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51)
- 2023(10101)
- 2022(8206)
- 2021(7919)
- 2020(6187)
- 2019(13925)
- 2018(13626)
- 2017(23942)
- 2016(14260)
- 2015(16346)
- 2014(16296)
- 2013(14798)
- 2012(13703)
- 2011(12517)
- 2010(13275)
- 2009(11429)
- 2008(11248)
- 2007(10664)
- 2006(9720)
- 2005(8844)
- 学科
- 济(42289)
- 经济(42258)
- 管理(42026)
- 业(41312)
- 企(35610)
- 企业(35610)
- 教育(22061)
- 技术(20870)
- 中国(20022)
- 教学(15034)
- 理论(14891)
- 农(14407)
- 方法(13471)
- 财(12313)
- 业经(11894)
- 技术管理(11778)
- 策(11554)
- 数学(10746)
- 数学方法(10425)
- 制(9992)
- 地方(9579)
- 农业(9539)
- 学(9536)
- 贸(8766)
- 贸易(8759)
- 学法(8723)
- 教学法(8723)
- 易(8553)
- 银(8418)
- 银行(8406)
- 机构
- 学院(188671)
- 大学(183648)
- 济(69518)
- 经济(67629)
- 研究(66620)
- 管理(66006)
- 理学(55435)
- 理学院(54769)
- 管理学(53769)
- 管理学院(53344)
- 中国(44342)
- 京(40899)
- 科学(36765)
- 范(35332)
- 教育(35243)
- 师范(35124)
- 财(34082)
- 江(32792)
- 所(32203)
- 技术(30894)
- 中心(29468)
- 职业(29435)
- 研究所(28761)
- 师范大学(28197)
- 北京(26858)
- 州(25681)
- 财经(25230)
- 院(24495)
- 农(22999)
- 经(22861)
- 基金
- 项目(114587)
- 研究(99075)
- 科学(92071)
- 基金(75635)
- 家(63565)
- 国家(62822)
- 社会(57738)
- 教育(55468)
- 社会科(54501)
- 社会科学(54492)
- 科学基金(53904)
- 省(49031)
- 编号(45013)
- 划(41763)
- 成果(39645)
- 基金项目(37974)
- 课题(36392)
- 年(31013)
- 自然(30894)
- 自然科(30178)
- 自然科学(30173)
- 资助(29929)
- 自然科学基金(29649)
- 重点(27754)
- 创(27576)
- 规划(27162)
- 发(27082)
- 部(26791)
- 项目编号(26732)
- 性(26335)
- 期刊
- 济(81794)
- 经济(81794)
- 研究(69301)
- 教育(68469)
- 中国(55268)
- 管理(28790)
- 技术(28352)
- 财(26263)
- 职业(21620)
- 科学(21112)
- 农(20976)
- 学报(19624)
- 融(17600)
- 金融(17600)
- 大学(17284)
- 坛(14643)
- 论坛(14643)
- 农业(14634)
- 技术教育(14248)
- 职业技术(14248)
- 职业技术教育(14248)
- 学学(14172)
- 业经(13195)
- 经济研究(12845)
- 财经(12527)
- 经(10985)
- 科技(10202)
- 技术经济(10089)
- 问题(9459)
- 图书(9173)
共检索到3088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慕文 祝士明 梁裕
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信息技术已成为支撑教学变革与创新的核心力量,探讨和实施高职教育OMO教学新样态,有利于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基于技术赋能的视角,在界定高职教育OMO教学新样态内涵的基础上,从技术统摄、模式特征和教学旨归三个维度构建了高职教育OMO教学新样态的系统框架。该框架的高职教育OMO教学新样态的推进策略为:深化行动共识,打造教学改革共同体;强化技术应用,创设教学实践新环境;优化共享机制,提升教学资源利用率。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黎明
明晰省域高职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和重要性,厘清省域高职教育治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省市两级政府合理分权,建立信任与合作的新型关系;省级政府发挥元治理功能,创新高职教育多元治理的机制体制;第三方社会力量提升治理能力,发挥好评价和监督的功能;培育省域高职教育治理文化,弥补治理制度可能存在的治理漏洞等策略,更好地推进省域高职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
省域 高职教育 治理 现代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忠义 郭广军 周凌博
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战略是增强新时代高职教育适应性的重要举措。当前,高职教育专业体系、人才培养规格和社会服务供给与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社会治理等存在不匹配的问题。高职教育要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必须以"面向乡村""干在乡村""反哺乡村"为基本方向,进一步强化校村产教融合顶层设计,加快校村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校村产教融合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旭辉
高职教育国际化的本质是教育资源按照市场原则在主权国家间的优化配置。高职教育国际化的水平可以从理念、组织机构、课程实施、科研以及合作办学等几个方面来衡量。借鉴企业界国际化实践的经验,高职教育国际化应增强竞争意识、输出意识和策略意识。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国际化 内涵 标准 策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覃川 武文
高职教育发展必须满足人的发展需求、教育发展需求和行业企业发展需求,这是我们回归到教育的本原和职业教育的意义。从原点出发,重新梳理各种高职教育的提法和观点后提出的根本价值出发点,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对课程和人才培养过程进行重新思考,并力求付诸实践。
关键词:
需求 价值 策略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洪玲
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智能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如何利用技术创新师范生培养模式,适应新时代教师教育振兴计划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要求,已成为推动高校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关键。当前大量师范院校仍主要以“微格教室”作为教师教育实验课程场所,存在设备陈旧、反馈滞后等问题。为突破这一局限,本研究提出“教师教育智慧学习空间”概念及其数智高效、虚实共生、开放融合、协同创新等特征;基于教师教育理论与系统设计理论阐述了教师教育智慧学习空间的设计原则,从物理空间—虚拟空间—云端分析三个向度建构了教师教育智慧学习空间框架。本研究立足教师教育的育人立场,围绕师范生主体、教学反思、课程推衍、循证探究等提出针对性建议,旨在为加快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及创新性发展提供思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建新
内涵建设以注重质量、突出特色为价值追求,发展意图直接指向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深化与提升。推进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只有理性地认识软实力与硬条件适配、外源压力与内生动力并重、传统传承与创新变革并举、成果显现与过程积累并行,高职院校才有可能真正进入内涵建设的轨道。对此,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需"明定位"、"强特色",师资队伍需"提增量"、"优存量",专业建设需"抓品牌"、"成梯队",科研工作需"抓团队"、"重质量",人才培养需"重技能"、"强素养"。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 内涵建设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许刘英
创新发展是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必然选择。教学诊改是大数据背景下创新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全面实施教学诊改,必须深刻理解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诊改的基本理念:诊改目标的持续改进、诊改动力的内生性、诊改方式的常态化、诊改程序的透明化、诊改结果的多样化。同时要从优化状态数据平台、建立数据采集与整合专业队伍、健全数据采集与使用机制保障等方面协调展开,进而推进高职教学诊改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关键词:
大数据 高职教育 教育质量 教学诊改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利荣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高职院校抓内涵发展,应建立系统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特别是建立健全教学督导体系、完善教学督导机制。针对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建立健全督导制度、健全督导组织机构、明确督导工作职责、适度确定督导内容、改进督导方式方法等方面来完善教学督导机制,并分析了要正确处理的三大关系。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内涵发展 督导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刘邦奇 胡健 袁婷婷 查洪钰 江卫 杨桂英
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引领教育领域系统性变革和创新,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使命。在此背景下,依托教育数字基座赋能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文章首先阐述了教育数字基座对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价值;其次,分析了教育数字基座的基本内涵与关键特征,进而提出了面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教育数字基座建设框架和策略;最后,从教育数字基座标准体系、基座赋能区域和学校教育数字化发展三方面,分析了教育数字基座建设与应用的典型场景,并为教育数字基座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文章能为教育数字基座的规划与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案。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董圣足
教育领域探索"混合所有制"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混合所有制"的基本特点在于产权结构多元化、治理结构多样性和运行机制灵活性。本文梳理了"混合所有制"的内涵及特征;总结其在教育领域的样态,从端正试点目的、协调利益机制、优化治理结构、完善制度设计、加强风险防控等方面,推进教育领域"混合所有制"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
教育领域 混合所有制 内涵 样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朝睿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意,也是推动中国农村地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全方位的质量提升与效益提升,也是基于“四大体系”之上的高质量发展。乡村数字化建设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有效对应”“高度适配”,乡村数字化建设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发展场域和战略实施支点。文章构建了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阐释了乡村数字化建设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引导、技术驱动、产业引领、政策保障“四位一体”的内在机理,并提出了要持续增强乡村数字生产要素、数字技术、数字治理对农产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政策体系“赋能”水平和质量的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肖润花 李珊珊 陈文娟
推进"课程思政"对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要从思想政治素养培育、道德品行素养培育、心理健康素养培育三方面深刻把握"课程思政"的内涵,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和艺术学科四大学科类别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内容,从着力加强课程设计、注重提升教师素养、倡导多元教学方法、科学构建评价体系四方面科学实施"课程思政"。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课程思政 策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君青
人类社会进入工业4.0时期,教育领域需要重新思考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能力,特别是在数字化、智能化层面的能力。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机构,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而教师具备合格的数字化知识和能力以及积极的态度是促进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从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出发,对高职院校教师数字能力内涵进行分析,借鉴国内外8个代表性文献所提出的教师数字能力框架,构建了包括公民数字能力、数字教学能力、专业数字能力3个方面12个能力因素的高职院校教师数字能力框架,提出从“文化引领+靶向认证”“数字赋能+正非结合”“组织架构+平台支撑”三个方面构建高职院校教师数字能力提升策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国红
"主题—情境"式教学立足主题构建,重在主题导向教学情境的创设,其主要特点是构建行动主题,实行情境教学。在"主题—情境"教学模式实施中,应以课程的单元设计为基础平台,把主题构建作为教学设计的重心,并重视教学过程的调控与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