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54)
2023(2002)
2022(1648)
2021(1476)
2020(1241)
2019(2661)
2018(2814)
2017(5213)
2016(2681)
2015(3148)
2014(3152)
2013(3148)
2012(2820)
2011(2406)
2010(2395)
2009(2156)
2008(2299)
2007(2224)
2006(1844)
2005(1672)
作者
(8325)
(7143)
(7072)
(6775)
(4495)
(3386)
(3191)
(2830)
(2643)
(2591)
(2418)
(2368)
(2332)
(2284)
(2225)
(2212)
(2161)
(2147)
(2105)
(2049)
(1891)
(1781)
(1752)
(1645)
(1620)
(1601)
(1552)
(1542)
(1534)
(1407)
学科
(16717)
管理(14359)
(13563)
企业(13563)
(11906)
经济(11902)
技术(10322)
方法(5780)
技术管理(5744)
数学(5027)
数学方法(4996)
(4383)
(4214)
农业(3599)
(3084)
财务(3075)
财务管理(3072)
中国(2807)
企业财务(2566)
新技术(2506)
高新(2501)
高新技术(2501)
业经(2493)
(2425)
贸易(2424)
(2390)
(2176)
(1971)
环境(1957)
人口(1925)
机构
学院(42295)
大学(41765)
(18955)
经济(18596)
管理(18326)
理学(15901)
理学院(15786)
管理学(15589)
管理学院(15513)
研究(13584)
中国(9376)
(8753)
科学(7979)
(7277)
(6929)
(6822)
业大(6741)
(6500)
中心(6472)
技术(6468)
研究所(6287)
财经(5855)
经济学(5655)
北京(5453)
(5331)
农业(5328)
经济管理(5295)
经济学院(5157)
(4982)
商学(4716)
基金
项目(29272)
科学(23455)
研究(21559)
基金(21316)
(18798)
国家(18670)
科学基金(16230)
社会(13977)
社会科(13430)
社会科学(13427)
(11888)
基金项目(11379)
自然(10343)
自然科(10131)
自然科学(10131)
自然科学基金(9950)
教育(9743)
(9641)
编号(8524)
资助(8305)
(7158)
创新(6802)
(6663)
重点(6596)
成果(6311)
(6269)
国家社会(6143)
(5803)
教育部(5704)
人文(5678)
期刊
(19579)
经济(19579)
研究(11078)
中国(9594)
技术(7658)
管理(7076)
(7041)
科学(6512)
(5942)
学报(5928)
技术经济(4715)
大学(4610)
学学(4434)
农业(4368)
教育(4277)
科技(4023)
(3055)
论坛(3055)
经济研究(3040)
财经(3020)
业经(2665)
(2665)
(2632)
财会(2487)
问题(2281)
(2024)
(2022)
会计(1990)
职业(1962)
软科学(1943)
共检索到620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田雪原  
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100多年前马克思作出的“贫困会产生人口”的论断,是一句至理名言。然而贫困何以会“产生人口”,人口经济学家多从贫困条件下边际孩子成本较低,特别是从抚养费用低这方面加以分析。无疑这种分析是正确的,对指导生育实践是很有意义的。但我以为这样的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刘亚婕  董锋  
产业转移政策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分析产业转移的技术进步效应不仅是对当前政策效果的检验,也是确定政策进一步实施方向的关键。以2008-2016年中国30个省区为样本,选择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分析承接产业转移对于地区技术进步的影响,并运用空间面板模型进一步分析区域差异性。结果显示,从全国来说,承接产业转移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对于发展落后的地区而言,承接产业转移会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得益于工业一些部门或生产环节的转出,东部地区的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大幅上升,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是目前产业转移政策下最大的受益地区,承接外部产业转入,同时加速了地区技术进步;西部地区承接外部产业转入,也会促进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但是效果并不显著。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杨克泉  吉昱华  马松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姜玲  张浩文  
跨区域技术转移是促进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作者通过建立技术转移与技术进步关系的实证研究模型,利用西部11省(市、自治区)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跨区域技术转移对西部地区技术进步的贡献作用,为后发地区寻找最佳的技术转移路径以加快经济增长提供了经验支持。研究表明:在西部地区的技术追赶过程中,无论是跨国技术转移还是国内跨地区技术转移对当地的技术进步均产生了明显的正向提升效应。具体来看,在"自主创新+技术转移"模式下,两种不同渠道的跨区域技术转移对西部地区技术进步的贡献作用不相上下;而在"纯技术转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加  黄祖辉  
技术、资金、劳动力,都是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因此,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作为一个资源重新配置过程,一方面要受制于各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状况;另一方面,也会对产业的技术进步产生巨大影响。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农村80年代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村产业技术进步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与研究,以揭示它们间的相互影响机理和协调发展的关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洪银  
采用数理方法研究技术进步对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作用规律。研究认为,只有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企业在规模报酬递减阶段,采用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生产较高需求弹性的产品,技术进步的就业补偿效应才能得以发挥。研究还表明,长期内,技术进步能够扩张劳动需求;技术进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正向作用,而非农部门资本产出弹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负向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振雄  郑建清  
在人均GDP可比水平下,我国农业就业份额远高于同一发展阶段的日本、韩国、台湾省,年均农业就业份额下降速度及人均GDP每增长1 000 GK$农业就业份额下降速度均落后于日本、韩国和台湾省。这表明我国农业就业非农化转移相当缓慢,大大滞后于经济发展。延续发展经济学假设,结合新古典理论分析,表明影响农业就业转移的因素包括:资本增长率、创新强度、技术进步的劳动节约偏向和边际劳动产出递减的倾向。利用我国非农产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表明技术进步的劳动节约偏向是就业转移滞后的深层次原因。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景  董直庆  
前沿研究重点关注物化型技术进步在行业内产生的就业效应,忽视物化型技术进步在行业间的关联影响。利用2003—2017年中国36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测算工业行业物化型技术进步,结合工业生产部门间投入产出数据,考察物化型技术进步在工业技术相似行业、前向关联行业与后向关联行业间的就业转移影响。研究表明:虽然物化型技术进步在工业行业内产生就业替代,还挤出了其上游行业就业,但对其技术相似行业和下游行业就业有创造作用,弥补了工业行业就业不足的同时,为失业人员提供了再就业岗位。物化型技术进步导致生产的资本化是减少工业行业就业需求的主要作用渠道,而物化型技术进步引致关联行业产品的总需求增加是发生就业转移的重要驱动力。物化型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关联影响具有行业异质性,其中就业转移主要发生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间,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就业受影响相对较小,且表现为就业创造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崔学勤  王克  邹骥  
根据技术转移过程中技术受方的性质,将中国风机制造技术转移分为"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中资企业"三种模式。通过技术转移的层次、技术先进程度、技术转移的规模、技术转移的速度,对三种模式下技术转移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通过技术转移,中国风机制造技术有了迅速的发展,但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的情况仍没有改变。中资企业的技术转移模式在转移技术的层次、技术转移规模和技术转移速度上,都要优于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模式,对中国风机制造技术进步的作用更大。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在中资企业模式下,在引进技术的同时,积极消化吸收,并重视与外国企业开展联合研发,才能最终获得创新能力。这也应当成为中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佟光霁  王卫  
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不但受制于产业技术进步,也会影响产业技术进步。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1978—2011年三次产业技术进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技术进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长期显著相关关系,而第二产业技术进步与农村劳动力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根据这一实证结论,提出保证农村劳动力在各产业之间顺利转移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耿宇宁  刘婧  
基于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线性回归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劳动力转移与技术进步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转移显著负向影响粮食产量,技术进步显著正向影响粮食产量,农机技术与生化技术存在相互替代关系,验证了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劳动力转移、农机技术与生化技术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呈现出明显时间门槛效应。其中,劳动力转移对粮食产量的负向冲击力度逐渐减弱,农机技术与生化技术对粮食产量的正向影响程度逐渐提高;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总体沿着劳动节约型技术与土地节约型技术并重发展的路径演进,但在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约束条件下,粮食生产主要依赖生化技术,辅助依赖农机技术。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晓光  苟琴  
近年来,伴随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持续放缓,中国资本回报率和投资增速急剧下滑。文章从内生技术进步的角度,探讨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对中国技术进步、资本回报率及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对中国31省区1992—2010年工业部门面板数据分析发现,农业劳动力转移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增加劳动要素投入和促进技术进步两条渠道提升资本回报率。同时发现,不同的劳动力转移方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也有所不同,城市化方式比单纯的就业转移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淼  郭纯宝  赵树宽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牛若峰  
45年来,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按照就业消长特点,大概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农村工业化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农业发展应当采行劳动密集型的技术路线,中西部乡镇企业发展亦应采行劳动——技术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走“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劳动力转移之路。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轶群  孔婷婷  
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是我国收入不平等的重要来源。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和劳动力转移对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一是我国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除非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能以更快速度增长,否则短期内很难缩小与东部地区差距。二是农业技术进步不仅对农民增收有直接作用,还会通过劳动力转移间接增加农民收入。人力资本、农业财政投入及市场化对农民增收均有显著贡献,自然灾害对农民增收影响为负。人力资本和市场化更有利于东部地区农民增收。自然灾害减少中部地区农民收入,对东、西部地区影响不大。农业财政投入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在三大区域较为一致。三是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增收的直接作用拉大了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尽管经由劳动力转移的间接作用缩小了该差距,但不足以改变农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