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95)
- 2023(12255)
- 2022(10179)
- 2021(9023)
- 2020(7638)
- 2019(16661)
- 2018(16086)
- 2017(30508)
- 2016(16465)
- 2015(18302)
- 2014(17735)
- 2013(17873)
- 2012(17138)
- 2011(15716)
- 2010(15713)
- 2009(14575)
- 2008(13943)
- 2007(12619)
- 2006(11355)
- 2005(10292)
- 学科
- 济(94549)
- 经济(94460)
- 管理(51396)
- 业(49659)
- 方法(39912)
- 企(39024)
- 企业(39024)
- 数学(36342)
- 数学方法(36145)
- 中国(20746)
- 农(19736)
- 地方(19203)
- 财(18991)
- 学(17667)
- 技术(16617)
- 业经(16372)
- 农业(14503)
- 贸(14373)
- 贸易(14369)
- 制(13920)
- 易(13906)
- 地方经济(13189)
- 环境(12561)
- 融(11651)
- 金融(11651)
- 务(11296)
- 财务(11281)
- 财务管理(11256)
- 企业财务(10877)
- 银(10537)
- 机构
- 大学(258167)
- 学院(253367)
- 济(119956)
- 经济(117892)
- 管理(95742)
- 研究(93859)
- 理学(83564)
- 理学院(82657)
- 管理学(81302)
- 管理学院(80857)
- 中国(66792)
- 科学(56219)
- 京(53612)
- 财(49686)
- 农(48851)
- 所(48095)
- 研究所(43853)
- 业大(41500)
- 财经(40816)
- 中心(40665)
- 经济学(39417)
- 农业(38891)
- 江(37528)
- 经(37409)
- 经济学院(35517)
- 院(33813)
- 北京(33564)
- 财经大学(30627)
- 范(29842)
- 师范(29354)
- 基金
- 项目(174106)
- 科学(137488)
- 基金(130177)
- 研究(118666)
- 家(116746)
- 国家(115865)
- 科学基金(98462)
- 社会(80238)
- 社会科(76412)
- 社会科学(76392)
- 基金项目(68427)
- 省(66448)
- 自然(64871)
- 自然科(63465)
- 自然科学(63444)
- 自然科学基金(62376)
- 划(56551)
- 教育(54569)
- 资助(53905)
- 编号(42903)
- 重点(39725)
- 部(39530)
- 发(37968)
- 创(36884)
- 国家社会(34971)
- 创新(34773)
- 科研(33889)
- 教育部(33834)
- 计划(33101)
- 成果(32923)
- 期刊
- 济(129511)
- 经济(129511)
- 研究(77062)
- 中国(50140)
- 学报(46991)
- 农(42186)
- 科学(41241)
- 财(36927)
- 管理(35935)
- 大学(35155)
- 学学(33773)
- 农业(28513)
- 经济研究(23309)
- 技术(22285)
- 财经(22252)
- 融(21629)
- 金融(21629)
- 教育(20463)
- 经(19247)
- 业经(17385)
- 问题(16577)
- 技术经济(15748)
- 业(15450)
- 统计(13657)
- 贸(13631)
- 科技(12539)
- 世界(12510)
- 策(12468)
- 业大(12171)
- 国际(11919)
共检索到3759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建荣 程静
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技术进步、劳动力投入和能源约束在内的经济最优增长模型,探讨技术进步、劳动力投入和能源约束对内生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率每提高一个单位,能源消耗增长率将会提高1-σ个单位;技术进步、劳动力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节能减排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并采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和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对2004—2012年各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罗军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同时包含国际贸易、FDI和技术进步变量的劳动力就业模型,并利用中国制造业2003—2011年面板数据,既分析了我国制造业总体,也考察了以行业特点分组的子样本的劳动力就业受上述三项变量影响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国际贸易和国内技术进步会拉动我国就业,而FDI则会抑制我国就业。从基于行业特点分组的研究来看,国际贸易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拉动作用随着贸易开放度的提高而增加;FDI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抑制随着FDI进入程度的提高而逐步减小;技术进步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拉动作用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而增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利 姜均武
笔者利用我国1985年~2008年的数据,采用协整、误差修正模型、G 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我国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实证分析表明,技术进步对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技术进步对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因此,我国应加强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而且在技术引进过程中,注重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从模仿到创新,借此来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同时,应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加强人力资本的积累。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劳动力素质 人力资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栾青霖 张力
为了准确把握农村劳动力流动规律,更好地解决我国就业难的问题。文章基于Probit计量经济模型深入研究了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机制,分析总结了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内外部影响要素,在传统农村劳动力流动策略模型中增加了农村劳动力自我发展需要因素,设计改进的农村劳动力流动策略模型,采用Probit计量经济模型对农村劳动力流动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的年均流动次数、工资待遇情况、性别差异、学历层次等都对流动现象有着显著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滨
文章利用能源行业1985-2016年的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能源工业技术进步率后,与该行业内的劳动力就业变化率构建VAR模型,并进行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对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样本时期内,技术进步在当年并不会对劳动力就业量产生影响,而是从第二年开始对就业量产生影响,其影响具有时滞性、长期性和平稳性的特点;技术进步在不同时期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不同;在短期,挤出效应可能大于促进效应,从长期来看,能源行业的技术进步会稳定促进该行业劳动力就业量的增加。
关键词:
技术进步 能源行业 挤出效应 区域经济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陆敏辉 石家莉 陈宇淳
本文运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出我国能源行业1985年到2016年间的技术进步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探讨了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在样本时期内,技术进步在当年并不会对劳动力就业量产生影响,而是从第二年开始对就业量产生影响,具有时滞性、长期性和平稳性的特点;第二,技术进步在不同时期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不同,具有挤出效应和促进效应。从短期来看,挤出效应大于促进效应,从长期来看,能源行业的技术进步会稳定促进该行业劳动力就业量的增加。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就业 能源行业 VAR模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新宇 蔡佳怡 万孟泽
数字经济已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为劳动力市场提供了新动力与新机遇。本文利用2011—2021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数字经济建设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可以有效推动本地与邻近地区的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数字经济主要通过增强劳动力流动与谈判力量来间接影响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数字经济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中西部地区和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的地区受到的影响效应较大。因此,应不断夯实劳动力流动基础、激发劳动力流动活力、拓展劳动力流动空间,弥补数字鸿沟,激发数字经济红利,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市场分割 数字经济 数字鸿沟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罗润东
技术进步是增加还是减少就业,长期以来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它客观上受到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类型等因素的影响,又与人们考察的时期长短相关。早期的研究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讨,不乏一些有见地的结论。当代技术进步速度加快的事实,为进一步研究其就业效应提供了契机。本文对不同劳动力群体的需求模式与失业效应变化做了理论描述,形成了关于技术进步与劳动力就业的基本判断,由此说明技术进步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劳动力 就业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黄赜琳
The paper researches the causes of economic fluctuation of China by constructing RBC model.Firstly,technical shock can explain the main part of economic fluctuation of China.Secondly,although technical innovation causes economic growth in many aspects,it has small effects to increase employment.So they result in the problem of unemployment coexisting with economic growth.
关键词:
技术冲击 可分劳动 RBC模型 经济波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玮 郝威亚
本文利用中国1999—2008年28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从劳动力技能结构与技术水平匹配的角度解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单纯的技术进步不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技术水平与劳动力技能结构同步提升才能有效促进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提高。与劳动力技能结构匹配的技术进步才能有效提升中国经济增长绩效,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依赖于劳动力技能结构的提升。
关键词:
适宜技术 劳动力技能结构 经济增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洪银
采用数理方法研究技术进步对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作用规律。研究认为,只有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企业在规模报酬递减阶段,采用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生产较高需求弹性的产品,技术进步的就业补偿效应才能得以发挥。研究还表明,长期内,技术进步能够扩张劳动需求;技术进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正向作用,而非农部门资本产出弹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负向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怀建 沈坤荣
本文在产品质量提高模型基础上,通过构建内生增长模型来解释由于FDI的引入带来的产品种类增加和产品质量提高的技术进步而导致的经济增长,并对OECD 34个国家1980~2009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及对OECD国家分组情况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品种类增加和产品质量提高分别都对OECD国家的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是两者在不同组别的影响有所差异。
关键词:
FDI 内生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鸿翔 张文彬
通过构建研究空气污染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局部均衡模型,理论分析表明,改善空气质量对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影响取决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权衡,但一般情况下后者占主导作用,空气污染还会通过对劳动生产率产生影响间接影响劳动力供给。随后实证分析空气污染状况对劳动力供给的直接影响和通过影响劳动收入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对劳动力供给的间接影响,结果表明,空气污染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空气污染会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双重途径降低劳动力供给。最后提出抑制空气污染对劳动力供给影响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云章
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规模与收入差距同时扩大的现象引起了学界的重视,但是,学者们就城乡劳动力流动对收入差距的具体影响存在观点分歧;通过分析城乡劳动力流动影响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发现:城乡劳动力流动是扩大还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关键取决于进城务工人员工资水平的高低,如果他们的工资水平相对于城镇居民来说太低,则城乡劳动力流动不仅不会带来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反而会导致差距扩大。这一结论得到了基于山东省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和计量检验的支持。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收入差距 影响 机理 检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