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38)
- 2023(14063)
- 2022(11766)
- 2021(10719)
- 2020(9219)
- 2019(20493)
- 2018(19992)
- 2017(38233)
- 2016(20191)
- 2015(22274)
- 2014(21709)
- 2013(20984)
- 2012(18554)
- 2011(16267)
- 2010(15892)
- 2009(14610)
- 2008(13809)
- 2007(11529)
- 2006(9396)
- 2005(7666)
- 学科
- 济(83494)
- 经济(83422)
- 管理(65118)
- 业(64762)
- 企(55129)
- 企业(55129)
- 方法(44900)
- 数学(40455)
- 数学方法(39880)
- 财(22390)
- 农(20008)
- 技术(18448)
- 中国(18430)
- 业经(17437)
- 贸(16103)
- 贸易(16097)
- 务(15855)
- 财务(15805)
- 财务管理(15782)
- 易(15731)
- 企业财务(15097)
- 学(14970)
- 农业(13747)
- 理论(12535)
- 环境(12496)
- 地方(12194)
- 制(11574)
- 和(11349)
- 划(11298)
- 技术管理(11136)
- 机构
- 学院(281945)
- 大学(281577)
- 济(116990)
- 管理(116619)
- 经济(115096)
- 理学(103945)
- 理学院(102949)
- 管理学(100930)
- 管理学院(100430)
- 研究(86929)
- 中国(62901)
- 京(56171)
- 科学(54588)
- 财(49333)
- 农(47676)
- 业大(45903)
- 所(41778)
- 财经(41731)
- 中心(40951)
- 研究所(38797)
- 经(38297)
- 农业(38052)
- 江(37594)
- 经济学(35960)
- 北京(33603)
- 范(33029)
- 经济学院(32869)
- 师范(32547)
- 院(32026)
- 商学(31656)
- 基金
- 项目(208685)
- 科学(166470)
- 基金(156034)
- 研究(145027)
- 家(138334)
- 国家(137248)
- 科学基金(119478)
- 社会(95549)
- 社会科(91025)
- 社会科学(91000)
- 基金项目(82812)
- 省(81030)
- 自然(80514)
- 自然科(78833)
- 自然科学(78814)
- 自然科学基金(77418)
- 划(68865)
- 教育(67826)
- 资助(63382)
- 编号(55824)
- 重点(46883)
- 部(46276)
- 创(45233)
- 发(43163)
- 创新(42248)
- 成果(41413)
- 科研(41150)
- 国家社会(40759)
- 教育部(40128)
- 计划(39556)
共检索到3756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宏 刘东丽
产业内附加值的提高是技术进步的直接表现,基于目前我国出口产品以其低附加值在全球价值链(GVC)中处于低端环节,以及对外直接投资(OFDI)增速较快这两个事实,本文选取1985~2014年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计算,以国内研发资本存量、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解释变量,以国内产业附加值为被解释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对上述三个变量做多元回归,得出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和国内研发资本存量均对国内产业附加值呈正效应影响,即国内的研发资本存量每提高1%,可促使产业附加值增长0.44%;另外,我国OFDI存量每提高1%,将带动产业附加值增长0.39%,即我国通过OFDI可以获取东道国逆向技术溢出,促进技术...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黄锦明
该文构建了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位次的作用机制和逻辑模型,并通过华为典型案例的分析,得出结论: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吸纳机制、收益机制、需求机制、竞争机制和传导机制的共同作用,能够提升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位次。该文认为中国多数企业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仍处于起步阶段。并对如何通过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提高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位次提出建议:中国政府要协助企业构建全球化研发体系,鼓励企业把对外直接投资的重心从贸易型和生产型转到技术获取型,尤其要强化吸纳机制和传导机制,在全球整合利用创新资源。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霍忻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作为承接国际技术溢出的重要路径在促进我国技术进步、自主创新和经济转型等方面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本文选取1985-2013年我国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替代数据并以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技术进步衡量指标,通过构建L-P模型和实际案例考察了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内技术进步效应。结果表明,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能够显著促进国内技术水平提升,但影响效果不及国内研发和外商投资,此外两国技术差距也是影响技术进步效果的重要因素。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强 刘海峰 徐驰
该文收集、整理和分析了大量的案例,提出了适用于从国家宏观统计数据中选取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数据的方法,建立了包括约330个中国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事件的数据库,归纳了中国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特点,发现开展这类投资的国有企业以地方国企为主体,揭示了市场的充分开放与竞争是支撑和促进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关键条件。
关键词:
技术寻求型 对外直接投资 技术进步行业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强 刘海峰 徐驰
该文收集、整理和分析了大量的案例,提出了适用于从国家宏观统计数据中选取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数据的方法,建立了包括约330个中国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事件的数据库,归纳了中国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特点,发现开展这类投资的国有企业以地方国企为主体,揭示了市场的充分开放与竞争是支撑和促进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关键条件。
关键词:
技术寻求型 对外直接投资 技术进步行业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虞瑾 韩晓艳
技术获取型海外投资是以获取东道国的智力资源、研发机构等技术要素为目标,以新建或并购海外R&D机构为手段,以提升企业技术竞争力为宗旨的跨境资本输出行为。对我国企业而言,开展以技术获取为目标的对外资本输出,其投资方向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集中于我国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潘素昆 代丽
为了更好的防范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本文在考量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文化风险的基础上,结合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加入技术风险指标,对中国企业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风险进行量化与评估。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量化风险;然后,通过聚类分析法评估风险等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1年期间,20个样本国家中,低风险国家都是发达国家;中等风险国家有4个,其中只有1个是发展中国家;高风险国家全都是发展中国家,包括印度、南非、墨西哥、巴西和俄罗斯;2008年后,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风险在不断改善,但很多发达国家的风险却逐渐上升。因此,中国企业应针对不同东道国的风险变化特点,采取措施规避风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霍忻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局面的优化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国内企业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蓬勃发展起来,对我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此以博弈论为研究工具,构建包含母国和东道国两厂商的博弈模型,探讨了我国企业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行为特征、动机及收益。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明显的技术获取动机,且在这种动机的引导下通过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显著地影响了母国及厂商的技术水平和收益,并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更好地发展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霍忻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局面的优化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国内企业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蓬勃发展起来,对我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此以博弈论为研究工具,构建包含母国和东道国两厂商的博弈模型,探讨了我国企业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行为特征、动机及收益。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明显的技术获取动机,且在这种动机的引导下通过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显著地影响了母国及厂商的技术水平和收益,并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更好地发展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董丹丹 张函 李凯杰
就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最大的民生问题,也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将全球价值链地位、偏向型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就业纳入统一框架进行分析,揭示了偏向型技术进步在全球价值链地位影响就业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全球价值链地位对劳动力总就业规模、技能和非技能劳动力就业规模均有正向影响,且全球价值链对不同行业就业规模影响存在差异;偏向型技术进步在全球价值链地位影响就业规模中发挥了中介作用,是全球价值链地位影响就业规模的重要渠道。最后,从加快制造业调整升级、推动制造业参与更高层次的价值链分工和扩大高技术制造业规模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劳动力就业的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潘素昆 杨慧燕
近年来,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从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及其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已有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不足之处:对技术获取型对外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分析不足;验证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存在性时忽略了滞后效应;对吸收能力影响溢出效应的分析不够深入,研究方法也有待改进。
关键词:
技术获取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连星 罗玉辉
研究目标:通过对行业层面和国家层面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测定,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其对中国全球价值链的影响。研究方法:利用2003~2011年行业层面数据,采用两步系统动态GMM方法。研究发现:行业层面和国家层面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升级呈现显著的促进效应;但是在分行业视角下,对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尤其是高新技术密集型行业,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促进效应并不显著;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行业贸易规模扩大均对行业全球价值链的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研究创新:本文对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中国全球价值链的嵌入程度和地位进行了全面实证分析。研究价值:在当前"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完善企业走出去相关政策机制,着重推动技术密集型企业参与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升级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文化 刘宏
随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发展,其所带来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日益显著。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加速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升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选取1985-2014年中国对13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借鉴测算国际研发溢出的C-H和L-P模型,在分析对外直接投资驱动投资母国技术进步机理的基础上,实证检验自主研发、对外直接投资、外商投资和进口贸易四种路径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结果显示均能对全要素生产率起到积极作用,但影响程度有所差异。最后在机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文化 刘宏
随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发展,其所带来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日益显著。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加速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升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选取1985-2014年中国对13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借鉴测算国际研发溢出的C-H和L-P模型,在分析对外直接投资驱动投资母国技术进步机理的基础上,实证检验自主研发、对外直接投资、外商投资和进口贸易四种路径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结果显示均能对全要素生产率起到积极作用,但影响程度有所差异。最后在机理和实证分析所得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借助对外直接投资提升中国技术进步的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