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28)
2023(9525)
2022(7931)
2021(7033)
2020(5917)
2019(12990)
2018(12665)
2017(24435)
2016(13123)
2015(14129)
2014(13585)
2013(13695)
2012(12811)
2011(11610)
2010(11364)
2009(10246)
2008(9872)
2007(8849)
2006(7750)
2005(6903)
作者
(42450)
(35467)
(35376)
(33243)
(22248)
(17107)
(15794)
(14000)
(13516)
(12415)
(12275)
(11752)
(11405)
(11254)
(11187)
(10954)
(10717)
(10686)
(10233)
(10197)
(9126)
(8754)
(8559)
(8076)
(8039)
(7794)
(7714)
(7606)
(7209)
(7130)
学科
(60363)
经济(60307)
(41108)
管理(39967)
(33046)
企业(33046)
方法(26960)
数学(23942)
数学方法(23777)
(16301)
技术(15683)
业经(13983)
(13961)
中国(13742)
(13485)
产业(11907)
地方(11584)
(11255)
贸易(11253)
农业(11235)
(10949)
(10339)
环境(9313)
技术管理(9098)
(8652)
财务(8641)
财务管理(8625)
企业财务(8287)
(7924)
结构(7634)
机构
大学(194876)
学院(194425)
(85055)
经济(83684)
管理(74970)
研究(71566)
理学(66068)
理学院(65333)
管理学(64221)
管理学院(63918)
中国(51083)
科学(47502)
(44079)
(41830)
(37950)
业大(36845)
农业(35559)
研究所(35243)
(33413)
中心(31393)
(28513)
财经(27676)
经济学(26546)
(26033)
北京(25795)
(25351)
经济学院(24226)
农业大学(23478)
科学院(22717)
(22704)
基金
项目(141953)
科学(111765)
基金(105039)
(96244)
国家(95544)
研究(93789)
科学基金(80521)
社会(62211)
社会科(59420)
社会科学(59402)
基金项目(56408)
(56058)
自然(54818)
自然科(53581)
自然科学(53563)
自然科学基金(52683)
(47915)
资助(42031)
教育(41169)
编号(33712)
重点(32794)
(31861)
(30977)
(30976)
计划(29531)
创新(29181)
科研(27735)
(26850)
国家社会(26845)
科技(26519)
期刊
(86537)
经济(86537)
研究(51273)
学报(40268)
(38045)
中国(36243)
科学(36126)
大学(28954)
学学(28020)
管理(27178)
农业(26336)
(24162)
技术(17317)
经济研究(15379)
(14752)
业经(14601)
财经(13916)
(13566)
金融(13566)
教育(12497)
科技(12240)
(12179)
技术经济(11976)
问题(11948)
业大(11495)
(10079)
农业大学(9659)
商业(9436)
资源(9347)
(9144)
共检索到2746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建勋  罗润东  
利用我国1953~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检验了与资本融合在一起的技术进步(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产业结构以及能源价格对我国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产业结构,而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与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的影响较小。同时还发现,2000年以后我国能源强度上升(或能源效率下降)主要是全要素生产率降低所带来的降耗潜力下降和产业结构重型化所带来的能耗上升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邹宗森  王秀玲  丁建勋  
文章基于我国1980年-2014年时间序列数据,将能源消费纳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把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成技术进步效应和产业结构变迁效应两部分,以分析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迁对能源效率的作用。实证研究发现,2002年之前,我国能源效率的提高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的作用较弱;2002年以后,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推动作用开始降低,并逐步让位于产业结构变迁。其原因在于近年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出从"二产化"向"三产化"加快演进的趋势,而第三产业比第二产业具有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更低的能源强度。文章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邹宗森  王秀玲  丁建勋  
文章基于我国1980年-2014年时间序列数据,将能源消费纳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把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成技术进步效应和产业结构变迁效应两部分,以分析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迁对能源效率的作用。实证研究发现,2002年之前,我国能源效率的提高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的作用较弱;2002年以后,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推动作用开始降低,并逐步让位于产业结构变迁。其原因在于近年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出从"二产化"向"三产化"加快演进的趋势,而第三产业比第二产业具有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更低的能源强度。文章研究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科技发展水平,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晓毅  
文章利用1978~2011年样本数据,使用ARDL模型方法对能源效率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长期中能源价格、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均显著的有利于能源效率的提升。但短期内,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的作用存在滞后效应;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利于能源效率的改善;而技术进步即使在短期内对能源效率的提高也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给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辉  吴昊  
在考虑环境污染的条件下,基于DEA模型对2005-2011年中国省际工业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并采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产业转移、技术水平对区域工业能源效率差异的影响。结果发现技术效率的差异是造成综合工业能源效率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地区工业能源效率存在趋同;在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对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高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不显著;除东部地区以外,外商直接投资与工业能源效率呈负相关关系;产业转移与技术水平的交互项对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最为明显。提高能源效率可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节能技术推广、引导外资投向节能技术研发等方式带动区域能源效率的提升以及缩小区域间能源效率的差距。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俊松  贺灿飞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生产与消费量呈几何级数增长,而单位GDP的能耗却不断下降。理论上,能源利用效率的变化可以归因于结构变化与技术进步。为了解释中国能源效率的这种变化过程,本文采用对数平均的LMDI方法将中国1994-2005年的能源强度变化分解为六大类产业结构变化、两位数产业结构变化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994-2005年,能源强度降低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但技术进步的贡献在2001年后不断降低,产业结构变动在1998年前降低了能源强度,1998年之后导致能源强度的上升。在技术效应中,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高耗能产业部门及居民消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永鹏  苟靠敏  王波  
文章模拟了三次产业以及第二产业内部各产业的生产函数,从而得出各个产业的技术进步率;并且利用技术进步的产业结构弹性分析了技术进步对重庆市产业结构的影响。发现技术进步对重庆市第一产业结构影响最大,第三产业次之,对第二产业影响最小;第二产业内部,技术进步对建筑业和电力燃料等产业影响较大,对制造业影响不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孙学涛  王振华  
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在理论上存在争议。基于中国1869个县域面板数据测度农业生产效率及技术进步偏向,采用空间SARAR模型验证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中国农业部门属于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农业生产效率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不稳健;农业部门的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促进作用,而农业部门的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会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抑制作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楠  贾丽静  张军桥  
由于"回弹效应"的存在,对技术进步是否必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存在争议。本文在DEA-Tobit两阶段分析框架下研究技术进步对地区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以中国29个省级行政单位为研究对象,采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法将技术进步分解为前沿型技术进步与追随型技术进步两类,通过构建面板数据的Tobit回归模型对技术进步在能源利用效率提升过程中的影响机制进行较为细致的研究,发现追随型技术进步对中国各地区能源利用效率施加了显著正向影响,而前沿型技术进步作用并不明显;影响中国地区能源利用效率的诸因素,其正向作用力度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递减的态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朝阳  李雪松  
基于非动态面板门槛模型,本文将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从单纯的线性影响关系推广到非线性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在技术进步达到一定水平时,产业结构升级才会显著改善能源效率,技术进步推进型的产业结构升级才是能源效率提升的关键。同时,本文根据各地区技术进步水平所处区间将产业结构升级划分为技术推动型、中间型和要素推动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多数省份仍处于中间型产业结构升级阶段。研究结论显示中国多数地区产业升级仍有较大"政策调整空间",建议政府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升级以及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洋  王非  李国平  
文章利用我国1978~2006年的相关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对影响我国能源强度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强度的提高或降低的影响程度最大;技术进步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能源强度;能源价格的提高对能源强度的下降有一定的作用。因此,我国要实现"十一五"计划中提出的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战略目标,必须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合理的以市场为主导的能源价格体系,鼓励节能技术研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佳   周卫征  
本文从高质量发展和生产技术变迁的角度出发,构建了一个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模拟了技术进步和能源结构转型对我国经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存在“回报效应”,化石能源消费变动率和技术进步率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在各行业的产出变动率中,电力行业的变动率最大;技术进步和能源转型对劳动者报酬变化率的影响最小,对企业利润和政府税收变动率的影响最大;在限制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的同时,持续的技术进步会减少对煤炭、石油、天然气行业的投资,但是对这三个行业的消费却有增加的倾向。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马建平  
基于中国1980—2013年碳排放、经济、能耗、环境等数据,构建气候效应分解模型,将气候效应分解为规模效应、传统意义的结构效应、低碳意义的结构效应、传统意义的技术效应和低碳意义的技术效应。协整分析显示,主要正向气候效应是经济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主要负向气候效应是能耗强度下降和低碳环保技术投资带来的双重技术效应,高排放行业增加和低碳能源占比上升带来的正、负结构效应都较低,其中负向结构效应低于正向结构效应。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建翠  
碳排放强度的降低有两个途径:技术进步和结构变动。本文从碳排放强度的视角,运用因素分解法,将碳排放强度分解为产业结构变动和技术进步,测算了1996—2011年产业结构变动和技术进步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96年以来,技术进步是推动中国碳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变动对碳排放强度变化的影响作用较小;在各个产业部门中,对整个国民经济碳排放强度降低贡献最大的部门是工业,其次是交通运输业。因此,将来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还有很大的空间,通过技术进步降低碳排放强度是有效的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