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08)
2023(8568)
2022(7105)
2021(6145)
2020(4871)
2019(10785)
2018(10680)
2017(19897)
2016(10287)
2015(11610)
2014(11794)
2013(11935)
2012(11757)
2011(11074)
2010(11475)
2009(10624)
2008(10245)
2007(9394)
2006(8864)
2005(8516)
作者
(32828)
(27499)
(27449)
(26081)
(17757)
(13003)
(12329)
(10626)
(10430)
(9923)
(9694)
(9133)
(9016)
(8984)
(8692)
(8508)
(8226)
(7946)
(7940)
(7570)
(7308)
(6826)
(6757)
(6457)
(6274)
(6194)
(6047)
(6038)
(5675)
(5436)
学科
(73582)
经济(73535)
管理(29651)
(29414)
地方(23513)
(21678)
企业(21678)
中国(20079)
方法(18488)
数学(15904)
数学方法(15833)
(15607)
地方经济(15288)
业经(14803)
技术(14664)
(12023)
农业(11489)
(11178)
(10607)
金融(10607)
环境(10092)
(9826)
银行(9811)
(9694)
(9499)
贸易(9489)
(9361)
(9031)
产业(8756)
(8290)
机构
学院(164540)
大学(161413)
(81764)
经济(80238)
研究(66463)
管理(58059)
中国(50010)
理学(47888)
理学院(47297)
管理学(46700)
管理学院(46379)
科学(37796)
(35622)
(34563)
(33326)
研究所(30834)
中心(28664)
(26778)
经济学(26201)
(26148)
财经(25512)
北京(23626)
(23450)
经济学院(23166)
(22966)
(22919)
师范(22761)
(21451)
业大(21000)
科学院(20614)
基金
项目(98803)
科学(77760)
研究(75401)
基金(69276)
(59813)
国家(59286)
科学基金(49996)
社会(49801)
社会科(47403)
社会科学(47395)
(40128)
基金项目(35740)
教育(32995)
(32574)
编号(29681)
(29225)
自然(28490)
资助(28073)
自然科(27786)
自然科学(27782)
自然科学基金(27261)
发展(24298)
成果(24240)
(23896)
重点(22891)
课题(22202)
(21390)
(21219)
国家社会(21027)
创新(20045)
期刊
(106556)
经济(106556)
研究(58525)
中国(40394)
(25662)
管理(25231)
(23863)
科学(22286)
学报(21659)
教育(18836)
技术(18729)
(18588)
金融(18588)
经济研究(18059)
农业(17860)
大学(16796)
业经(16234)
学学(15837)
财经(13722)
问题(13285)
(12117)
技术经济(11824)
世界(10293)
(10177)
国际(9476)
(9275)
(8875)
论坛(8875)
经济问题(8664)
科技(8644)
共检索到2789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鸿博  
(一)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摆脱贫困和落后,更应把发展生产力做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并把生产力标准看成是考察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为了发展生产力,在现阶段要加快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进一步解放仍然受到束缚的生产力,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董鑫鑫  
现阶段,以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取得了可观的发展成果,我国经济也因此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综合信息技术带给经济发展的影响来看,从助力人们沟通效率的提高逐步渗透至生产制造等领域,给经济体系运行带来了根本性影响,且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及产业结构调整。深刻认识信息技术,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目标的实现。本文从信息技术与经济发展出发,阐述了我国经济发展中信息技术的引领作用、必要性及具体影响和应用等,最后指出了保障信息技术进步并助力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策略,以供参考与借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雷起荃  赵曦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经济级差进一步扩大了。90年代,必须重新认识西部地区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采取切实措施扭转“地区倾斜战略”的经济发展思路,实施“重点产业倾斜”的西部开发战略,通过广泛的科技进步大力促进西部基础产业、高科技产业和农业的发展,从而迅速推进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增长,以逐步协调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关系,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丁任重  
企业技术进步是由速度型发展战略转向效益型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必须选择好“主攻点”,并制定多方面的配套措施。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史丹  
技术进步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自产业革命以来 ,许许多多新技术都是通过物化的技术装备对生产发挥促进作用的。其中 ,技术装备的生产部门——装备工业对技术进步的物化程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装备工业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结构变动以及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印证装备工业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不断地提高技术装备的水平是我国经济实践中的重要任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跃秋  
本文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洛方程式,对温州80年代以来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指出温州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偏低,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粗放特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摆在温州人面前的一大课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姚雪松  王志勇  
通过理论推演和利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对人口老龄化具有显著的正影响,且我国经济发展每增长1%,人口老龄化会增长0.035%,技术进步每增长1%,人口老龄化会增长0.041%。基于此,我国应该通过增加教育投入、大力发展人力资本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方式来降低出生率、控制人口总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尧   孙维  
[目的]精准把握我国乡村技术进步偏向的特征,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乡村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别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和熵值法测算了乡村技术进步偏向指数和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以2011-2020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为样本,综合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中介分析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结果](1)2000-2020年我国绝大多数省份技术进步呈现偏向劳动力要素特征但偏向的程度在逐渐减弱;(2)数字经济发展对乡村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存在阶段性特征,本地效应为先偏向劳动力要素后偏向资本要素,邻地效应截然相反。(3)提升产业集聚水平是数字经济影响乡村技术进步偏向劳动力要素的重要路径。[结论]发挥好政策的保障和调节作用,提升要素对技术进步的适配水平,重视不同的数字经济发展阶段对乡村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防止数字经济发展可能带来的劳动收入分配恶化,从而高质量发展乡村数字经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郁鸿胜  郁鸿元  
在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现代科学技术也包含科学管理技术。为了使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经济效益,使人们合理地制订经济发展规划和科学技术政策,就必须对科学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有一个定量估计。也就是说要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企业或部门的经济发展究竟有多大贡献,这样就能够来衡量企业或部门的生产技术发展的平衡性、经济性和策略性。笔者应用技术经济分析计算原理,并参照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M·索洛通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艳涛  张利群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生产函数)是技术进步测算和经济分析的重要函数。势分析理论和方法在CD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对技术进步指标的测算方法进行了改进,使之能提供更多更合理的有用信息。边际经济参数、全要素生产率和科技进步指标都是经济运行分析中的一些重要经济指标,势分析方法使之和宏观经济发展研究统一起来。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杨会香  龚唯平  
本文基于碳排放强度的视角,运用转换份额分析法,将结构变动和技术进步从碳排放强度变化率中分解出来,实证度量了广东省产业结构变动和技术进步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999年以来技术进步是决定广东省碳排放强度变化的关键因素,而产业结构变动对碳排放强度变化的影响作用较小;从产业部门看,工业部门对整体经济碳排放强度变化的作用最大。因此,在优化产业行业结构中,支持重点产业行业的节能减排技术进步,进一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是广东未来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汤二子  刘凤朝  张娜  
生产技术进步已是宏观经济发展的基本事实,通过对微观企业行为决策的研究可以发现生产技术进步对企业利润分配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假定所有企业的技术进步速度是相同的,研究发现:①生产技术进步对部分企业特别是生产技术先进的企业会造成利润损失,即"技术侵蚀利润"现象。②生产技术进步会导致国民产出增长,从而提供了研究经济增长理论的微观分析框架。技术进步会改善劳动者的福利,但是技术进步会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所以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质量即经济发展的正向影响存在局限性。③生产技术先进的企业会受到技术进步的不利影响,摆脱这种消极影响的唯一办法是提高企业自身的生产技术,从而对技术的生产特性提供了新的认识。"技术侵蚀...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绍楚  陈志强  
中国工商银行是在1985年正式开办科技开发贷款业务的,当时,我们一改以往的传统做法,把银行信贷的服务领域从生产、流通领域扩展到科技领域,实现了金融支持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战略转移。银行与科技相结合,办理科技贷款业务,在金融界特别是对工商银行来说,是银行业务的一个突破性进展,是一个很重要的历史性选择。当时,我们认识到,当国家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之后,在经济建设中,调整不合理的产业、产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昕  郭晶  
本文通过对技术进步的分解,利用修正的索洛增长方程,测算出中国整体技术进步水平以及体现式和非体现式技术进步水平,并估算出技术进步及其各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最后基于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碳排放对技术进步的响应趋势,从而揭示了技术进步在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中的动态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鹰  
进入新世纪,全球技术创新已呈现出全面快速发展的新态势,随着技术革命浪潮的推进和产业结构发展的升级,新技术经济发展范式已逐步成型并产生较大影响。要全面了解新技术经济时代技术进步的演化及成长,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及影响,以及与现代社会经济生活共生融合的过程,需要我们对技术进步进行历史性考察和深入的分析,并对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互动过程的趋势特点进行把握。在新技术经济时代,社会经济全面发展需要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在目标体系与运行机制上全方位的协同统一,而主动构建有利于两者协同发展的组织机制是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