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41)
- 2023(11491)
- 2022(9589)
- 2021(8524)
- 2020(6941)
- 2019(15641)
- 2018(15437)
- 2017(29007)
- 2016(15381)
- 2015(17319)
- 2014(17498)
- 2013(17322)
- 2012(16380)
- 2011(15024)
- 2010(15356)
- 2009(14237)
- 2008(14085)
- 2007(12891)
- 2006(11741)
- 2005(11043)
- 学科
- 济(73635)
- 经济(73542)
- 管理(49931)
- 业(48489)
- 企(38891)
- 企业(38891)
- 中国(23242)
- 地方(22552)
- 方法(21465)
- 农(21169)
- 业经(19924)
- 制(17850)
- 技术(17693)
- 数学(17643)
- 数学方法(17470)
- 财(16442)
- 农业(14461)
- 产业(13499)
- 银(13316)
- 银行(13294)
- 融(13181)
- 金融(13179)
- 地方经济(12927)
- 行(12927)
- 贸(12904)
- 贸易(12891)
- 学(12537)
- 体(12448)
- 易(12382)
- 发(12000)
- 机构
- 学院(228783)
- 大学(225618)
- 济(99184)
- 经济(97125)
- 管理(85329)
- 研究(83992)
- 理学(71606)
- 理学院(70761)
- 管理学(69795)
- 管理学院(69334)
- 中国(63896)
- 京(49125)
- 科学(48631)
- 财(46784)
- 所(42692)
- 研究所(37999)
- 中心(37732)
- 江(37556)
- 农(37024)
- 财经(35250)
- 经(31688)
- 北京(31623)
- 业大(31155)
- 范(30779)
- 院(30637)
- 师范(30448)
- 经济学(30277)
- 州(29748)
- 农业(28389)
- 省(27314)
- 基金
- 项目(146413)
- 科学(115979)
- 研究(111448)
- 基金(103969)
- 家(89794)
- 国家(89006)
- 科学基金(76219)
- 社会(72058)
- 社会科(68496)
- 社会科学(68486)
- 省(59517)
- 基金项目(54473)
- 教育(49832)
- 划(48737)
- 自然(45770)
- 编号(44941)
- 自然科(44660)
- 自然科学(44652)
- 自然科学基金(43857)
- 资助(41243)
- 发(38263)
- 成果(37023)
- 重点(33805)
- 课题(32755)
- 制(32200)
- 部(32037)
- 创(31998)
- 发展(31211)
- 展(30693)
- 创新(30091)
- 期刊
- 济(123450)
- 经济(123450)
- 研究(74257)
- 中国(56233)
- 农(36238)
- 管理(36106)
- 财(36070)
- 科学(32039)
- 学报(31628)
- 教育(27956)
- 大学(24951)
- 融(24883)
- 金融(24883)
- 农业(24604)
- 技术(23933)
- 学学(23394)
- 业经(21614)
- 经济研究(19199)
- 财经(17986)
- 问题(15982)
- 经(15705)
- 技术经济(13044)
- 业(12798)
- 科技(12451)
- 贸(12046)
- 坛(11457)
- 论坛(11457)
- 世界(11290)
- 商业(11135)
- 现代(11105)
共检索到3717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黄景章
本文从技术进步、制度变迁的相关理论入手进行分析,根据台湾IC产业的发展历程,提出技术进步、制度变迁是促进和保障产业发展的关键,并给出对大陆产业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
IC产业 要素禀赋 技术引进 制度创新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世渊
IC产业是台湾“十大新兴工业”之一,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IC封装业。目前已成为台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领头羊。笔者认为,台湾IC产业发展特点,主要表现3个方面:一是以“聚群”为发展模式;二是以晶圆代工为主体;三是以DRAM产品为主轴。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台湾IC产业的未来发展走向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
台湾 IC 特点 研究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卢锐 吴云 赵峰
在遵循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下,台湾从先进国家转移了适宜半导体的技术。同时,为了实现技术创新收益,又建立各种制度安排以便于利用和吸收技术创新。正是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台湾IC产业在使用中创新发展。
关键词:
台湾IC产业 使用中创新 适宜技术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志强 陈泽珅
本文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1986—2013年中国制度变迁、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以及两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制度变迁、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二者都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在长期,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这种促进作用仍能进一步增强;脉冲响应分析发现技术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比制度冲击的影响衰退更快。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鲁玉祥 方云梅
认识技术与企业制度变迁的一般规律对于我们理解企业制度历史,清晰地把握未来的企业制度选择和制度安排具有主动性和先导性。突破新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视角的局限,通过分析技术进步带来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节约,以及新产品的出现,构建基于技术的企业制度变迁模型,我们认为:技术进步是推动企业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力。
关键词:
技术进步 企业制度 交易成本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晖明 丁娟
从制度安排角度解释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是学者们关注的一个焦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解释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的辨证关系;而现代西方经济学中新增长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对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的关系又各有阐述。对上述理论围绕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关系进行了分析评述,并对两者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制度变迁 理论综述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彤玉 丁国杰
在技术与产业组织的关系上,产业组织理论主要关注垄断与竞争的市场结构哪一个更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行业的技术进步。这种研究方法忽视了市场结构乃至产业组织的内生性和动态性,也忽视了技术进步对产业组织演进的根本影响。本文分析了技术进步对企业竞争、企业规模、进入壁垒、企业组织形态的影响,指出技术进步不断引起市场特性的变化,因此要用一种动态的观点来评价垄断或是竞争的市场结构,而反垄断政策以及政府规制也应该随时做出调整。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市场结构 产业组织 垄断 竞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程士国 普友少 朱冬青
基于农业经营主体理性人假设,构建动态增长模型与风险期望模型,探寻了农业发展中技术进步、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的互动规律。结果表明:农业经营主体的经济绩效会激励技术投入,进而引发制度变迁;阶段性的制度变迁和连续的技术进步又反过来促进经济绩效的增长,从而可形成三者良性互动。研究还发现,经营主体技术偏好和制度创新能力是三者良性互动的关键。因此,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引导与激励农业经营主体提高技术偏好和提升制度创新能力。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顾连书
本文从制度的规制性因素、规范性因素和文化-认知性因素三个维度出发,以台湾证券市场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变历程为借鉴,梳理了我国证券市场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变的有利条件和不足,并提出我国可以首先在创业板市场引入注册制,然后再由并存制度向全面注册制过渡。本文进一步从完善法律、建设制度、塑造理念三个层面为全面实行注册制进行充分准备提出了可行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核准制 注册制 转变 台湾证券市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检 石大千 吴可
利用全国31个省1997~2012年的面板数据,运用交互项回归、分组回归和面板门限回归方法,在已有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与制度的交互作用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技术进步存在门槛效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只有当制度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之后,金融发展才能促进技术进步,在控制了内生性之后这一效应依然显著,但门槛值有所降低。引入金融干预变量之后,金融干预对技术进步也存在门槛效应,只有当制度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之后,金融干预的负向效应才会被纠正,在控制了内生性之后这一效应依然显著,但门槛值有所提高,且这一门槛值比金融发展变量要高且超出了本文的样本最大值。分组回归和面板门限回归结...
关键词:
制度 金融发展 技术进步 门槛效应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平 刘雪燕
文章基于多部门假设条件,从市场化制度变迁角度研究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对技术进步的作用机制,在市场化制度变迁背景下剖析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对技术进步的实际贡献度问题。在构建市场化制度度量指标的基础上,选取1998—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的市场化制度变迁总体上促进了技术进步。具体地,市场化制度变迁抑制了技术创新,但对技术溢出具有促进作用;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的技术进步效应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市场化制度环境而非二者本身,以往研究对技术创新效应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
关键词:
市场化 自主研发 技术引进 贡献度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戴龙辉
清代台湾职官选任制度的创制与发展,是清朝统一疆域形成与海疆治理深化的表现。清廷收复台湾后,为解决"缺官"问题创制台湾例;清中期,海疆治理深化,台湾例逐渐与沿海缺融合形成海疆缺,并不断对海疆缺进行调整完善,更加注重治理成效。台湾例的不断发展,对沿海各省职官制度产生了影响,并最终融合成为适应海疆治理整体性的职官制度体系。清末,海疆危机突显,台湾海疆缺虽积极因应,但终因台湾的丧失而被撤销。有清一代,台湾职官选任制度针对其夐于远海的特殊自然环境与番民共处的复杂社会情形,确定了"人地相宜"的制度宗旨,通过"拣选题补""俸满优升"的制度原则,在台湾建立起一套完备的职官治理体系,大大提升了清政府在台湾的治理能力,推动了国家治理一体化的进程。
关键词:
清代 台湾 职官选任 海疆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左峰
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是工业化进程中相对独立而又密不可分的两个重要变量,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相互决定且共同作用于工业化,二者良性互动是工业化强大而又持久的动力源,会大大加速工业化的进程。我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工业化的道路还远未走完,需要以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互动造就新型复合推动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为此,要做到"三个一揽子解决"。即,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低碳经济一揽子解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高端化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一揽子解决;人力资源开发配置和剩余劳动力转移一揽子解决。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廖祖君
本文利用新制度学派的制度变迁理论对我国草地产权制度的变迁过程进行了考察。分析发现,草地要素相对价格变化与草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趋势在长期上能较好地耦合,但二者变化速度的非一致性成为常态。本文在引入技术进步变量之后对该现象进行了较为合理的解释,并依据所得出的结论对我国草地产权制度的强制性变迁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产权制度 制度变迁 要素价格 技术进步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左峰
制度、技术、工业化三者之间客观存在着一般性理论关系。制度和技术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变量不仅以独特的方式作用于工业化,而且还可以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合力推动工业化。通过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后和民国初年、南京国民政府这三个代表性阶段的分析,可以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与不发展(迟缓)归因于制度和技术。为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坚持不懈地坚持科技进步的制度性促进,完善新型工业化的信息化带动制度,建立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宏观科技管理制度,加快技术进步的人力资源促进制度,推行资源环境生态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现代资源产权制度、现代环境产权制度和现代生态产权制度。
关键词:
近代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