项目(92114)
自然(82615)
(81516)
自然科(80684)
自然科学(80659)
自然科学基金(79258)
教育(79125)
编号(71441)
资助(71221)
(58357)
成果(57047)
重点(55280)
(53527)
(53179)
(50649)
课题(49828)
创新(49184)
发展(46616)
国家社会(46562)
期刊
(194362)
经济(194362)
研究(112017)
(82915)
中国(82466)
学报(63124)
科学(58689)
(58605)
管理(56684)
农业(56482)
大学(47485)
学学(45282)
(38527)
金融(38527)
教育(37092)
业经(36366)
技术(36208)
(30754)
经济研究(29357)
财经(28672)
问题(26091)
(24866)
技术经济(22707)
世界(20218)
(19941)
(19171)
科技(18351)
商业(18213)
现代(17876)
统计(17297)
共检索到5927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季焜  Scott Rozelle  
技术创新和推广以及不同生产技术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两类基本因素:①市场对某种产品的需求规模;②资源的相对稀缺程度。前者符合Griliches的市场需求导向技术创新假设,后者满足Hayami—Ruttan的资源诱导技术创新理论。对中国水稻生产力增长的分析表明,技术进步是粮食生产增长的主导决定因素,而技术创新是粮食生产力增长的原动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发友,汤小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谈存峰  
作为评价农业经济单位经济运行效率高低与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农业竞争力。选取甘肃省14市(州)面板数据,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1991~2012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1991~2012年间,甘肃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1.3%,其中,技术效率年均增长率0.7%,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0.6%,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贡献了甘肃农业年均增长率的22.61%。表明此时期农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增进对甘肃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农业增长的主要动力仍然是各类要素的投入,农业增长与发展的动力还远未从投入为主转变为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为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端明  
本文运用非参数的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1978~2005年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序演进和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1978~2005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保持了快速和健康的增长,年均增长率3.3%,其中农业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1.7%,农业技术效率增进年均增长率1.6%。但是,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存在区域不均衡现象。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表明,中国农业增长与发展的动力已经由投入为主转变为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为主。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谷成  
本文运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方法,对转型期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时间演变和省区空间分布进行实证分析,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三部分。结论表明,转型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为显著,各省区之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较大,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这一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农业前沿技术进步贡献,技术效率状况改善的贡献很有限。此外,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也是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因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正龙  
一、引言江泽民总书记在今年5月29日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8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社会的稳定,农业经济的繁荣,农民收入的增加支撑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因而,如何提高和发展农业生产力水平,对整个社会和国民经济能否持续...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陈卫平  
本文运用非参数的Malmqusit指数法,研究了1990~2003年期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的时序成长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90~2003年期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2.59%,其中,农业技术进步指数年均增长5.48%,而农业效率变化指数反而年均下降2.78%。从各省区情况看,测算的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除云南、内蒙古、上海、贵州和西藏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负增长外,其它2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都实现了正增长。从构成上看,绝大多数省区呈现出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效率损失并存的局面。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明利  吕新业  
水稻作为我国粮食产业中的重要品种,在我国已保持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只能依靠提高生产率和科技进步水平。本文在这一现实背景下,运用基于DEA分析法的Malmquist指数对我国不同种类水稻,从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方面分析了其时序变动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并给出了研究结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勇  
文章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考察了2004~2009年湖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通过Malmquist指数的分解,分析了湖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内在动力。结果表明,湖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共同作用使湖北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作用不明显。通过分析,认为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是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针对湖北省农业主产区的区域地理特征,提出了应走农业规模化生产的道路以提高规模效率,最终促进湖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方福平  章秀福  王丹英  廖西元  
在耕地面积持续下降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减少已不可逆转,同时随人口的不断增加,稻米消费需求刚性增长也是不可逆转,我国总的水稻生产发展形势极其严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稻生产发展目标正发生重大转变,相应的水稻科技进步目标也在不断调整。本文在对水稻生产目标的变化、水稻科技进步作用的影响因素,以及水稻科技进步传导链与相关技术系统构成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我国水稻生产发展的科技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钧维  
望城县系湖南省长沙市的郊区县,地处湘江下游两岸,属长衡丘陵向滨湖平原过渡的地带。整个地势由南向北倾斜,总面积2,152,242亩,占全省总面积的0.68%。全县人口为660,500人,古全省人口1.3%。人均土地3.1亩,按农业人口计,人均耕地只有1.06亩。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镇的发展以及基建面积的扩大,人均土地面积将会继续减少。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望城的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这不仅与全县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还直接影响到省会长沙和邻近县区经济的发展和布局。一、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径天  温思美  陈倩儿  
基于1990~2011年中国农业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法(SFA)测度评价了农业产出增长型和成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并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对两种农业技术进步的作用。研究表明:(1)长期来看,农业成本节约型技术进步或将超过产出增长型技术进步;(2)农业技术进步增长的地区差异主要来源于成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地区差异和技术效率地区差异;(3)农村金融主要通过规模扩张来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增长,而提高农村合作性金融的风险抵御能力,减少农村金融发展的外生性有利于农村金融整体发展与农业技术进步相适应。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希刚  
中国是世界上大米生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近些年来 ,稻谷生产的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已从单纯追求最大产量转变为开始重视稻米品质 ,粳稻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 ,南方优质籼稻的种植比例也明显增大 ,稻米品质有很大提高 ,同时提高了大米加工水平 ,适应了消费者的需求 ,提升了大米的市场竞争力。中国的大米生产已经走上了一个新台阶。加上中国大米的生产成本较低 ,大米已成为中国粮棉油糖等大宗作物产品中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农产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俊平  李凤升  
为探讨我国农业生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选取1978-2006年我国历年农业产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序列进行协整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生产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农业产值每增加1%,将促进经济增长2.12%;误差修正模型表明,农业生产的短期变化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效应,如果本期的经济增长偏离长期均衡值,那么到下一时期这一偏离度将有8%得以纠正;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农业生产对经济增长具有短期效应,经济增长对农业生产具有长期促进作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的结果进一步表明,农业生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甘鸿鸣  
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新路子:深化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制的改革武汉大学经济学院邮编:430072甘鸿鸣农业生产人均收入的提高,应立足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由于我国农村人多地少,并且还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决定了我国农业的生产率水平很低。提高农业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