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279)
2023(19033)
2022(15805)
2021(14523)
2020(12529)
2019(28802)
2018(28251)
2017(53531)
2016(28584)
2015(32339)
2014(32059)
2013(32075)
2012(29560)
2011(26552)
2010(26577)
2009(25148)
2008(24485)
2007(21832)
2006(19010)
2005(17388)
作者
(84051)
(70085)
(69871)
(66289)
(44725)
(33633)
(31845)
(27356)
(26820)
(25162)
(23974)
(23607)
(22569)
(22328)
(22062)
(21887)
(21020)
(20885)
(20416)
(20202)
(17312)
(17274)
(17210)
(16143)
(15882)
(15791)
(15644)
(15489)
(14276)
(14132)
学科
(123256)
经济(123121)
(101048)
管理(91114)
(87957)
企业(87957)
方法(57390)
数学(47860)
数学方法(47314)
(37522)
中国(37440)
(36427)
业经(33856)
(29103)
金融(29100)
(27796)
银行(27743)
(27261)
(26750)
(26383)
贸易(26364)
(25784)
农业(25417)
(25200)
财务(25141)
财务管理(25090)
企业财务(23785)
技术(23597)
地方(22887)
(22291)
机构
学院(412467)
大学(411308)
(177338)
经济(173858)
管理(161714)
研究(139569)
理学(138531)
理学院(137121)
管理学(134908)
管理学院(134151)
中国(114189)
(87320)
科学(84482)
(81818)
(74295)
(71165)
中心(66317)
财经(64844)
研究所(64404)
(62655)
业大(61675)
(58967)
农业(58702)
北京(55110)
经济学(54902)
(50010)
经济学院(49677)
(49661)
(49181)
师范(48545)
基金
项目(273200)
科学(215860)
基金(200865)
研究(196481)
(176203)
国家(174738)
科学基金(150192)
社会(126470)
社会科(120096)
社会科学(120063)
(106203)
基金项目(105354)
自然(97629)
自然科(95464)
自然科学(95432)
自然科学基金(93790)
教育(89254)
(89096)
资助(82982)
编号(77612)
成果(62215)
重点(61795)
(60783)
(59181)
(59128)
创新(54937)
国家社会(53543)
课题(53255)
科研(53155)
(52237)
期刊
(192828)
经济(192828)
研究(119597)
中国(82708)
(67494)
(66701)
学报(65350)
管理(62959)
科学(61061)
大学(49659)
(48258)
金融(48258)
学学(46928)
农业(45693)
技术(38983)
教育(36016)
财经(32728)
经济研究(31461)
业经(30999)
(28252)
(27280)
问题(25113)
技术经济(23255)
(23203)
统计(20769)
国际(20625)
世界(20379)
图书(20082)
(19611)
(19103)
共检索到6269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姚战琪  
文章从分析投入产出表的视角出发,探讨技术进步与中国服务业融合和互动的实际表现。通过对典型年份服务业直接消耗系数的对比,发现大多数服务部门来自高新技术产业投入的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从服务业影响力和感应度角度进一步验证了随着服务业与技术进步和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程度的加强,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更加紧密的结论。计量分析结果与服务业发展的事实相符,即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服务业要素投入结构向资本劳动比不断上升的方向转变,其直接表现是对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的投资需求增大。通过对服务业各个部门影响产出增长的技术进步因素进行分解,认为运输邮电业、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等部门的技术变化贡献对产出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楚明钦  
该文通过对2007年江苏、浙江、上海及全国的投入产出表的比较,分析了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增加值率、装备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投入程度、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程度、生产性服务业中装备制造业的投入程度、生产性服务业对装备制造业的需求程度。研究结果发现:上海装备制造业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所有细分行业的增加值率都比较低。上海装备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生产性服务投入都比较高,上海装备制造业对批发与零售、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行业的中间需求也都比较高;另外,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各细分行业的装备制造业投入比较低。上海装备制造业中除了金属制品业与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伟达  冯小康  
文章基于我国1987、1992、1997和2002年的投入产出表,选取13个制造业细分行业和历年的生产者服务业细分行业,运用完全消耗系数对我国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演化规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演化的工业化阶段已基本完成,信息化阶段正在逐步深入。相比于美国,我国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率较低,而制造业对生产者服务业的中间投入率却偏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促进我国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良性互动发展的相关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晓峰  
文章立足于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对南通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发展水平、趋势与结构特征进行了总体描述与评判。并以1997—2007年间南通的三张投入产出表为基础,运用直接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投入产出测度指标实证分析了南通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融合程度。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目前南通两类产业之间呈现出一定的互动融合关系,但关联效应仍处于较低水平。基于此,文章多维度构建了促进南通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的相关对策体系。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顾乃华  夏杰长  
依据价值链模型,从理论角度分析高新技术产业与服务业耦合的动因。基于英国投入产出表数据,从实证角度验证了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耦合的一般规律。研究表明,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耦合能够延长和增容服务业的价值链,提高社会生产率和福利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与服务业的耦合程度与服务业的产业影响力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薛俊波  朱艳鑫  
技术进步的测度是发展经济学长久以来持续关注的问题,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率尤其为经济学者所关注,因为这关系到发展中国家经济是否可持续的问题。对于中国的技术进步,已有的研究多以国家或者省区为尺度。本文以中国1987-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数据为基础,使用经典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通过校准法测算了中国17行业的技术进步。测算结果表明:在17个行业中,采掘业的技术进步最快,达到了6.19%;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金融保险业,农林牧副渔业的技术进步率也在4%以上;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其他制造业,商业饮食业,运输邮电业,建筑业,机械设备制造业,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的技术进步也达到了3%...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楚明钦  
本文以1997、2002、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分别对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出比重、增加值率、装备制造业中生产性服务投入程度、生产性服务业被装备制造业需求的程度、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总体还很低,其中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在下降,而装备制造业比重在上升,但增加值率在大幅下降;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主要靠物质性投入并大幅上升,生产性服务投入严重不足并大幅度下降;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中间需求率很低,但是对研究与实验发展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中间需求增长很快,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的中间需求率大幅下降。装备制造业具有很强的前向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邓丽姝  
北京在进入服务经济、形成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之后,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在于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与其他产业形成全面的产业融合。文章运用投入产出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主导的北京产业融合和产业关联进行了实证分析。北京服务业发展具有较强的自我增强效应。服务业发展对服务业尤其生产性服务业的消耗使用较为均衡,服务业自身初步形成了产业互动关联网络体系。制造业通过投入产出关联与服务业具有一定的融合互动程度,但层次水平有待提高。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以生产性服务业主导的产业融合进一步促进北京产业升级的对策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红霞  夏明  
本文研究了分工发展和技术进步对增加值率的影响。首先建立增加值率分析的投入产出模型,并从理论上证明了分工发展和技术进步如何对增加值率产生影响,然后利用WIOD现价和上年价格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实证分析国际分工对各国制造业增加值率变化的影响程度。主要结论有:缺乏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提高的分工必然导致增加值率的下降,但是伴随着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提高的分工则有不同结果;对于发生分工的产品部门,伴随效率提高的分工未必带来增加值率的下降,一定条件下会使得其增加值率上升,对于其他部门,增加值率则会提高。实证结果表明,从1996年至2007年,伴随技术和生产效率改变的国际分工使得某些国家的制造业增加值率上升,比如美国、日本、印度等,而我国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司增绰  苗建军  
针对学术界和政策决策部门对综合技术服务业关注较少的现状,为了深入认识其产业特性及促进其发展,应用投入产出模型中的三类核心指标,定量分析了综合技术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性。计算初始投入结构系数、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前后联系效应系数,结果表明,综合技术服务业具有知识密集性和劳动密集性特征;作为生产资料的特点很明显,更多地为生产者服务;属于"低附加值、高带动能力"产业,对上游产业具有较强的带动能力;逐步演变为中间产品型产业;前后联系效应都较强、且都存在明显上升趋势。比较第三产业各部门的前后联系效应系数,结果表明,综合技术服务业是对国民经济推动力和带动力都较强的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房俊峰  
在产业界定的基础上,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构建分析框架,基于2007年和2012年全国投入产出表提供的翔实数据,重点比较分析了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投入结构和需求结构,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晶晶  黄繁华  
本文从分工角度出发,应用投入产出表分析方法将技术因素、最终需求因素以及进出口因素统一在一个框架内,考察几种因素作用下的中国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产出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是中国近年来总产出增长最快的部门,是制造业经济发展、技术变迁的最大受益部门,1997~2002年间,生产性服务业总产出增加了约151.13%,其中有约1/4的产出增长是由制造业部门来推动的,制造业部门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巨大。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楚明钦  
文章基于OECD Input-output Database中G7国家和金砖五国中的印度、巴西和中国Mid-2000s投入产出数据,比较分析了这些国家生产性服务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程度。中国经济中物质投入比重高于发达国家,而生产性服务投入比重低于发达国家;由于物质投入比重比较高,中国国民经济增加值率远低于发达国家;中国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各细分行业的需求高于发达国家,而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投入低于发达国家,说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程度比较低。中国装备制造业各细分行业影响力系数都高于发达国家;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中研究与发展业和其他商务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远高于发达国家,而感应度系...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薇  陈阵  
运用北京市2000—2010年五年的投入产出数据,通过静态分析与动态比较,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二者具有一定的直接融合度和产业融合度,内部各行业部门融合能力差异较大,并在此基础上多维度地提出了促进二者互动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彭徽  匡贤明  
本文基于国际投入产出表,构建单向融合度、综合融合度和融合互动度指数,并将产业部门按照技术密集度进行分类,测度产业融合的程度。结合"微笑曲线"和价值链理论,生产性服务业贡献度越高或者制造业贡献度越低,越有利于产业升级。对融合度指标进行国内外对比,结果表明:中国产业融合发展相对滞后,制造业生产中生产性服务业贡献度过低;生产性服务业过度依赖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低技术部门影响力偏低且高技术部门影响力过高;制造业低技术部门产值偏高且高技术部门产值过低。应抓住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契机,提升生产性服务业贡献度,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市场机制,促进高技术部门发展,优化生产性服务业部门的影响力,调整制造业部门的产值比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