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60)
- 2023(14817)
- 2022(12882)
- 2021(11992)
- 2020(10139)
- 2019(23370)
- 2018(23303)
- 2017(45355)
- 2016(24013)
- 2015(27299)
- 2014(27176)
- 2013(26820)
- 2012(24416)
- 2011(21883)
- 2010(21929)
- 2009(20028)
- 2008(19535)
- 2007(17016)
- 2006(14883)
- 2005(12878)
- 学科
- 济(101740)
- 经济(101641)
- 管理(73711)
- 业(69764)
- 企(59043)
- 企业(59043)
- 方法(53350)
- 数学(46857)
- 数学方法(46122)
- 贸(25886)
- 贸易(25872)
- 易(25081)
- 农(24991)
- 财(24230)
- 中国(23745)
- 业经(21246)
- 学(20339)
- 技术(20020)
- 地方(19325)
- 理论(18180)
- 环境(18112)
- 农业(16638)
- 务(15951)
- 财务(15871)
- 财务管理(15842)
- 制(15587)
- 和(15226)
- 划(15100)
- 企业财务(14979)
- 银(13228)
- 机构
- 大学(348659)
- 学院(347521)
- 济(141404)
- 管理(141194)
- 经济(138537)
- 理学(124071)
- 理学院(122794)
- 管理学(120364)
- 管理学院(119772)
- 研究(110579)
- 中国(80016)
- 京(72767)
- 科学(68298)
- 财(61451)
- 所(54352)
- 农(52317)
- 业大(51795)
- 财经(50901)
- 中心(50437)
- 研究所(49783)
- 江(48871)
- 经(46418)
- 北京(45636)
- 范(44818)
- 师范(44414)
- 经济学(42862)
- 农业(41086)
- 院(40609)
- 州(39908)
- 经济学院(39096)
- 基金
- 项目(243584)
- 科学(192419)
- 基金(177853)
- 研究(177198)
- 家(154708)
- 国家(153502)
- 科学基金(133017)
- 社会(111880)
- 社会科(106306)
- 社会科学(106275)
- 省(94889)
- 基金项目(93947)
- 自然(87605)
- 自然科(85627)
- 自然科学(85611)
- 自然科学基金(84055)
- 教育(82910)
- 划(79673)
- 资助(74975)
- 编号(71841)
- 成果(56507)
- 重点(54403)
- 部(54196)
- 创(51105)
- 发(50883)
- 课题(49099)
- 创新(47587)
- 教育部(46987)
- 科研(46788)
- 国家社会(46120)
- 期刊
- 济(143280)
- 经济(143280)
- 研究(97748)
- 中国(60805)
- 学报(53354)
- 管理(50448)
- 科学(49101)
- 农(45784)
- 财(44901)
- 大学(40962)
- 教育(39870)
- 学学(38687)
- 技术(33303)
- 农业(32597)
- 融(25866)
- 金融(25866)
- 经济研究(24333)
- 财经(24214)
- 业经(23583)
- 经(20605)
- 问题(19471)
- 贸(19121)
- 技术经济(18633)
- 统计(17554)
- 图书(17463)
- 科技(17442)
- 业(17383)
- 策(16316)
- 商业(16132)
- 理论(16102)
共检索到4899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建
本文利用分层线性模型,根据中国222个地级城市硫排放量与工业总产值及22个省区层面的相关数据研究了地级城市的环境学习曲线及其学习效应。结果发现,地级城市硫排放量随着工业总值增加呈现指数衰减;省区对外贸易强度、省区技术进步对地级城市环境学习曲线学习效应具有重要影响,弹性分别为-0.183和-0.466;省区对外贸易强度、省区技术进步对地级城市硫排放的间接弹性分别0.091和0.232;地级城市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差异有30.81%是由省区之间的差异造成的。结论对完善我国省区硫减排政策具有重要启发作用。
关键词:
环境学习曲线 学习系数 分层线性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希宋 邱瑞 张玉喜
文章应用VAR理论、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与模型,对1978~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出口、进口和技术进步之间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而且技术进步促进出口贸易规模扩张,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推动技术进步加快。根据以上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对外贸易 技术进步 VAR模型 协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金鑫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发展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己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文章实证分析了2011-2016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表明:长期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稳定的均衡关系。在研究期内,高技术产品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呈现正向关系。从误差修正的结果看,进口弹性比出口弹性要大,表明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在更大程度上刺激着经济的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品 对外贸易 经济增长 VAR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倪海青 张岩贵
本文首先利用数据包络技术(DEA)测度了1994~2005年期间中国29个省区以及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37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进步指数,然后利用此指数对贸易影响技术进步的理论假设进行了经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对外贸易的确通过多种机制对中国各区域的技术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东部地区的贸易引致技术进步的作用最大,中部次之,而西部地区的贸易对技术进步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作用机制表现出较强的区域差异性。另外,本文还发现技术进步的路径依赖是造成区域技术进步差异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贸易 技术进步 区域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曾铮 马新平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关于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关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使用最新的季度数据,通过建立非限定性向量自回归模型、协整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相应分析,对我国国内贸易与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国内消费品零售总额与进口、出口三者存在惟一的协整关系,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具有相互的促进作用。对外贸易中的进口和出口之间相互影响较大,而进口、出口对国内贸易的影响在短期内是微乎其微的,但在长期内影响却是显著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晓鹏
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在对外贸易的两个方面——出口和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具体作用究竟如何呢?或者说出口和进口哪一个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大一些呢?本文通过对我国1952以来的GDP与进出口的有关数据变量进行协整计量分析,并根据格兰杰(Granger)定理运用EG两步法建立三者间的误差修正模型,揭示了进口增长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及其对于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原动力之所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永涛 钱水土
金融发展对技术进步与对外贸易产业升级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采用Malmquist指数对我国1983-2007年的技术进步情况进行了估算,并建立VAR模型分析了金融发展、技术进步与对外贸易产业升级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三者之间存在长期正向的协整关系;(2)综合长期和短期来看,对外贸易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之间存在着强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而且为从前者指向后者;(3)脉冲效应函数表明金融发展对技术进步与对外贸易产业升级均具有长期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外贸易产业升级对技术进步也表现出长期的促进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石晶晶 杨良 刘宏伟
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转型升级压力增加的背景下,本文利用1995-2014年的数据考察了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垂直分工对中国经济的技术进步具有正向影响,但影响有限。这可能是因为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垂直分工使中国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发达国家对高技术产品和技术转让的控制较严。未来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必须依靠鼓励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等措施,加快提升整体技术水平,仅靠垂直分工拉动出口的传统贸易模式并不足以使中国跃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石晶晶 杨良 刘宏伟
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转型升级压力增加的背景下,本文利用1995-2014年的数据考察了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垂直分工对中国经济的技术进步具有正向影响,但影响有限。这可能是因为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垂直分工使中国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发达国家对高技术产品和技术转让的控制较严。未来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必须依靠鼓励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等措施,加快提升整体技术水平,仅靠垂直分工拉动出口的传统贸易模式并不足以使中国跃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彭水军 刘安平
本文基于一个开放经济系统的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利用中国1997~2005年可比价投入产出表以及环境污染数据,测算出了包含大气污染与水污染在内的四类污染物历年的进出口含污量和污染贸易条件。研究结果发现:(1)四类污染物各年的净出口含污量均大于0,说明1997~2005年中国为污染顺差国,对外贸易对中国环境的综合影响是负面的;(2)随着进出口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技术的进步,这种负面影响从1997~2002年逐渐下降,而2002~2005年,由于出口规模相对进口规模增长过快进而导致出口对污染减排的不利影响超过进口增长所带来的有利影响,最终导致污染顺差再一次快速上升;(3)四类污染物中有三类污染物的贸易条...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谢锐 赵果梅
基于GMRIO模型,构建充分考虑各国污染物排放强度和中间投入技术系数差异的环境贸易平衡(ETB)和污染贸易条件(PTT)测算模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结构分解。结果发现,1995~2009年中国CO2和三种污染物的ETB均为赤字且赤字额呈扩大趋势,出口规模效应是导致其增加的最主要因素,但出口排放强度和进口规模效应是抑制其增加的最主要因素;PTT均大于1,"污染天堂假说"成立,不过整体呈下降趋势,出口排放强度效应是导致其下降的最主要因素。
关键词:
GMRIO 环境贸易 污染贸易 结构分解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温怀德 刘渝琳 温怀玉
文章通过中国30个省(市、区)2000-2005年面板数据,对FDI与外贸的环境污染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对外贸易与FDI整体上都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其中,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较小;出口与FDI加剧了中国环境污染;进口贸易可抑制环境污染,但作用比较小;人力资本具有显著的促进经济增长与抑制环境污染的双重功能。本文的政策建议是,调整出口与引资政策,发展教育,促进人力资本积累。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唐志
贸易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是当今国际经济学界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选取1996~2005年我国各省贸易以及环境的相关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规模效应超过了技术效应导致我国污染水平上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绿色技术创新的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宋雅雯
自中美贸易争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经济受到了较大冲击,尤其对于我国的进出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对外贸易作为我国需求侧的三驾马车之一,在推动经济发展上承担着重要地位。因此,本文选取了2008—2019年我国GDP以及进出口数据,首先,经过ADF检验与格兰杰因果检验并构建VAR模型,然后,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的动态,最后,运用方差分解法解释不同因素对于经济增长变化的解释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进出口总额均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不过长期来看出口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强,进口在短期呈现出的效果较好。因此,需要继续扩大出口,优化产业贸易结构,并提高贸易的便利性。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对外贸易 VAR模型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潘雄锋 杨越
基于现有研究仅仅采用单方程模型计算对外贸易对碳排放的单向因果关系而忽略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缺陷,本文建立包括经济增长、对外贸易和碳排放三个方程的联立方程来探讨对外贸易与碳排放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并采用2000~2009年我国29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外贸易对碳排放的增加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碳排放随着对外贸易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对外贸易能够通过作用于产业结构,进而达到对碳排放的影响。因此,应该优化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引进先进的低碳技术和工艺,从而推动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促进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双赢。
关键词:
管理科学 碳排放 联立方程 对外贸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