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90)
- 2023(10379)
- 2022(8860)
- 2021(7891)
- 2020(6865)
- 2019(15594)
- 2018(15300)
- 2017(29405)
- 2016(15847)
- 2015(18022)
- 2014(18517)
- 2013(18468)
- 2012(17394)
- 2011(16175)
- 2010(16449)
- 2009(15583)
- 2008(15198)
- 2007(14046)
- 2006(12522)
- 2005(11431)
- 学科
- 济(90074)
- 经济(90020)
- 管理(50957)
- 业(44434)
- 企(36000)
- 企业(36000)
- 方法(35012)
- 数学(30910)
- 数学方法(30589)
- 地方(20919)
- 农(19454)
- 学(19060)
- 环境(18920)
- 中国(18712)
- 财(16635)
- 业经(16076)
- 技术(15015)
- 地方经济(13875)
- 农业(13156)
- 贸(12792)
- 贸易(12787)
- 和(12583)
- 制(12422)
- 划(12372)
- 易(12325)
- 融(10826)
- 金融(10824)
- 理论(10753)
- 银(10519)
- 银行(10484)
- 机构
- 学院(248125)
- 大学(247276)
- 济(111517)
- 经济(109265)
- 管理(92728)
- 研究(88156)
- 理学(79249)
- 理学院(78359)
- 管理学(77037)
- 管理学院(76593)
- 中国(65338)
- 科学(55134)
- 京(52373)
- 财(46649)
- 所(46185)
- 农(42996)
- 研究所(42060)
- 中心(40119)
- 江(38034)
- 业大(37851)
- 财经(37461)
- 经济学(35304)
- 农业(33851)
- 经(33682)
- 北京(33313)
- 经济学院(31665)
- 范(31437)
- 师范(31094)
- 院(31016)
- 州(30018)
- 基金
- 项目(161284)
- 科学(125719)
- 基金(116018)
- 研究(115059)
- 家(101895)
- 国家(101129)
- 科学基金(85428)
- 社会(73905)
- 社会科(70160)
- 社会科学(70136)
- 省(63988)
- 基金项目(61379)
- 自然(54652)
- 划(53232)
- 自然科(53210)
- 自然科学(53193)
- 自然科学基金(52197)
- 教育(51549)
- 资助(47935)
- 编号(45312)
- 重点(36835)
- 发(36519)
- 成果(36109)
- 部(35268)
- 创(33274)
- 课题(31472)
- 创新(31360)
- 国家社会(30941)
- 科研(30782)
- 计划(29914)
共检索到3719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晓红 潘志刚
技术进步在推动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随着经济总量规模的不断扩大,也耗费了巨大的稀缺不可再生资源,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下,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成为一个相互制约、相互关联的三元系统。通过构建该三元系统的关联模型,量化了该三元系统间的关联关系。由技术进步效率概念和内涵的界定,建立该三元系统的调控优化模型,得出技术进步效率是该三元系统调控的最佳切入点,这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分析路径。
关键词:
技术进步 效率 生态环境 经济增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盖美 连冬 耿雅冬
基于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发展速度,选取24个评价指标,利用耦合度模型并结合剪刀差分析评价辽宁省1996—2011年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发展,分析耦合度发展趋势及系统发展速度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经济发展速度呈"U"型,而生态环境系统呈倒"U"型,二者耦合度发展呈"U"型,先后经历了发达型—协调发展型—发达型—过度发展型几个不同耦合度阶段,1996—2002年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发展耦合程度较高,2003—2011年发展趋势逐渐远离和谐;剪刀差显示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速度差异发展过程呈"U"型,2001年差异度最小,2002—2011年差异度值逐年加大,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发展速度有显著...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何春 苏兆荣
在利用辽宁省1995—2013年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3SLS方法对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与环境系统间的关联作用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呈现良性互动关系,技术进步与环境污染呈现出负相关关系,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呈现出"倒U型"关系。
关键词: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环境质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邱俊齐 温亚力
试论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邱俊齐@温亚力试论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邱俊齐温亚力随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在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全球性空气污染造成温室效应日...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兆顺 李淑杰
基于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系统运动特征及控制机理分析,构建系统稳定性评价模型,并运用控制理论给出系统稳定性条件;根据1999~2005年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关数据,对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系统稳定性进行了实例研究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9~2005年中国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发展,表现出渐近稳定系统的发展态势;但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环境的依赖性加大了系统协同发展的难度,影响中国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社会经济 生态环境 系统稳定性 中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成桂芳 潘军
当今不可持续的经济畸增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使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发展理论面临严峻的考验 ,必须放弃传统发展理论 ,走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之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效莉 王成璋 王野
“局部改善,整体恶化”是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的真实概括。为了治理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党中央于1999年6月确定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将能源开发同生态环境治理相并举。6年来,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投向西部地区4 600亿元,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5000多亿元。国家计划在10年间退耕还林2.2亿亩,投资3600亿元。由于生态环境建设的绩效是一个漫长的量变累积过程,通过确定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四大特征,建立“常态、一般、差”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绩效做出客观评价,有利于坚定人们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信心。
关键词: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 建设绩效 评价体系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胡云平 邹正丰 严余松
在深入分析各系统相互之间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四川省物流、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因子分析法计算得到了四川省物流、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各自的综合发展水平,并将耦合协调度理论应用于三个系统进行分析,得出了四川省物流、经济、生态环境系统整体处于勉强协调的状态和生态环境已经制约着物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的结论,这对于四川省政府把握当地物流、经济、生态环境发展情况及对今后制定物流、经济、环境方面的相关发展战略起到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作用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物流 经济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 四川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韦庆 卢文喜 刘佳雪
吉林省西部是我国典型的农牧交错地区,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趋势明显。农业生态环境是一个多目标、多变量、多回路、非线性的反馈系统,目前对这一巨大复杂系统的修复或重建还没有较好的研究方案。以前郭县为例,应用生态经济学、反馈控制理论和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模拟研究。通过对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中的变量调控,优化建设方案,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动力学模型 农牧业协调发展 农业生态系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立群 邱俊齐
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观是在近20年中逐渐产生和形成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迅速提高,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同时伴随着全球人口激增,人类毫无限制地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致使社会经济系统的运行能力超出了生态环境系统的允许限度即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晓芬 诸大建
对区域或城市经济—环境系统的物质输入分析,可以判断可持续发展所处的状态,进而为区域或城市制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依据。利用物质流的理论和方法,依据欧盟指导原则,分析了1990-2003年间上海市经济—环境系统的物质总需求和资源生产率等主要指标。研究结果表明:①上海市巨大的物质总需求和直接物质消耗给上海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②1996年上海市的资源生产率是全国的1.22倍,但2000年日本的资源生产率是上海市的36倍;③影响上海市的物质总需求或者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技术和制度能力。在上述的分析基础上,提出在2020年之前上海市发展循环经济要注重于输入端的减物质化和加强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金颖
电力工业是与经济系统环境系统相关的行业之一,电力同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电力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对系统协调度的衡量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系统协调度模型。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经济系统 环境系统 协调度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孔鹏志 杨忠直
为通过定量分析加深对循环经济的认识,类比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利用分室模型理论建立了经济一环境系统物质流模型,结合2005~2009年统计年鉴数据重点分析了我国经济系统的生产、消费和废弃物还原物质需求在未来30年的存量发展趋势,数值结果表明,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了相对物质减量化,但废弃物还原方面投入不足,生产物质、消费物质和废弃物排放量仍呈指数型增长,经济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依然很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宋杰鲲 宋卿 张冬 栾龙 陆悠悠
文章分别选取GDP、能源生产总量与消费总量、CO2排放量作为经济、能源和环境子系统指标,利用1995-2012年的数据构建了山东省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1997-2015年系统状况进行动态预测,并运用Granger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其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到2015年,山东省GDP、能源生产总量与消费总量、CO2排放量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到碳排放均具有单向Granger因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效逑 乔立佳
利用物质流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1989~1996年间我国经济系统的物质需求总量、物质消耗强度和物质生产力。研究结果表明 :①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与生态环境代价是巨大的 ,1994年物质需求总量是与我国国土面积大致相当的美国的1 6倍 ;②我国经济系统的运行主要依赖于国内的资源消耗 ,1994年人均国内物质需求量是荷兰的1 1倍和日本的1 5倍 ;③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仍然很低 ,1994年单位物质消耗量所创造的GNP仅为发达国家的约2 %~6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 ,以我国目前的物质生产力为起始点 ,提出了到2025年和2050年将资源利用效率分别提高4倍和10倍的中、长期目标 ,以便与全球可持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