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34)
- 2023(13106)
- 2022(11472)
- 2021(10617)
- 2020(9165)
- 2019(21048)
- 2018(21154)
- 2017(42266)
- 2016(22577)
- 2015(25407)
- 2014(25358)
- 2013(25521)
- 2012(23693)
- 2011(21464)
- 2010(21392)
- 2009(19764)
- 2008(19455)
- 2007(17168)
- 2006(15257)
- 2005(13481)
- 学科
- 济(99319)
- 经济(99213)
- 管理(68111)
- 业(67271)
- 企(55125)
- 企业(55125)
- 方法(47728)
- 数学(41927)
- 数学方法(41575)
- 中国(26163)
- 农(26113)
- 财(24090)
- 业经(21535)
- 学(19507)
- 技术(19319)
- 地方(19264)
- 制(18867)
- 贸(18635)
- 贸易(18627)
- 易(18037)
- 农业(17313)
- 银(14991)
- 银行(14945)
- 务(14932)
- 财务(14867)
- 财务管理(14834)
- 理论(14771)
- 和(14544)
- 环境(14326)
- 行(14254)
- 机构
- 大学(335803)
- 学院(333165)
- 济(138930)
- 经济(136112)
- 管理(135269)
- 理学(117870)
- 理学院(116620)
- 管理学(114862)
- 管理学院(114268)
- 研究(108873)
- 中国(80020)
- 京(71286)
- 科学(65686)
- 财(63466)
- 所(54045)
- 财经(51827)
- 农(50224)
- 研究所(49028)
- 业大(48504)
- 中心(48287)
- 经(47083)
- 江(47030)
- 北京(45355)
- 范(42723)
- 经济学(42432)
- 师范(42345)
- 院(39542)
- 农业(39385)
- 财经大学(38654)
- 经济学院(38645)
- 基金
- 项目(225450)
- 科学(178034)
- 研究(166346)
- 基金(164483)
- 家(142135)
- 国家(141011)
- 科学基金(121666)
- 社会(105687)
- 社会科(100364)
- 社会科学(100338)
- 基金项目(87795)
- 省(87023)
- 自然(78369)
- 自然科(76509)
- 自然科学(76492)
- 教育(75979)
- 自然科学基金(75187)
- 划(73036)
- 资助(68418)
- 编号(67525)
- 成果(54306)
- 部(50841)
- 重点(49982)
- 发(48284)
- 创(47145)
- 课题(45978)
- 创新(43934)
- 教育部(43896)
- 国家社会(43278)
- 人文(43104)
- 期刊
- 济(149059)
- 经济(149059)
- 研究(99969)
- 中国(56753)
- 学报(49817)
- 管理(49414)
- 科学(46686)
- 财(45381)
- 农(44425)
- 大学(38035)
- 学学(35868)
- 教育(33978)
- 农业(31149)
- 技术(30282)
- 融(28157)
- 金融(28157)
- 财经(25612)
- 业经(24803)
- 经济研究(24428)
- 经(21861)
- 问题(20207)
- 技术经济(18387)
- 理论(17313)
- 科技(16604)
- 图书(16366)
- 商业(16015)
- 贸(15838)
- 实践(15719)
- 践(15719)
- 现代(15517)
共检索到4773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健 徐海成
基于1978~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协整分析、G ranger因果分析,并用脉冲响应函数对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不相协调;技术效率是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第二产业的调整影响比较大,但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力度比较小;技术进步是深化和优化产业结构根本途径,合理的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进一步提高。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吕晓萌 张永亮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利用扩展的列昂惕夫逆矩阵计算全国、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技术进步对总产出增长的贡献率,并在此基础上计算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贡献率,解释了由技术进步给区域产业总产出带来变化的原因,以及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波及效应。结果表明:三个区域的三大产业的技术进步对总产出贡献率基本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第二产业技术进步对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最大,贡献率第二大的是第三产业;对于珠三角地区,技术进步对第三产业总产值提升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三大产业的技术进步效应主要来自其自身。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静敏 李惠娟 李煜华 王双燕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和能源消费现状,并基于产业经济结构理论,探讨了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费影响的机制,以及我国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最后,基于误差修正模型(VECM)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影响能源消费,最后本文提出了我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 能源消费 计量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长征 吉星
文章在测算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产业结构调整驱动因素的理论分析框架,从异质性视角分析技术进步率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技术进步率异质性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此外研发强度、国际贸易水平、市场化程度和居民收入水平也是驱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但这些因素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的影响存在差异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胡春力 ,石何
一、研究产业结构的两个着眼点研究产业结构问题可以有两个着眼点:一个是各生产部门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一个是结构的质量,即由于社会生产的技术基础更新而引起产业结构发生质的变化。生产结构中的数量比例关系在社会生产的技术水平、技术结构没有突破性变化的情况下是相对稳定的,此时生产结构的平衡是以数量平衡为基础的。以此为着眼点来研究产业结构问题的目的,在于判断制约生产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部位所在,力求通过发展瓶颈部门来满足对短线产品的需求,从而达到均衡生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傅强 周克红
本文对我国利用外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与中国引进外资有很强的相关性,外资引进在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改善产业技术的有机构成的同时,也提高各个产业的素质。今后五至十年,外资引进还会呈现提高的趋势,外资对产业结构状态仍将发生重要的影响,这需要宏观决策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给予必要的规范和引导,尤其要明确外资引进的重点产业领域。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程中华 刘军 李廉水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对中国雾霾减排至关重要。基于2003-2016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对雾霾减排的影响效应。研究结论表明:从整体层面看,在产业结构调整的雾霾减排效应当中,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雾霾减排效应较强,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对雾霾减排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在技术进步的雾霾减排效应当中,技术效率改善的雾霾减排效应较强,而科技进步对雾霾减排的促进作用相对很弱。同时,这些雾霾减排效应还受到城市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阶段的约束。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雾霾减排更多地受益于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而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可以从技术效率改善中获得更强的雾霾减排效应。工业化初期阶段城市的雾霾减排更多地受益于技术效率改善,而工业化中期阶段城市和后期阶段城市可以分别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发展中获得更强的雾霾减排效应。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潇颖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是关键问题。金融发展和技术进步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19952014年我国金融发展、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了金融发展与技术进步。金融发展与技术进步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升级 VAR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继勇 盛杨怿
本文利用1984-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外国直接投资(FDI)通过资本供给和知识溢出两种渠道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所带来的资本供给效应、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了产业结构高级化、高效化的发展;然而,受当前引资结构和质量的影响,外国直接投资强化了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发展的不均衡,并且外国直接投资引致的国际知识溢出对我国产业发展和结构优化的作用也有限。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我国引进外资和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外国直接投资 知识溢出 产业结构 协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洋 王非 李国平
文章利用我国1978~2006年的相关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对影响我国能源强度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强度的提高或降低的影响程度最大;技术进步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能源强度;能源价格的提高对能源强度的下降有一定的作用。因此,我国要实现"十一五"计划中提出的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战略目标,必须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合理的以市场为主导的能源价格体系,鼓励节能技术研发。
关键词:
能源强度 能源价格 产业结构 技术进步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白万平
在厘清指数下降分解方法的基础上,选择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行业内部结构变化、能源替代等因素作为地区能源强度变化的影响因子,推导出适宜的分解式,解构各因素对能源强度下降的贡献。实证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能源强度下降的作用较大,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次之,同时发现能源强度下降有回弹效应。该结论对于确定地区节能减排关键要素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郭圣乾
本文通过2001—2010年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失业率和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总体上产业结构和失业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失业率和工业部门的结构调整有直接联系,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失业率和服务部门的产业变动呈相反方向变动。产业多元化也导致失业率的频繁变动,加大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 多元化 失业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逯元堂 吴舜泽 马欣
"十一五"以来,围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本文基于环境视角,从环境基尼系数与效应分解两个方面,分析产业结构调整的环境成效。结果表明,尽管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环境成效并不显著,工业行业的排污不公平性依然较大,产业技术升级对污染减排的贡献远大手产业结构调整。"十二五"期间,应进一步完善推进结构调整的配套政策措施,着力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实现污染减排目标。
关键词:
环境 产业结构 实证分析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伟
通过构建中职教育变量对产业结构变量影响的实证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职教育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有较大的正向促进作用,中职教育发展规模强于财政预算内经费投入规模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此,必须重新认识中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其经费使用效率,在"求大"的同时更要"求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永鹏 苟靠敏 王波
文章模拟了三次产业以及第二产业内部各产业的生产函数,从而得出各个产业的技术进步率;并且利用技术进步的产业结构弹性分析了技术进步对重庆市产业结构的影响。发现技术进步对重庆市第一产业结构影响最大,第三产业次之,对第二产业影响最小;第二产业内部,技术进步对建筑业和电力燃料等产业影响较大,对制造业影响不大。
关键词:
生产函数 技术进步率 产业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