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64)
2023(10478)
2022(8657)
2021(7749)
2020(6483)
2019(14382)
2018(13758)
2017(26613)
2016(14271)
2015(15338)
2014(14842)
2013(14875)
2012(13785)
2011(12465)
2010(12314)
2009(11063)
2008(10929)
2007(9784)
2006(8428)
2005(7423)
作者
(44407)
(37445)
(37403)
(35276)
(23728)
(17900)
(16570)
(14601)
(14096)
(13167)
(12926)
(12293)
(12093)
(11846)
(11751)
(11431)
(11194)
(11150)
(10882)
(10831)
(9431)
(9136)
(9095)
(8495)
(8407)
(8267)
(8255)
(7837)
(7550)
(7440)
学科
(64511)
经济(64449)
(44293)
管理(42256)
(35449)
企业(35449)
方法(29181)
数学(25788)
数学方法(25576)
(17735)
(16925)
贸易(16924)
(16579)
(16211)
技术(16204)
中国(15278)
业经(14874)
(13916)
(12619)
产业(12392)
农业(12085)
地方(12061)
(10958)
技术管理(9575)
环境(9390)
(9114)
财务(9101)
财务管理(9083)
(8782)
出口(8757)
机构
大学(213900)
学院(213065)
(93795)
经济(92398)
管理(82294)
研究(74829)
理学(72963)
理学院(72144)
管理学(70910)
管理学院(70542)
中国(52979)
科学(48393)
(44155)
(44142)
(38874)
(38654)
业大(37400)
研究所(35974)
农业(35361)
中心(33041)
财经(32408)
(30908)
经济学(30469)
(29770)
经济学院(28096)
(26787)
北京(26725)
(25851)
师范(25410)
财经大学(24442)
基金
项目(154820)
科学(122846)
基金(115906)
(105037)
研究(104495)
国家(104269)
科学基金(88454)
社会(70523)
社会科(67430)
社会科学(67414)
基金项目(61884)
(60136)
自然(58792)
自然科(57560)
自然科学(57539)
自然科学基金(56592)
(51225)
教育(46707)
资助(46436)
编号(37773)
重点(35454)
(34414)
(34170)
(33657)
创新(31623)
国家社会(31107)
计划(30551)
科研(30028)
教育部(29048)
(28660)
期刊
(93308)
经济(93308)
研究(57041)
学报(41909)
(38771)
科学(37320)
中国(36091)
大学(30657)
学学(29577)
管理(29062)
(28094)
农业(26541)
技术(18241)
经济研究(16648)
财经(16236)
业经(15705)
(15334)
金融(15334)
教育(14669)
(14636)
(14135)
问题(13418)
科技(12656)
(12588)
技术经济(12578)
业大(11534)
(11308)
国际(10602)
商业(10537)
统计(10070)
共检索到2968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学涛  王振华  张广胜  
技术进步具有不同的偏向,由此会导致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不同。引入哈罗德技术进步偏向指数,以中国1 869个县域为例,运用空间面板SARAR模型验证了技术进步偏向对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技术进步偏向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县域技术进步偏向存在着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技术进步偏向资本有利于推动中国县域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合理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学涛  王振华  张广胜  
技术进步具有不同的偏向,由此会导致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不同。引入哈罗德技术进步偏向指数,以中国1 869个县域为例,运用空间面板SARAR模型验证了技术进步偏向对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技术进步偏向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县域技术进步偏向存在着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技术进步偏向资本有利于推动中国县域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合理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石莉  
文章结合扎根理论,运用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模型探究中国绿色技术进步偏向性,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解析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国绿色技术进步偏向以2015年为节点,呈现先偏向资本运用后偏向劳动力使用的趋势;分行业来看,研究期内除清洁能源产业长期偏向资本外,节能环保业、清洁生产业、绿色服务业等产业均呈现波动式偏向特征;从空间溢出效应来看,绿色生产要素、绿色政策战略和绿色技术知识等要素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环境污染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石莉  
文章结合扎根理论,运用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模型探究中国绿色技术进步偏向性,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解析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国绿色技术进步偏向以2015年为节点,呈现先偏向资本运用后偏向劳动力使用的趋势;分行业来看,研究期内除清洁能源产业长期偏向资本外,节能环保业、清洁生产业、绿色服务业等产业均呈现波动式偏向特征;从空间溢出效应来看,绿色生产要素、绿色政策战略和绿色技术知识等要素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环境污染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钱娟  嵇锐冰  
将碳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引入超越对数函数,测度中国30个省(市)偏向型技术进步,从八大综合经济区视角分析其内在演化规律,并考察碳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对碳减排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发现:(1)2005—2018年中国整体技术进步表现为资本使用、劳动使用和碳要素节约型。(2)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技术进步偏向方向由碳要素使用型向节约型演化,并呈“梯队式”转变特点。(3)碳要素节约型技术进步能有效促进区域碳减排,其中表现出劳动使用、碳要素节约型技术进步具有“本地-邻地”碳减排效应;资本使用、碳要素节约型技术进步对本地碳排放影响不显著,但能加剧邻地碳排放。因此,应根据区域技术进步碳要素偏向特点,制定差异化碳减排图谱,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戴永安  张潇  
偏向于能源节约的技术进步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所在。本文在现有技术进步方向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区域间贸易成本,构建两区域多部门的异质性企业模型,演绎外生环境政策冲击影响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的空间溢出机制,并将其分解为企业研发效应与企业迁移效应,进一步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例,运用空间双重差分等方法开展经验研究。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促进本地节能偏向技术进步,且具有非线性的U型溢出效果。机制研究表明,低碳试点政策显著影响企业研发和迁移行为,政策溢出效果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研发补贴与环保处罚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的研究拓展了现有环境政策空间溢出机制研究的边界,为如何更好地实现全局环境目标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孙学涛  王振华  
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在理论上存在争议。基于中国1869个县域面板数据测度农业生产效率及技术进步偏向,采用空间SARAR模型验证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中国农业部门属于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农业生产效率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不稳健;农业部门的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促进作用,而农业部门的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会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抑制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晶晶  江三良  焦勇  
新发展格局下,产业结构升级成为实现“双循环”的重点任务,在创新驱动和经济绿色发展要求下,如何从技术进步视角制定适宜的环境规制政策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重点。文章通过采用1990—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环境规制、技术进步偏向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偏向和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分别产生负向和正向作用;环境规制和技术进步偏向相互作用,使技术进步偏向和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的作用得到加强;资本偏向程度较强的地区适合较弱的环境规制强度,资本偏向较弱或者出现劳动偏向时,需采取较强的环境规制强度。随偏向程度的降低,应逐渐加强环境规制,偏向程度高于1.595时,弱环境规制有利于高级化但不利于合理化;介于1.388~1.595时,提高环境规制强度既有利于高级化也有利于合理化;低于1.388时,加强环境规制,将不利于合理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勇  柏喆  
劳动收入份额变动是探究收入均衡分配的重要方向。本文基于技术进步偏向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路径,使用省级层面面板数据,通过供给面标准化系统法测算省级技术进步偏向,并在实证考察技术进步偏向促使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作用的基础上,重新探究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与劳动的要素禀赋效应、产业结构变迁对劳动收入份额发生的逆转作用。结果显示:第一,技术进步偏向通过不同程度地作用于各省份资本与劳动的相对边际产出,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变动。整体上,1990-2016年技术进步偏向不仅可以解释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趋势,而且能够解释2007年以来劳动收入份额出现的上升趋势。第二,资本与劳动的要素禀赋是使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关键要素,与劳动收入份额呈稳定负相关关系。第一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与劳动收入份额呈稳定正相关关系。第三,基于产业结构对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作用,进一步考察再次表明产业结构是作用于劳动收入份额变化的重要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殷晓彦  崔占峰  
技术进步是否能够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并促进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水平的提高,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所必须探究的重要问题。这一作用与技术进步的有偏性密切相关。论文从宏观角度入手,选取2003—2017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偏向性技术进步对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地区技术偏向性进步指数的提高显著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量,提高了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水平,且这一结果在不同区域间未见差异。多元中介效应检验证明,这一促进作用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实现。考虑稳健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殷晓彦  崔占峰  
技术进步是否能够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并促进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水平的提高,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所必须探究的重要问题。这一作用与技术进步的有偏性密切相关。论文从宏观角度入手,选取2003—2017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偏向性技术进步对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地区技术偏向性进步指数的提高显著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量,提高了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水平,且这一结果在不同区域间未见差异。多元中介效应检验证明,这一促进作用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实现。考虑稳健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陆雪琴  章上峰  
本文从技术进步偏向原始定义出发梳理各种概念之间的异同,在CES生产函数数理化设定下,清晰地展现增强型、偏向型技术进步之间的关联和差异,并详细考察了希克斯偏向型技术进步和哈罗德偏向型技术进步。基于中国1978~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估算了要素替代弹性、要素增强型技术进步和偏向型技术进步。结果表明:资本与劳动的替代弹性约为0.78,资本与劳动互补;劳动生产效率上升而资本生产效率有所下降;希克斯技术进步和哈罗德技术进步大体上都是偏向资本的。技术进步偏向和速度对于中国经济至关重要。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艾麦提江·阿布都哈力克  白洋  卓乘风  邓峰  
在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物流产业的作用日益突出,物流产业依托技术进步的调节效应,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并且更能发挥其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积极作用。本文截取我国20052015年的空间面板数据,借助Durbin模型,将技术进步作为调节因素,考察物流产业专业化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物流产业专业化水平不均衡,在其作用下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演变具有显著的空间关联效应;除了东部地区外,物流产业专业化对本省和临近省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呈现鲜明的杠杆效应,尤其是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促进作用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凌云  杨秀苔  冉茂盛  
论文运用GTAP理论分析框架,对中间投入的物化技术溢出与要素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该理论假设的框架下进行实证模拟。模拟结果首先验证了第二产业的中间投入产生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第三产业的中间投入产生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的假设;其次,模拟结果表明北美第二、三产业的技术进步对中国所有产业的技术进步均有促进作用,其中第二产业的作用强于第三产业的作用程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文海漓  夏惟怡  陈修谦  
中国与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该区域间海洋经济产业合作新格局的建立与发展尤为重要。基于技术进步偏向理论,利用2008—2019年中国—东盟区域海洋经济产业结构面板数据,对中国—东盟区域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特征及其相关合作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面:技术进步偏向要素相同的区域在空间地理位置上是相互邻近的对应关系;技术进步偏向对于中国—东盟区域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经济效应具有积极作用,且在产业结构优化中是一种根本途径;不同技术进步偏向要素对中国—东盟海洋经济产业结构所产生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在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实现当中具有正向积极作用,而技术进步偏向劳动在区域经济产业机构合理化的实现当中则具有负面消极作用。并从增强战略互信、优化海洋产业布局、推动科技创新、加强金融扶持等方面提出中国—东盟区域海洋经济产业合作与发展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