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32)
- 2023(9778)
- 2022(8227)
- 2021(7541)
- 2020(6286)
- 2019(14201)
- 2018(13916)
- 2017(26723)
- 2016(13949)
- 2015(15370)
- 2014(14855)
- 2013(14296)
- 2012(12661)
- 2011(11085)
- 2010(10484)
- 2009(8948)
- 2008(8104)
- 2007(6613)
- 2006(5200)
- 2005(4045)
- 学科
- 济(58771)
- 经济(58716)
- 管理(44552)
- 业(42851)
- 企(35891)
- 企业(35891)
- 方法(33527)
- 数学(30823)
- 数学方法(30451)
- 技术(15707)
- 财(15256)
- 农(14110)
- 中国(13169)
- 业经(11813)
- 贸(10049)
- 贸易(10046)
- 务(9996)
- 财务(9956)
- 财务管理(9939)
- 易(9822)
- 农业(9795)
- 环境(9626)
- 企业财务(9494)
- 技术管理(9232)
- 地方(9169)
- 学(8462)
- 理论(8459)
- 制(8026)
- 划(7873)
- 和(7487)
- 机构
- 学院(186746)
- 大学(186086)
- 济(82240)
- 经济(80980)
- 管理(80402)
- 理学(71540)
- 理学院(70963)
- 管理学(69804)
- 管理学院(69464)
- 研究(53826)
- 中国(39343)
- 京(35782)
- 财(34521)
- 科学(31553)
- 财经(29505)
- 业大(27618)
- 经(27320)
- 中心(27216)
- 经济学(26758)
- 农(25987)
- 江(24995)
- 经济学院(24634)
- 所(23614)
- 财经大学(22667)
- 经济管理(22193)
- 研究所(21886)
- 商学(21763)
- 商学院(21559)
- 范(21511)
- 师范(21267)
- 基金
- 项目(142216)
- 科学(115149)
- 基金(107363)
- 研究(103074)
- 家(93209)
- 国家(92529)
- 科学基金(82406)
- 社会(69460)
- 社会科(66349)
- 社会科学(66332)
- 基金项目(57365)
- 省(55189)
- 自然(53409)
- 自然科(52337)
- 自然科学(52328)
- 自然科学基金(51396)
- 教育(48644)
- 划(45994)
- 资助(42995)
- 编号(39578)
- 部(32646)
- 重点(31693)
- 创(31507)
- 国家社会(30428)
- 发(29796)
- 创新(29544)
- 教育部(28970)
- 成果(28423)
- 人文(28387)
- 科研(27744)
共检索到2454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黄纯灿 胡日东
能源反弹效应的存在使得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并不能完全依赖于技术进步。本文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框架下研究能源反弹效应,着重分析了应该在生产函数中选择索洛中性技术进步来刻画中国的经济发展历史和现实,并从经济含义和理论上推导了能源进入生产函数的方式,然后测算了中国1979—2009年的能源反弹效应,其平均值为132%,有着明显的"回火效应"。这一结果表明,实现中国的节能减排目标除了技术进步外,还需要能源价格改革及总量控制等配套政策措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源远 刘凤朝
反弹效应是能源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由技术进步引起的能源消费反弹效应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能源政策的实施效果。在新古典三要素生产函数的框架内,采用中国1985年~2005年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了非平稳面板数据的单位根和协整关系,运用索洛余数方法计算了考察期间中国不同地区的技术进步贡献率,进而依据测算的全要素生产率来估计由技术进步引起的能源消费减量、增量和反弹效应。结果表明:①中国能源消费的反弹效应存在下降趋势,说明提升能源利用的技术水平已成为能源有效利用和节约的重要手段;②1986年~2005年中国总体的平均反弹效应为53.68%,说明不能仅将技术进步作为提高能源效率的唯一手段来解决能源约束问...
[期刊] 改革
[作者]
田云 尹忞昊
厘清技术进步推动我国农业能源碳减排的机理,对农业农村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构建技术进步背景下农业能源碳排放回弹效应模型,科学测度我国30个省(区、市)2001—2018年碳排放回弹效应,在此基础上,利用基准模型与空间计量方法分析技术进步对农业能源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农业能源碳排放削减量呈上升趋势,碳排放回弹量存在较大波动,碳排放存在部分回弹效应,且回弹效应均值为0.176。我国省域农业能源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特性,技术进步对农业能源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也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具体表现为,农业技术进步1个百分点,其产生的溢出效应可使周边地区农业能源碳排放强度降低0.120%。促进农业能源碳减排,应重点研发颠覆性减排技术,积极引导农业能源利用模式转型,制定区域技术标准。
[期刊] 改革
[作者]
田云 尹忞昊
厘清技术进步推动我国农业能源碳减排的机理,对农业农村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构建技术进步背景下农业能源碳排放回弹效应模型,科学测度我国30个省(区、市)2001—2018年碳排放回弹效应,在此基础上,利用基准模型与空间计量方法分析技术进步对农业能源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农业能源碳排放削减量呈上升趋势,碳排放回弹量存在较大波动,碳排放存在部分回弹效应,且回弹效应均值为0.176。我国省域农业能源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特性,技术进步对农业能源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也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具体表现为,农业技术进步1个百分点,其产生的溢出效应可使周边地区农业能源碳排放强度降低0.120%。促进农业能源碳减排,应重点研发颠覆性减排技术,积极引导农业能源利用模式转型,制定区域技术标准。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田萍 王德辉
投入要素替代弹性因涉及到经济增长状态、经济体向稳定状态的收敛速度和单位资本产出水平等重要的宏观经济问题而备受关注。本文利用等产量线上投入要素数量和价格相对变化比的等价变换提出了替代弹性的回归方程计量估计法,其可以避免现有主流估计方法因为前提条件的限制等原因而具有丧失一般性及重复利用信息的问题。但难点转移到了不同时期等产量线上投入要素数据的获取方面。在中性技术进步、充分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下本文证明了,利用现有样本信息得到的资本劳动数量比恰等于对应时间点上,和期初同等生产能力、等产量线上所需投入要素数量比。最后,利用1990-2015年数据,对我国资本-劳动投入要素替代弹性进行了平均和变结构估计与检验,得到样本期内我国平均要素替代弹性小于1,但1998年前后资本-劳动替代弹性明显不同,当前阶段(1999年以来)不能拒绝“要素替代弹性为1”的原假设等结论。研究表明我国经济体的生产能力正处于灵活且稳定的发展阶段。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廉水 周勇
由于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存在的回报效应,使得衡量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变得复杂。本文以35个工业行业为样本,用非参数的DEA-Malmquist生产率方法分解广义技术进步为科技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3个部分,然后采用面板技术估算了这3个部分对能源效率的作用。结果表明,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乘积)是工业部门能源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科技进步的贡献相对低些,但随着时间推移,科技进步的作用逐渐增强,技术效率的作用慢慢减弱。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国涓 凌煜 郭崇慧
反弹效应是能源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它的大小关系到能源政策的实施效果,在国内尚缺乏关于工业部门的实证检验。因此,本文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按照索罗余数的思想估算了中国工业部门1979年-2007年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并利用这一估算结果测算了1979年-2007年中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费的反弹效应。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1979年-2007年中国工业部门的平均能源反弹效应约为46.38%,而能源反弹效应总的变化趋势成递减状态。由技术进步而产生的能源效率提高,虽然没有使中国工业部门实现预期的节能目标,但总的呈现出能源节约的特征。本文研究的政策含义为:在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要注意能源价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永强 王哲
农业节水技术被认为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减少农业用水总量的关键途径。然而,农业技术的进步导致农业用水效率的提高一定会减少区域农业用水总量么?通过构建农业用水反弹效应模型,利用2000—2019年京津冀地区的农业生产面板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测算农业技术进步增长率,进而估算京津冀地区的农业用水反弹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有效减少了农业灌溉用水,京津冀三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农业用水反弹效应。北京市农业用水反弹效应最低,天津市次之,河北省最高。(2)三个地区农业用水反弹效应年际波动较为明显,大体呈现出下降趋势。(3)农业灌溉面积、耗水作物面积、农业用水管理是影响农业用水反弹效应的关键因素。据此,政府应从加大节水宣传、完善农业水权水价市场、发展基层农业用水组织等方面降低农业用水反弹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永强 王哲
农业节水技术被认为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减少农业用水总量的关键途径。然而,农业技术的进步导致农业用水效率的提高一定会减少区域农业用水总量么?通过构建农业用水反弹效应模型,利用2000—2019年京津冀地区的农业生产面板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测算农业技术进步增长率,进而估算京津冀地区的农业用水反弹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有效减少了农业灌溉用水,京津冀三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农业用水反弹效应。北京市农业用水反弹效应最低,天津市次之,河北省最高。(2)三个地区农业用水反弹效应年际波动较为明显,大体呈现出下降趋势。(3)农业灌溉面积、耗水作物面积、农业用水管理是影响农业用水反弹效应的关键因素。据此,政府应从加大节水宣传、完善农业水权水价市场、发展基层农业用水组织等方面降低农业用水反弹效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长风
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它的研究在当代经济增长模型中占重要地位。然而,对技术进步作用程度如何准确测定的问题,实践中一直未能很好解决,计算结果往往失真,缺乏地区间,国际间的可比性。本文试图从技术进步测定的理论基础——中性技术进步理论入手,在对技术进步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技术进步类型来测度技术进步作用的大小。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高辉 冯梦黎 甘雨婕
能源回弹效应系数反映因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而产生新的能源需求的大小。基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环境负荷分解模型,运用IPAT方程,把能源消费的变化量分解成由经济增长引起的能源消费增加量与由单位GDP能源消费降低引起的能源节约量,利用中国2001—2011年宏观时间序列数据,测算出能源回弹效应系数。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样本区间中,11个年度均属于逆反回弹效应,且能源回弹效应系数与能源消费回弹量呈同势变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董梅 徐璋勇
基于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和LMDI分解法,量化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作用,进而构建回弹效应测算的改进模型,实证测算1995—2012年西部地区能源消费回弹效应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西部地区能源回弹效应总体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其中,广义技术进步计算的回弹效应为37%,狭义技术进步计算的回弹效应为52%,技术效率改进和产业结构调整计算的回弹效应缺乏规律。西部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省份能源回弹效应呈现增加趋势。西部地区制定能源政策的重心应向提高技术效率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倾斜。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阳攀登 屈亚平 李敏
基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环境负荷分解模型,对浙江省1990年以来技术进步对GDP增长的贡献、能源消费回弹效应及能源回弹量进行实证分析。其中,对技术进步的测定采用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和农村居民纯收入作为劳动因素,以期更合理地体现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同时对多元回归模型的多重共线性进行滞后差分变换,以期得到更为精确的实证数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直庆 戴杰 陈锐
前沿文献忽视技术进步方向对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为此,文章考察了我国适宜性生产函数并测算了技术进步方向及其收入分配效应。结果发现,1978-2010年间有偏性生产函数描述我国经济产出更优,技术进步正朝有利于资本的方向发展,其偏向水平不断强化并不断降低劳动收入占比,表明解决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应关注技术进步方向问题。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直庆 焦翠红 王芳玲
前沿研究关注环境规制对技术进步的激励作用,却普遍忽视环境规制与技术进步方向转变的非一致性。文章构建二阶段模型演绎环境规制与技术进步方向的作用机制,检验我国环境规制与技术进步方向关系、环境规制陷阱的存在性及技术进步方向转变的效果。研究表明:(1)环境规制存在陷阱,环境规制强度和清洁技术研发并非同向变化,仅当清洁技术创新满足激励相容约束时环境政策才能有效激发清洁技术研发。(2)环境规制与清洁技术吻合厚左U形关系,出现非同步性效应且多数地区处于U形左侧阶段。而这类环境规制与清洁技术创新的非同步性源于技术进步方向转变的门槛效应,只有当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临界状态时,政策管制才可能转变技术进步方向,提升环境...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技术进步方向 清洁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