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59)
2023(4537)
2022(3816)
2021(3317)
2020(2805)
2019(6321)
2018(6306)
2017(11877)
2016(6542)
2015(7239)
2014(7094)
2013(7017)
2012(6418)
2011(5693)
2010(5591)
2009(4888)
2008(4736)
2007(4329)
2006(3826)
2005(3434)
作者
(19704)
(16342)
(16257)
(15399)
(10011)
(7719)
(7268)
(6370)
(6068)
(5744)
(5560)
(5496)
(5128)
(5042)
(5011)
(5002)
(4918)
(4909)
(4816)
(4746)
(3981)
(3945)
(3942)
(3679)
(3636)
(3479)
(3476)
(3469)
(3280)
(3273)
学科
(31083)
经济(31065)
(22609)
管理(20444)
方法(17470)
(16725)
企业(16725)
数学(16383)
数学方法(16293)
技术(11602)
(10380)
中国(7453)
农业(6844)
技术管理(6455)
(5608)
贸易(5607)
业经(5601)
(5493)
(5486)
劳动(5468)
(5263)
(4600)
环境(4504)
理论(3828)
产业(3715)
(3627)
市场(3624)
地方(3541)
(3406)
(3308)
机构
大学(95732)
学院(95376)
(44930)
经济(44244)
管理(39164)
理学(34757)
理学院(34441)
管理学(33919)
管理学院(33750)
研究(31139)
中国(22183)
(19247)
(19213)
科学(19012)
业大(17247)
(16362)
(15554)
农业(15442)
中心(14702)
经济学(14456)
研究所(14395)
财经(14117)
(13966)
经济学院(13270)
(13071)
经济管理(12175)
北京(11608)
(11172)
师范(11025)
技术(11011)
基金
项目(68846)
科学(55270)
基金(51528)
研究(48264)
(45576)
国家(45259)
科学基金(39142)
社会(32757)
社会科(31454)
社会科学(31442)
基金项目(27805)
(27343)
自然(25248)
自然科(24729)
自然科学(24725)
自然科学基金(24326)
(22717)
教育(22510)
资助(20872)
编号(18280)
(15814)
重点(15430)
(15427)
创新(14591)
(14555)
国家社会(14423)
教育部(13624)
人文(13303)
科研(13203)
成果(13112)
期刊
(41278)
经济(41278)
研究(24110)
中国(19882)
(15849)
学报(15788)
科学(15297)
管理(13154)
大学(12072)
学学(11621)
技术(11408)
农业(11318)
(11221)
教育(8431)
技术经济(7525)
经济研究(7179)
财经(7043)
理论(6967)
(6514)
实践(6476)
(6476)
科技(6312)
价格(6262)
(6151)
业经(6087)
(5573)
金融(5573)
统计(5492)
问题(5467)
(5375)
共检索到1340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苏宏伟  卢慧颖  
提高劳动效率是改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文章利用中国29个省份1999—2020年的数据,采用非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方法,考察在劳动要素价格扭曲影响下技术进步对劳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中国劳动效率呈上升态势,沿海经济区的劳动效率明显超过内陆地区。(2)中国劳动要素价格扭曲指数逐渐提高,劳动要素价格扭曲程度渐趋加剧,劳动要素市场有效性呈下降态势。(3)技术进步与劳动效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当技术进步提高时,劳动效率也将提升,技术进步能有效提升劳动效率。政府应重点完善劳动要素市场化机制,实现技术进步对劳动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袁鹏  朱进金  
本文建立了要素市场扭曲条件下的标准化供给面系统,并基于该系统将劳动相对份额的变化分解为要素价格扭曲效应、资本深化效应和技术进步偏向效应。采用1985-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结论为:研究期间,要素替代弹性一直大于1,表明资本和劳动为总替代关系;由于要素间为替代关系,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偏向于劳动,从而提高了劳动相对资本的边际产出;整体上,资本价格为负向扭曲,劳动价格为正向扭曲,即资本价格低于其边际产出,而劳动价格高于其边际产出;劳动相对份额的下降由资本深化和价格扭曲共同造成,两者分别使其年均下降2. 16%和2. 04%,而技术进步偏向效应使劳动相对份额年均上升4.17%,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前两种因素的负面效应。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建勋  
本文将劳动收入份额与现实存在的要素价格扭曲和资本深化特征联系起来,以解释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现象。一方面,基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要素替代弹性以及要素价格相对扭曲的研究,推测并观察得出要素价格相对扭曲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作用。另一方面,严格的计量分析也显示,劳动收入份额与资本-劳动价格相对扭曲值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与利率/工资率比率成同方向变动的关系,即要素价格相对扭曲(人为压低利率/工资率比率)降低了我国的劳动收入份额。其传导途径为:要素价格相对扭曲→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资本深化→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欲矫正要素价格扭曲,必须加快要素市场的市场化改革。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建勋  
本文将劳动收入份额与现实存在的要素价格扭曲和资本深化特征联系起来,以解释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现象。一方面,基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要素替代弹性以及要素价格相对扭曲的研究,推测并观察得出要素价格相对扭曲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作用。另一方面,严格的计量分析也显示,劳动收入份额与资本-劳动价格相对扭曲值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与利率/工资率比率成同方向变动的关系,即要素价格相对扭曲(人为压低利率/工资率比率)降低了我国的劳动收入份额。其传导途径为:要素价格相对扭曲→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资本深化→劳动收入份额下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柏培文  
本文测算了我国及省际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扭曲程度。全国总体劳动力配置扭曲程度、城乡劳动力扭曲程度大致呈现波浪式下降,城市内劳动力扭曲程度则呈现阶段性增加的态势,城乡劳动力扭曲是导致劳动力配置扭曲的主要因素;从全国劳动力配置扭曲贡献因素来看,各产业间劳动边际生产力的差异直接反映了劳动力资源配置扭曲,而各产业内部所形成的劳动资源扭曲在总体上具有消减作用;进一步观察各产业内和产业间的扭曲状况,可见第一、三产业内劳动力资源扭曲程度长期并不高,但近年来增加态势明显,第二产业扭曲程度较高,但有下降趋势,而部门间的扭曲程度则呈现缓慢增长特点。从省际来看,各省份总体和城乡劳动力扭曲程度呈下降趋势,而城市则呈现增加...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耿永会  杨帆  
本文从整体、分时间和分区域三个层面检验我国城市要素投入的规模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城市总体上要素投入规模收益递减,但是递减的趋势正逐步缓和;城市要素投入的规模效应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柏培文  杨志才  
本文根据产业间要素边际产出差异考察了长三角地区劳动和资本要素配置扭曲状况及其经济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劳动和资本要素配置扭曲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表明,总体来看,在劳动和资本要素配置扭曲上,江苏、浙江和上海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江苏配置扭曲最高,浙江其次,上海相对较低,这一特征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以及江苏、浙江和上海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是一致的。在对劳动和资本要素扭曲影响方面,市场化水平、教育水平、对外开放度、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可以降低长三角的劳动要素扭曲程度,而信息水平在整体上增加了劳动要素扭曲程度。市场化水平、信息水平、教育水平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助于长三角资本扭曲的降低,而...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刘来会  范洪敏  
本文将劳动要素价格扭曲引入到通货膨胀影响的分析当中,通过模型的构建揭示了两者基本关系,并利用中国30个省份1998-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验证。研究表明:(1)中国劳动要素价格扭曲与通货膨胀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劳动要素价格扭曲数值的增加会降低通货膨胀。(2)从影响机制来看,劳动要素价格扭曲通过影响B-S效应,进而影响到通货膨胀。(3)中国劳动要素价格正向扭曲程度逐步加深,成为提高通货膨胀的潜在因素。最后,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针对中国通货膨胀的预防与治理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冯谚晨  
我国转轨时期要素价格双轨制的存在,产生了要素价格扭曲。要素价格扭曲又分为绝对扭曲和相对扭曲,通过测算工业企业中不同所有制企业要素价格扭曲及其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发现,主要为要素价格绝对扭曲中劳动要素负向扭曲和相对扭曲中资本要素相对于劳动要素负向扭曲严重,导致了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并通过剖析不同所有制企业在不同阶段要素价格扭曲负面影响劳动报酬份额的途径,有利于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有目的性地减小不同所有制企业中要素价格扭曲现象,对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和确保公平有着重大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安孟  张诚  
文章基于劳动价格扭曲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条件、过程和结果三个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利用熵权法对2003—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进行测算,并实证分析劳动价格扭曲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基本与经济发展水平一致,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2003—2019年各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都有显著的提升,且地区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劳动价格扭曲通过抑制人力资本、创新、消费、投资以及生产率等因素,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负向作用。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芳  李健  
准确地度量变量和正确地选择模型是有效测量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采用修正的RD—MalMquist指数分解模型,并将劳动效率加入劳动投入变量中,分省份和行业两层面重新估算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发现:1993-2012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呈正增长态势,主要得益于技术的快速进步,但自2005年起技术效率的潜力得到挖掘,成为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又一驱动要素;仅以就业人数度量劳动投入变量将拉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增长速度,这可能是现有研究认为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并出现负增长的原因;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说明工业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电子电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徐邵军   刘修岩   倪克金  
如何找寻适宜的技术进步路径、发挥地区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已然成为优化地区要素配置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本文拓展了传统的HK模型,阐释了偏向型技术进步与要素价格扭曲对要素配置效率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对资本和劳动产出贡献份额的时变特征进行识别和估计,发现中国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特征逐渐由资本偏向型向劳动偏向型转变。为捕捉由要素跨区域配置引发的配置效率改善,构建了新的要素配置效率指标,并采用2004—2015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省级宏观数据,对要素配置效率、偏向型技术进步和要素价格扭曲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进一步发现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有助于改善要素配置效率,且劳动价格负向扭曲对要素配置效率提升的阻滞作用要显著强于资本价格负向扭曲的阻滞作用。本文研究为地区最优技术进步路径选择,以及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优化要素空间配置效率提供了理论支撑。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罗润东  
在技术进步较快条件下 ,“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比”可用作分析技术进步程度的理论工具。在“工业化”与“信息化”混合发展的阶段 ,新职业创造、人力资本投资与劳动要素收益结构三者之间存在数量依存关系。中国以信息化为指向的技术进步过程 ,不是超越工业化社会的独立阶段 ,其在“存量”变化上仍属于工业技术进步的范畴 ,但“增量”变化已呈现资本有机构成下降特征 ,这将对未来劳动要素需求以及就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莹莹  李平  
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本文从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两个角度探讨要素价格扭曲与技术进步方向的关系,并采用1998—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度要素价格扭曲度与技术进步方向指数,进而对两者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要素价格扭曲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对资本偏向型技术均产生抑制作用,且总体效应为负;由变系数模型估计发现要素价格扭曲的影响存在显著地区异质性。研究的结论为全面理解要素价格扭曲对技术进步方向的作用提供实证基础,同时也为如何更好实现长期经济增长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莹莹  李平  
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本文从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两个角度探讨要素价格扭曲与技术进步方向的关系,并采用1998—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度要素价格扭曲度与技术进步方向指数,进而对两者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要素价格扭曲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对资本偏向型技术均产生抑制作用,且总体效应为负;由变系数模型估计发现要素价格扭曲的影响存在显著地区异质性。研究的结论为全面理解要素价格扭曲对技术进步方向的作用提供实证基础,同时也为如何更好实现长期经济增长提供决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