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78)
2023(2864)
2022(2273)
2021(2089)
2020(1768)
2019(3742)
2018(3644)
2017(6865)
2016(3585)
2015(4012)
2014(4033)
2013(3886)
2012(3514)
2011(3043)
2010(3118)
2009(2822)
2008(2730)
2007(2577)
2006(2157)
2005(2087)
作者
(10900)
(9312)
(9011)
(8655)
(5915)
(4500)
(4040)
(3573)
(3471)
(3204)
(3179)
(3061)
(2945)
(2851)
(2827)
(2800)
(2776)
(2706)
(2655)
(2636)
(2259)
(2234)
(2230)
(2220)
(2069)
(2042)
(2018)
(1902)
(1882)
(1831)
学科
(16729)
(14636)
经济(14620)
管理(12431)
(11150)
企业(11150)
技术(10471)
中国(7837)
(7783)
方法(6944)
农业(6491)
数学(6306)
数学方法(6271)
人口(6117)
技术管理(5764)
业经(3360)
(3144)
劳动(3144)
(2717)
新技术(2502)
高新(2497)
高新技术(2497)
(2386)
贸易(2384)
(2374)
动力(2370)
(2353)
劳动力(2338)
产业(2326)
农业劳动(2306)
机构
大学(55877)
学院(55084)
(26043)
经济(25624)
管理(24086)
理学(21032)
理学院(20847)
管理学(20619)
管理学院(20499)
研究(20085)
中国(14157)
(12096)
(11575)
科学(11208)
(10377)
业大(9865)
中心(9485)
研究所(9432)
农业(8896)
(8879)
(8203)
经济学(7996)
财经(7658)
经济管理(7655)
北京(7431)
经济学院(7367)
(7189)
师范(7118)
(7087)
技术(7014)
基金
项目(39767)
科学(32503)
基金(30083)
研究(29843)
(26640)
国家(26422)
科学基金(23035)
社会(20379)
社会科(19331)
社会科学(19329)
基金项目(15947)
(14899)
自然(14133)
自然科(13884)
自然科学(13882)
自然科学基金(13660)
教育(13245)
(12613)
编号(12471)
资助(11455)
成果(9434)
国家社会(9269)
(9254)
(9222)
创新(8664)
重点(8617)
(8463)
教育部(8040)
人文(7899)
(7715)
期刊
(24633)
经济(24633)
研究(16009)
中国(13967)
(10120)
科学(9811)
技术(8297)
学报(8099)
管理(7683)
农业(6957)
大学(6513)
教育(6477)
学学(6096)
(5906)
技术经济(5291)
科技(4389)
(4088)
金融(4088)
(3837)
(3837)
论坛(3837)
财经(3804)
经济研究(3647)
人口(3614)
图书(3573)
业经(3528)
(3357)
问题(3294)
情报(2733)
(2727)
共检索到81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天成  温思美  
利用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结合测度各省技术进步水平的宏观年鉴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t模型与Heckman 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技术进步对不同户籍类型下流动人口就业分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内部就业分化差异显著,城镇流动人口比城乡流动人口有更高概率进入高收入岗位;技术进步强化了这种户籍歧视,同时存在高技能偏向性,使得城镇流动人口的中等技能和高技能劳动力比城乡流动人口更容易进入高收入岗位,但是在低技能群体中的影响效应并不显著。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孟凡强  初帅  
劳动力市场的歧视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当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市场主力时,歧视是否也发生了改变?文章利用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职业分割的视角考察了户籍歧视的年龄差异。结果表明,户籍歧视在不同年龄群组间呈现U形特征,这主要缘于职业内同工不同酬的U形变化,职业进入歧视随年龄减小而呈现下降趋势。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职业内同工不同酬的U形变化源自于城镇流动人口的工资优惠,70后—85后的中生代城镇流动人口获得的职业内工资优惠较小,年龄较大的70前和年龄较小的90后、95后群组获得的工资优惠较大,而城镇流动人口职业进入优惠的年龄趋势也是职业进入歧视随年龄减小而下降的主要原因,整体来看越年轻的城镇流动人口获得的职业进入优惠越小,这表明当前户籍歧视更多地表现为对城镇流动人口的就业优惠。据此,文章建议应注重户籍歧视的年龄差异和形式变化,更多采用竞争性的差异化措施吸引人才,以市场化的手段实现人才的充分流动和社会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尧  
如何让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融入城市并且安居乐业是一个非常重要且紧迫的议题。本文测算地方教育资源综合指数并将之与流动人口微观数据匹配,考察了城市教育公共服务供给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城市优越的教育资源能够吸引流动人口定居,但针对流动人口施加的额外限制性条件又会削弱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进一步检验发现,教育公共服务的户籍歧视增加了流动人口子女留守故土的可能,而由此导致的父辈与子辈的分离将在很大程度上削弱流动人口在大城市的长期居留意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传波  阎竣  
运用2012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Brown分解方法研究了城城和乡城两类跨县流动人口的收入差异。结果发现:教育等人力资本因素可以解释两者之间大部分就业机会和收入差异;户籍歧视可能是由户口所在地(即本地与外地)的差异,而非城乡户口性质差异导致的。仅靠取消城乡户籍差别难以提高乡城流动人口的收入,也难以让他们沉淀下来。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曾永明  张利国  
为提升既有研究的样本可比性、降低样本选择性偏差产生的内生性问题,文章利用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中户口登记类型为农业户口和"农转非"居民户口的样本,估计户籍歧视和地域歧视对农民工工资率的影响,并通过倾向值匹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主要结论有:(1)本地人口中农民工受到户籍歧视使得其工资率减损6.4%;流动人口中农民工受到"户地双歧视"使得工资率减损9.3%,其中含2.9%的户籍捆绑性地域歧视。(2)流动农民工受到的地域歧视使得其工资率减损7.6%,流动"农转非"群体则未受到显著地域歧视。(3)户籍歧视和地域歧视相互独立而又相互影响,前者需要更快更全面的制度性户籍改革,后者需要长期的文化思维转变和精神文明引导。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战强  韩冬雅  
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经济水平的差距和户籍制度的松动,导致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以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为样本,对外群歧视与流动人口家庭收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群歧视对于流动人口的家庭收入有着显著负向的影响,并随着家庭收入分布水平的提高,这种影响越来越明显。另外,到东部城市就业、跨省流动或者在一级劳动力市场工作的流动人口受到外群歧视的影响更大,收入下降更多。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战强  韩冬雅  
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经济水平的差距和户籍制度的松动,导致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以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为样本,对外群歧视与流动人口家庭收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群歧视对于流动人口的家庭收入有着显著负向的影响,并随着家庭收入分布水平的提高,这种影响越来越明显。另外,到东部城市就业、跨省流动或者在一级劳动力市场工作的流动人口受到外群歧视的影响更大,收入下降更多。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周钦  刘国恩  
本文利用大型微观调查数据,采用Heckman选择模型、广义线性模型(GLm)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估计中国本地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医保受益问题。研究结果显示,现行医疗保险制度的医保受益水平存在显著的户籍差异,流动人口的医保报销水平显著低于本地户籍人口。流动人口较低的医保受益水平抑制了其对正规医疗的选择,同时医保制度对流动人口医疗负担的降低作用显著小于本地户籍人口。究其原因,户籍制度挂钩的医保"属地"管理制度与流动人口"流动性"之间的矛盾,使其医保不适用可能性显著高于本地户籍人口,从而导致医保受益水平偏低。因此,突破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弊端,建立适应流动人口需求的医保制度是切实提高流动人口实际医疗保障...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翠迎  汪润泉  
该文以职工养老保险为例,实证考察了城市社会保障制度对流动就业人口城市消费的影响。基于国家卫计委的全国流动人口动态检测调查数据,该文比较了有无职工养老保险的流动就业人员在消费行为上的差异。研究发现,对于农村户籍流动人口,参加养老保险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与消费弹性大于没有参加养老保险者,养老保险对消费支出有提升作用;对于城镇户籍流动人口,参加养老保险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与消费弹性低于没有参加养老保险者,且养老保险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受到其自身收入水平的制约,当收入较低时,养老保险对消费支出有促进作用,当收入较高时,养老保险对消费支出有抑制作用。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娟  赵心慧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剧增,其内部的收入差距现象也逐渐出现。基于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取Oaxaca-Blinder分解和基于RIF回归的分解探究了不同户籍流动人口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发现相对于性别、年龄等其他变量而言,教育对流动人口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最大,表现为教育的价格效应与结构效应都扩大了收入差距,且前者是最主要的因素,尤其体现在第90分位点,暗含着城乡流动人口的收入差距主要由教育的高回报率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按照不同年份、年龄以及地区进行划分后的结果各异,但是教育价格效应依然较大。这说明,城乡教育资源发生扭曲的结果只是使得城镇常住人口获得更多了优质教育资源,接受了更多教育。城镇常住人口具有更强的社会网络和城乡教育资源是发生扭曲的并列原因。基于此结果,政府应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保障教育资源均衡化,加大扶持偏远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农村流动人口也应通过职业培训或继续教育等形式增强自身竞争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章元  王昊  
本文基于一个城市劳动力样本首次将他们区分为本地工人、本地农民、外地工人和外地农民,并研究了对于外来工人和外来农民的地域歧视及户籍歧视,结果发现:首先,相对于本地工人而言,外地农民受到了56.5%的歧视,我们可以粗略地将这个比例分解为26%的地域歧视与30.5%的户籍歧视;其次,如果直接利用劳动力的可支配月工资进行研究,而不考虑工作小时数、缴纳"三金"和个人所得税,则会在相当程度上低估对外来农民的歧视;第三,虽然外地农民受到了明显的地域歧视,但是外地工人却并没有受到明显的地域歧视。这些结果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城市劳动力市场对外来劳动力的歧视,并为制订降低歧视的政策提供了启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戚阳阳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深化,人口跨户籍所在地流动的浪潮冲击着既有户籍制度中就业领域的不平等。由于我国传统社会结构性、体制性及自身素质等因素制约,现今流动人口就业领域存在着就业机会不均等、就业待遇较低、就业保障被边缘化、就业范围单一、就业权益受到侵害后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等主要问题。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正形成的当下,应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从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将权益与户籍相脱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和增强流动人口权利意识等方面入手,逐步消除对流动人口的就业歧视,保障流动人口的平等就业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婧芳  
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中国城市劳动力调查,从就业进入、工资影响因素和工资歧视三个方面对2001年、2010年城市劳动力市场中户籍歧视的变化进行研究。对农民工和城市本地劳动力教育回报率的比较发现,农民工的教育回报率大幅提高,与相同学历的城市本地劳动力的教育回报率相似。农民工的工资决定机制与城市本地劳动力正在趋同。2010年农民工面临的就业隔离比2001年大幅下降,而且在各部门内部小时工资的歧视也大幅下降。然而,当农民工进入公有单位时依然受到较强歧视,就业隔离依然存在,因此,城市劳动力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智勇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然而,户籍制度却使这一进程受阻。户籍制度是造成农民工在进城务工中遭遇就业机会、就业待遇以及就业保障歧视之根源,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必须加大户籍制度及其相关政策的改革力度,加大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力度,建立健全劳动力流动服务体系等,让长期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工在就业求职、就业待遇、权益维护、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享受市民待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婧芳  
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中国城市劳动力调查,从就业进入、工资影响因素和工资歧视三个方面对2001年、2010年城市劳动力市场中户籍歧视的变化进行研究。对农民工和城市本地劳动力教育回报率的比较发现,农民工的教育回报率大幅提高,与相同学历的城市本地劳动力的教育回报率相似。农民工的工资决定机制与城市本地劳动力正在趋同。2010年农民工面临的就业隔离比2001年大幅下降,而且在各部门内部小时工资的歧视也大幅下降。然而,当农民工进入公有单位时依然受到较强歧视,就业隔离依然存在,因此,城市劳动力市场需要进一步健全,仍需规范公有单位的用工和招聘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