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81)
- 2023(2620)
- 2022(2091)
- 2021(1860)
- 2020(1579)
- 2019(3368)
- 2018(3310)
- 2017(6273)
- 2016(3232)
- 2015(3796)
- 2014(3739)
- 2013(3894)
- 2012(3539)
- 2011(3089)
- 2010(3168)
- 2009(2786)
- 2008(2895)
- 2007(2781)
- 2006(2507)
- 2005(2349)
- 学科
- 业(17604)
- 济(16645)
- 经济(16643)
- 管理(16479)
- 企(15020)
- 企业(15020)
- 技术(10684)
- 方法(8251)
- 数学(7286)
- 数学方法(7250)
- 技术管理(6015)
- 财(6001)
- 中国(4605)
- 农(4263)
- 人事(3681)
- 人事管理(3681)
- 农业(3614)
- 业经(3465)
- 务(3326)
- 财务(3317)
- 财务管理(3317)
- 企业财务(3254)
- 理论(2987)
- 收入(2944)
- 融(2660)
- 金融(2660)
- 新技术(2633)
- 高新(2628)
- 高新技术(2628)
- 学(2466)
- 机构
- 大学(54260)
- 学院(54001)
- 济(25984)
- 经济(25565)
- 管理(22943)
- 理学(19939)
- 理学院(19780)
- 管理学(19562)
- 管理学院(19448)
- 研究(17118)
- 中国(12703)
- 京(11208)
- 财(10417)
- 科学(9538)
- 经济学(8822)
- 财经(8731)
- 所(8553)
- 经济学院(8063)
- 经(8010)
- 江(7795)
- 研究所(7793)
- 中心(7630)
- 农(7549)
- 业大(7493)
- 北京(7009)
- 商学(6592)
- 商学院(6544)
- 财经大学(6544)
- 技术(6536)
- 经济管理(6394)
- 基金
- 项目(36373)
- 科学(29559)
- 基金(27443)
- 研究(26700)
- 家(23959)
- 国家(23797)
- 科学基金(20834)
- 社会(18604)
- 社会科(17707)
- 社会科学(17703)
- 基金项目(14495)
- 省(13958)
- 自然(12746)
- 自然科(12482)
- 自然科学(12482)
- 自然科学基金(12299)
- 教育(12288)
- 划(11495)
- 资助(11121)
- 编号(9786)
- 创(8803)
- 部(8546)
- 国家社会(8388)
- 创新(8281)
- 重点(8101)
- 发(7729)
- 教育部(7547)
- 人文(7408)
- 成果(7341)
- 制(6919)
共检索到784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新铭 罗润东
本文在劳动力异质的假设下通过建立一个二元经济模型分析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与收入差距的关系,结果显示技术进步主要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影响收入差距:其一,通过提高相应劳动力的劳动效率,提高其工资;其二,通过收入差距的扩大,吸引劳动力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从而劳动力效率的提高,影响其收入。并得出结论,不同类型的技术进步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而这种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人力资本投资,因此,在城乡转化的过程中,要缩小收入差距必须选择适当的技术进步,而且还要结合长期经济发展注意保持相应的收入差别。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工资差距 人力资本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成友 孙涛 焦勇
本文使用2003—2015年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际面板数据,通过引入常替代弹性生产函数和要素的垄断竞争假设,结合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并加以拓展,探讨要素市场出清条件下要素收益决定机制,构建要素禀赋异质性、工资差距条件下人力资本形成的动态演化模型,实证分析工资差距背景下要素禀赋对人力资本形成的影响。研究发现:(1)资本存量的增加不利于人力资本形成,但劳动力的丰裕供给有利于人力资本形成;(2)高技能劳动力和低技能劳动力的工资差距对人力资本形成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3)工资差距显著促进了资本存量对人力资本形成的激励作用,却显著抑制了劳动力对人力资本形成的激励作用。研究表明,由物质要素密集投入转向知识要素密集投入、由粗放型外延增长转向集约型内涵提升的经济发展"新常态"进程中,资本对人力资本形成的影响不如劳动力、工资差距,从资本到人力资本的跳跃还存在不确定性,同时工资差距还和要素禀赋存在异质性的交互作用,共同影响人力资本形成。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许学军
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形成依赖于主体对人力资本投资收益与成本的估计,是对"成本——收益"核算的结果。人力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提升了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引致了人力资本投资增加,有利于人力资本形成,但也拉大了高低技能劳动力间的收入差距,降低了低技能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能力,阻碍了人力资本有效形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新铭 罗润东
人力资本投资导致劳动力市场结构正向变动,引起收入差距缩小,然而收入差距的缩小却会降低人力资本投资动机。调整技术进步的类型可以调和这一矛盾,实证表明,我国农村非技能增强型技术进步快于技能增强型技术进步,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必然不利于人力资本投资。在收入差距不断缩小的情况下,保证收入长期稳定增长,需要不断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实现劳动力市场结构一元化。
关键词:
人力资本 收入差距 技术进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新铭 周云波
劳动力人力资本的差异是造成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随着技术进步的加快,技术进步成为收入差距形成的又一影响因素。利用1995~2005年分省数据进行的面板分析表明,我国城镇在1995年以后的技术进步向城镇低人力资本倾斜,对收入差距缩小有明显作用;农村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的不相匹配,造成农村技术进步对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并不明显。因此,要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必须在发展技术进步的同时,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使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相互匹配。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人力资本 技术进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马磊
文章借鉴Acemoglu建立的CES生产函数,构建城乡收入差距与人力资本结构、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函数,将城乡人力资本结构、技术进步引入城乡收入差距分析框架中,并使用中国30个省区2002-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与分析,发现人力资本结构与技术进步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缩减作用,提高大专及以上学历从业人员的相对比重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尤其对中西部地区的作用更加显著。基于实证检验与研究结论,为城乡收入差距的调节与缩小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人力资本结构 技术进步 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董志勇
本文研究了政府通过公共财政来消除低收入群体在人力资本投资上的信贷约束,为社会提供一个机会公平的公共教育情形下,社会收入差距的动态演化路径,并考察了遗产动机和收入税率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我们的分析发现,公共教育虽然短期内在一定参数水平下会导致收入差距发散的可能性,但是在长期内却能保证收入差距的收敛。
关键词:
收入差距 人力资本 公共教育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靳卫东
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和技术贸易的发展都会促进人力资本密集型技术的进步,增加高等人力资本水平劳动力的需求,从而扩大了工资差距。在商品贸易中,制成品出口比例的增加会改变我国的产品需求结构,使高等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增加。同时,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带来了消费升级,也促进了高等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高等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引起了高等人力资本水平劳动力需求的增加,扩大了工资差距。
关键词:
技术进步 产品结构 工资差距 人力资本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智勇 胡永远
运用协整分析、基于ECM模型的Granger因果检验、方差分解检验异质型人力资本对技术进步的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科技投入之间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高等教育是技术进步的Granger因,且其冲击对技术进步的拉动效果明显大于中等教育与科技投入。因此,在财政紧约束条件下,加强高等教育投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提高我国技术水平的关键。
关键词:
人力资本 技术进步 VAR模型框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郝楠 李静
在国际技术差距和技术扩散的视野下,本文分析了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对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来自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通过促进技能溢价上涨、人力资本过时、技术锁定与依赖等中间机制对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积累产生"侵蚀效应",这不仅会抑制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水平提升,更使其自主创新和技术差距收敛之路面临挑战。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从提高劳动力知识和技能水平、加大自主创新以及加快劳动力市场供给侧改革等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璋 唐兆涵 龙少波
近年来,我国行业间工资差距整体规模呈现上升不断扩大态势。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突出的是不断扩大技术引进规模。过高的对外技术依存度使我国在充分享受后发优势的同时,也使经济发展呈现出了"引进式"发展的特点。文章认为我国的引进式技术进步是造成行业间工资差距增大的深层次原因。如将技术进步分为体现式和非体现式两种类型后,可以发现:我国引进的不同类型的先进技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资本、劳动等产生影响,加剧了经济结构中原有的生产力不平衡状况,从而导致了行业间工资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文章通过建立VAR模型进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检验验证了文章理论观点的正确性。文章结论...
关键词:
引进式技术进步 行业间工资差距 资本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欣
技术进步对工资差距的影响引起国际贸易学家和劳动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一个全面详细的述评。主要包括:技术进步和贸易对工资差距的作用;技术进步对发展中国家工资差距的影响;技术进步对跨国工资差距、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工资差距周期性波动的技术进步机制;技术进步类型的拓展;结合劳动力供给的角度进行分析等几方面。
关键词:
技能偏向技术进步 贸易 工资差距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尹正 倪志伟
根据中国制造业20062016年的微观数据,本文利用匹配法估算技能劳动力和非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分析了当前出口贸易和技术进步因素对劳动力工资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在技能劳动力和非技能劳动力领域,它们具有的工资差距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2)出口贸易的发展能够提高公司对非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提高非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工资水平,并对我国发挥比较优势具有显著作用;(3)技术进步对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工资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即技术进步具有技能劳动力偏向型特点,会增加技能劳动力与非技能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距。因此应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钟世川
笔者在CES生产函数下构建技术进步偏向、劳动力结构对工资差距影响的理论框架,利用1987年~2011年中国工业行业数据进行实证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技能劳动与非技能劳动之间是替代关系;在工业化进程中,大多数行业的技术进步大致偏向技能劳动力,其中,非金属制品业的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最明显。同时,劳动力结构变化和贸易自由化有利于缩小行业工资差距,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外商直接投资和资本深化均扩大了行业工资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