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01)
2023(12103)
2022(9815)
2021(9013)
2020(7743)
2019(17431)
2018(17064)
2017(32871)
2016(17441)
2015(19681)
2014(19061)
2013(19391)
2012(17805)
2011(15707)
2010(15612)
2009(14745)
2008(14919)
2007(13336)
2006(11690)
2005(11011)
作者
(48007)
(40130)
(39913)
(38126)
(25960)
(18864)
(18060)
(15523)
(15241)
(14372)
(13997)
(13468)
(13091)
(12566)
(12544)
(12210)
(11929)
(11672)
(11658)
(11119)
(10009)
(9722)
(9704)
(9186)
(8980)
(8928)
(8876)
(8604)
(7998)
(7734)
学科
(91310)
经济(91218)
(85193)
(75996)
企业(75996)
管理(67046)
方法(44762)
数学(36556)
数学方法(36410)
(30215)
业经(29211)
(28418)
中国(23611)
农业(21095)
技术(20725)
(20715)
财务(20701)
财务管理(20681)
企业财务(19650)
(17472)
贸易(17464)
(17102)
(16178)
(14978)
(14917)
(14447)
理论(13042)
(12813)
技术管理(12605)
企业经济(12093)
机构
学院(259965)
大学(256821)
(128319)
经济(126635)
管理(109064)
理学(94082)
理学院(93311)
管理学(92463)
管理学院(91956)
研究(83359)
中国(69090)
(57580)
(53247)
财经(46677)
科学(43683)
(42858)
经济学(41276)
(40253)
(38258)
中心(38030)
(37669)
经济学院(37625)
研究所(35908)
财经大学(34670)
北京(33867)
业大(32865)
商学(31830)
商学院(31541)
经济管理(30810)
农业(29831)
基金
项目(167109)
科学(136035)
基金(127470)
研究(126529)
(108624)
国家(107720)
科学基金(95443)
社会(87156)
社会科(83144)
社会科学(83125)
基金项目(66280)
(61482)
自然(57865)
自然科(56691)
自然科学(56679)
教育(56113)
自然科学基金(55802)
资助(52359)
(50840)
编号(49066)
(39419)
国家社会(38561)
成果(38261)
(38256)
(37164)
重点(36565)
(35686)
创新(35026)
教育部(35022)
人文(34459)
期刊
(138046)
经济(138046)
研究(78730)
中国(49286)
(47166)
管理(45220)
(35073)
科学(33312)
学报(29999)
技术(26395)
大学(24810)
(24698)
金融(24698)
财经(24646)
农业(24603)
学学(23609)
经济研究(23538)
业经(22092)
(21379)
问题(18345)
技术经济(18324)
教育(17400)
(16769)
(16425)
世界(16047)
统计(14445)
国际(14333)
(13368)
现代(12912)
商业(12611)
共检索到3916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邢春冰  李春顶  
本文考察计算机在生产中的使用如何导致劳动收入占比下降。我们假定计算机可以替代劳动力提供的常规任务,却无法替代非常规任务。技术进步促使厂商用更多的计算机替代劳动力提供的常规任务,导致劳动收入占比下降。我们利用工业企业数据对上述结论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企业中人均计算机的数量越多,企业工资和福利总额占其总产值的比重越低。本文还发现企业出口比例上升可以提高企业劳动收入占比,资本深化则使劳动收入占比下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何小钢  朱国悦  冯大威  
提升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在机器换人浪潮下,自动化技术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将自动化技术纳入扩展理论框架,揭示了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制。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从微观视角考察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机器人应用会显著降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且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器人应用通过资本-劳动替代效应、工资率效应和生产率效应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异质性分析表明,机器人应用降低了大多数行业的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尤其是食品制造业、印刷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非国有企业和沿海地区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幅度更大。研究还发现,提高劳动力市场整合程度和劳动者议价能力,有助于缓解机器人应用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面效应。本文研究有助于中国更好地应对机器人应用对劳动力市场形成的冲击,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贾珅  申广军  
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中国工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主要关注企业风险的影响。通过扩展Holmstr?m&milgrom(1987)的经典模型说明,企业风险降低使劳动者努力程度提高,产出水平和工资都得以增长,但是产出增长更快,因而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实证研究支持上述分析,企业风险与劳动收入份额正相关,并且在使用替代性的风险指标和不同的模型设定下都有稳健结果。对影响机制的考察发现,企业风险降低时,人均产出比工资增长更快,且工资结构中固定工资份额下降,这与理论分析的预测一致。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磊  谢建国  张二震  
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持续性下降是中国当前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改革所面临的重大难题。本文使用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实证研究了企业空间集聚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发现企业空间集聚显著促进了企业扩大雇佣规模,并且利于提高劳动力工资水平,进而有助于缓解中国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持续下行压力。子样本回归结果显示:企业空间集聚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正向影响主要存在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中小城市",因此,通过积极的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重点引导中小城市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形成空间集聚,是缓解中国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持续大幅下降压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晓玲  吴贾  连玉君  
本文在一个理论模型框架下研究了资本和劳动相对价格变化对要素相对收入份额的影响。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使得企业在现有技术水平上改变要素的投入比(直接方式);同时诱使企业采用偏向于某种生产要素的技术创新(间接方式)。利用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对模型的估计发现,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主要通过直接方式影响要素的相对收入份额,间接方式影响较小。本文结论说明减少资本市场扭曲既能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也有助于提高劳动者收入份额。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罗知  周丽云  李浩然  
本文利用1978—2012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视角研究中国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的原因。文章首先采用标准化CES函数供给面系统和可行的广义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算分省技术偏向指标,然后利用该指标和省级面板数据分析技术进步偏向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且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是导致我国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原因之一。同时,本文还发现,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和国有企业比重的交互项显著为正,即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占比的负向作用在国有企业比重较高的省份会较小。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罗知  周丽云  李浩然  
本文利用1978—2012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视角研究中国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的原因。文章首先采用标准化CES函数供给面系统和可行的广义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算分省技术偏向指标,然后利用该指标和省级面板数据分析技术进步偏向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且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是导致我国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原因之一。同时,本文还发现,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和国有企业比重的交互项显著为正,即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占比的负向作用在国有企业比重较高的省份会较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盛斌   朱鹏洲  
文章利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构造服务业限制指数,实证检验服务业开放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服务业开放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考虑指标测算误差、异常样本和潜在的内生性等问题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扩大就业、提高工资水平以及降低人均资本是促进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提升的主要机制。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服务业开放对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中东部地区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促进效果更明显;调节效应分析的结果表明,企业出口行为、产业集聚能够增强服务业开放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正向溢出效果,劳动力成本上升则抑制了这一效果。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高波   石有为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中国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环节。利用2004—202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市场一体化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市场一体化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规模扩张、市场竞争和有偏技术进步在市场一体化促进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提升的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在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之间,市场一体化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据此提出要充分考虑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深化市场一体化改革,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促进企业公平竞争,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优化要素收入分配格局。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贾妮莎  雷宏振  
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势必引发母国生产要素流动和要素价格变动,是"促进"还是"抑制"了母国劳动收入份额?针对该问题,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异质性投资动机OFDI对母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然后利用微观企业数据,采用马氏距离匹配和倍差法实证检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公司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表明:就总体而言,母国总公司劳动收入份额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负相关;就异质性投资动机看,商贸服务类OFDI显著降低了母公司劳动收入份额,资源寻求类OFDI和技术寻求类OFDI则显著提升了母公司劳动收入份额;就异质性东道国(地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潘安   宋帅琦  
本文基于2009—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中欧班列开通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表明:中欧班列开通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且主要通过提高企业劳动收入和交通基础设施便利化水平两个渠道发挥作用;企业的外商直接投资水平越高,中欧班列开通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上升越明显,即外商直接投资存在正向调节作用;由于对外开放水平提升程度存在差异,中欧班列开通仅对内陆地区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存在显著的提升作用。本研究为中国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中提升劳动收入份额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魏下海  董志强  黄玖立  
我国正处于劳动关系转型的关键时期,工会的作用及其经济后果广受关注。本文通过一个理论模型刻画了工会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经济逻辑,并利用2010年全国民营企业调查数据展开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工会导致企业工资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显著提升,但由于后者的升幅更大,因此劳动收入份额反而下降了。针对子样本的分析进一步发现,工会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程度在不同要素密集型行业有着差异。上述研究从理论和经验上确认了工会是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有助于深化人们对工会在收入分配中的实际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贾妮莎  雷宏振  
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势必引发母国生产要素流动和要素价格变动,是"促进"还是"抑制"了母国劳动收入份额?针对该问题,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异质性投资动机OFDI对母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然后利用微观企业数据,采用马氏距离匹配和倍差法实证检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公司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表明:就总体而言,母国总公司劳动收入份额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负相关;就异质性投资动机看,商贸服务类OFDI显著降低了母公司劳动收入份额,资源寻求类OFDI和技术寻求类OFDI则显著提升了母公司劳动收入份额;就异质性东道国(地区)看,投资于发达国家的OFDI显著提升了母公司劳动收入份额,但投资于发展中国家的OFDI则对母公司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抑制作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申广军  周广肃  贾珅  
近年来,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引起研究者和政策界的重视。现有研究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但是关于企业的市场力量如何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尚未得到一致的意见。本文扩展了Kalecki(1954)的理论模型,提出企业市场力量降低劳动收入份额的假说,因为企业通过市场力量获取的收益中,工人只能分成其中的一小部分。本文使用1998—2007年的工业企业数据库,计算中国工业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和加成系数,并以此研究市场力量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市场力量越强的企业,劳动收入份额越低,并且这一结论对于不同的变量、样本和模型设定都十分稳健。1988—2007年间,逐步增强的市场力量可以解释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10%;对于连续存在的企业,解释力度为30%。市场力量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在不同所有制企业、出口和内销企业、轻重工业和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异质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罗楚亮  倪青山  
根据中国工业企业1998—2007年调查数据,本文描述了在此期间劳动收入比重下降、资本深化、要素替代弹性等特征,在企业微观层面讨论了劳动收入比重与资本深化(劳均资本存量增加)、替代弹性、市场垄断程度以及国有经济比重等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发现,资本深化和所有制结构的改变是我国劳动收入比重下降最为重要的解释因素。对企业数据在省份和行业层面汇总,讨论劳动收入比重及其变化的类似决定机制,所得结果也是类似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