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87)
2023(9039)
2022(6798)
2021(6462)
2020(4805)
2019(10502)
2018(10499)
2017(16863)
2016(10138)
2015(11412)
2014(11490)
2013(10304)
2012(9484)
2011(8725)
2010(8983)
2009(7616)
2008(7497)
2007(7225)
2006(6525)
2005(5569)
作者
(27763)
(23156)
(23141)
(22152)
(14496)
(11118)
(10406)
(8898)
(8860)
(8275)
(7946)
(7904)
(7502)
(7336)
(7255)
(7202)
(6908)
(6824)
(6763)
(6724)
(6035)
(5944)
(5714)
(5367)
(5322)
(5260)
(5137)
(5115)
(4830)
(4610)
学科
(29270)
经济(29256)
管理(25514)
(21004)
教育(20449)
(16362)
企业(16362)
中国(16033)
技术(13707)
(11888)
(11333)
环境(9942)
理论(9474)
业经(9218)
(8466)
方法(8392)
农业(8303)
地方(8188)
教学(8162)
发展(6813)
(6691)
数学(6643)
技术管理(6586)
数学方法(6497)
生态(6179)
(5958)
(5768)
(5611)
资源(5180)
产业(5040)
机构
大学(133641)
学院(132355)
研究(52632)
管理(41680)
(40734)
经济(39381)
理学(34936)
理学院(34370)
科学(33629)
管理学(33490)
管理学院(33216)
中国(31963)
(31404)
教育(31392)
(30210)
师范(30021)
(26151)
师范大学(24677)
研究所(24088)
中心(23265)
(23246)
技术(22034)
(21142)
北京(20894)
(20277)
业大(19649)
职业(18799)
(18289)
(18164)
农业(16200)
基金
项目(90634)
研究(75163)
科学(72455)
基金(59466)
(52479)
国家(51870)
社会(43634)
科学基金(42791)
教育(41613)
社会科(40963)
社会科学(40954)
(38881)
(34699)
编号(33486)
基金项目(30881)
成果(29127)
课题(27486)
自然(25171)
自然科(24412)
自然科学(24410)
自然科学基金(23916)
重点(23325)
(23228)
(22817)
资助(21487)
规划(20665)
(20363)
(20189)
项目编号(19412)
(18731)
期刊
教育(54360)
(49878)
经济(49878)
研究(47801)
中国(41324)
学报(20385)
(19497)
科学(19295)
技术(18776)
大学(16456)
职业(14862)
管理(14748)
农业(14143)
学学(13604)
(12706)
技术教育(9842)
职业技术(9842)
职业技术教育(9842)
(9437)
论坛(9437)
业经(8954)
图书(8460)
科技(8432)
(7924)
资源(7631)
(7359)
(6907)
金融(6907)
高等(6887)
经济研究(6518)
共检索到2141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袁磊  雷敏  徐济远  
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大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教育系统是一个有机的复杂生态系统,需要从整体视角探究其科学发展路径。本研究立足于教育生态学视角,指出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技术革新、社会文化变迁和政策支持正在推进教育生态变革。为了实现人与技术的高效、协同发展,重回教育的育人本质,本研究提出构建技术赋能、以人为本的智能教育生态系统框架。结合教育生态变革的背景,因应教育生态变革的原因和特点,本研究提出升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政策引导、促进教学系统提质增效等路径,以构建技术赋能、以人为本的智能教育生态系统,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童夏雨  
本文首先探讨了应用技术大学的理论定位和核心概念内涵;然后从组织特征、办学定位、基本职能、办学模式、师资队伍、组织文化等维度对应用技术大学的基本特征进行梳理;并针对我国新一轮高等教育结构调整背景,从办学理念、组织目标、组织结构、运行机制、资源配置和组织文化等角度对我国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孝刚  
大学生学风是高校精神元素的集中体现和教育状态的重要表征,最能代表一所高校的精神品格和人才培养状态。笔者尝试构建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大学生学风建设路径,既体现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要求,又突出大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以教风带学风、以考风正学风、以服务促学风、以学术倡学风,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学风建设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形成"以人为本"为引领的大学生学风建设理论体系和路径方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新岗   黄银云   桂文龙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与创新生态系统存在相似性。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的团队建设,其组织特征是凸显成员优势互补性与研究覆盖面的校企“双师”结构化团队,目标特征是以高水平建设推动“双师型”教师个体及“双师”结构团队形成,工作特征是以“双师”团队协作实施模块化教学深化“三教”改革,路径特征是以打造校企校际共同体与“双师”结构团队并举推动教学创新。在团队建设路径上,应强化党管人才工作,组织化制度化夯实学校主体责任;细化团队建设规划,规范化特色化保障团队协同创新;落实团队建设举措,系统化实践化提升团队教师能力;固化团队建设成果,综合化体系化梳理团队特色影响;深化信息技术赋能,数字化智能化助推教师教学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海峰  
建设现代农业强省,是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对于加快我国由传统农业大国迈进现代农业强国意义重大。现代农业强省的内涵特征,突出表现为产出较高、品质优良、效益显著、绿色安全、结构优化、基础设施完善、科技创新先进、组织化程度高、工农城乡协调等。建设现代农业强省,要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科技进步,完善支农政策,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安学武  张军  马军强  王旭波  
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及其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其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方向和要求。当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内涵不断深化,“双师”的内涵由侧重教师个体的“双师”能力与素质逐步转向为注重跨界融合的结构化“双师”素质教师团队。校企共建的“双师”素质教师团队具有共同体、专业化、结构化等特征。基于合作共建项目的“双师”素质教师团队是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的一种创新。探索以校企合作为主要原则,以高质量育人为共同愿景目标,依托共建项目组建结构化“双师”素质教师团队、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支撑团队发展、完善运行体制保障团队建设质量、完善项目绩效管理和考核机制提升团队发展质量等团队建设的有效路径,将为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善元  胡新岗  朱明苑  
打造数字化教学“金课”是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中高职“教学革命”的关键。高职数字化教学“金课”建设应基于服务学生学习理念,体现高职教育属性和教学规律,围绕数字化时代“三教”改革,以促进课程教学全程留迹及教与学精细化管理服务、推动课程考核与成绩评价机制创新、提升评教评学的数字化水平为价值追求,通过高起点实施教学数字化顶层设计、高标准优化智能化教学环境、高水平建设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高质量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高水平打造个性化在线课程、高精度开展教学质量诊断与监控,落实数字化教学“金课”建设,实现教师教学成就感与学生学习获得感双提升以及学校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双促进的改革目标。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冯海芬  
市域产教联合体是顺应新科技革命的变革趋势,以一体化理念赋能传统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促进市域政、行、企、校协同互动而形成的一种产教发展共同体。市域产教联合体具有发展理念一体化、建设主体多元化、发展特色市域化和运作方式实体化等特征,这些特征构成市域产教联合体运行的基础。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构建有利于打造产教发展“一个平台”,推进“三教融合”“四链衔接”和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要均衡共同体利益、探索体系建设、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和注重数智化的赋能及培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饶水林  邓默耘  
回顾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建校34年的发展史,从1976-1996年、1997-2003年和2004年至今,经历了三次艰苦创业历程,实现了学校发展的三步跨越。其间,学校遇到办学条件差,招生困难,生员不足,师资力量薄弱以及诸多制约学校发展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邹良影  蔡晓卫  
随着以人工智能、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的到来,社会对技术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作为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的高职院校如何回应需求?为此,从社会需求切入,结合创业型大学内涵及改革实践经验,给出了建设技术创业型大学的命题,阐述了技术创业型大学的内涵,提出了由校政企社为建设主体,"技术创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技术应用为导向的学术研究、技术技能为基础的产业开发、技术传授为重点的创业培训、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社会服务、技术创业为侧重的校园文化"为建设内容,以及高效顺畅运转的运行结构组成的建设路径构想,打造技术创业型大学,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和高职院校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新的方案。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梁少博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等多个领域快速发展,随之带来的各种潜在风险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了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实现造福人类的目的,发展“以人为本”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势在必行。“以人为本”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个社会性、技术性兼具的问题,在人机高质量协同、模型驱动数据、治理方式等方面存在挑战。发展“以人为本”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需要加强对基础理论和价值准则的研究,加强对可解释性增强技术与公平性增强技术的研究,加强对其应用与治理的研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清香  
充分认识高职院校精神文化的建设现状,在吸取传统大学精神的同时,准确理解把握高职院校精神文化所包含的职业元素、创业元素、诚信元素、技术元素,增强高职文化自觉与自信,吸纳现代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借鉴国外的先进职业教育精神,通过整合与重构,建设富有特色的高职院校精神文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敬杰  
职业教育强国是职业教育发展质量、服务贡献、民众满意度和国际影响力等强大且显著的国家,具有高质性、适恰性、现代性、贡献大、国际化程度高等鲜明特征,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强国具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人口变局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自主探索、创新发展”需求更加迫切等典型特征。职业教育强国建设应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产教深度融合、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双师型”教师队伍和职业教育数字化为主要支点,以坚持理念引领、推进体系深融、加强人才培养、强化数字赋能、坚持科研创新、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推进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英男   董啸楠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在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理念的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呈现出以人为本、城乡融合、“四化”同步等新的发展特征。新时代,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引领下,需要坚持“三起来”“三环节”以及“三区三线”“四级四同”等要求,才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落地落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