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92)
- 2023(7574)
- 2022(6099)
- 2021(5461)
- 2020(4758)
- 2019(10650)
- 2018(10365)
- 2017(19853)
- 2016(10462)
- 2015(11677)
- 2014(11349)
- 2013(11625)
- 2012(11166)
- 2011(10188)
- 2010(10350)
- 2009(9379)
- 2008(9231)
- 2007(8622)
- 2006(7670)
- 2005(7279)
- 学科
- 济(51230)
- 经济(51189)
- 业(32546)
- 管理(29910)
- 企(26315)
- 企业(26315)
- 方法(18396)
- 数学(15374)
- 数学方法(15175)
- 农(14313)
- 技术(14093)
- 中国(13675)
- 学(12376)
- 业经(12312)
- 地方(11515)
- 财(10297)
- 产业(10237)
- 农业(9958)
- 制(9423)
- 贸(8273)
- 贸易(8268)
- 易(7973)
- 理论(7587)
- 体(7585)
- 技术管理(7486)
- 结构(7227)
- 地方经济(6762)
- 融(6624)
- 金融(6624)
- 和(6511)
- 机构
- 大学(157464)
- 学院(156738)
- 济(67561)
- 经济(66289)
- 研究(63788)
- 管理(55259)
- 理学(47031)
- 理学院(46399)
- 中国(45704)
- 管理学(45410)
- 管理学院(45134)
- 科学(41105)
- 京(36205)
- 所(34629)
- 农(33174)
- 研究所(31609)
- 财(28634)
- 中心(26860)
- 业大(26382)
- 农业(26358)
- 江(25696)
- 院(23484)
- 北京(23277)
- 财经(22071)
- 范(21158)
- 经济学(20852)
- 师范(20819)
- 省(20795)
- 经(20017)
- 科学院(19825)
- 基金
- 项目(106214)
- 科学(83252)
- 基金(76255)
- 研究(73828)
- 家(69854)
- 国家(69346)
- 科学基金(57233)
- 社会(46462)
- 社会科(44197)
- 社会科学(44185)
- 省(42103)
- 基金项目(39442)
- 自然(37789)
- 自然科(36896)
- 自然科学(36882)
- 划(36262)
- 自然科学基金(36255)
- 教育(33043)
- 资助(31401)
- 编号(27643)
- 重点(25773)
- 发(25355)
- 部(23118)
- 创(22990)
- 成果(22084)
- 创新(21653)
- 计划(21271)
- 课题(21015)
- 科研(20161)
- 发展(19923)
共检索到2492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薛敬孝 张天宝
20世纪以来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经历了第二、三、四次技术革命 ,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产业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 ,促使产业结构不断趋向高级化。近二十几年来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和第四次技术革命的环境中 ,技术进步加快 ,产业结构变化出现新的特点 ,即产业信息化加快、产业间融合趋显以及中间产业凸显、产业软化加快、产业高级化加快。
关键词:
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 信息化 高级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潘胜强
本文分析了福建省产业面临的同题,并提出了近期内从产业结构调整求发展,从技术进步求效益的战略对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毛琦梁
构建融入技术进步的产业区位一般均衡模型,并据此推导出应用现实数据估计并进行情景模拟的实证模型;在此基础上,以中国西北地区水泥工业为例,模拟技术进步对产业区位的影响,探索经济活动空间格局的塑造机制。研究结果发现:在投入要素成本不变情况下,技术进步驱使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从而促进新一轮空间竞争;在长期,产业集聚会进一步增强,并聚集到更小的地区范围,原先市场规模大、产业基础好的地区仍为主要集聚地区,其他地区则更会被边缘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志远
文章对产业集群促进政策的原则、一般性框架的论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以文献综述的方式,探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政策性因素的作用、政策有效性等问题,指出必须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深入认识政策对集群发展的影响。其次,探讨产业集群促进政策在政策目标、措施组合选择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最后,对产业集群促进政策体系的基本构成以及各个阶段政策的力度和措施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文章阐述了产业集群促进政策与传统产业政策之间的区别。
关键词:
产业集群 促进政策 一般性框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曾福生 匡远配
技术进步是农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决定力量,技术进步到什么程度,农业结构就优化到什么程度,本文详细论述了技术进步促进农业结构优化的机理,以及技术进步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具体影响方式。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农业结构 机理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宝恒
为了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必须依靠技术进步。不依靠技术进步,就不可能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怎样促进我国技术进步呢? 引进技术是所有发展中国家促进技术进步的必由之路。我国也必须自觉地走这条捷径。为了引进技术,就必须实行开放政策,对内、对外都要开放。我国沿海城市开放以来,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冉光和 曹跃群
经济转轨过程中我国将始终面临着持续上升的就业压力。缓解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必然要求从战略高度审视就业问题,把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优先目标,保持劳动供给与劳动需求的均衡协调。本文通过构建基于劳动供需协调率sncr的AK模型,采用1952~2004年时间序列样本数据,运用协整检验(Cointegration Test)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Granger Causality Test),研究了资本投入、技术进步、实际工资与劳动供需协调率之间的关系。经验分析表明,资本投入与劳动供需协调之间存在稳定的正相关关系,技术进步则与劳动供需协调呈稳定的负相关关系,偏离比较优势的资本深化与技术进步弱化了就...
关键词:
资本投入 技术进步 劳动供需协调率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韩松 习媛杰 赵进钢
本文将Samuelson (2004)的贸易模型推广到技术进步内生化,研究了在两国相对劳动力禀赋不同时后发国家技术进步路径的选择问题。主要贡献有:(1)导出了均衡状态下两国的最优产出、消费及最大效用的一般表达式;(2)导出了后发国家的技术引进成本和自主研发能力与两国均衡效用和最优技术进步路径之间的两个因果关系;(3)得出了后发国家技术进步的成本在不同参数区间时最优的技术进步路径,并尝试讨论了本文结论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适用性。
关键词:
技术引进 自主研发 一般均衡模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史清琪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史清琪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所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意味着资源配置不断优化,表现为产业不断升级。中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实现工业化尚需二十多年努力。1998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预测2...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建勋 罗润东
利用我国1953~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检验了与资本融合在一起的技术进步(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产业结构以及能源价格对我国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产业结构,而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与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的影响较小。同时还发现,2000年以后我国能源强度上升(或能源效率下降)主要是全要素生产率降低所带来的降耗潜力下降和产业结构重型化所带来的能耗上升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马建平
基于中国1980—2013年碳排放、经济、能耗、环境等数据,构建气候效应分解模型,将气候效应分解为规模效应、传统意义的结构效应、低碳意义的结构效应、传统意义的技术效应和低碳意义的技术效应。协整分析显示,主要正向气候效应是经济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主要负向气候效应是能耗强度下降和低碳环保技术投资带来的双重技术效应,高排放行业增加和低碳能源占比上升带来的正、负结构效应都较低,其中负向结构效应低于正向结构效应。
关键词:
结构调整 技术进步 气候效应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邹宗森 王秀玲 丁建勋
文章基于我国1980年-2014年时间序列数据,将能源消费纳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把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成技术进步效应和产业结构变迁效应两部分,以分析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迁对能源效率的作用。实证研究发现,2002年之前,我国能源效率的提高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的作用较弱;2002年以后,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推动作用开始降低,并逐步让位于产业结构变迁。其原因在于近年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出从"二产化"向"三产化"加快演进的趋势,而第三产业比第二产业具有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更低的能源强度。文章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邹宗森 王秀玲 丁建勋
文章基于我国1980年-2014年时间序列数据,将能源消费纳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把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成技术进步效应和产业结构变迁效应两部分,以分析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迁对能源效率的作用。实证研究发现,2002年之前,我国能源效率的提高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的作用较弱;2002年以后,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推动作用开始降低,并逐步让位于产业结构变迁。其原因在于近年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出从"二产化"向"三产化"加快演进的趋势,而第三产业比第二产业具有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更低的能源强度。文章研究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科技发展水平,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建翠
碳排放强度的降低有两个途径:技术进步和结构变动。本文从碳排放强度的视角,运用因素分解法,将碳排放强度分解为产业结构变动和技术进步,测算了1996—2011年产业结构变动和技术进步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96年以来,技术进步是推动中国碳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变动对碳排放强度变化的影响作用较小;在各个产业部门中,对整个国民经济碳排放强度降低贡献最大的部门是工业,其次是交通运输业。因此,将来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还有很大的空间,通过技术进步降低碳排放强度是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
产业结构 技术进步 碳排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永鹏 苟靠敏 王波
文章模拟了三次产业以及第二产业内部各产业的生产函数,从而得出各个产业的技术进步率;并且利用技术进步的产业结构弹性分析了技术进步对重庆市产业结构的影响。发现技术进步对重庆市第一产业结构影响最大,第三产业次之,对第二产业影响最小;第二产业内部,技术进步对建筑业和电力燃料等产业影响较大,对制造业影响不大。
关键词:
生产函数 技术进步率 产业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