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89)
2023(16346)
2022(13796)
2021(12870)
2020(10822)
2019(25014)
2018(24428)
2017(47359)
2016(25111)
2015(28168)
2014(27609)
2013(27636)
2012(25457)
2011(22920)
2010(22835)
2009(21264)
2008(19946)
2007(17177)
2006(15006)
2005(13634)
作者
(70462)
(58293)
(57896)
(55305)
(37319)
(27939)
(26385)
(22794)
(22317)
(20762)
(20032)
(19823)
(18497)
(18279)
(18240)
(17950)
(17365)
(16908)
(16730)
(16725)
(14517)
(14237)
(14065)
(13183)
(13087)
(13005)
(12792)
(12583)
(11618)
(11487)
学科
(106710)
经济(106602)
管理(72344)
(71550)
(58927)
企业(58927)
方法(49807)
数学(44169)
数学方法(43808)
中国(34409)
(28907)
金融(28906)
(27409)
(27107)
(26802)
银行(26760)
(25807)
业经(22888)
地方(22253)
(21851)
(21746)
贸易(21730)
(21182)
(20229)
技术(19675)
农业(18782)
(17365)
财务(17296)
财务管理(17266)
企业财务(16545)
机构
大学(356420)
学院(352584)
(153242)
经济(150345)
管理(141608)
理学(123095)
理学院(121802)
研究(121300)
管理学(120034)
管理学院(119402)
中国(97364)
(75676)
科学(71133)
(68066)
(59513)
中心(55904)
财经(55608)
研究所(54374)
(52958)
(50912)
业大(49802)
(48425)
北京(48397)
经济学(48257)
(44766)
师范(44373)
(43944)
经济学院(43752)
财经大学(41822)
农业(41377)
基金
项目(243320)
科学(193092)
研究(179979)
基金(179780)
(155978)
国家(154759)
科学基金(133624)
社会(116449)
社会科(110750)
社会科学(110722)
基金项目(94843)
(91724)
自然(84944)
自然科(83023)
自然科学(83005)
自然科学基金(81579)
教育(81565)
(77681)
资助(74600)
编号(71454)
成果(57684)
(55247)
重点(54471)
(52296)
(51193)
国家社会(49182)
课题(48960)
教育部(48030)
创新(47895)
人文(46625)
期刊
(157953)
经济(157953)
研究(107914)
中国(65915)
学报(52224)
管理(50957)
科学(49925)
(49340)
(47269)
(43395)
金融(43395)
大学(40335)
学学(37990)
教育(35636)
农业(32902)
技术(31046)
财经(27464)
经济研究(27110)
业经(23525)
(23510)
问题(20491)
技术经济(18563)
(18136)
(17742)
理论(17671)
科技(17010)
图书(16703)
世界(16637)
国际(16145)
实践(15815)
共检索到5182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勇民  纪玉山  吕永刚  
本文通过对技术进步与金融结构协同演化机制和协同演化特征的分析,建立了二者协同演化发展框架,构建了技术进步与金融结构的有序度模型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并利用我国1995-2011年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我国技术进步与间接金融体系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而技术进步与直接金融体系之间的良好协同机制尚未形成。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勇民  纪玉山  吕永刚  
通过对科技创新与金融结构的协同演化机理和特征的分析,构建了科技创新与金融结构有序度模型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并利于美国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对二者之间的协同演化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美国科技创新与金融结构复合系统的协同度波动较大,并且与美国经济周期的波动呈现高度的正相关,为Perez提出的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演化过程中的"技术—经济"范式转变规律提供了实证依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姚耀军  董钢锋  
主流文献认为,在推动技术进步上,重要的是金融发展水平而非金融结构。但根据新结构经济学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只有适宜的金融结构才能够满足不同产业和企业的融资需求,从而促进技术进步。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的金融发展水平综合测度指标,可以从银行中介与金融市场的比例构成及其大、小银行的相对重要性两个方面来测度金融结构。同时,基于2005-201 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金融发展与中小银行在银行业中相对地位的提升皆有助于技术进步。因此,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发展水平、优化金融结构,对于促进技术进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分重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慕濒  孙亚琼  
本文结合当前中国出现的经济金融化趋势,使用2005年至2011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从企业资金来源和使用的角度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对金融资源配置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全行业相比,上市带来的金融资源供给缩小了国有和民营上市公司获得金融支持方面的差异,但金融资源错配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改善,表现为:资金配置的利润导向不明确;国有上市公司预算软约束依然存在;实业金融化主要源于金融资源供给的增加而非企业经营利润的增长。这种经济金融化并不能改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还可能影响实体经济的金融环境。未来应打破银行作为间接金融媒介的垄断地位,加快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给民营企业更大发展空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勇民  纪玉山  吕永刚  
本文基于产业共生的视角,对金融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之间的共生演化关系进行系统考察与分析,在探索二者共生演化的机理和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金融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共生演化发展的Logistic模型,并利用我国1995—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二者共生演化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本文提出的分段时间叠加Logistic共生演化模型能精确描述中国金融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共生演化过程,并且二者属非对称性互惠共生演化模式。鉴于对称互惠共生演化模式具有最大的共生能量,本文最后提出了我国金融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对称互惠共生演化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林海  叶灵莉  
本文针对进口能否产生技术溢出从而促进进口国的技术进步或生产率提高这一问题,首先构造了进口结构指标及技术进步指标,然后对进口结构与技术进步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资本品、中间品的进口均对技术进步有长期稳定的促进作用;我国进口存在技术溢出,且中间进口品的技术溢出作用较强,但进口结构与技术进步之间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贸易结构改善与技术进步之间的良性循环并未形成。根据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加强对外贸易、充分利用技术传递,将技术创新与技术传递有机结合,用竞争扶持代替关税保护这三项政策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戴静  张建华  
本文通过建立金融错配下两厂商生产模型,并结合委托代理理论视角,分析发现国有经济比重高的企业偏好于通过技术引进和购买方式促进技术进步,而金融错配制度加剧了这一效应。本文用2001—2010年中国工业部门37个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并验证了上述结论,指出调整金融资源配置、加快竞争性行业国有企业改革等政策有助于倒逼企业减少技术引进依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宋冬林  王林辉  董直庆  
本文利用1978—2007年时间序列数据考察我国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存在性,以及不同类型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的差异。分析显示,我国技术进步引致技能型劳动需求增长,进而导致劳动力市场收入结构变化而出现技能溢价。本文还将技术进步细分为中性、非中性和资本体现式等不同类型,发现不同类型技术进步都呈现技能偏向特征,其中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与技能需求和技能溢价的互补关系更强,说明蕴含前沿技术的设备投资高增长引发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现阶段我国技术进步呈现物化和技能偏向双重特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伟  李涛  
"十一五"期间我国对电力行业实施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措施。基于方向距离函数和ML指数,运用2000~2010年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度了电力行业的绿色技术进步。基于环境波特假说,运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秩和方法实证检验了"十一五"节能减排政策对电力行业绿色技术的影响。结论证实,相对于"十五"期间,"十一五"期间严格的节能减排政策显著促进了电力行业的绿色技术进步。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陈福中  陈诚  
以信息技术业为例,采用事件研究与因子分析模型对网络型产业企业并购的市场投资者预期绩效与经营绩效分别进行探讨。研究发现,中国证券市场存在信息非半强式有效;市场对网络型产业不同类型的并购均持较为肯定的态度,市场投资者预期绩效改善明显;企业关联度对企业并购经营绩效作用较大,横向和纵向并购绩效改善显著,混合并购很难提高甚至有可能降低企业经营绩效。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姚耀军  
根据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新熊彼特增长模型,金融发展能够促进技术进步从而推动长期经济增长。本文利用中国大陆省级面板数据对金融中介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基于对银行信贷决策自主性程度的考虑,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被用来度量金融中介发展水平。在控制了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专利保护水平以及证券化水平之后,本文发现金融中介发展对技术进步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向解释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小勇   石浩枫   央金卓嘎   王志华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探讨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之间的协同效应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论文利用2010—2019年甘肃省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的协同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CVM-AHP模型对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协同效应”中的序参量进行测算。研究发现:(1)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子系统的有序度均呈现出总体向上的态势,但是二者分别呈现出不同的波动性特征,说明两个子系统的协同步调并不一致。(2)金融创新子系统和绿色经济子系统有序度随时间推移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并且绿色经济子系统有序度发展增速高于金融创新子系统有序度发展增速,说明绿色经济对金融创新的需求推动作用明显,金融创新对绿色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有待提高。(3)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之间整体上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但是二者复合系统的协同度呈现周期性变化,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子系统的发展速度并不协调,说明二者在短期内存在明显的资源错配现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小勇   石浩枫   央金卓嘎   王志华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探讨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之间的协同效应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论文利用2010—2019年甘肃省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的协同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CVM-AHP模型对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协同效应”中的序参量进行测算。研究发现:(1)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子系统的有序度均呈现出总体向上的态势,但是二者分别呈现出不同的波动性特征,说明两个子系统的协同步调并不一致。(2)金融创新子系统和绿色经济子系统有序度随时间推移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并且绿色经济子系统有序度发展增速高于金融创新子系统有序度发展增速,说明绿色经济对金融创新的需求推动作用明显,金融创新对绿色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有待提高。(3)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之间整体上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但是二者复合系统的协同度呈现周期性变化,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子系统的发展速度并不协调,说明二者在短期内存在明显的资源错配现象。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永冬   任声策   操友根  
知识产权全链条管理是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基于系统论与协同法,首先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4个维度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管理复合系统,进而利用2001-2022年中国知识产权数据对全链条协同水平开展实证测度,最后分析不同区域知识产权全链条协同度对经济发展水平的贡献。研究发现,从复合系统视角,知识产权全链条协同度呈现“中部不平稳,东部优于西部”的特征,且全链条协同度对经济水平具有一定贡献;从子系统视角,创造子系统在不同区域表现出中度或轻度协同,存在区域分化现象,知识产权运用子系统协同发展水平是目前的短板,未来具有巨大发展潜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熊娜  宋洪玲  崔海涛  
结合OECD数据,采用脱钩指数研究了东盟一体化中产业融合发展与碳排放变化问题。研究发现,隐含碳和控制型碳排放增长量较大,直接碳排放增长量较小,增长速度下降。农业、核工业、零售消费、交通仓储等产业部门为隐含碳和控制型碳排放的主要部门。承接低端技术产业和发展较低关联度产业,产业部门与碳排放负脱钩;产业结构优化推动规模扩张,市场需求升级形成的倒逼机制,提高产业之间的匹配度,产业部门与碳排放脱钩。产业结构优化协同规模扩张、产业市场倒逼机制、产业匹配度有助于治理碳排放。于此,提出了构建产业协同发展体系、推动区域产业链深度融合、健全低碳产业发展的保障制度和运行机制、建立低碳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激励数字创新等治理碳排放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