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17)
- 2023(12057)
- 2022(10027)
- 2021(9086)
- 2020(7592)
- 2019(17643)
- 2018(17075)
- 2017(32263)
- 2016(17365)
- 2015(20111)
- 2014(20256)
- 2013(20459)
- 2012(19673)
- 2011(18001)
- 2010(18043)
- 2009(17094)
- 2008(16889)
- 2007(15278)
- 2006(13416)
- 2005(12428)
- 学科
- 济(99117)
- 经济(99049)
- 管理(50391)
- 业(48312)
- 方法(39161)
- 企(37069)
- 企业(37069)
- 数学(35248)
- 数学方法(35037)
- 中国(25607)
- 农(22501)
- 地方(20851)
- 财(19546)
- 贸(18019)
- 贸易(18007)
- 学(17960)
- 易(17522)
- 业经(17271)
- 农业(15543)
- 技术(15220)
- 制(14864)
- 地方经济(13929)
- 环境(13333)
- 融(12802)
- 金融(12800)
- 银(12703)
- 银行(12673)
- 和(12397)
- 行(12189)
- 务(11102)
- 机构
- 大学(271183)
- 学院(268456)
- 济(130300)
- 经济(128055)
- 研究(100940)
- 管理(99714)
- 理学(85116)
- 理学院(84138)
- 管理学(82965)
- 管理学院(82443)
- 中国(76713)
- 科学(58057)
- 京(57852)
- 财(55481)
- 所(51937)
- 研究所(47034)
- 农(44967)
- 中心(44725)
- 财经(44455)
- 经济学(42720)
- 经(40397)
- 江(39776)
- 经济学院(38491)
- 业大(37613)
- 北京(37400)
- 院(35496)
- 农业(35330)
- 范(34061)
- 师范(33769)
- 财经大学(32720)
- 基金
- 项目(171730)
- 科学(135267)
- 基金(126372)
- 研究(125472)
- 家(110573)
- 国家(109767)
- 科学基金(92670)
- 社会(82960)
- 社会科(78898)
- 社会科学(78876)
- 基金项目(65697)
- 省(64154)
- 自然(56904)
- 教育(56701)
- 自然科(55594)
- 自然科学(55576)
- 自然科学基金(54633)
- 划(54540)
- 资助(52536)
- 编号(48554)
- 部(39951)
- 成果(39841)
- 重点(39314)
- 发(38937)
- 国家社会(36068)
- 创(35428)
- 教育部(34270)
- 课题(34013)
- 中国(33717)
- 创新(33491)
- 期刊
- 济(145640)
- 经济(145640)
- 研究(85739)
- 中国(53663)
- 财(43062)
- 学报(40793)
- 农(40519)
- 科学(38585)
- 管理(36614)
- 大学(30701)
- 学学(29015)
- 农业(27715)
- 经济研究(25246)
- 技术(25237)
- 融(24294)
- 金融(24294)
- 教育(24094)
- 财经(23491)
- 经(20417)
- 业经(19630)
- 问题(19475)
- 贸(17997)
- 技术经济(16981)
- 世界(16245)
- 业(16065)
- 国际(15872)
- 统计(14749)
- 策(12856)
- 经济问题(12166)
- 理论(11855)
共检索到4139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丹鹤 唐诗磊 李杜
利用中国1978~2007年的数据,运用增长核算方法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着重从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角度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要素投入增长;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小;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是2.57%,并在2000年以后增幅有所回落。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董景荣 刘冬冬 王亚飞
文章运用2003年~2011年中国分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对自主R&D、技术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考察了中国不同区域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自主R&D对提高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的作用没有显著影响;国外技术引进对中国经济增长起负面影响;国内技术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是目前适宜中国经济增长的技术进步路径。但是,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适宜技术进步路径存在区域差异性,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依靠国内技术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而中部地区则不适宜运用国外技术引进来促进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缪德刚
中国的改革开放在探索中逐步深化。1978—2007年,中国始终坚持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相结合的道路,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的增长是所取得成效的体现。近30年的对外贸体制改革促进了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1978—2007年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变化则表明,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力地拉动了中国经济,入世之后尤为明显。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晏玲菊
无论是发达国家、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GDP增长率、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工业增长率等指标都能反映技术进步因素对该国经济增长的作用,然而很少从一国出口结构方面进行研究。本文试用实证分析方法,从出口产品中,高科技产品所占的份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入手,研究反映在出口结构中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高科技产品出口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志强 陈泽珅
本文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1986—2013年中国制度变迁、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以及两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制度变迁、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二者都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在长期,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这种促进作用仍能进一步增强;脉冲响应分析发现技术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比制度冲击的影响衰退更快。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学林 董超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暗含着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基本前提假设,这决定了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在我国引进式技术进步方式下,存在投资的潮涌现象和经济的结构性高速增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熀松 高一兰
全要素生产率(TFP)分析方法未考虑资本投入中蕴含的技术进步,低估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改进的Solow模型构建技术进步测度方程,对中国1953~2011年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53~1978年,技术进步率-0.19%,对经济增长贡献8.61%;1979~2011年,技术进步率4.43%,对经济增长贡献44.35%,技术进步是改革开放后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封永刚 蒋雨彤 彭珏
研究目标:从有偏技术进步和要素投入增长视角分解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研究方法:基于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法对中国1978~2015年的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进行估计,并扩展Solow增长核算方程重构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分解框架。研究发现:国内研究在技术进步偏向识别、生产函数参数设定及估计方法应用方面存在部分偏误;修正偏误后本文发现考察期内有偏技术进步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支持总体强于要素投入增长,且有偏技术进步和要素投入增长内部发生了明显的动力转换;中国经济增速近期下滑主要由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减缓、资本累积速度下降和人口红利消失引致。研究创新:基于多种要素替代关系、市场假设和技术进步率框架,对中国要素替代弹性、有偏技术进步进行全面再评估,通过打开技术进步率的"黑箱"进一步分解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研究价值:为有偏技术进步识别和经济增长动力分解提供可靠框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封永刚 蒋雨彤 彭珏
研究目标:从有偏技术进步和要素投入增长视角分解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研究方法:基于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法对中国19782015年的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进行估计,并扩展Solow增长核算方程重构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分解框架。研究发现:国内研究在技术进步偏向识别、生产函数参数设定及估计方法应用方面存在部分偏误;修正偏误后本文发现考察期内有偏技术进步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支持总体强于要素投入增长,且有偏技术进步和要素投入增长内部发生了明显的动力转换;中国经济增速近期下滑主要由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减缓、资本累积速度下降和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丽丽 赵勇
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文章对FDI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具体渠道(劳动力就业、国内资本形成、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无论在长期还是在短期内,FDI都通过促进劳动力就业和技术进步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同时,虽然FDI在短期内对国内投资存在着正向的"挤入"效应,但在长期内却"挤出"了国内投资。比较二者之间的产出弹性,发现FDI的产出弹性要小于国内投资。
关键词:
FDI 经济增长 协整检验 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彦斌 姚一旻
中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资本投入。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需要完成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型。在2000年以后突出表现出来的出口导向增长模式很可能在未来难以为继。人力资本、科技进步和制度改革应该是未来中国经济保持健康持续增长所需要依赖的主要动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文洁 高丛 杨光磊
文章采用1998—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在全局DEA框架下SBM模型基础上分解GML指数得到绿色技术进步指数,运用可行性广义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关于绿色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绿色技术进步和我国东部和中部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关系,对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无显著影响;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就业率、产业结构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呈现严格正相关关系;城镇化对我国西部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对我国东中部有负相关影响。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谢识予
本文根据笔者提出的内能增长思想,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1978~2005年的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次第渐进式改革使得由人们经济努力的主观意愿组成的经济内能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仍然能够维持较高的经济内能水平和较快的增长速度,关键是要坚持渐进式的改革开放,控制收入增长速度,鼓励人们进行经济努力,并实现社会经济的平等和谐和收入分配公平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国灿
研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加以定量分析,是探索如何最有效地利用技术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方法,无论对宏观经济决策和微观经济决策均有着重大意义。我们在研究促进国家、地区或企业等经济系统的经济增长时,要想通过技术的运用来处理好投入、产出与技术进步的比例关系,使经济增长速度快,质量好,效益高,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有效供给,必须对影响经济增长的诸要素进行定量分析,找出问题所在,采取必要的对策,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为了全面地分析、考察小型工业企业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首先假定技术进步是独立于资金和劳动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伟 张辉
本文将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迁从要素生产率中分解出来,实证度量了产业结构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将其与技术进步的贡献相比较。实证研究表明,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中,虽然产业结构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一度十分显著,但是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逐渐让位于技术进步,即产业结构变迁所体现的市场化的力量将逐步让位于技术进步的力量。此外,研究也发现,结构变迁效应的减弱并不表明市场化改革的收益将会消失,某些发展和体制的因素仍然阻碍着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高。从这个层面来看,我国完善市场机制的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
产业结构变迁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