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39)
- 2023(8542)
- 2022(7009)
- 2021(6480)
- 2020(5187)
- 2019(11836)
- 2018(11596)
- 2017(21637)
- 2016(11106)
- 2015(12815)
- 2014(12555)
- 2013(12903)
- 2012(12437)
- 2011(11732)
- 2010(11581)
- 2009(10849)
- 2008(10338)
- 2007(9248)
- 2006(8541)
- 2005(7983)
- 学科
- 济(78724)
- 经济(78669)
- 管理(31518)
- 业(29168)
- 方法(27202)
- 数学(25055)
- 数学方法(24951)
- 企(21558)
- 企业(21558)
- 中国(19898)
- 地方(18431)
- 农(15100)
- 地方经济(13366)
- 贸(13297)
- 贸易(13290)
- 易(12932)
- 技术(12776)
- 业经(12441)
- 学(11922)
- 环境(10419)
- 农业(10415)
- 财(10122)
- 制(9847)
- 融(9551)
- 金融(9550)
- 发(8873)
- 银(8674)
- 银行(8661)
- 行(8526)
- 关系(8394)
- 机构
- 大学(180028)
- 学院(177293)
- 济(97159)
- 经济(95875)
- 研究(71189)
- 管理(65124)
- 理学(55752)
- 理学院(55096)
- 中国(54545)
- 管理学(54422)
- 管理学院(54076)
- 京(38441)
- 科学(38259)
- 财(38156)
- 所(35766)
- 经济学(33363)
- 研究所(32452)
- 财经(31159)
- 中心(30361)
- 经济学院(29940)
- 经(28571)
- 北京(25237)
- 院(24801)
- 农(24767)
- 江(24490)
- 财经大学(23226)
- 科学院(22452)
- 范(22309)
- 师范(22157)
- 业大(21578)
- 基金
- 项目(114701)
- 科学(92119)
- 基金(87399)
- 研究(84586)
- 家(76583)
- 国家(76091)
- 科学基金(64549)
- 社会(59594)
- 社会科(56860)
- 社会科学(56849)
- 基金项目(44839)
- 省(39663)
- 自然(37986)
- 自然科(37153)
- 自然科学(37145)
- 教育(37090)
- 自然科学基金(36523)
- 资助(36409)
- 划(34495)
- 编号(30659)
- 部(27657)
- 国家社会(27409)
- 发(26838)
- 重点(26080)
- 中国(25564)
- 成果(24841)
- 教育部(24227)
- 创(23868)
- 人文(22879)
- 创新(22744)
共检索到2797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邓明
技术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技术进步速率上,还可能体现在技术进步的偏向性上。基于1990-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本文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技术进步的偏向程度对中国地区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部分省份技术进步方向偏向于资本,而资本偏向的技术进步则显著强化了经济波动,即使改变度量经济波动的方式,这一结果也是稳健的。与其相对应的是,基于全要素生产率构建的技术冲击变量对经济波动反而没有显著影响。由此可见,技术冲击对经济波动的短期影响更多依赖于技术进步的方向而非速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守鸿 张建肖 曹跃群
本文采用1952-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把产出和投资、技术进步、货币供应纳入一个统一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内,运用ADF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VECM)以及方差分解(VD)等动态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检验了投资冲击、技术冲击、货币供应与经济波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投资冲击和货币供应是我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其中投资冲击的解释力远大于货币供应,而技术进步对经济波动影响则主要体现为长期和持久效应;短期内,技术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不显著。此外,我国货币供应外生特征的推论也值得重视。最后,文章就如何实现宏观经济平稳增长提出了简短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投资 技术进步 货币供应 经济波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漓高 齐俊妍
经济长波本质上可以说是熊彼特所说的创新周期 ,技术进步的周期性变化引起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长波经历的时间内在地表现为技术进步周期性变化经历的时间。本文考察了二战结束至今美、日、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波动 ,并着重对美国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状况与经济波动进行深入分析 ,文中指出信息技术的特点使得技术成长和扩散的速度大大加快 ,由其推动的第五轮经济长波所经历的时间有可能缩短 ,尤其是衰退期缩短。在经济下降期孕育的新一轮技术创新可能会推动经济进入又一轮长波
关键词:
技术进步 经济波动 信息技术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世川 刘岳平
文章利用CES生产函数构建了技术进步偏向理论模型,并用1978~2011年的中国工业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工业要素替代弹性大于0,小于1,资本技术进步增长率小于劳动技术进步增长率;1987年前工业技术进步偏向劳动,1987年后工业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也有明显的资本偏向性,不同阶段的行业技术偏向性不一致;技术研发能力、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以及资本深化是工业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邓明 魏后凯
现有文献对于公共支出是否能平滑经济波动的争论仅考虑了支出总量的作用,而忽略了支出结构的影响,而支出结构偏向是中国的公共支出中的一个显著特征。本文利用1992-2012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一个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的公共支出结构对省际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占比越高,经济波动越大,而服务型支出占比的提高则能起到抚平经济波动的作用。此外,本文还发现,地区经济波动存在基于经济距离而非地理距离的空间相关性和时间上的惯性特征。
关键词:
支出结构 经济波动 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袁钢明
地区经济差异与宏观经济波动袁钢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地区经济差异扩大,是中国经济改革以来出现并引起广泛关注的新问题。进入90年代,地区经济差异扩大速度加快,对宏观经济波动及宏观政策效应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拟考察和分析改革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太明
本文通过把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嵌入经济波动福利损失模型中,系统分析了经济波动通过影响经济增长而间接给居民带来的福利损失,并主要采用1985-2007年省级层面数据实证研究了中国地区经济波动的间接福利损失。研究表明,经济波动使居民承受了不容忽视的间接福利损失,不同地区经济波动的间接福利损失显著不同,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经济波动的间接福利损失依次逐渐递增。为提高居民的福利水平,政府应采取地区差异化的稳定政策有效减缓各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的经济波动幅度。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燕 陈欢
以技术进步偏向影响要素收入份额为主线,在原有厂商理论基础上考虑政府税收因素,将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率分解为乘数效应、资本深化速度、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和税收的变化率,并选取1990—2011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资本深化对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正向拉动作用,但乘数效应减弱了这一作用;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和生产税率的提高,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产生负向作用。其中,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是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勇 柏喆
劳动收入份额变动是探究收入均衡分配的重要方向。本文基于技术进步偏向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路径,使用省级层面面板数据,通过供给面标准化系统法测算省级技术进步偏向,并在实证考察技术进步偏向促使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作用的基础上,重新探究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与劳动的要素禀赋效应、产业结构变迁对劳动收入份额发生的逆转作用。结果显示:第一,技术进步偏向通过不同程度地作用于各省份资本与劳动的相对边际产出,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变动。整体上,1990-2016年技术进步偏向不仅可以解释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趋势,而且能够解释2007年以来劳动收入份额出现的上升趋势。第二,资本与劳动的要素禀赋是使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关键要素,与劳动收入份额呈稳定负相关关系。第一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与劳动收入份额呈稳定正相关关系。第三,基于产业结构对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作用,进一步考察再次表明产业结构是作用于劳动收入份额变化的重要因素。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郭娟娟 李平
使用1996-2013年SITC—3分位的跨国数据,测算29个国家的出口技术复杂度,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测算技术进步方向,将两者分别量化纳入分析框架,得到以下结论:在基准回归中,控制出口技术复杂度与偏向型技术进步的交互项作用后,出口技术复杂度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分区域估计结果显示,出口技术复杂度引致的偏向型技术进步效应具有国别差异性,发达国家出口技术复杂度通过偏向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发展中国家,其中适宜性技术进步理论是解释这一现象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
出口技术复杂度 偏向型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罗知 周丽云 李浩然
本文利用1978—2012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视角研究中国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的原因。文章首先采用标准化CES函数供给面系统和可行的广义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算分省技术偏向指标,然后利用该指标和省级面板数据分析技术进步偏向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且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是导致我国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原因之一。同时,本文还发现,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和国有企业比重的交互项显著为正,即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占比的负向作用在国有企业比重较高的省份会较小。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罗知 周丽云 李浩然
本文利用1978—2012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视角研究中国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的原因。文章首先采用标准化CES函数供给面系统和可行的广义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算分省技术偏向指标,然后利用该指标和省级面板数据分析技术进步偏向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且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是导致我国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原因之一。同时,本文还发现,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和国有企业比重的交互项显著为正,即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占比的负向作用在国有企业比重较高的省份会较小。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雷钦礼
本文构建了一个劳动收入份额相对于资本收入份额变化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并使用中国1990~2010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计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劳动与资本之间的要素替代弹性显著大于0,且显著小于1,并且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进步是偏向于劳动增强型的,表现为劳动效率持续快速提高,而资本效率则持续下滑,正是偏向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的速率高于资本深化的速率直接导致了劳动收入份额相对于资本收入份额的持续下降。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则表明,导致资本效率下滑引起劳动收入份额也持续下降的深层次原因则主要是中国企业没能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拓展升级其生产价值链,以致没能实现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型升级。而政府经济政策偏差形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陶爱萍 周泰云 王炽鹏
本文基于技能劳动供求的视角,运用2000—2014年中国工业行业数据和标准化供给面系统估计法,检验技能劳动相对供给效应、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效应和资本-技能互补效应对技能溢价的影响。结果表明:(1)工业和制造业部门的技术进步是偏向于技能劳动,而技能溢价扩大的主要原因正是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效应的作用,它是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结果,通过增加技能劳动需求,致使技能劳动者和非技能劳动者收入差距拉大;(2)工业和制造业中物质资本与技能劳动的互补性是存在的,并且资本-技能互补效应对技能溢价产生正向推进作用,而技能劳动相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玉爽
本文基于CES生产函数,构建理论框架揭示环境规制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过程,阐释环境规制影响技术进步偏向进而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路径及机制,并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方法测算各省技术进步偏向指数,利用2000-2018年中国大陆地区各省份数据和中介效应模型,运用SYS-GMM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劳动收入份额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影响特征,当前我国环境规制实施强度已过拐点,有利于促进劳动收入份额上升;影响机制分析表明,环境规制通过技术进步偏向这一路径促进劳动收入份额的上升。环境规制处于促进技术进步偏向劳动的阶段;进一步的分区域分析表明,环境规制对南方、北方地区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均呈U形且已过拐点,但中介效应只存在于南方地区。因此,政府和环保部门要灵活采用环境规制政策,不应不计民生影响地达到环保指标,忽视政策对劳动力相对资本的使用效率、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影响,最终导致劳动者收入承受环境规制的主要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