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97)
- 2023(12148)
- 2022(10667)
- 2021(9943)
- 2020(8376)
- 2019(19132)
- 2018(19263)
- 2017(37038)
- 2016(20215)
- 2015(22836)
- 2014(22916)
- 2013(22622)
- 2012(20585)
- 2011(18472)
- 2010(18370)
- 2009(16952)
- 2008(16506)
- 2007(14450)
- 2006(12709)
- 2005(11321)
- 学科
- 济(78192)
- 经济(78074)
- 管理(65937)
- 业(61600)
- 企(52964)
- 企业(52964)
- 方法(36290)
- 数学(31044)
- 数学方法(30706)
- 财(22377)
- 农(20666)
- 中国(19686)
- 业经(18549)
- 制(18376)
- 技术(18108)
- 学(17177)
- 地方(14506)
- 务(14235)
- 财务(14162)
- 财务管理(14134)
- 理论(13816)
- 农业(13738)
- 贸(13518)
- 贸易(13511)
- 企业财务(13417)
- 环境(13147)
- 易(13144)
- 和(12991)
- 体(12766)
- 银(12275)
- 机构
- 大学(290849)
- 学院(288098)
- 管理(117308)
- 济(112856)
- 经济(110300)
- 理学(101851)
- 理学院(100760)
- 管理学(99155)
- 管理学院(98623)
- 研究(94113)
- 中国(68531)
- 京(61971)
- 科学(58247)
- 财(53251)
- 所(46671)
- 农(44239)
- 业大(43253)
- 财经(42423)
- 研究所(42380)
- 中心(42250)
- 江(41776)
- 北京(39025)
- 经(38478)
- 范(37349)
- 师范(37003)
- 农业(34538)
- 院(34295)
- 州(33689)
- 经济学(33366)
- 财经大学(31567)
- 基金
- 项目(199614)
- 科学(157131)
- 研究(147709)
- 基金(144747)
- 家(125337)
- 国家(124314)
- 科学基金(107317)
- 社会(92299)
- 社会科(87467)
- 社会科学(87445)
- 省(77983)
- 基金项目(77439)
- 自然(69695)
- 自然科(68025)
- 自然科学(68012)
- 教育(67650)
- 自然科学基金(66794)
- 划(65268)
- 编号(60450)
- 资助(59048)
- 成果(49173)
- 重点(44279)
- 部(44255)
- 创(42325)
- 发(41669)
- 课题(41390)
- 制(39817)
- 创新(39515)
- 教育部(38135)
- 科研(37857)
- 期刊
- 济(123604)
- 经济(123604)
- 研究(85463)
- 中国(55107)
- 学报(44991)
- 管理(43698)
- 科学(41832)
- 财(41070)
- 农(40138)
- 大学(34372)
- 教育(33397)
- 学学(32274)
- 农业(28062)
- 技术(27333)
- 融(22668)
- 金融(22668)
- 财经(20687)
- 业经(19677)
- 经济研究(18783)
- 经(17506)
- 问题(15850)
- 科技(15717)
- 图书(15274)
- 技术经济(15141)
- 理论(14925)
- 业(13884)
- 实践(13760)
- 践(13760)
- 现代(13264)
- 版(13111)
共检索到4171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邓翔
论文主要分析和探讨了内生增长理论的两个主要模型,产品品种增加模型和产品质量升级模型在生产率测算中的应用,特别是分析了两个模型的生产函数和生产率测算公式。两种模型都揭示出经济中的研究与开发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为政府有关R&D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启示。论文还认为,在测算TFP增长率时,传统新古典增长理论与内生增长理论的测算方式可以互为补充。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迪
从诱致性技术进步视角,分析制造业技术进步主要是由资本价格下降诱致还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诱致,进而辨别制造业诱致性技术进步属于“主动吞噬”就业还是“被动补充”劳动力空缺。本文通过构建要素价格变动诱致制造业企业技术进步的理论模型,利用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和资本价格下降均会促进资本深化,实现企业技术进步;我国制造业技术进步主要是劳动力成本上升所诱致;要素价格变化可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增加创新投入途径来实现制造业技术进步,但会排斥低技能劳动力。因此,在加快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中需加强技能培训和优化教育结构,以稳定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并建立高人力资本后备军。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宁光杰
本文分析了由技术进步产生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产业结构变动和失业之间的关系,论文认为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各种补偿机制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矛盾,且补偿是不充分的。要实现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就业增加同时并存,需要具备一些条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能够扩大国内需求或者提高国际竞争力以增加出口,而需求的扩大要带动产业结构的变动和就业结构的顺利转移。在这个过程中,往往还要以实际工资的下降为代价。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淼,毕新华,张荣
本文对我国技术进步系统的构成要素及运行过程进行了剖析,对技术进步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研究与开发、技术创新、创新扩散、产业结构变动、宏观调控五个子过程的运作机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从而对我国技术进步系统的运行机制做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毕先萍 李正友
技术进步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源泉,然而从就业角度来看,技术进步又是一把"双刃剑"。本文综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对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的最新研究进展,剖析了技术进步影响就业的综合机制,并从社会福利角度探讨了技术进步对就业总量及结构的影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楠 贾丽静 张军桥
由于"回弹效应"的存在,对技术进步是否必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存在争议。本文在DEA-Tobit两阶段分析框架下研究技术进步对地区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以中国29个省级行政单位为研究对象,采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法将技术进步分解为前沿型技术进步与追随型技术进步两类,通过构建面板数据的Tobit回归模型对技术进步在能源利用效率提升过程中的影响机制进行较为细致的研究,发现追随型技术进步对中国各地区能源利用效率施加了显著正向影响,而前沿型技术进步作用并不明显;影响中国地区能源利用效率的诸因素,其正向作用力度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递减的态势。
关键词:
能源利用效率 技术进步 Tobit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修广利 余育礼 张斌
消费公平是国内大循环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本文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技术进步对消费公平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对消费公平并非呈现简单的线性关系。具体而言,技术进步在短期会抑制代内消费公平,在长期会促进代内消费公平。但技术进步也被证实与代际消费公平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性。技术进步能够带来生产和流通效率的提升,从而为实现消费公平创造条件。但技术进步也可能会加剧数字技术设施的空间布局失衡问题,同时还会受居民素质的制约,进而引发更为严重的消费不公平。因此在坚持创新发展战略的同时,要重视技术进步双刃剑的影响,多措并举消除其负面影响。
关键词:
技术进步 消费公平 分解效应 中介效应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丁健
国外企业技术进步机制研究(上)丁健企业技术进步是指企业为满足市场需求和取得更多的利润,在产品的开发和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和技能体系的优劣程度与发展水平。它是整个经济发展动力的微观基础之一。企业技术进步搞得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皓程 李晓杰 季雪婷
在“双碳”目标下,我国各行各业均面临着较大的碳排放压力。技术进步与结构升级成为各行各业降低碳排放强度、响应节能减排政策号召的必然选择。传统商贸流通业对能源依赖性较强,为降低碳排放强度,还需转而从信息技术等方面入手建立新的产值增长点,从而在实现产业发展的同时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因此,本文将通过实证研究探索技术进步、商贸流通业结构升级对碳排放强度的传导机制,旨在引导各地区优化商贸流通业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革新。结果表明:第一,商业流通业结构升级、资本与能源替代弹性显著降低碳排放强度,劳动与能源替代弹性显著提升碳排放强度。第二,随着商贸流通业结构升级,资本与能源替代弹性对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能源转换利用率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劳动与能源替代弹性的促进作用明显减弱。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爱民 李子联
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存在四种机制: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产品优质化、促使品种多样化、促进劳动力转移。不同机制产生的影响不同,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的最终影响取决于四种机制的综合效应。笔者运用联立方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通过提高生产率对农民收入产生负向影响,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减少0.6116%;农业技术进步通过产品优化、品种多样化和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均产生正向影响,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分别增加1.1584%、0.2724%和0.4752%。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影响的总效应为正,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增加1.29...
关键词:
农业技术进步 农民收入 影响机制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丁健
国外企业技术进步机制研究(下)丁健二、国外政府对全业技术进步的支持机制国外的经验表明,企业技术进步的发展除具有一个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以外,还需要政府在政策、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的关心与支持,并应建立一个能推动企业积极投入研究开发活动的支持机制,帮助企业解...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菲
文章基于贸易内生技术进步经济增长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1994—2010年间出口贸易结构影响产业结构的机制,发现出口贸易部门对非贸易部门技术外溢的正外部性影响促进了中国经济与产业发展,但中国各出口贸易结构部门以及整体出口贸易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依然较低,并由此提出通过实施贸易商品结构战略化、贸易方式结构一般化、贸易主体结构民营化以及贸易区域结构多元化来加速产业结构升级。
关键词:
出口贸易结构 产业结构 贸易内生技术进步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长风
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它的研究在当代经济增长模型中占重要地位。然而,对技术进步作用程度如何准确测定的问题,实践中一直未能很好解决,计算结果往往失真,缺乏地区间,国际间的可比性。本文试图从技术进步测定的理论基础——中性技术进步理论入手,在对技术进步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技术进步类型来测度技术进步作用的大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昭玲 赵媛
产品内国际分工可以引发国际间的技术转移和技术外溢,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加入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已经成为推动其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产品内国际分工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机制,并通过经验事实与计量分析验证了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的积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