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721)
- 2023(20860)
- 2022(17681)
- 2021(16644)
- 2020(13997)
- 2019(31965)
- 2018(31605)
- 2017(60622)
- 2016(32876)
- 2015(36853)
- 2014(36604)
- 2013(35786)
- 2012(32999)
- 2011(29601)
- 2010(29580)
- 2009(27565)
- 2008(27294)
- 2007(24129)
- 2006(21394)
- 2005(19455)
- 学科
- 济(135486)
- 经济(135304)
- 业(111937)
- 管理(108576)
- 企(98220)
- 企业(98220)
- 方法(60314)
- 数学(49797)
- 数学方法(49157)
- 财(41575)
- 农(40394)
- 业经(37545)
- 中国(37097)
- 制(30261)
- 务(27596)
- 财务(27509)
- 财务管理(27463)
- 农业(27316)
- 企业财务(26056)
- 贸(25598)
- 贸易(25585)
- 技术(25262)
- 易(24960)
- 学(24043)
- 地方(23541)
- 理论(23530)
- 和(23093)
- 策(22582)
- 银(21879)
- 银行(21837)
- 机构
- 学院(466137)
- 大学(464903)
- 济(195674)
- 经济(191701)
- 管理(187388)
- 理学(160952)
- 理学院(159295)
- 管理学(156750)
- 管理学院(155876)
- 研究(154963)
- 中国(121082)
- 京(99039)
- 财(93420)
- 科学(90898)
- 所(76198)
- 财经(73574)
- 农(72231)
- 中心(70790)
- 江(69380)
- 研究所(68612)
- 经(67085)
- 业大(65148)
- 北京(62903)
- 经济学(59054)
- 范(58870)
- 师范(58384)
- 院(56399)
- 农业(56092)
- 州(55148)
- 财经大学(54591)
- 基金
- 项目(308859)
- 科学(245476)
- 研究(230749)
- 基金(226321)
- 家(195319)
- 国家(193638)
- 科学基金(168228)
- 社会(147398)
- 社会科(139846)
- 社会科学(139811)
- 基金项目(118555)
- 省(118280)
- 自然(107562)
- 教育(105883)
- 自然科(105103)
- 自然科学(105080)
- 自然科学基金(103221)
- 划(99282)
- 编号(94157)
- 资助(93597)
- 成果(76726)
- 部(69431)
- 重点(68479)
- 发(65412)
- 创(65402)
- 课题(64350)
- 国家社会(61211)
- 创新(60654)
- 教育部(60333)
- 制(59701)
- 期刊
- 济(218634)
- 经济(218634)
- 研究(141896)
- 中国(91137)
- 财(74567)
- 管理(73736)
- 农(66836)
- 学报(66108)
- 科学(63913)
- 大学(52130)
- 教育(50490)
- 学学(48971)
- 农业(46216)
- 融(44388)
- 金融(44388)
- 技术(43929)
- 财经(36720)
- 业经(35896)
- 经济研究(34787)
- 经(31598)
- 问题(28022)
- 业(26045)
- 技术经济(24794)
- 贸(23178)
- 现代(22009)
- 图书(21852)
- 理论(21667)
- 世界(21603)
- 科技(21413)
- 统计(20819)
共检索到7011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徐盈之 金乃丽 孙剑
技术进步通过节约企业的内部协调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影响着企业边界的变动。技术进步对企业边界的影响往往集中体现于外包行为。笔者首先通过选取中国制造业的典型企业和行业作为样本,针对技术进步对企业边界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对技术进步与制造业相关行业的外包决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使得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纵向一体化程度呈现增大的趋势,企业边界逐渐扩大;技术进步与外包行为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关键词:
企业边界 技术进步 外包决策 制造业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曾国彪 刘书祥
运用DEA方法测度了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技术变化,在此基础上验证了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就业变动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与就业正相关。从行业内部看,中低技术行业中技术进步促进了就业需求,而高中技术行业,行业垄断程度高,技术变化增长明显,但是技术效率低下,不利于改善这些行业就业吸纳能力。
关键词:
技术效率 技术进步 就业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滨
当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资时,通常假定他们的一部分技术会转移至东道国的企业里。但是,经验研究还不能为这种正的溢出效应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本文运用1999~2007年中国制造业27个行业的面板数据,检验了FDI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FDI对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横向和前后向关联溢出效应为正,且在统计上均非常显著。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发现,前向关联对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影响都显著为正;后向关联仅对技术进步有显著的正效应,而横向溢出效应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欢 王燕
技术进步方向是影响要素收入份额的重要原因,但技术进步方向的影响因素却被忽略了。本文利用1980-2011年中国制造业分行业面板数据,采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法测度了技术进步方向,并考察了技术进步方向的动态演进过程。研究发现:大多数制造业行业技术进步方向都是偏向资本的,1996年是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方向的转折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1996-2011年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原因,并重点考察了国际贸易的作用。结果表明:国际贸易是中国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主要因素,这是因为国际贸易使中国复制了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方向。致使中国技术进步方向有偏的影响因素还包括资本深化、国有经济比重降低、研发投入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潘明韬 卫平
依据1997~2007年三张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计算了我国28个制造业行业的对外外包水平,并以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估算了外包对制造业出口的影响,此外还计算了对外外包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工业品出口数量增长和产品结构提升部分得益于高质量中间投入品的进口。我国的对外外包具有"节约劳动"的特点,降低了制造业的劳动需求。这主要是因为高质量中间投入品的进口替代国内中间品生产,使最终产品生产链条中的劳动需求下降。
关键词:
对外外包 制造业 投入产出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游曼淋
运用2005—2014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的数据,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对制造业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在分析时,重点区分了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两种直接投资方式,并探讨了企业所有权性质、行业技术密集度和东道国是否为发达国家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上中国制造业企业以跨国并购方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存在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但绿地投资对其技术进步影响不显著。从分企业性质回归的结果来看,民企、外资及其他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短期比国企和央企明显。从分行业回归的结果来看,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主要发生在非技术密集型行业。从分东道国回归的结果来看,向发达国家进行跨国并购更能促进制造业企业的技术进步。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秋海
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借助金融媒介来加强民营企业技术研发,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2007年以来制造业民营上市公司数据分析金融集聚、研发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研发投入和金融集聚能显著地促进企业成长,金融产业集聚能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绝对额,但会降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完善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系统,促进金融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的良性互动是我国金融创新必须重视的改革。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崇 万兴 胡汉辉
本文运用基于Malmquist指数法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解析了江苏制造业28个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技术进步以及技术效率变化,进一步分析了贸易开放、贸易竞争和人力资本对制造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近年来江苏制造业技术进步效应有所放缓,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技术进步或技术效率改进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显著;贸易开放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效应作用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而贸易竞争力则主要通过技术效率改进作用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江苏省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目前还主要受到资本深化所带来的技术效率改进的影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慧燕
本文在理论模型基础上,利用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工序分工模式下,中国制造业会出现有偏向性的技术进步。随着工序分工参与程度的提高,技术进步会越偏向于人力资本方向。有形资本相对报酬越高,行业技术密集度越高,技术进步越偏向于有形资本方向。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郑猛 杨先明 李波
随着中国制造业劳动工资和能源价格不断上涨,过去依靠成本优势获得的竞争力正在逐渐减弱。基于要素替代的框架构建了包含中性和有偏技术进步的KLEM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利用中国制造业30个行业2001-2010年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第一,总体上除劳动和能源互补以及能源与中间品关系不确定外,其余各要素均呈替代关系;第二,不同来源的技术进步对成本的节约效应不同;第三,中国制造业的确存在技术偏向,其中R&D更倾向于资本增强型和偏向型技术进步,而FDI更倾向于能源、劳动增强型和偏向型技术进步。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立新 李忠云
文章利用重庆和浙江两地制造业民营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家族涉入与企业外包倾向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现阶段中国家族企业外包倾向强于非家族企业;第二,家族管理权、领导企业的家族代数与家族企业外包倾向之间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家族或泛家族信任与家族企业外包倾向之间有显著的负向关系。研究结论对我国家族企业成长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家族涉入 外包 家族企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涛
制造业产业的地区集中能够产生集聚经济(agglomeration economy)效应,促进制造业技术进步。该文在现有集聚经济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包含企业异质性的集聚经济模型,分析了企业特征不同时产业集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估算了江苏省制造业行业的区位指数和全要素生产率,运用实证方法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对江苏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但集聚经济效应受行业中企业数量、企业所有权等企业特征以及行业规模扩张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魏伟 杨勇 张建清
本文测度了2001~2007年中国制造业各行业中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技术水平值,克服了以往使用全要素生产率指标仅能反映技术水平变动值的不足,进而回答了内资企业是否实现技术赶超这一命题,并对影响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的驱动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发现内外资企业的整体技术差距在不断缩小,但内资企业仅在劳动密集和一般技术性行业中实现了技术赶超,在资本密集和高技术行业的赶超难度较大。出口、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效应对缩小不同行业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技术水平 技术赶超 FDI 研发投入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维刚 倪红福
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反映了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程度,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本文匹配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全球投入产出表数据,实证分析了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企业技术进步的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中国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尤其是国内服务化)总体上处于低端化、低质量层次,而非研发、商务、市场营销等高智能服务化,一定程度上导致制造业投入整体服务化并没有提高企业技术进步。但是,间接和国外服务化却存在促进效应。(2)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有异质性特征,对不同所有制、不同区域和是否出口企业的技术进步有不同效应。传统服务投入不存在提升效用,而现代服务投入有显著的提升作用。(3)作用机制检验表明,企业创新和生产分工是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影响企业技术进步的作用渠道。中国制造业直接服务化和国内服务化中传统服务比重较高,不利于企业创新和参与生产分工,从而对企业技术进步呈现一定的抑制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莹莹 田荣华
基于Solow-Nelson模型采用1991~2018年时间序列数据构建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估算并比较了中国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体现型技术进步。回归结果表明:我国服务业内部各行业中,仅批发零售、运输仓储邮政等行业存在显著的体现型技术进步,且其进步率高于同时期的制造业;制造业一直存在显著的体现型技术进步,但近些年进步率略有下降;设备类投资发挥作用的时间具有行业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提出鼓励和引导服务业引进先进设备、优化制造业设备引进技术结构和正确认识设备类投资发挥作用的周期性等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