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206)
2023(20536)
2022(17770)
2021(16489)
2020(14078)
2019(32214)
2018(32377)
2017(61548)
2016(33803)
2015(38161)
2014(38179)
2013(37295)
2012(34207)
2011(30853)
2010(30926)
2009(28942)
2008(28506)
2007(25222)
2006(22069)
2005(19592)
作者
(98035)
(81798)
(81487)
(77611)
(51859)
(39336)
(37205)
(32049)
(31064)
(29251)
(27729)
(27639)
(26036)
(25722)
(25331)
(25314)
(24989)
(24271)
(23570)
(23501)
(20351)
(20175)
(19856)
(18508)
(18371)
(18279)
(18152)
(18124)
(16591)
(16144)
学科
(134368)
经济(134200)
管理(100112)
(93606)
(78641)
企业(78641)
方法(61872)
数学(53890)
数学方法(53161)
(37171)
(36667)
中国(34768)
业经(30359)
(29411)
(28889)
地方(27175)
农业(24194)
(24102)
贸易(24093)
(23350)
理论(22933)
(22875)
技术(22797)
财务(22777)
财务管理(22721)
企业财务(21491)
(21424)
银行(21348)
(20798)
环境(20517)
机构
大学(480903)
学院(480619)
(189317)
管理(185669)
经济(185050)
理学(160416)
研究(160016)
理学院(158573)
管理学(155536)
管理学院(154647)
中国(118619)
(101882)
科学(100833)
(89321)
(81365)
(80930)
研究所(74013)
业大(73490)
中心(73083)
(71839)
财经(70807)
(64227)
(64125)
北京(64062)
农业(63575)
师范(63571)
(58017)
(57577)
经济学(57109)
技术(52815)
基金
项目(325750)
科学(255212)
研究(236292)
基金(234665)
(205219)
国家(203527)
科学基金(174107)
社会(147424)
社会科(139627)
社会科学(139586)
(128506)
基金项目(124020)
自然(114092)
自然科(111417)
自然科学(111388)
教育(110527)
自然科学基金(109376)
(107993)
编号(97160)
资助(96870)
成果(79035)
重点(73425)
(71498)
(69001)
课题(67457)
(67355)
创新(62940)
科研(62479)
教育部(61065)
大学(60780)
期刊
(207948)
经济(207948)
研究(138968)
中国(93465)
学报(78520)
(72826)
科学(70683)
(70190)
管理(67103)
大学(59284)
教育(57280)
学学(55688)
农业(49684)
技术(44637)
(40220)
金融(40220)
业经(34596)
财经(34441)
经济研究(33262)
(29484)
问题(26575)
(25667)
图书(24037)
技术经济(23824)
(23451)
科技(22869)
理论(22362)
统计(22174)
商业(21595)
现代(20503)
共检索到7021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金晓彤  黄蕊  
本文基于供给侧改革视域,探析了我国技术进步与消费需求的互动机制。结果表明,我国技术进步与消费需求之间存在着彼此促进且互为因果的关联关系。而供给侧改革则是有效释放技术进步与消费需求互动效应的重要手段。我国应该采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技术改造,坚持市场化的要素配置行为,科学规划技术资源的产业转移次序,进一步提升生产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常态的背景下,使得我国消费升级的技术进步效应和技术进步的消费升级效应得以有效实现,并形成良性循环。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金晓彤  黄蕊  
本文基于供给侧改革视域,探析了我国技术进步与消费需求的互动机制。结果表明,我国技术进步与消费需求之间存在着彼此促进且互为因果的关联关系。而供给侧改革则是有效释放技术进步与消费需求互动效应的重要手段。我国应该采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技术改造,坚持市场化的要素配置行为,科学规划技术资源的产业转移次序,进一步提升生产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常态的背景下,使得我国消费升级的技术进步效应和技术进步的消费升级效应得以有效实现,并形成良性循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安娜  
消费已经取代出口和投资,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量和第一源动力量。通过文献梳理和理论阐述可以发现,技术创新、要素配置与消费需求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彼此依靠。因此,本文在经过数据推导和传导渠道分析后,提出要素配置是技术创新与消费需求的有效润滑剂和推动剂,通过差别化的扶持政策、市场化的导向提升、科学化的配置转移,能够有效提升技术创新、要素配置与消费需求互动效率的快速释放。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明明  孟程程  
文化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应以弱化需求管理为代价,它强调供给端与需求侧的良性互动。而科技创新与文化消费恰好分别对应于文化产业的供给端与需求侧。其中,文化消费能够为科技创新提供精神支持、文化创意并设定价值导向;科技创新则可以为文化消费提供技术支持、高附加值产品选择,并增进文化消费水平。因此,在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科技创新与文化消费的互动机制不仅能够为文化产业催生出高质量供给品,更能够带动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形成,而二者相互作用也将为我国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良好契机。为此,我国应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的政策环境、产业环境与融资环境,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形成优良的创新机制,从而释放科技创新与文化消费互动效应对我国文化产业升级发展的积极助力。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于博  尹凤  
供给侧改革的微观内涵在于提高要素在企业层面的配置效率,而企业对资本要素配置效率的"能动性治理"不仅一直存在,而且还与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紧密关联。为揭示微观治理过程的存在性及其与宏观政策的协同性,本文以2003-2013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企业通过商业信用再配置来优化资本要素配置的逻辑及其强度特征,并探讨货币政策调控影响商业信用再配置水平的微观机理和传导路径。实证发现,企业存在商业信用再配置行为,这意味着资本要素确实会经企业这一微观载体进行再分配和再平衡;宽松货币政策通过弱化内部现金流对商业信用再配置的替代效应,实现了对再配置水平的提升。本文的研究对于理解企业供给侧治理及其与宏观...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富强  唐亮  
本文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对消费品价格波动的趋势进行深入分析,从供给侧改革对消费品市场的影响机制入手,深入探讨了消费品市场价格波动的结构性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认为,供给侧改革需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并重视消费品市场价格信号所反映出的问题。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富强  唐亮  
本文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对消费品价格波动的趋势进行深入分析,从供给侧改革对消费品市场的影响机制入手,深入探讨了消费品市场价格波动的结构性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认为,供给侧改革需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并重视消费品市场价格信号所反映出的问题。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战伟  
从农业供给侧改革视角,针对传统的Malmquist指数不具有传递性特征并且面临潜在的线性规划无解问题,结合非径向、非角度的SBM函数,仿照Global Malmqusit生产率指数的构造思路,提出了一种新的SBM-Global Malmqusit生产率指数,分析了2001-2013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但从长期看呈现出增长的态势,其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而不是技术效率的改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水平的变化严重背离,很少见到二者同时增长的情况;区域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较大。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战伟  
从农业供给侧改革视角,针对传统的Malmquist指数不具有传递性特征并且面临潜在的线性规划无解问题,结合非径向、非角度的SBM函数,仿照Global Malmqusit生产率指数的构造思路,提出了一种新的SBM-Global Malmqusit生产率指数,分析了2001-2013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但从长期看呈现出增长的态势,其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而不是技术效率的改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水平的变化严重背离,很少见到二者同时增长的情况;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燕  吴玉剑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永恒主题。专业动态机制建设作为其中一个核心要义,在目前的发展中存在责权分配错位、有效供给失位、文化熏陶缺位三大困境。本文结合教育供给侧的主旨内涵、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的时代发展要求以及高职院校本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从明确专业动态机制建设的思路,保证专业动态机制建设方向精准化;建立多元化的供给侧,促进专业动态机制建设的生态发展;塑造专业动态机制建设精神3个方面对这一机制的建设进行了探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柳军锋  
本研究在对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中国统计年鉴2005年~2017年相关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GRA)方法计算得到我国产业与消费2个系统结构间的耦合度来对我国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匹配程度做出量化判断,以此对我国消费升级趋势下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方向做出合理预测。根据测算结果,本研究对我国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促进虚实体经济协同并进、多维度创新匹配商品体系、突破相关体机制现有障碍等相关的具体配套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浩旻  张在旭  王丽洋  
文章利用DEA—BCC模型考虑非期望产出估算2006—2016年各省域能源效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探究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样本中,同一年份不同省市之间能源效率差异较大,北京市和上海市能源效率值高达1,而最低值青海市仅为0.314;(2)样本期内,中国能源效率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3)在能源效率影响因素上,政府干预程度和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对中国省域能源效率影响不显著;(4)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能源相对价格变化、地区城镇化水平与能源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5)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煤炭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与能源效率呈负相关关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孙志红  吴悦  
以供给侧改革为背景,基于技术进步、金融发展与产业升级间的逻辑关系,选取2000—2014年新疆相关数据,首先通过灰色关联分析证明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之间存在关联性,在供给侧改革下新疆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进而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金融业发展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对金融的要求不断提高,金融业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出对产业升级的支持作用,在供给侧改革下新疆金融业需要得到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航  孙早  
近年来中国多个工业部门面临产能严重过剩,传统增长模式遇到瓶颈,这与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强制性技术变迁有很大关系。一些部门过分依赖科技成果的跨国转移,技术进步过早偏向资本,又不得不适应当时劳动力相对充裕的禀赋结构,选择要素互补的生产函数,资本和劳动投入同时扩张,积累了巨大的工业产能。随着劳动力成本上涨,固化的生产函数下资本难以替代相对昂贵的劳动力,致使大量冗余劳动力滞留于工业部门,并引发无序的产业转移,从而造成了当前的产能过剩。要使工业获得新的增长动力,关键在于促进劳动力向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流动,并加快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让国内产业资本与国外资源充分结合,在新型开放战略下推动供给侧改革,实现国内外产业发展共赢。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航  孙早  
近年来中国多个工业部门面临产能严重过剩,传统增长模式遇到瓶颈,这与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强制性技术变迁有很大关系。一些部门过分依赖科技成果的跨国转移,技术进步过早偏向资本,又不得不适应当时劳动力相对充裕的禀赋结构,选择要素互补的生产函数,资本和劳动投入同时扩张,积累了巨大的工业产能。随着劳动力成本上涨,固化的生产函数下资本难以替代相对昂贵的劳动力,致使大量冗余劳动力滞留于工业部门,并引发无序的产业转移,从而造成了当前的产能过剩。要使工业获得新的增长动力,关键在于促进劳动力向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流动,并加快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