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29)
- 2023(9648)
- 2022(7843)
- 2021(7061)
- 2020(6096)
- 2019(13353)
- 2018(13410)
- 2017(25918)
- 2016(13914)
- 2015(15529)
- 2014(15738)
- 2013(15522)
- 2012(14160)
- 2011(12445)
- 2010(12800)
- 2009(12361)
- 2008(12590)
- 2007(11718)
- 2006(10487)
- 2005(10051)
- 学科
- 业(79474)
- 企(74220)
- 企业(74220)
- 管理(66199)
- 济(65229)
- 经济(65111)
- 方法(27440)
- 财(26000)
- 业经(25987)
- 农(24043)
- 技术(19990)
- 务(19781)
- 财务(19757)
- 财务管理(19738)
- 数学(19651)
- 数学方法(19530)
- 企业财务(18722)
- 制(18584)
- 农业(16512)
- 体(14258)
- 中国(13676)
- 划(13469)
- 策(13192)
- 体制(12675)
- 技术管理(12404)
- 理论(12400)
- 和(12179)
- 企业经济(11173)
- 经营(10963)
- 贸(10445)
- 机构
- 学院(211007)
- 大学(205138)
- 济(95101)
- 经济(93382)
- 管理(89055)
- 理学(75960)
- 理学院(75357)
- 管理学(74624)
- 管理学院(74220)
- 研究(63807)
- 中国(52835)
- 财(47509)
- 京(42426)
- 财经(36772)
- 科学(34063)
- 江(34020)
- 农(33808)
- 经(33247)
- 所(31171)
- 中心(29892)
- 业大(28255)
- 经济学(28246)
- 研究所(27211)
- 财经大学(26924)
- 北京(26570)
- 农业(26342)
- 州(25850)
- 商学(25842)
- 商学院(25620)
- 经济学院(25516)
- 基金
- 项目(130789)
- 科学(105832)
- 研究(99954)
- 基金(97135)
- 家(82087)
- 国家(81323)
- 科学基金(72635)
- 社会(66364)
- 社会科(63109)
- 社会科学(63095)
- 省(51792)
- 基金项目(51161)
- 自然(45310)
- 教育(44724)
- 自然科(44301)
- 自然科学(44291)
- 自然科学基金(43597)
- 划(41274)
- 编号(39859)
- 资助(39080)
- 业(32922)
- 制(31867)
- 创(31560)
- 成果(31266)
- 部(29980)
- 创新(28599)
- 重点(28559)
- 发(27783)
- 国家社会(27725)
- 课题(26782)
- 期刊
- 济(112292)
- 经济(112292)
- 研究(63501)
- 中国(42460)
- 财(41690)
- 管理(39830)
- 农(32743)
- 科学(26232)
- 学报(23903)
- 技术(22817)
- 农业(22417)
- 融(21006)
- 金融(21006)
- 业经(20052)
- 大学(20024)
- 学学(19233)
- 财经(19196)
- 经济研究(16838)
- 教育(16688)
- 经(16548)
- 技术经济(14611)
- 问题(14231)
- 业(14102)
- 财会(12499)
- 理论(11700)
- 现代(11565)
- 世界(11216)
- 贸(11000)
- 会计(10539)
- 实践(10320)
共检索到3275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焦翠红 孙海波
电力需求快速增长引发的碳排放问题日益严重,中国环境容量能否承载未来电力需求持续高速增长的压力备受关注。不同产业部门电力需求存在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技术联系,基于东部11个省份2007年投入产出表,测算生产过程中某一部门技术进步引致的经济系统中所有产业部门电力需求的变化幅度,以此判断对电力需求影响较大的制造业部门,并利用投入产出价格模型计算各产业部门生产成本对电力价格增加的敏感度,识别出价格效应显著的各制造业部门。综合技术进步效应与价格效应后,比较各产业部门在电力需求上的节能减排潜力的结果显示:在经济发展水平相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徐涛 万解秋 丁匡达
人民币汇率长期调整会改变国内外相对价格,促使企业调整发展策略,影响行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的进程。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了厂商的资本调整成本,构建了包含技术更新资本和生产制造资本的生产函数,估算了中国制造业行业实际汇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调整通过行业实际汇率变动对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行业实际汇率升值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非对称性影响,资本密集型行业的资本-劳动比率偏高,资本调整成本过大,升值难以引起技术水平的提升;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资本调整成本不高,行业实际汇率的适度升值能够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余东华 崔岩
技术进步通常耦合于资本与劳动的累积过程,并对资本与劳动的边际产出产生差异化影响,从而产生一定的偏向性。技术进步偏向性不仅取决于内生因素,还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环境规制就是影响技术进步偏向性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拓展CES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性的作用机制,通过可行广义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测度了中国28个省份的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指数,并实证分析了双重环境规制对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制造业技术进步整体上偏向资本;正式环境规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影响不同,正式环境规制会强化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而非正式环境规制则会弱化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政府应制定适宜的科技、产业和环境规制政策,引导企业选择适宜的技术进步方向并与其要素禀赋相匹配,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汪卢俊 韩瑜 马金红
基于2008—2016年制造业分行业数据,采用两步回归法考察税制改革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税制结构中,提高直接税占比显著促进制造业技术进步。此外,增值税转型改革对技术进步具有促进作用,且这一效应在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较高的行业中更为显著。中间机制分析表明,间接税占比较高的不合理税制结构及间接税"非中性"特征阻碍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增值税转型改革降低企业税负,提高企业当期的现金流量,使企业投资于更高技术水平的固定资产,从而促进技术进步;信息化建设能够增强企业的创新研发和投资,并在直接税改革及增值税改革的背景下进一步提升制造业企业的技术进步。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推进税制改革的具体政策建议。
关键词:
直接税改革 增值税转型 制造业技术进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迪
从诱致性技术进步视角,分析制造业技术进步主要是由资本价格下降诱致还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诱致,进而辨别制造业诱致性技术进步属于“主动吞噬”就业还是“被动补充”劳动力空缺。本文通过构建要素价格变动诱致制造业企业技术进步的理论模型,利用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和资本价格下降均会促进资本深化,实现企业技术进步;我国制造业技术进步主要是劳动力成本上升所诱致;要素价格变化可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增加创新投入途径来实现制造业技术进步,但会排斥低技能劳动力。因此,在加快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中需加强技能培训和优化教育结构,以稳定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并建立高人力资本后备军。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赵一凡 陈思怡 易定红
选取2011—2019年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多维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的特征变化及其对企业就业人员数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由劳动节约型转变为资本节约型,在长期表现为中性的特征。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提高会促进员工整体数量增加,在就业结构上会降低生产人员和未受过高等教育员工的数量,增加技术人员和接受过高等教育员工的数量,这也体现了技能偏向性的特征。技术进步对制造业企业就业人员数量的影响在不同类别、不同时段和不同研发投入强度的企业存在一定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制度和技术进步特征变化产生的结果。因此,应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低技能劳动者技能水平,促进民营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以助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尹恒 李辉 张道远
技术进步方向是决定经济增长和要素分配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目前学界对于技术进步方向的定量研究仍然十分欠缺。本文尝试在生产函数中同时引入希克斯中性生产率和劳动增强型生产率,直接在微观层面识别和估计技术进步方向。综合使用1999—201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与全国税收调查数据的估计结果显示,样本期内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具有明显的偏向性特征:劳动增强型生产率增速保持稳定,年均增长10%,带动产出年均增长1.0%;希克斯中性生产率带动产出年均增长2.5%,但金融危机过后尤其是2011年后增速明显放缓。这意味着随着时间演进,有偏技术进步对产出的相对贡献不断提高,并在样本后期成为产出增长的主要源泉。估计结果还显示,制造业效率的提高主要源于企业自身成长,行业内资源配置的贡献有限,配置效率仍然存在较大改善空间。本文刻画了21世纪近20年中国制造业技术变迁的整体图景,可以为新常态下推动技术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政策选择提供重要的经验支撑。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董宣忠
从70年代末开始,香港制造业大量北移,造成“空心化”。“空心化”影响着其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因此需要香港政府、中国政府和香港工商各界通力合作。港府应对香港制造业予以更多的支持;香港工商界应采取措施吸引人才,加强对制造业技术研究的投资;中国政府要为香港的技术进步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对由香港引进的技术要提高要求,可考虑向香港输出科技人员,以及利用在港的中资企业以保持香港经济的持续繁荣。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冯梅
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水平决定一国经济的发展程度。本文通过对1996—2000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技术进步路径、工业化模式以及制度变迁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指出现阶段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贡献率可以通过制度的变迁实现全球范围内要素的重组、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和重点技术的突破。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技术进步 工业化 制度变迁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钟世川
基于要素增强型生产函数构建技术进步偏向对就业增长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利用1987—2013年中国制造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表明:制造业部门中资本与劳动之间呈互补关系;1987—2013年整个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是偏向资本的,并且其各行业的技术进步也基本偏向资本;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对整个制造业就业增长具有抑制作用,但与1987—1999年相比,2000—2013年技术进步偏向对就业增长的影响明显下降;大多数制造业行业的技术进步具有较强的资本替代劳动特征,其中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进步对劳动的替代较小,而工资上涨进一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昭玲 赵媛
产品内国际分工可以引发国际间的技术转移和技术外溢,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加入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已经成为推动其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产品内国际分工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机制,并通过经验事实与计量分析验证了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的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春明 李朝阳 陈佳馨
制造业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技术进步提供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和基础。而数字经济作为推动技术进步和企业变革的重要力量,为传统制造业注入新的增长动力。基于2010—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研究数字经济背景下技术进步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并探究数字经济在此过程中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数字经济时代下,技术进步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依旧具有很强的驱动效应;(2)在技术进步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过程中,数字经济可以有效发挥正向调节作用;(3)技术进步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存在显著的数字经济门槛效应。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中
根据国内外大量事实研究成果和产业集聚理论,结合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分析了21个制造业行业的空间集聚状况及对所集聚区域要素流动和技术进步的推动。研究表明:21个制造业行业绝大多数集中在中国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东、中、西部间差距甚远。伴随着制造业行业的空间集聚,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力)不断由制造业弱集聚区域流向强集聚区域。产业集聚加速了区域的技术进步与创新,抵消了技术效率下降的不利影响,促进了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增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慧燕
本文在理论模型基础上,利用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工序分工模式下,中国制造业会出现有偏向性的技术进步。随着工序分工参与程度的提高,技术进步会越偏向于人力资本方向。有形资本相对报酬越高,行业技术密集度越高,技术进步越偏向于有形资本方向。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俊 胡雍
技能偏向技术进步已成为理解各国普遍存在的技能劳动需求分化和技能溢价的关键性因素。采取Malmquist-TFP指数分解方法,测度技术进步偏向性,发现我国制造业并非全部都存在技能偏向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技能偏向也没有表现出线性增长趋势,而是呈现较大的波动性。对技能偏向技术进步演变机制的研究发现,技能劳动供给增长增强了技能偏向技术进步,但国际贸易对其促进作用仅仅在高技术和低技术行业中存在。
关键词:
技术进步 技能偏向 劳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