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43)
- 2023(9647)
- 2022(7931)
- 2021(7023)
- 2020(5764)
- 2019(13034)
- 2018(12433)
- 2017(23916)
- 2016(11928)
- 2015(13195)
- 2014(12900)
- 2013(12855)
- 2012(12170)
- 2011(10867)
- 2010(11099)
- 2009(10348)
- 2008(9711)
- 2007(8727)
- 2006(8174)
- 2005(7533)
- 学科
- 济(75454)
- 经济(75406)
- 管理(37156)
- 业(35681)
- 企(29111)
- 企业(29111)
- 方法(23548)
- 数学(20341)
- 数学方法(20160)
- 地方(18185)
- 中国(16701)
- 农(14666)
- 业经(13745)
- 技术(13695)
- 学(13527)
- 财(13476)
- 地方经济(13029)
- 农业(10876)
- 制(9895)
- 融(9449)
- 金融(9446)
- 贸(9270)
- 贸易(9262)
- 环境(8928)
- 易(8909)
- 理论(8800)
- 和(8474)
- 体(8356)
- 银(8228)
- 银行(8201)
- 机构
- 大学(180541)
- 学院(179840)
- 济(89663)
- 经济(88227)
- 管理(66841)
- 研究(66663)
- 理学(57083)
- 理学院(56468)
- 管理学(55638)
- 管理学院(55279)
- 中国(49469)
- 财(39138)
- 科学(37305)
- 京(37094)
- 所(33233)
- 财经(30823)
- 研究所(29857)
- 经济学(29795)
- 中心(29127)
- 经(28007)
- 江(27362)
- 农(27007)
- 经济学院(26514)
- 院(23596)
- 业大(23370)
- 北京(23291)
- 范(22958)
- 财经大学(22818)
- 师范(22757)
- 州(20909)
- 基金
- 项目(117096)
- 科学(93902)
- 基金(87337)
- 研究(86565)
- 家(76147)
- 国家(75591)
- 科学基金(65161)
- 社会(59572)
- 社会科(56597)
- 社会科学(56583)
- 基金项目(45364)
- 省(44806)
- 自然(39508)
- 教育(38946)
- 自然科(38653)
- 自然科学(38647)
- 自然科学基金(37978)
- 划(37119)
- 资助(34356)
- 编号(32171)
- 重点(26823)
- 发(26783)
- 部(26480)
- 成果(26195)
- 国家社会(26106)
- 创(25513)
- 创新(23932)
- 教育部(23391)
- 课题(22813)
- 人文(22759)
共检索到2845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赵峰 张建堡
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之间的动态关系是理解当代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主流的新古典增长理论一般认为,技术进步是中性和无偏的;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认为,技术进步一般会表现出资本生产率下降、劳动生产率上升等特征,这即是马克思偏向型技术进步。中国经济的技术进步正呈现出这种技术进步特征,并影响中国经济的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基本结构,表现为技术进步在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高、资本积累规模的不断扩大和GDP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朝着特定的技术偏向自我强化。其后果是,在一段时间后会带来资本过度积累、供给侧和需求侧结构失衡等问题,限制未来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为了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有必要革新中国技术进步路径,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辅之以需求侧管理的调节,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模式转换,释放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赵志耘 吕冰洋 郭庆旺 贾俊雪
我国学术界普遍认为,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投入型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率低,是低效的。为研究这个结论是否成立,本文构建一个区分设备资本和建筑资本的内生增长模型,提出判断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的三个基本命题。结合这三个命题,本文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增长中过去和目前都存在着明显的体现在设备资本中的技术进步,1990—2005年间该形式的技术进步率至少在5.1%—6.0%以上,并且中西部地区这种技术进步并不必然低于东部地区。这充分说明,物质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动态融合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典型事实,高投入式增长并非一定是低效增长。
关键词:
技术进步 资本积累 动态融合 生产函数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唐永 范欣
本文在马克思扩大再生产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技术进步条件下的马克思经济增长模型,探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与效应。分析表明:不同技术进步条件下,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总资本的增长率不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分为劳动生产率机制和资本有机构成机制。技术进步条件下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通过不变资本增长率、可变资本增长率和剩余价值率影响经济增长。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技术进步每提高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提高0.345 7个百分点;其中技术进步的劳动生产率效应为0.338 5,技术进步的资本有机构成效应为0.007 2。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显著大于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应。因此,国家应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构建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以创新促进国家经济增长。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闵继胜
资本通过衍生出节约成本的农业技术、控制劳动过程的标准化农业技术,将农业变成了剩余价值的"提款机",诱发更多的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加剧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农业领域的环境保护会引发经济危机,同时资本渗透农业形成了农村环境"改善"的假象,导致环境保护运动成效甚微。因此,应该摒弃新古典经济学的生态观,谨慎对待工商资本下乡,坚持以多维的视角看待农业的功能和内涵。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闵继胜
资本通过衍生出节约成本的农业技术、控制劳动过程的标准化农业技术,将农业变成了剩余价值的"提款机",诱发更多的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加剧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农业领域的环境保护会引发经济危机,同时资本渗透农业形成了农村环境"改善"的假象,导致环境保护运动成效甚微。因此,应该摒弃新古典经济学的生态观,谨慎对待工商资本下乡,坚持以多维的视角看待农业的功能和内涵。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魏枫
物质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动态融合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路径的一个典型化事实。但目前经济增长理论对于中国经济的分析,或是沿着新古典增长的路线、或是沿着内生增长理论模型,将二者结合起来分析的文献不多,本文将尝试把资本驱动与技术进步同时内生化于增长模型中来,考虑资本驱动与技术进步的内在联系,并从这个角度尝试解释中国经济增长路径。
关键词:
资本积累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唐永 张衔
本文利用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资料,考察了中国制造业的就业结构演变趋势,发现中国制造业也出现了就业极化现象。技术进步被认为是导致就业极化最为重要的因素。因此,本文在马克思扩大再生产两大部类模型的基础上,将生产资料生产部类细分为一般生产资料生产分部类和机器人生产分部类,构建了一个扩展的两大部类模型,分析技术进步的就业极化机制。研究发现,技术进步既可以通过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导致就业极化,也可以通过压低工资率促使就业极化。来自中国制造业的数据为就业极化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进而验证了本文模型的正确性。但是,在就业极化过程中,部门之间的技能障碍使低技能劳动者无法进入高技能部门就业,影响了劳动者就业升级和产业升级。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灿 韩文龙
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在各自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运用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利润率下降和经济周期等经济学理论与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或相互结合,或批判性的继承,采用独特的分析视角和方法,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梳理了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者关于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利润率下降研究的理论成果,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宏观经济模型对经济周期的解释,综述了西方学者从熊彼特主义、凯恩斯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经济周期的不同解释。
关键词:
资本积累 技术进步 利润率下降 经济周期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巨
生产力概念的深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非常重要,考察初次收入分配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可行的切入点。在税收收入占比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意味着资本收入占比的上升。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缩小了消费市场规模而抑制技术进步(消费效应),资本收入占比的提高使得企业技术投资面临更少的融资约束而促进技术进步(融资效应),初次收入分配与技术进步之间可能呈现出无关、线性或者倒U型关系,其具体关系要视消费效应和融资效应的相对强弱而定。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中国初次收入分配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倒U型关系,存在一个最有利于技术进步的初次收入分配格局,意味着当前需要同时保护劳动和资本的...
关键词:
劳动收入占比 初次收入分配 技术进步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邱伟华 景瑞琴
本文建立了一个同时含有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积累及收入分布演化的内生增长模型,来研究人力资本积累、收入分布演化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我们发现,更高的初始收入差异将通过直接降低人力资本增长率与间接提高下一期的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比这两个渠道对经济增长率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降低收入差异能获得更高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率,这将使得低收入国家有可能追赶上高收入国家。
关键词:
人力资本积累 收入分布 经济增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范丽丽 杜曙光
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简称SSA理论)是通过揭示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关系,解释资本主义经济长波现象的经济周期理论。国内学者关于SSA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该理论本身的研究与阐述;二是借鉴该理论制度与生产力的矛盾作用,分析中国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的关系。然而,部分学者在运用SSA理论时抛弃了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在制度清单的选择上具有随意性。这一方面不利于其在经济学谱系关系中的地位确认,影响其长远发展;另一方面使其在中国的发展具有随意性,成为举着SSA理论大旗的"伪SSA"理论。SSA理论的基石为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若抛弃了这一理论基础,则不能被称为SSA理论;在运用SSA理论分析中国经济增长规律时,不能抛弃劳资矛盾和资资矛盾这两个核心矛盾。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唐文健
通过一个基于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的两部门增长模型证明,资本品生产部门的技术进步会导致资本品相对价格下降,提高稳态增长的人均指标和向稳态过渡过程的经济增长率。我国分省的相对价格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1991-2006年期间中部和西部地区设备相对价格下降速度远低于东部各省,建筑相对价格下降速度远低于设备且与投资率变化没有相关关系。这说明,应重视提高中西部地区资本品生产部门的技术进步水平,改善建筑投资的效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帆
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是一国经济实现内生稳定增长的源泉。本文将罗默和卢卡斯的内生增长思想相结合,建立了研究开发和人力资本同时内生化的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技术和人力资本相互促进式的积累过程以及两种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得到结论认为,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具有正向的交叉外部性,并可以推动宏观经济实现更快地增长。
关键词:
技术进步 人力资本 内生经济增长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永忠
本文以资本外溢AK内生增长模型为基础,对金融发展、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和经验分析作了一个文献综述。理论研究表明:金融发展通过提高储蓄转化为资本比率、改善投资配置效率和改变储蓄率等途径促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呈互相促进、互为因果的双向关系,并形成金融发达、经济高增长和金融欠发达、经济低增长的双重均衡。经验分析显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证实了金融发展与内生增长理论的预测。
关键词:
金融发展 资本积累 内生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艺明
本文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试图应用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当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均等的形成机制,以及这种分配不均等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的分析框架具备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要特征,包括阶级分析、劳动价值论和资本雇佣劳动等,又结合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某些特征,放宽了现有文献中"工人阶级无任何储蓄"的假设,所得到的结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1940年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财富和收入分配情况,对于分析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并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条件下收入和财富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