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48)
- 2023(4678)
- 2022(3982)
- 2021(3611)
- 2020(3041)
- 2019(6955)
- 2018(6813)
- 2017(12250)
- 2016(6881)
- 2015(7924)
- 2014(7773)
- 2013(7913)
- 2012(7100)
- 2011(6420)
- 2010(6492)
- 2009(6092)
- 2008(6304)
- 2007(5955)
- 2006(5415)
- 2005(5059)
- 学科
- 管理(37044)
- 业(32850)
- 企(29690)
- 企业(29690)
- 济(28905)
- 经济(28878)
- 方法(15632)
- 数学(12857)
- 数学方法(12791)
- 技术(12371)
- 财(10667)
- 务(8045)
- 财务(8021)
- 财务管理(8006)
- 企业财务(7611)
- 业经(7570)
- 农(7255)
- 技术管理(6945)
- 划(6653)
- 制(6274)
- 中国(5992)
- 学(5479)
- 策(5473)
- 理论(5454)
- 人事(5152)
- 人事管理(5152)
- 农业(5113)
- 经营(5024)
- 银(4952)
- 银行(4932)
- 机构
- 大学(102156)
- 学院(101522)
- 管理(46149)
- 济(43656)
- 经济(42716)
- 理学(37917)
- 理学院(37587)
- 管理学(37265)
- 管理学院(37029)
- 研究(31665)
- 中国(27063)
- 京(22074)
- 财(20688)
- 科学(18831)
- 农(17144)
- 江(16653)
- 所(16160)
- 中心(15766)
- 财经(15589)
- 业大(15432)
- 研究所(14527)
- 经(14247)
- 北京(13713)
- 农业(13552)
- 州(13013)
- 经济学(12913)
- 经济管理(12186)
- 技术(12016)
- 商学(11920)
- 商学院(11813)
- 基金
- 项目(65499)
- 科学(52331)
- 基金(48453)
- 研究(47177)
- 家(42506)
- 国家(42219)
- 科学基金(36881)
- 社会(30824)
- 社会科(29478)
- 社会科学(29469)
- 省(25618)
- 基金项目(25392)
- 自然(24066)
- 自然科(23558)
- 自然科学(23556)
- 自然科学基金(23178)
- 教育(21623)
- 划(21239)
- 资助(19975)
- 编号(17832)
- 部(15001)
- 创(14896)
- 重点(14717)
- 创新(14130)
- 成果(13472)
- 发(13444)
- 国家社会(13242)
- 业(12946)
- 教育部(12866)
- 人文(12555)
共检索到1616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永军
本文估算了中国1978—2008年碳生产率,并用拉氏分解法分析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和能源消费结构等影响碳生产率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样本期间我国碳生产率年平均增长率为4.26%,累计增长249%,技术进步是推动碳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的贡献较小。进一步推进技术进步、发挥技术效率在节能减排中的主导作用,重点发展清洁能源和高效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以及推动产业结构持续演进,是提高碳生产率、发展低碳经济的可靠路径。
关键词:
碳生产率 能源强度 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关海玲 武祯妮
在绿色索洛模型的基本框架下,结合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将模型中的重要研究变量即技术因素,进一步引申拓展为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且基于中国省级空间面板数据,首先用熵权法测算出地方环境规制水平,采用方向性距离函数计算出省际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其次,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得出在地方环境规制下,地区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通过检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解出的技术进步指数的空间溢出效应尤为显著,最后验证三者间存在门槛效应。结果显示:由于地方环境规制政策的互动,强化了区域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与此同时,技术进步是区域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关键,合理的环境政策能够刺激企业的技术进步,由创新带来的收入能够抵消甚至超过污染治理的成本,实现创新补偿,最终强化污染治理和经济增长"双赢"的可能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扶玉枝 徐旭初
运用Bootstrap-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浙江省粮食和一般经济作物类、蔬菜水果类、畜禽水产养殖类等三类营销合作社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及其分解指数,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结果显示:2004—2009年间,三类合作社年均TFP增长率分别为4.34%、1.95%和4.37%,且在5%水平上有意义;技术进步的提高速度呈加快趋势;技术效率表现出下降或增速减缓的趋势;2007年以来政府的扶持效果主要体现在技术进步上;不同产品类型合作社的TFP增长方式存在差异。政府的政策应以提高技术进步和促进落后合作社追赶先进合作社为核心。
关键词:
合作社 技术进步 技术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晓慧
文章运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状况,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研究表明,1993-2008年中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0.6%,其中技术效率改善0.4%,技术进步率为0.2%,不同时期生产率增长的特点存在一定差异。同时,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也存在显著差异。全要素生产率对流通业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流通业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效率 技术进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钟廷勇 周磊 安烨
通过采用三阶段DEA-Malmquist面板模型,本文对1999-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对我国文化产业整体、地区间和行业间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研究,发现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较低,且波动率较大;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力变为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中纯技术效率持续恶化,规模效率得到了初步改善;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较大的地区间差异性,其中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最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金融市场完善程度、政府扶持力度、城市化进程和初始人力资本,对文化产业生产效率产生重要影响,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在各细分行业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范丽霞
笔者采用1978年~2012年国内省域面板数据,结合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借鉴GloBal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构造思路,提出一种新的测度模型SBM-GloBal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核算与分解。实证表明,与GloBal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相比,传统的MalMquiSt指数容易导致"技术倒退",致使粮食tFP的估算"被动"提高;我国粮食tFP的空间非均衡性明显,西部地区粮食tFP增长水平最高,东部地区稍低一点,中部地区最低;我国粮食tFP呈上升趋势,且表现出"u"型波动变化特征;我国粮食tFP增长的源泉主要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佳澍
污染防治是我国决胜建设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并积极采取环境规制措施,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利用中国2004—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显著"U"型关系;环境规制对TFP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尤其是东部地区的TFP受环境规制的影响能够尽快进入上升阶段;机制检验发现,环境规制可以通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引起TFP的"U"型变动,但二者对TFP的提升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彦志
本文运用Malmquist指数对2003—2008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高等教育的生产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与效率变化分析生产率变化的动力来源以及各地区的差异,并进一步对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等教育生产率指数显示波动性上升趋势,且主要动力来源于技术进步;高等教育生产率的增长呈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性;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与技术进步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前的技术水平显然不能满足高校的需求。最后针对高等教育生产率变动的特征对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生产率 技术进步 规模效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明利 吕新业
水稻作为我国粮食产业中的重要品种,在我国已保持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只能依靠提高生产率和科技进步水平。本文在这一现实背景下,运用基于DEA分析法的Malmquist指数对我国不同种类水稻,从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方面分析了其时序变动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并给出了研究结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邵军 徐康宁
基于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本文测度了我国城市的生产率增长、效率改进与技术进步。研究发现,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城市生产率的增长率持续下降,并连续多年出现负值,导致生产率水平下降,而这主要是由技术水平下降所致,但城市效率水平同期却有了较为明显的改进。地级市的平均Malmquist指数及效率改进指数,要高于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向后者的趋同;西部城市的生产率增长率与东部城市存在较大差异,生产率水平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邓翔
论文主要分析和探讨了内生增长理论的两个主要模型,产品品种增加模型和产品质量升级模型在生产率测算中的应用,特别是分析了两个模型的生产函数和生产率测算公式。两种模型都揭示出经济中的研究与开发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为政府有关R&D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启示。论文还认为,在测算TFP增长率时,传统新古典增长理论与内生增长理论的测算方式可以互为补充。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大鹏 朱迎春
本文应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计算了1996—2009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通过对高技术产业2002年前后各效率变化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深层因素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实证结果表明:(1)2002年后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率的快速下降。同时技术效率变化取代技术进步成为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主导因素。(2)高技术产业发展已由单纯追求技术创新向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转变,但技术创新能力差,关键技术自给率低是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瓶颈。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赵燃 骆乐 韩鹏
本文运用1999~2005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12个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的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方法,分析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状况,将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对企业平均规模、资本密集度以及资产负债率同生产率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的主要结论是: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较高,并且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源自技术进步,而非效率变化;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变化、规模效率等指标值大于"三资"企业;另外,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企业规模对全要素生产率有较显著的正影响,而资本密集度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负影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谷成
本文运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方法,对转型期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时间演变和省区空间分布进行实证分析,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三部分。结论表明,转型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为显著,各省区之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较大,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这一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农业前沿技术进步贡献,技术效率状况改善的贡献很有限。此外,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也是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