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33)
2023(2945)
2022(2404)
2021(2160)
2020(1730)
2019(3719)
2018(3702)
2017(6989)
2016(3763)
2015(4243)
2014(4102)
2013(4170)
2012(3843)
2011(3425)
2010(3376)
2009(2946)
2008(2835)
2007(2641)
2006(2348)
2005(2220)
作者
(11693)
(9977)
(9874)
(9440)
(6256)
(4636)
(4352)
(3763)
(3684)
(3484)
(3422)
(3279)
(3183)
(3169)
(3147)
(3120)
(3035)
(2915)
(2835)
(2737)
(2513)
(2472)
(2421)
(2305)
(2189)
(2181)
(2139)
(2085)
(2065)
(1960)
学科
(19390)
经济(19379)
(17608)
管理(13452)
(11967)
企业(11967)
技术(10692)
方法(10436)
数学(9766)
数学方法(9718)
(7090)
技术管理(5866)
中国(5538)
农业(5537)
(5109)
劳动(5091)
业经(3646)
(3539)
贸易(3538)
(3504)
(3189)
(2779)
人口(2723)
(2621)
产业(2595)
新技术(2535)
高新(2530)
高新技术(2530)
动力(2507)
劳动力(2456)
机构
学院(58669)
大学(58490)
(29774)
经济(29374)
管理(23541)
研究(20683)
理学(20572)
理学院(20419)
管理学(20112)
管理学院(20010)
中国(14968)
(12316)
科学(12183)
(11510)
(10729)
(10276)
经济学(10153)
业大(10082)
研究所(9861)
中心(9355)
经济学院(9316)
农业(9205)
财经(8870)
(8536)
(8254)
技术(7603)
北京(7562)
经济管理(7537)
(7132)
财经大学(6714)
基金
项目(41767)
科学(33582)
基金(31340)
研究(29690)
(28121)
国家(27946)
科学基金(23884)
社会(20418)
社会科(19610)
社会科学(19607)
基金项目(15988)
(15916)
自然(14911)
自然科(14650)
自然科学(14649)
自然科学基金(14401)
(13385)
教育(13385)
资助(13204)
编号(11016)
(9739)
(9669)
重点(9461)
国家社会(9420)
创新(9250)
(9141)
教育部(8334)
(8266)
人文(8017)
(7810)
期刊
(28254)
经济(28254)
研究(15951)
中国(13990)
(10133)
科学(9462)
技术(9257)
学报(9097)
管理(9079)
农业(7450)
大学(7133)
(6952)
学学(6921)
技术经济(6122)
经济研究(4993)
教育(4840)
科技(4593)
(4564)
财经(4532)
(4040)
业经(3787)
问题(3663)
统计(3481)
(3461)
论坛(3461)
(3423)
金融(3423)
(3364)
世界(3097)
(2810)
共检索到85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许庆瑞  王伟强  
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是我国现阶段及今后经济工作的重点。那么技术进步的工作模式如何确定?本文在引入几个劳动生产率概念基础上,分析如何根据劳动生产率状况确定技术进步工作模式。一、各类劳动生产率概念的提出根据企业系统要素的组成和协调发展状况,可以将劳动生产率分为相对先进劳动生产率、前沿劳动生产率、潜在劳动生产率和实际劳动生产率。所谓潜在劳动生产率指的是不出现下列两种情况的劳动生产率:(1)从投入看,一个系统如果可能减少某种投入的数量而不增加任何其它投入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卫民  李猛  董哲昱  
基于拓展的知识生产和技术进步两部门模型,从小微企业主知识溢出视角深入分析知识增长和技术进步对现代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机制,并基于中国2000-2018年30个省际地区面板数据,探析知识外溢到技术部门并通过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带来现代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途径。得到结论与政策启示:要高度重视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小微企业对于服务业生产率提升的作用;知识溢出通过改进技术水平和扩大技术服务市场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中介效应;城镇化和产业结构优化中人口流动过程必须促进劳动力知识的有效增长;知识溢出的过程在现代服务业领域和后工业化发展阶段更为明显,为避免成本病和抽租模式发生,对于小微企业主群体,大力推进知识共享与溢出、出版更多的管理或经营方面的图书等出版物、提高其知识量,对于完善企业家市场、提高服务业的竞争程度、提高劳动力重组的可能性和劳动力流动性,存在显著促进作用,有助于现代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晨  林香红  高健  
文章采用改进的偏离—份额模型对上海渔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进行分解,把技术和制度对渔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行分离。计算表明,1978—2012年间,上海的渔业经历了"发展—调整—发展"的螺旋式上升过程,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对渔业均有促进作用,其中技术进步占主导地位。研究发现上海渔业的"相对生产优势"高于种植业、林业和畜牧业,提出渔业技术发展应依照土地节约型技术进步的方向演进,在领域上注重种源技术研发,在功能上注重生态价值的体现。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李新家  
《劳动生产率新论》评介李新家广东省委党校黄铁苗副教授的新著《劳动生产率新论》,由江西人民出版社作为中青年学者论著丛书之一出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人类社会进步中具有根本性的决定作用,而发展社会生产力,最根本的途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相...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边卫红  陆晓明  
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所言:生产率在短期也许不是一切,但在长期它就是一切。生产率是影响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最关键要素,也是一国参与全球长期竞争的最关键要素。生产率主要有两种:一是劳动生产率,可分为就业人均产出和就业人均小时产出,是劳动及资本投入的结果;二是全要素生产率(TFP),反映的是新技术、劳动技能和精神动力的提高及组织管理方面的改进等因素带来的生产率增加。笔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蔡昉  
通过国际比较发现,在显现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现象的刘易斯转折点,到迎来劳动年龄人口停止增长、人口抚养比停止下降的人口红利转折点,其间日本经过了30余年,韩国将经过40多年,而中国充其量只有9年。中国这一特殊性可以较好地解释民工荒或招工难现象的严峻性,以及工资增长的巨大幅度。研究指出,工资增长的可持续性在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能否与之保持同步和适应,同时提出关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红丽  李洁艳  
文章按照农业劳动生产率分组的研究思路,利用2003-2017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分别构建全国区域、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和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的动态面板模型,对农业技术进步、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业技术进步在全国区域和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中均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在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中也扩大了差距,但并不显著;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各区域中均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其中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中的缩减作用更为明显;农业技术进步既可以直接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也可以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遮掩效应"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劳动力转移则直接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因此,政府在针对城乡收入差距制定政策时,不仅要针对区域特征进行制定,而且也要处理好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的逻辑关系。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奕轩   张彬  
利用数字经济优势提升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点。基于技术变迁视角,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探讨数字经济对劳动生产率收敛的影响效应及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三大产业劳动生产率均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即随着时间推移,劳动生产率区域间差异逐渐缩小并最终收敛为稳定状态。数字经济能够有效推动劳动生产率收敛,且对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收敛的影响速度最快、效果最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中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高技术邻近度与技术中心度促进劳动生产率收敛。为此,提出打通国民经济循环堵点、提高三次产业数字化水平、坚持以数字经济引领技术创新的建议,持续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何欢浪  陈琳  
本文构建了一个模型来研究企业中间品生产的全球组织模式及由此带来的技术溢出和劳动生产率进步,并刻画了三者之间的动态影响过程。研究发现,发达国家的垂直FDI和离岸外包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和技术水平,这反过来又促使发展中国家承接更大比例的中间品生产。从具体的组织模式看,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会吸引更多的垂直FDI,而对离岸外包的影响将是先上升后下降;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有利于离岸外包的发展,但不利于吸收垂直FDI。进一步的数值模拟分别采用比较静态分析和内生性两种方法,均验证了上述的理论结论。本文不仅可以解释中国加工贸易发展滞后于FDI流入的现象,而且我们还认为,由于劳动力市场外部性带来的锁...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荣兆梓  
劳动生产率是包含着产品生产中耗费的全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量劳动的生产率。而传统的理解则认为劳动生产率只是表征活劳动效率,这不仅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而且造成理论上和实践中的种种矛盾和缺憾。同时,总劳动生产率的实际计算过程中存在困难也是导致人们用活劳动生产率代替劳动生产率的原因之一,解决此问题的途径是运用活劳动系数和物化劳动系数。值得强调的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增长方程与新古典增长方程虽然在形式上颇为相似,在实质上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金昌  
本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从企业、制造业和国家三个角度进行了劳动生产率的国际比较 ,计算结果表明 :和大家普遍接受的观点相反 ,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并非低于发达国家 ,而是高于发达国家。这种结论上的差异并非来源于所采用的数据和计算公式 ,而是来源于计算劳动生产率时投入和产出的计量单位。在比较研究中 ,我们习惯于投入产出均用价值量指标即“元 /元”来计算资本的生产率 ,用“元 /人·年”指标来计算劳动的生产率。由于不同国家同样数量的“人·年”劳动投入折算为价值量投入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致使使用不同计量单位计算和比较劳动生产率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本文认为 ,进行国家之间劳动生产率的比较 ,正确的计算方...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铁苗  
发展科学技术与全方位提高劳动生产率黄铁苗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科技进步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人们一般都是肯定的。但是,对其内在机理,人们尚缺乏深刻认识。笔者积多年之思考,认为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价值在于能全方位提高劳动生产率。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一按照政治经济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韦进  王杏云  陈建平  
本文结合我国当前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特殊性,通过深入企业调查、整体抽样,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所获得资料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若专业对口,高职毕业生将比普通高校毕业生有较高的工作满意程度和工作努力程度,并有较好的工作绩效;在合作气氛较好的工作组织内,个人教育背景方面的差异所导致的个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将会小于合作气氛较差的工作组织内的同类差异;无论高职还是普通高校毕业生,劳动者特征诸因素与工作特征诸因素结合匹配的差别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普通高校毕业生在应付技术更新和职业变换时,将更能适应一个动态环境的工作要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苏中一  
现行经济理论及实践中流行着一种提法,即要做到工资收入的合理分配,工资增长率不能高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对此,有人提出异议。笔者亦认为前述命题经不起严格的推敲,不过在理解上又有所差别,以下谈谈自己的想法。工资的增长以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为其物质基础,但劳动生产率不能全面衡量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除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条途径外,还能通过增加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者的人数(这时劳动生产率不一定提高)来达到。就后一条途径看,如果增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海民  
针对近年来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中出现的新一轮资本深化所引发的担忧与质疑,利用2007-2011年370家民营上市公司的经营数据,在CES型生产函数的基础上,通过门槛面板模型实证检验资本深化、替代弹性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新一轮转型升级所推动的资本深化进程,并没有出现传统理论所预言的劳动生产率下降的现象。原因在于替代弹性大于1,资本深化通过"德拉-格兰德维尔效应"和"卡尔多-凡顿效应"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只有当替代弹性小于1时,"金融深化效应"对劳动生产率的负面影响才逐渐显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